APP下载

浅谈大学精神与校园景观的“美丽表达”

2014-11-28张亮

绿色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校园景观大学精神关系

摘要:指出了大学精神是一种十分崇高和让人敬仰的精神“产品”,是一所院校赖以生存的灵魂。高等院校展现的大学精神,渗透在学校办学的诸多元素之中,而校园景观则是这些元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因为校园景观也是一种育人元素。景观中的花草树木在营造出美丽风景的同时,也在向人们进行着润物细无声的“美丽表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就大学精神的体现与校园景观“美丽表达”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大学精神;校园景观;美丽表达;关系

收稿日期:20131213

作者简介:张亮(1981—),男,云南临沧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绿化的施工及管理工作。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1025502

1引言

如同一个人需要精神作为支柱一样,古今中外的大学都在办学中努力探索和孕育大学精神,而大学精神包括共性的大学精神和体现独自特色的个性精神。笔者在本文中不从高等院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或者校训中阐述大学应该体现何种精神,只想就自己的专业所识——可观性极强的校园景观(园林)的“美丽表达”入手谈谈看法,意在表明心迹,与同行商榷。

所谓大学精神,应是一种十分崇高而让人敬仰的精神“产品”,是一所院校赖以生存的灵魂。这种崇高的精神从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校训、园林、厅堂和雕塑中展现出来,从教育者、管理者和学生的眼眸中流露出来,构成大学有别于其他任何行业的独一无二的风景线。校园的园林景观和其他多种办学元素构成整体,为彰显大学精神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众所周知,学校的园林景观从构思布局到营建呈现,在时间和空间上体现着一所高校的办学精神,这种精神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要求十分契合。

2对“大学精神”的理解

大学精神,应是指校园群体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一致的意志态度、思想境界、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它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本质上反映高校的文化品质,它的优劣和有无,是一所大学办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性标尺,关乎一所大学的成败和生存。对于大学精神,我国古代的先哲圣贤们曾有过不少精当的论述,值得我们体味

古代典籍《大学》的开篇语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浓缩一下就是“明德至善”。孟子提倡的大学精神,一是反求诸己,强调自省;二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三是“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四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五是乐教精神,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当成人生一乐,并要求“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孟子的大学精神,是从为学的责任、为学的精神、为学的境界和乐学乐教等方面思考,强调大学培养人才应在艰苦中磨练和生存进取。荀子的大学精神则是强调“学不可以已”和“锲而不舍”,立“冥冥之志穷而穷,逐无极”,“笃志而体”,“垒土不辍”和“至德至诚”。古代先贤们阐述的大学精神,主要从学聚、问辩、宽居和仁行上凝练,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而近现代的大师学者们阐述的大学精神,可以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的校训中窥见一斑。以这些名校为代表,大学精神主要在博学、审问、慎思和明辨上着力。虽然大学精神的述说各不相同,但是追求真善美培育真善美应是大家一致的认识。

3校园景观的“美丽表达”与大学精神的体现

如前所述,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人类矢志不移追求的真善美在高校教书育人中的体现,包括外在的和内在的真善美。毋庸置疑,校园景观(环境)是承载和展现大学精神的外在客体,这种外在客体的营造是每一所大学的领导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识和共为。因为,只有营造出切合实际的校园景观,让景观美丽漂亮,让美丽的校园景观“说话”,其“美丽表达”的育人功能才会真正体现,无声的生命体才能“润物细无声”,使大学精神像不可缺少的空气阳光和水一样“营养”师生员工。

3.1关于“美”和“美丽”

对美和美丽的解释,东汉的语言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义。”《古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说的:“美”指美好的人或事物,也指称颂赞美,还指漂亮美好。《现代汉语词典》对美的解释是:“美,美丽、好看;使美丽;令人满意的,好;《方》得意。”“丽”与“美”互文,二者合成后,“美丽”变成了一个哲学概念,一般指“某一事物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一种属性”,这个词源于《战国策·齐策》。概括地说,美丽意指从形到神让人看了都感到舒畅满意,美好高尚。从审美的角度看,“真”和“善”是“美”的前提,“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诉求,而“美”是和谐,是天、地、人、自然、社会与人的身心达到均衡协调的一种状态。

3.2校园景观的“美丽表达”

