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战略管理研究

2014-11-28孙红军李红

绿色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战略管理文化产业大数据时代

孙红军 李红

摘要:立足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特征和趋势,以文化产业为例,分析了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的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外部环境因素,阐述了文化产业的战略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3个不同的层次进一步探讨了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企业加强战略管理、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战略管理;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1020704

1引言

2011年麦肯锡发布了一份名为《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率的前沿》的报告,认为数据已经渗透到了每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2012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宣称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同年,奥巴马宣布美国政府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2013年我国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了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提案。种种迹象表明世界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1],数据将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

“大数据”是一股新的技术浪潮[2],它标志着人类社会从信息时代向智能时代的快速迈进,“新科技”、“高智能”、“大利润”、“快发展”将成为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特色。面对“大数据”时代,企业需要深刻考量产业发展特征,发现产业在新一轮现代科技革命中面临的短板[3],加强战略管理,实现新的战略转型,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以下将以文化产业为例,从战略角度探讨文化产业的管理变革,为我国文化产业及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2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进入大数据时代,各行业都会面临高度复杂的环境变化带来的巨大机遇与挑战,企业必须每天都在它的环境中经受新的考验[4]。文化产业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就必须先了解外部环境以理解现状并预见未来[5],正确而清晰的环境认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必备前提和基础。

2.1政策环境

在世界全面发展层面上,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解决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问题的工具和手段,英国提出发展并实施“创意产业战略”、新加坡提出“文艺复兴新加坡战略”、日本和韩国提出“文化立国战略”,欧盟发布“欧盟文化战略”等等[1]。

随着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颁布,我国文化产业也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2010年中宣部、人民银行等九部委全方位引导加强对影视业、新闻出版业、文化艺术服务业、旅游文化服务业、会展业、动漫业、艺术设计和艺术经营业、文体用品制造业等重点发展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2012年文化部相继推出三

当下,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而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运用将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7]。数据正成为巨大的经济资产,成为新世纪的矿产与石油,将带来全新的创业方向、商业模式和投资机会[8]。大数据将在推动我国经济转型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教授认为,大数据的真实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的一角,绝大部分都隐藏在表面之下[9]。

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城田真琴指出,要对未来进行预测,从庞大的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规则和模式数据的挖掘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手段[10],他通过分析数据分析对商业业务的影响程度展示了大数据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图3)。

由于行业的分析对象扩展到大数据,会实现更深入的分析和更准确的预测,使得各行业企业对公司的发展和业务的把握更具能动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企业盈利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文化行业而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促进其实现腾飞式的发展。

图3数据分析对商业业务的影响

2.3技术环境

近年来,智能商务、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人机交互、3D打印等等新的技术风驰电掣般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软件开源、数据开放、普式计算、软件即服务、智慧地球等等新的思想令人应接不暇[2]。大数据、新科技正极大地改变着我们对既有“文化”的理解。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于平指出,“就我们的文化建设而言,必须正视和投身迅速崛起的'大数据时代',必须顺应和引领它的磅礴脉动和青春意气。“文化与科技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向文化领域的选择性切入;科技创生着文化新业态,科技力量在寻求“商业模式”之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体验并改变着既有的文化景观:动漫渲染、裸眼3D等“虚拟技术”的迅速发展,正改变并丰富着人们感受世界的方式;海量数据、“秒杀”传输的“速算中心”的大力构建,正改变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

新技术、新媒体的持续涌现和渗透,使得当下的文化产业处于一个新业态和旧业态不断更替和整合的阶段,由于数字技术带来的变革,跨界与融合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词[6]。“速算中心”已经从海量数据存贮走向“让数据说话”的时代[11],当下文化产业面对最大问题,无疑是从信息时代向大数据时代的迈进。

大数据从思维、商业、管理三个维度会给人类带来变革和挑战[9],企业要想成功经受住这些挑战的冲击并把它作为驱动力来推动发展,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和战略的深刻改变的重要性就如同思维的根本转变一样不言而喻[4]。

2014年1月绿色科技第1期3文化产业战略管理现状分析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战略问题是关系到企业或组织机构发展前景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文化产业的战略管理,同样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各级政府也通过加强规划指导、提供政策优惠、优化管理协调等手段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也因此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改观。但是就大多数文化产业企业来讲,还面临者众多的问题。大数据、新技术使得整个文化产业处于新旧模式交融、更替的状况,同时也必然会带来更多的潜在市场。企业要想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就必须充分认识自身发展现状,分析现有战略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找出阻碍自身发展的关键问题,才有可能探索出未来的发展之路。endprint

(1)传统的文化企业受过去文化市场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使得产品同质化严重。由于过去我国文化产业缺乏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动力,传统的文化企业为了将风险降低到最小,产品往往高度同质化,主题和创意都十分类似,甚至策略与渠道也基本一致。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从事文化产业企业的数量将会日益增多,高科技新产品对既有产品的冲击力非常大,业内竞争力度也会越来越大。依然维持既有管理模式的传统文化企业将面临者严重的威胁。

(2)传统文化产业在经管理方面的研究不足,缺乏战略管理意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科学运作的效率,影响了资源的合理有效地配置,导致效率低下。

(3)创新力度不足,创新战略管理亟待优化和加强。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市场竞争的加剧,文化创新的难度也在不断提高。由于创新为文化产业带来先驱者利益的同时也使文化产业面临市场培育、新产品推广等众多问题,由于这一压力带来的风险,使得大多文化企业选择规避这个压力,即规避创新,使得我国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是严重不足的。

尽管既有管理方法与模式形成的投资、数据和价值观在短期内不可能被新技术全部抹杀,而是融合、整合到新的业务中去,但企业要想在更高层次上得以发展,就必须重新审视局势,及时调整和加强战略管理,着眼长远、谋略全局,才能建立持续竞争优势,赢得大数据时代企业发展的主动权。

