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群化管理在公共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2014-11-28徐晓莹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优势管理

关键词:集群化管理;公共图书馆;管理;优势

摘要:文章阐述了集群化管理的概念,并对其在图书馆的应用所具有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用的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8-0002-03

1集群化管理概述

集群化管理即是将管理目标对象组建成集群,并通过集群系统提供资源并实施管理的方法。公共图书馆集群化管理,即是在网络背景下,选取一个中心图书馆和若干成员馆来组成一个同区域内的图书馆集群网落,所有成员馆都采取统一管理模式,将集群内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共享,真正实现集群服务与管理的网络化和自动化,并通过统一有效的管理平台和运营规则来实现集中统一的专业化管理[1]。图书馆集群化管理不但包括物理上的连通和资源共享,同时更包括各成员馆之间的互利互惠,真正实现了图书馆服务功能和创新功能的增加。同时,除了技术的集群,还包括人员、服务以及组织结构等多方面的转化。集群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其以总分馆的模式建立一个具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及共同发展特点的图书馆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质量。

图书馆实行集群化管理,实质上就是以一定区域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图书馆为中心,选择总分馆制的集群化管理模式,对中心馆资源进行整合,建立更为完整的布局,使各方面关系更为协调,从而构建区域公共服务体系[2]。在公共图书馆集群化管理执行时,必须要以解决区域内所有图书馆共性问题为基础,其包括馆内资源少、人才缺失以及管理系统薄弱等传统问题。通过对人才、服务、管理以及技术的集群化,可以使图书馆集群化网络管理系统更适合各成员馆发展的需要。就现状来看,我国图书馆集群化管理大部分是以单个图书馆作为管理对象,对于不同图书馆行政隶属不同而引起的文献以及财产设备所有权和归属权并不能进行有效管理。

2图书馆集群化管理应用的必然性

2.1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增快,我国城市化建设的程度也逐渐加深,城市已经成为一个区域内的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这样的发展背景为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公共图书馆的存在不仅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同时更承载着知识传播的重要责任。在新时代网络背景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公共图书馆想要在服务、管理以及开放等功能上更上一个层次,必须要保证能够满足人们对文献知识的多样化需求。建立以一个区域为整体的图书馆集群服务体系,可以以公共图书馆为基础,不断带动周边基层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图书馆集群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是服务体系的具体承载和实现方式,是不断提升图书馆服务体系质量的必然需求。

2.2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需求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知识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们对知识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因此,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也更大,其不仅仅面临着为人们提供文献资料的挑战,还面临着对传统管理工作模式做出调整,使得工作内容、服务效能以及业务管理等多方面都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挑战。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一直以来都提倡以协作合作方式进行管理,但是 一般都是进行单个项目的合作,缺乏一定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对馆内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影响不大,不能达到充分激活了利用馆内资源提升服务功能的效果[3]。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公共图书馆进行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具有前瞻的态度和能力,能够从较大的领域实现各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将各馆的资源实现共享化。此外,还需要管理人员对图书馆的属性、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进行分析,实现总分馆管理模式,将信息资源、读者服务以及管理工作集群化,紧密联合各图书馆的动脉,为公共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帮助。

3图书馆集群化管理应用优势

3.1硬件资源

现在我国省市级硬件资源较之以前具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图书馆馆舍还是馆内各项基本设施设备的质量与功能都基本能满足新时代人们的需求。另外,在网络背景下,图书馆内部强大的网络与丰富的馆藏,为图书馆集群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已经能够满足集群化发展的需要。公共图书馆实现集群化管理后,各成员馆可以对资源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合理配置,降低了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概率,在提高资源开发效率基础上,满足了资源建设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需求,对发挥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优势具有重要意义[4]。

3.2软件资源

3.2.1政策支持。我国结合文化建设现状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更多保障。例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加大政府投资力度,逐渐形成覆盖全社会比较完整的公关公司文化服务体系”[5]。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公共图书馆集群化管理模式的实现更为容易。省、市领导对公共图书馆发展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加,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也在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实现独立建制,使图书馆集群化发展以及合作式建设服务成为可能。