有一位教育家曾写过一篇佳作,说大自然是有语言的。校园景观由花草树木等有生命的植物和其他静态物亭台楼阁等构成,它们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那会说话会表达就是自然的。校园景观的“美丽表达”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无声传递,这种传递“无声胜有声”,如同“美丽中国”给人们传递的是一种向往和追求一样,美丽的校园景观照样能从一个点上向生活在这里的师生员工传递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展现温馨安逸的人文之美。

小草铺就的校园草坪。细细密密的草叶,无论是嫩绿的还是油绿的乃至已经发黄的,它们的美丽不只是不同的绿组成的色彩,更有那从不同草色中透出的生命的顽强。小草用自己的形和神,表达着自己虽然历经一岁一枯荣的变化,却给自然界给人类以清新和高雅,给校园一派生机和活力。“草坪如绿毯,植铺大地中。悄然无声语,献美无始终”。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默默无闻地向人们奉送着美丽和舒适,表达着清秀与干净,诉说着自己无畏于践踏和摧残的向上力。当你置身于绿油油草坪旁边的时候,你的情感,你的思绪一定不会平静,那种想和草儿对话的冲动一定会不由自主。

校园内由各种花儿组成的花圃,也是一块十分亮丽的风景。花朵,千娇百媚绚烂无比,它们仪态万千形色各异,把赤橙黄绿青蓝紫呈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目不暇接。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不惜笔墨对花儿赞赏有加,都是因为花朵不同一般的“美丽表达”所致。唐代诗人吴融在《桃花》一诗中写道:“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的确啊,花儿满树和娇万枝丹彩时,不正是用自己的形色香组成一幅七彩花锦,在向人们展示生命之美和生活之美吗?看到一朵朵鲜花,哪怕是它们行将凋谢萎顿的模样时,你会慨叹“把美丽留给人间”的花情卉意是多么可贵。花儿美丽,它们的一生都是在作“美丽”的表达,表述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花儿表达的真善美不就是大学在凝练的真善美精神吗?有诗句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到无数的花儿,你会感悟到它们传递给你的美是品格之美,是一生的美。大学里我们对学生的培养,首要的就是培养人的品德品格,是启迪学生活着的价值在哪里,为此,校园里种植鲜花组成花圃,“园丁们”用其作美丽的表达,进而启发人感染人,用意多么深邃!

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树木,无论独处的还是成林的,它们头顶蓝天,根扎大地,一年四季支撑出校园郁郁葱葱的挺拔身姿,它们也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师生员工进行着美丽的表达。校园景观中的树木,与自然界中的森林一样,春天青翠欲滴,夏天枝繁叶茂,秋天层林尽染,冬天蓄势待发,使校园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典范。俗话说,百年树人,十年树木。校园里的各色树木,无论是香樟林、榕树林、樱花林、木棉林、银杏林还是其他杂木林,它们高矮搭配,粗细交错,有蓬头大的,也有蓬头一般的,都在用自己的形象和成长,向人们诉说着生命的意义,表达着什么是向上,什么是生长,什么是支撑,什么是培育和感恩。置身于校园景观里各种树林之中,你不会只感受到清新阴凉和舒适愉悦,微风吹过树叶发出的飒飒声,阳光下绿叶反射的彩色光线,树干上满布的斑驳痕迹,树枝盘曲缠绕的亲密相拥等等景象,都会让你沉醉其中,让你遐想无穷。此时,你会情不自禁地想拥抱它们,倾听它们的诉说,产生与之对话的兴奋和冲动。“满目青翠日照明,树木着意溢浓情”。看着茂盛的树林,听着它们发出的天籁之声,大学培育人塑造人的神圣和尊严,会从一棵棵树木中表达出来,“立德树人”的真谛此时会深深地让你回味和感悟。

4结语

大学精神不是空的,仅从校园景观里花草树木的“美丽表达”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和体会到。因为美丽不是空的,它可视可感可以意会,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学校园,加上美丽景观的美丽表达,那种环境美、文化美、关系美进而营造出来的工作美、生活美、人物美,一定能把明德至善、兼容并包、追真求实的大学精神张扬开来,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董云川.找回大学精神[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2] 熊济华.观赏树木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0).

[3] 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4] 纪宝成.大学是有精神的[J].大学时代,2006(7).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园景观大学精神关系
大学校园景观改造设计与研究
中学校园景观设计
关于大学和大学精神的思考
大学精神的培育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大学精神培育是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的必要途径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