4加强战略管理赢得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加强战略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获得竞争优势以及赚取超额利润,适当的战略将使公司的愿景和使命以及实现愿景和使命的行动更加合理化。面对我国传统文化产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将从管理者、公司和业务三个层面对如何优化和加强战略管理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帮助文化产业企业在大数据时代未雨绸缪,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4.1管理者层面: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战略管理理论要求

管理层的知识水平和认知高度直接决定企业的兴衰和发展,文化产业企业要向实现战略转型,首先要从普及和强化管理层的战略管理理论入手(图4)。

环境分析对战略管理来说是基础环节也是支持环节。这一部分不仅要对行业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还要详细分析自身企业、竞争对手以及标杆企业的相关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战略制定是战略管理的核心环节,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是企业发展的魂,战略目标则需要从公司、经营中心和业务三个层面指出各自的发展方向,以此结合自身发展现状来选择不同层面的发展战略;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管理层指定实施计划还需要进行过程监督和管理以保证战略执行的高效性;最后通过战略评估和调整来保证战略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图4战略管理流程

步入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企业的管理层要调整管理思维模式,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来规避过去在战略管理上的不足,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4.2公司层面:基于大数据的战略合作

“大数据”是影响未来战略发展的主要因素,谁掌握了“大数据”,谁就成为未来发展的规则制定者和规则改变者[1]。大数据的影响力将渗透到各行各业,文化产业企业的振兴更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就是直接的财富、就是核心的竞争力,很多行业,都要相继跨入一个数据兴则企业兴、数据强则企业强的竞争时代[2]。文化产业企业须将数据的竞争上升到公司战略合作的高度,才能赢得竞争优势。

大数据是一个复杂的命题,海量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开放等,都是大数据时代企业需要面对的挑战,但是对于文化产业企业自身来讲,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大多都不是数据搜集和分析的专业人士,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需要与咨询公司和IT公司一起深入地了解大数据时代的产业市场,洞察潜在的业务机会,创造新的商业模式,通过一个全面的端到端的大数据战略方案来获取企业竞争力。

以雅昌为例,雅昌与中国优秀的设备、软件和咨询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将战略咨询、全面的业务解决方案,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海量数据处理平台等纳入大数据战略体系,在文化艺术的普及和教育领域,推出包括流动美术馆、数字展览、数字博物馆、艺术讲座、数字出版、艺术教育平台(Art Base)、3D展览在内的多种服务[12]。从一个传统印刷企业转型为以视觉文化为发展方向的新型文化企业,雅昌集团通过与IT和咨询公司的合作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数据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大数据时代来临之时,为集团业务拓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4.3业务层面:基于大数据的“低成本、差异化”运营战略

业务层战略的目的是在公司与其竞争对手的定位之间形成差异[13]。战略与业务活动的匹配不仅对竞争优势来说是非常基础的,对这一优势的持续性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基于业务活动系统的定位比基于独立业务活动的定位更具持续性[14]。在选择业务层战略时,企业应当评价两种潜在的竞争优势: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或差异化,有能力收取较高的价格以超过为产生差异化所付出的额外成本[15](图5)。

图5五种业务层战略

要实现“低成本”的运营战略,企业必须广泛推行以事实为基础的决策方法、大量使用数据分析来优化企业的各个运营环节,通过基于数据的优化和对接把业务流程和决策过程当中存在的每一分潜在的价值都“挤”出来,从而节约成本、战胜对手、在市场上幸存[2]。美国战略变革领域著名教授达文波特认为,能够始终保持以“数据最优”的原则来运营的公司将能够在竞争中坚持到最后,并不战而胜。

大数据时代也是一个着重“差异化”的时代,文化产业企业要想通过“差异化”战略来获取竞争优势,就必须学会选择,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数据系统地了解竞争对手、了解既有市场和客户需求,不断地投资和开发顾客认为是重要的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特征,同时避开行业锋芒,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之间的相似性越小,企业受竞争对手的影响也越小[7]。endprint

5结语

和互联网时代相比,大数据时代不仅意味着更广泛、更深层的开放和共享,还意味着更精准、更高效、更智能的管理革命[2]。企业只有紧跟时代变化的节奏,重视并不断加强战略管理,才能在大数据和新技术革命初见端倪之时抢抓机遇,赢得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并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胡惠林.掌握文化产业“数据话语权”[N].人民日报,2013-01-11(6).

[2] 涂子沛.大数据[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 金保印.迎接“大数据”时代[J].民营时代,2013(3).

[4]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战略——应对复杂新世界的导航仪[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5] 迈克尔·A·希特.战略管理(第八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6] 叶朗.中国文化产业年度报告[R].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7] 麦肯锡公司.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率的前沿[R].杭州:麦肯锡公司,2011.

[8] 佚名.大数据 改变经济改变生活[J].新华日报.2013-02-11(17).

[9]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10] 城田真琴.大数据的冲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11] 汪建根.文化建设步入大数据时代 文化科技融合前景可观[N].中国文化报,2013-04-07(17).

[12] 崔昊.艺术与大数据相遇:雅昌借势惠普大数据[EB/OL].[2013-04-11].http://www.dostor.com/article/2013-04-16/2698800.shtml.

[13] M.E.Porter.Competitive Advantage[M].New York:Free Press,1985.

[14] Porter.What is strategy[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1996.

[15] M.E.Porter.Toward a dynamic theory of strategy,in R.P.Rumelt,D.E.Schendel,& D.J.Teece (eds.),Fundamental lssues in Strategy[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4.endprint

猜你喜欢

战略管理文化产业大数据时代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论医院如何完善精细化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建设
浅议海外并购后的整合管理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