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农业标准化发展分析

2014-11-28杨丽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4年3期
关键词:成效辽宁建议

杨丽

摘要:农业标准化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前提。介绍辽宁省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成效,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工作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以加快辽宁省农业标准化进程。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成效;问题;建议;辽宁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3-0081-02

十七届五中全会决定指出: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是不断提高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这“四化”当中,标准化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理念,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抓手,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条件。

辽宁省近年来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互配套,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业标准体系,并相继建立了技术推广、质量检验、农产品认证、执法监督与质量安全信息等标准化支撑体系,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与管理为手段,有效地带动了全省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快速发展,提升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目前,全省已建设农业部农业标准化示范县8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2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5个。

1 辽宁省农业标准化工作成效

1.1 以政策推动农业标准化进程

2002年辽宁省人大出台了《辽宁省农业标准化管理条例》,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业标准化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按照标准生产、销售,并将经费纳入本级预算。

2005年辽宁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农委《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农业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了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及工作目标。意见中所设定的目标目前已全部完成。

2006年辽宁省开始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面积指标作为考核农业标准化的量化指标,纳入到省政府对各市绩效考核范畴,促进了“三品一标”的发展,提高了全省农业标准化水平。以蔬菜为例,目前全省蔬菜抽检合格率已由2000年的70%提高到96%以上。

1.2 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辽宁省优先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同时根据本省农业生产特点制定了辽宁省地方标准296项(种植业),作为国家标准的补充。全口径的农业标准已制定735项。相关标准每年印发给县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市、县农业推广部门据此再制定地方生产技术规范。此外,印发更加易于执行的“明白纸”“作业历”等,并组织标准宣传培训,鼓励各生产企业制定“企业内部执行标准”。

1.3 完善标准执行效果检测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推广成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必须通过检测机构的检测才能确认。常规技术性标准的验证可以通过现场检查以目测来完成。辽宁省有10家农业部部级检测中心;14个市多数都成立了市级区域性农产品检测中心;44个农业县检测站正在建设中;乡镇监管站、生产企业设立的快速检测室也正在启动。现有的农产品检测机构每年能够检测样本20多万个,以定性快速检测为主,覆盖全省种植业中蔬菜、水果、食用菌等高风险产品。

1.4 大力开展农产品认证工作

“三品一标”作为衡量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的唯一量化指标,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抓手。辽宁省大力开展农产品认证工作,推出符合优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截至2012年底,全省认证有效无公害农产品2 461个,生产面积309.3万hm2,占全省耕地果园面积的64%;绿色食品642个,生产企业281家;有机食品66个,生产企业20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7个。

2 辽宁省农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

我国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的是“两手抓”政策,即:一手抓监管,解决当前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手抓标准化生产,转变生产方式,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特别是在当前粮食安全以及保障“菜篮子”“米袋子”的压力下,各级政府对农产品数量的要求远远大于对质量的要求,即使对质量安全提出要求,落实措施也不到位。省农委目前制定的标准化经费每年只有50万,落实到每个标准的补助经费只有3万元左右,这些资金用来制定生产操作规程勉强可以,而制定产品标准就略显不足。

2.2 标准制定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发展和市场监管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新问题将会不断出现。近几年出现的许多安全问题都是在食品中违法添加工业产品,而在食品标准中对所有可能添加的非法添加物事先设定检测参数又无法实施。这也是社会对食品标准质疑最多之处。我国现有已登记农药品种1 500多种,化工原料等可能被非法添加物质成千上万,而对食用农产品设定的检测参数标准只有十几项、二十多项,否则承担不起检测经费。由于检测覆盖面还很小,检测参数还很少,出现问题具有不可预见性,因此农业部提出“防止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奋斗目标。

2.3 生产者的素质与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农业生产者普遍存在能力不高,对先进生产技术掌握不好,选购农业投入品时盲目跟风,对最基本的农业使用量、休药期把握不准等问题,而现有的乡镇农技推广站人员缺乏,无法一一指导到位。

3 推进辽宁省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 农业标准化事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消费者身体健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各级政府要大力提高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认识,并将其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完善省、市、县农业标准化监管机构,强化其管理职能,解决“上热下冷”的现象。当前特别是要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建设。

2) 农业标准化是公益性事业,标准化的推广需要所有农业管理部门和广大生产者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增加经费扶持。同时要加大政府绩效考核的力度,凡出现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一票否决。凡涉及农产品生产的项目,必须设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所生产产品必须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以上标准。

3) 加大标准宣传、培训力度。在采用国际、国家以及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补充完善辽宁省地方标准,特别是做好原有标准与《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协调一致,鼓励企业制定《企业标准》。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现有标准的宣传、培训工作,提高生产者的认识,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做到每个农户、每个生产大棚都有相应的作业历(标准),并做好生产过程记录。

4) 完善检测体系,加大检测覆盖面。完善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站)建设,建立乡镇检测室,增加产品检测数量,开展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

5) 开展以“三品一标”为重点的农产品认证工作。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面积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农业标准化水平的量化指标,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食品,树立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形象。以产品认证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实现,以创立优质农产品品牌来实现标准化生产带来的效益。

猜你喜欢

成效辽宁建议
读辽宁 爱辽宁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三代人的建议
辽宁出版集团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