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小信号单调谐放大器实验设计

2014-11-28叶春青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年23期
关键词:集电极幅频特性谐振

叶春青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 300387

高频电子线路是一门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得到不断充实和更新。高频小信号单调谐放大器实验设计,能让学生充分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作用及其增益、通频带、选择性要求和工作稳定等指标。

高频放大器的中心频率一般为几百千赫兹到几百兆赫兹,所需通过的频率范围(频带)和中心频率相比往往是很小的,或者只工作于某一频率,有用信号往往与干扰信号混杂,我们希望将有用的信号放大,把干扰信号抑制掉,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便是这样一种选频放大器,即有选择地对某一频率的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器。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是构成无线电通信设备的主要电路,作用是放大信道中的高频小信号。高频小信号的电压一般为微伏至毫伏数量级,放大这种信号的放大器工作在线性范围内。调谐是指放大器的集电极负载为调谐回路(如LC谐振回路)。这种放大器对谐振频率 f0信号具有最强的放大作用,而对远离 f0频率的信号放大作用很差,因此放大器不仅具有放大作用,而且还起着滤波或选频的作用。调谐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如图1所示。

图1 调谐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1 单调谐放大器工作原理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按照晶体管的连接方式不同,分为共基极、共发射极和共集电极调谐放大器等,本设计以共发射极单调谐放大器为例,其原理电路如图2所示。

图2 共发射极单调谐放大器原理电路图

如图2所示,晶体管Q起放大信号的作用,Rb1,Rb2,Re为其直流偏置电阻,保证放大器工作于甲类状态。Ce是Re的旁路电容,Cb是输入耦合电容,Cc是输出耦合电容,L和C是谐振回路作为放大器的集电极负载,起选频作用,它采用抽头接入法,以减轻晶体管输出电阻对谐振回路Q值的影响,Rc是集电极(交流)电阻,它决定了回路Q值、带宽。

2 单调谐放大器实验电路

本设计以南京润众科技有限公司的RZ8653型“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平台”为例,单调谐放大器实验电路如图3所示。

图3 单调谐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如图3所示,2 P01 为信号输入铆孔,实验时,高频信号由此铆孔输入。2T P01 为输入信号测试点。变压器2T 1 以及电容2C1和2C2组成输入选频回路,用来选出所需要的信号。晶体三极管2 B1G 用于放大信号,2R1,2R2和2R5为三极管2 B1G 的直流偏置电阻,用以保证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域,且放大器工作于甲类状态。三极管2 B1G 集电极接有LC 调谐回路,用来谐振于某一工作频率上。本实验电路为电容耦合双调谐回路,2L1,2L2,2C4和2C5组成了初级回路,2L3,2L4,2C7和2C9组成了次级回路,两个回路之间被短路合并成单调谐回路。图中2D1,2D2,2D3为变容二极管,通过改变ADVIN 的直流电压,即可改变变容二极管的电容,达到对回路的调谐。3个二极管并联,其目的是增大变容二极管的容量。图中开关2 K1 控制2R3是否接入集电极回路,2 K1 接通时,将电阻2R3并入回路,使集电极负载电阻减小。图中2R6,2R7,2R8和三极管2 BG2 组成放大器,用来对所选信号进一步放大。2T P02 为输出信号测试点,2 P02 为信号输出铆孔。

3 扫频法测量幅频特性

3.1 扫频法测量幅频特性曲线

扫频法简单直观,可直接观察到单调谐放大特性曲线,用扫频仪直接测量放大器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将扫频仪的输出端子连接2 P01 信号输入铆孔,扫频仪的输入端子连接2 P02 信号输出铆孔,测出的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曲线如图4所示。

图4 扫频法测量的幅频特性曲线

如图4所示,谐振频率 f0为6.298 4 MHz。

3.2 集电极负载对特性曲线的影响

品质因数Qp与谐振电阻 Rp的关系式为:

品质因数Qp与通频带2 Δf0的关系式为:

当2 K1 接通时,将电阻2R3并入回路,集电极负载电阻减小,回路 Q值降低,放大器增益减小,因此品质因数 Qp降低,在 f0不变的情况下,通频带变宽,因此幅频特性曲线变“矮”,变“胖”。接通2K1后,用扫频仪观察到的幅频特性曲线如图5所示。

图5 扫频法测量集电极负载增大时幅频特性曲线

4 点测法测量幅频特性

将开关2 K1 置于“OFF”,设置高频信号源输出频率为 f0=6.298 4 MHz,幅度(有效值)为100 mv的正弦波,高频信号源输出端连接到调谐放大器的2P01信号输入铆孔,示波器接调谐放大器的2P02信号输出铆孔,调整电容2C5,使放大器的输出为最大值,此时输出信号幅度(有效值)为538 mv,此时放大倍数K为:

按照表1改变高频信号源的频率,保持输出幅度(有效值)为100 mv,用毫伏表测量输出信号的电压幅度,并以频率为横轴,电压幅度为纵轴,画出单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如图6所示)。

表1 频率与相对应的输出电压幅值数据表

图6 点测法测量的单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5 放大器动态范围测量

将开关2 K1 置于“OFF”,调整高频信号源输出信号频率为谐振频率,按照表2改变输入幅度,用毫伏表读出输出信号的电压幅度,可以发现,当放大器的输入增大到一定数值时,放大倍数开始下降,输出波形开始失真(如图7和图8所示)。

表2 谐振频率时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数据表

图7 谐振频率时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对照图

图8 谐振频率时输入电压与放大倍数对照图

6 结束语

高频小信号单调谐放大器实验采用扫频法和点测法分别测量单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并且观察了集电极负载对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计算出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并观察了放大器的动态范围,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电路结构和性能指标分析。

[1]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侯卫周,顾玉宗.高频小信号单调谐放大器的分析与仿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8):57-59.

猜你喜欢

集电极幅频特性谐振
一种新型无电压折回现象的超结逆导型IGBT
一种耦合谐振电感IPOP型双谐振LLC变换器*
集电极调幅电路仿真分析
基于耦合电感的自均流LLC谐振变换器的设计
基于无线激光通信语音传输系统的设计
LLC半桥谐振变换器参数优化设计与实现
基于FPGA的频率特性测试仪的设计
基于MSP430的自动幅频特性测试系统
工程车辆油气悬架参数化建模与幅频特性分析
高效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参数设计及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