徐晓莹:集群化管理在公共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徐晓莹:集群化管理在公共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3.2.2资金支持。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的实现,需要精良的馆舍、功能先进的设备以及专业的管理人员等,而这些条件的实现都需要大笔资金的注入。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加,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硬件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实现了网络化管理服务。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使得其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投入了更多经济资助,为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开展以及集群化管理的实现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3.2.3人力支持。图书馆建设、管理除需要依靠政府政策、财力支持外,还需要一定的人力支持。无论是精良的馆舍、先进的设备还是自动化管理系统都需要依靠高素质人才支持。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很多公共图书馆聚集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对于图书馆实现集群化管理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使得集群化管理体系日臻完善,不但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体系,同时还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而在我国西部地区,受经济环境影响,公共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批的专业人才,其逐渐成为影响我国西部图书馆事业发展更上一层楼的重要因素。

4实现公共图书馆集群化管理实施策略分析

4.1构建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

公共图书馆主要作用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为实现公共图书馆集群化管理,需要在一定区域内组建并完善资源、技术、管理以及服务等多方面紧密联系的服务管理体系,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体系的建设网络化,在为人们提供多样化服务功能同时,不断提升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质量[6]。建立完善的图书馆服务体系,需要结合网络时代发展背景以及计算机技术,创建图书馆网络化服务。另外,还需要中心馆集合各成员馆力量不断加深对集群化 服务体系的研究程度,保证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以及人民群众需求,不断提升集群化管理 的工作质量。

4.2构建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

各成员馆必须要在信息网络发展背景下,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管理技术等进一步促进基层图书馆服务系统向自动化、技术化以及网络化转型,为图书馆吸取更多受众,进而再不断增加图书馆经济效益。构建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为受众提供了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将服务的主动权交给了人民群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集群化管理工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对实现我国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3加强馆内资源整合

图书馆发展的基础就是馆内资源。在信息网络化发展背景下,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需要的文献资料,传统观图书馆想要在此背景下保持自身优势,完成信息集群化管理,就必须要加强对馆内资源的整合。因此,需要各成员馆应用高科技技术,对各馆现存的信息资源进行集中、整合、扩充,最终实现共享目标。另外,还需要通过联合目录以及联合馆藏的方式对资源进行公布,从而产生影响巨大的集群信息资源整合效果,真正意义上实现集群化信息资源联机编目和共建共享[7]。通过加强对各图书馆所具有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更为整体有效的资源信息库,为其提供更为完善的信息支持服务,不断加深图书馆对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对集群化管理下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4实施专业指导和行业管理

对公共图书馆实行集群化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集群化网络和管理平台,并通过此平台对各成员馆进行管理,包括对各馆信息资源的配置、人员培养、技术支持以及业务指导,使得各成员馆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发展,并带动我国图书馆行业的整体发展。实施专业指导和行业管理,需要加强各成员馆之间的联系,并且各馆的管理模式以及制度的建立需要建立在集群化管理的基础上,并结合当地区域实际情况来制定。在各图书馆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对于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其他各成员馆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意见。每个成员馆也可以借鉴其他图书馆成功的管理经验,形成一个行之有效、共同发展的管理发展模式。另外,国家也可以针对每个区域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的实际情况配备相应指导部门,对整个集群化管理系统进行考核和监督,对其中出现偏差的地方及时给予指正,保证其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有效性。

4.5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

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的实现,需要一定质量的人才资源,因此,为保证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持续不断地为图书馆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为集群化管理的实现提供更多助力。首先,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对图书馆方向人才进行培养的力度,积极吸取别地成功经验,对现存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改善,不断提升人才质量。其次,图书馆必须要增强集群化人才培养意识,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对区域内外图书馆人才培养的成功案例进行借鉴,通过业内培训以及人才招聘等方式为图书馆吸取更多人才的加盟。最后,图书馆还要结合集群化管理需求,实现馆内人员技术化以及多样化的转变,通过培训、讲座以及外出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为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的实现提供更多助力。

5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集群化管理是图书馆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想要快速有效地实现集群化管理,不但需要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同时还需要各领域专业人才的加盟,进而才能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炜,刘莹.面向区域图书馆集群的网络化信息服务系统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8):21-22.

[2]赵燕群.城市公共图书馆路向先行者——读《城市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论坛,2011(1):31-32.

[3]王以俭.公共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管理模式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1):26-27.

[4]高波.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兼评长春市协作图书馆[J].图书情报工作,2010(1):15-16.

[5]徐大平.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及优势互补[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5-16.

[6]王元.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模式探讨——以朝阳市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1):48-49.

[7]董莲玉.实现资源共享走图书馆创新发展之路——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携手服务探析[J].丽水学院学报,2010(4):46-47.

(编校:严真)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优势管理
画与话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