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规模生猪生产影响因素分析

2014-11-28王中萍潘春玲李佩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4年3期
关键词:模型影响因素建议

王中萍+潘春玲+李佩

摘要:生猪产业是我国农业和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辽宁省生猪养殖调研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中规模生猪生产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辽宁省生猪生产变化规律和发展潜力,针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提出合理建议,以促进辽宁省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猪生产;中规模;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3-0072-03

我国是猪肉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民生经济,是国家重要的消费和经济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猪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猪肉生产和消费国。辽宁省养猪业已经跨入全国十大主产省之列,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对生猪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了解生猪生产规律,对于促进辽宁省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辽宁省生猪生产现状分析

2012年,辽宁省猪肉产量达230.2万t,同比增长1.9%;全年生猪出栏量达2 728.5万头,同比增长2.9%;年末生猪存栏量为1 592.6万头,同比增长0.5%。辽宁省生猪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饲养条件相对较差、饲料转化率低、使用违禁饲料及添加剂、技术服务和监督管理水平低、疫病控制难、生猪生产的波动性大等。

就辽宁省而言,全省生猪饲养规模化程度较低,在规模饲养中又以小规模饲养为主,饲养规模达到100头以上的大中规模饲养的场(户)数大幅下降;而中规模生猪养殖效益水平最高,在全省的占比逐年上升,对于养殖户的规模化和趋势发展具有向导作用。

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的分类标准(2004),将中规模饲养划定为:一年内生猪饲养头数为100~1 000之间的饲养组织形式。立足辽宁省中规模生猪生产,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为挖掘和发展辽宁省生猪的潜在市场空间、提升产业价值提供理论支持。

2 辽宁省生猪生产影响因素分析

2.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实地调研。调研地点选择辽宁省主要生猪生产村镇,以使结果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共发放调研问卷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13份,有效率为94.17%;调研时间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

在影响生猪生产风险的5项指标中,能繁母猪占比的先行期是11个月,活猪价格的先行期是12个月,仔猪费用的先行期是7个月,头均饲料费用的先行期是12个月,头均防疫费用的先行期是1个月或12个月。

2.2 基本情况分析

2.2.1 基本信息 被调研养殖户中,男性占76%,女性占24%;户主年龄在40~50岁的所占比例最多、为35%,其次是50~60岁、占26%,30岁以下占8%,30~40岁占15%,60岁占16%;受教育程度方面,高中程度所占比例最多、达到38%,中学占34%,小学及以下占15%,大专及以上占13%;有务工收入的占12%,无务工收入的占88%;有土地收入的占87%,无土地收入的占13%。

2.2.2 养殖技术和信息获取渠道 养殖户的养殖技术获取渠道方面,通过自身实践的占88%,与周围邻居、亲属交流的占5%,通过相关媒体如电视、报纸、网络等继续学习的占7%;被调研养殖户中,定期参加由政府或者相关企业举办的培训讲座的占83%,没有参加相关培训的占17%;在83%参加培训的养殖户中,参加1次的占54%,2~3次的占30%,3次以上的占16%。

2.2.3 利润情况 养殖头数为200~500、能繁母猪为10~25头的养殖规模,头均净利润最大,可达到220元;养殖头数为500~1 000、能繁母猪为25~50头的规模,头均利润为197元;养殖头数为100~200、能繁母猪为5~10头的规模,头均净利润为175元。整体而言,此次调研的平均头净利润为195元。

3 模型构建与分析

3.1 研究方法

生猪出栏数与能繁母猪占比、活猪平均价格、仔猪费用、头均饲料费用和头均防疫费用等因素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这些因素与生猪出栏数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相关性大小还不确定。本文选取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在模型中引入随机因素,将模型数据带入SPSS软件中进行处理,以获取科学回归结果。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表达式为: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i1D1+βi2D2u

式中:Y为辽宁省生猪出栏数,是被解释变量;β0为常数项;β1,β2,β3,β4,β5,βi1为自变量X的偏回归系数;X1表示能繁母猪占比,X2表示活猪平均价格,X3表示仔猪费用,X4表示头均饲料费用,X5表示头均防疫资料费用,X6表示死亡损失费用;D为虚拟变量,代表疫病和国家政策,疾病出现D1取1、不出现取0,了解国家政策D2 取1、不了解取0;u为模型的随机扰动项。

3.2 计量模型估计及解释

将统计数据输入到SPSS软件中,以生猪出栏数为被解释变量Y,以能繁母猪占比、活猪平均价格、仔猪价格、头均饲料费用、头均防疫费用、死亡损失为解释变量X,以疾病和政策为虚拟变量,得出线性回归结果(见表1)。

即:Y=2 031.899+0.920X1+5.458X2-0.970X3-1.372X4-2.060X5+0.004X6-41.224D1-3.214D2。

由回归分析结果可见:拟合优度R2=0.801,表明这些变量联合起来能解释生猪出栏数变化的80.1%;方程总的F值=24.086,因此这种联合影响是显著的,其回归结果均为合理预期范围内。虽然数据难免存在误差,但此次调研数据能反应客观的生产实际,回归结果表明拟合优度很高,方程总体结果较好。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研分析,得出结论:1) 生猪疾病影响情况。能繁母猪占比的系数为正,符合理论预期。指数方程中X1的系数为0.920,表明能繁母猪占比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12个月后生猪出栏数将增加0.92个百分点。2) 市场价格。生猪的市场价格直接决定了生猪养殖的收益和风险。市场价格X2的系数为5.458,表明市场价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12个月后生猪出栏数将增加5.458个百分点。3) 精饲料费用。精饲料费用是中规模生猪饲养过程中的最主要投入,约占生产成本的69%。饲料费用的方程系数X4为-1.372,表明饲料费每上升1个百分点,则12个月后生猪出栏数下降1.372个百分点。4) 仔猪费用。仔猪进价对中规模生猪生产的影响程较大。X3系数为-0.970,表明仔猪费用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7个月后生猪出栏数下降0.970个百分点,可适当增加其投入来提高生猪效益。5) 防疫费用。防疫费用在中规模生猪养殖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小,因而其对生猪养殖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其系数为负,符合基本预期,即随着防疫费用的增加,生猪出栏量将不同程度减小。6) 疾病和政府政策。疫病如果发生会迅速上升为生猪生产的主要风险因素,也将给农户带来巨大损失,甚至使其退出市场。近年来,国家颁发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生猪生产养殖,对生猪产业扶持力度较大。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针对中规模生猪生产养殖提出以下意见:1) 适度鼓励增加能繁母猪数量。能繁母猪是养猪业的基础,是保障生猪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要适度鼓励养殖户加大对能繁母猪的饲养,使能繁母猪数量保持在合理区间,以保障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2) 增强市场透明度,做好生猪价格保护措施。生猪产业属于需求弹性较大行业,其价格的上升会降低养殖户的整体收益。因此政府有必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采取支持价格措施。3) 集中资金鼓励和引导养猪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大对种猪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提高生猪生产效率,为生产者提供系统的生猪市场及原材料市场供求信息,从而减少生产的盲目性,保障市场供给。4) 切实做好疫病防治工作。由于我国养殖基础薄弱,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尚不健全,因此一旦出现疫情,我国生猪养殖业便“惊慌失措”,且损失惨重。因此,要加大疾病的防治和预防工作,重构动物群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加大监督力度,建立生猪免疫档案。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研分析,得出结论:1) 生猪疾病影响情况。能繁母猪占比的系数为正,符合理论预期。指数方程中X1的系数为0.920,表明能繁母猪占比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12个月后生猪出栏数将增加0.92个百分点。2) 市场价格。生猪的市场价格直接决定了生猪养殖的收益和风险。市场价格X2的系数为5.458,表明市场价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12个月后生猪出栏数将增加5.458个百分点。3) 精饲料费用。精饲料费用是中规模生猪饲养过程中的最主要投入,约占生产成本的69%。饲料费用的方程系数X4为-1.372,表明饲料费每上升1个百分点,则12个月后生猪出栏数下降1.372个百分点。4) 仔猪费用。仔猪进价对中规模生猪生产的影响程较大。X3系数为-0.970,表明仔猪费用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7个月后生猪出栏数下降0.970个百分点,可适当增加其投入来提高生猪效益。5) 防疫费用。防疫费用在中规模生猪养殖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小,因而其对生猪养殖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其系数为负,符合基本预期,即随着防疫费用的增加,生猪出栏量将不同程度减小。6) 疾病和政府政策。疫病如果发生会迅速上升为生猪生产的主要风险因素,也将给农户带来巨大损失,甚至使其退出市场。近年来,国家颁发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生猪生产养殖,对生猪产业扶持力度较大。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针对中规模生猪生产养殖提出以下意见:1) 适度鼓励增加能繁母猪数量。能繁母猪是养猪业的基础,是保障生猪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要适度鼓励养殖户加大对能繁母猪的饲养,使能繁母猪数量保持在合理区间,以保障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2) 增强市场透明度,做好生猪价格保护措施。生猪产业属于需求弹性较大行业,其价格的上升会降低养殖户的整体收益。因此政府有必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采取支持价格措施。3) 集中资金鼓励和引导养猪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大对种猪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提高生猪生产效率,为生产者提供系统的生猪市场及原材料市场供求信息,从而减少生产的盲目性,保障市场供给。4) 切实做好疫病防治工作。由于我国养殖基础薄弱,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尚不健全,因此一旦出现疫情,我国生猪养殖业便“惊慌失措”,且损失惨重。因此,要加大疾病的防治和预防工作,重构动物群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加大监督力度,建立生猪免疫档案。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研分析,得出结论:1) 生猪疾病影响情况。能繁母猪占比的系数为正,符合理论预期。指数方程中X1的系数为0.920,表明能繁母猪占比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12个月后生猪出栏数将增加0.92个百分点。2) 市场价格。生猪的市场价格直接决定了生猪养殖的收益和风险。市场价格X2的系数为5.458,表明市场价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12个月后生猪出栏数将增加5.458个百分点。3) 精饲料费用。精饲料费用是中规模生猪饲养过程中的最主要投入,约占生产成本的69%。饲料费用的方程系数X4为-1.372,表明饲料费每上升1个百分点,则12个月后生猪出栏数下降1.372个百分点。4) 仔猪费用。仔猪进价对中规模生猪生产的影响程较大。X3系数为-0.970,表明仔猪费用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7个月后生猪出栏数下降0.970个百分点,可适当增加其投入来提高生猪效益。5) 防疫费用。防疫费用在中规模生猪养殖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小,因而其对生猪养殖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其系数为负,符合基本预期,即随着防疫费用的增加,生猪出栏量将不同程度减小。6) 疾病和政府政策。疫病如果发生会迅速上升为生猪生产的主要风险因素,也将给农户带来巨大损失,甚至使其退出市场。近年来,国家颁发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生猪生产养殖,对生猪产业扶持力度较大。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针对中规模生猪生产养殖提出以下意见:1) 适度鼓励增加能繁母猪数量。能繁母猪是养猪业的基础,是保障生猪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要适度鼓励养殖户加大对能繁母猪的饲养,使能繁母猪数量保持在合理区间,以保障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2) 增强市场透明度,做好生猪价格保护措施。生猪产业属于需求弹性较大行业,其价格的上升会降低养殖户的整体收益。因此政府有必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采取支持价格措施。3) 集中资金鼓励和引导养猪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大对种猪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提高生猪生产效率,为生产者提供系统的生猪市场及原材料市场供求信息,从而减少生产的盲目性,保障市场供给。4) 切实做好疫病防治工作。由于我国养殖基础薄弱,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尚不健全,因此一旦出现疫情,我国生猪养殖业便“惊慌失措”,且损失惨重。因此,要加大疾病的防治和预防工作,重构动物群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加大监督力度,建立生猪免疫档案。

猜你喜欢

模型影响因素建议
自制空间站模型
模型小览(二)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三代人的建议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