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水小龙虾头中甲壳素的EDTA法提取工艺研究

2014-11-28窦勇胡佩红王芳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4年3期

窦勇+胡佩红+王芳

摘要:以淡水小龙虾头为原料,采用EDTA法提取甲壳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以13%的EDTA溶液作提取溶剂,在反应温度30 ℃、pH 12、投料比1∶15、反应25 min的条件下,提取效果最佳,提取率达24.05%,反应前后的脱钙和脱蛋白率分别为100.0%和98.6%。

关键词:甲壳素;EDTA;小龙虾头壳;提取率

中图分类号:TS2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3-0059-04

小龙虾虾头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资源,其甲壳素含量十分丰富。目前,国内主要采用传统酸碱法提取虾壳中的甲壳素,不仅消耗较多的酸、碱,且容易破坏甲壳素的分子结构,脱蛋白质时往往还需加热,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较严重。采用EDTA代替强酸强碱提取小龙虾头中的甲壳素,大大减少强碱用量,且EDTA可回收循环使用,能够有效减轻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废弃物利用价值,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EDTA二钠盐(分析纯);小龙虾购于淮安市城南农贸市场。

PHS-3C酸度计:上海佑科仪器公司;JYL-305粉碎机:山东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UFE400烘箱:上海人和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HS-11-1恒温水浴锅:常州澳华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工艺流程 样品预处理→EDTA脱钙脱蛋白→过滤→烘干→双氧水脱色→水洗→烘干。

1.2.2 样品预处理 将龙虾头壳洗净,置于50 ℃烘箱中烘干,粉碎后过40目筛,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1.2.3 甲壳素提取与脱色 称取10 g虾壳粉末样品,置于烧杯中,加13%的EDTA溶液(pH 12)150 mL,在30 ℃恒温水浴中搅拌反应25 min,待样品中的钙和蛋白质全部溶于滤液后,过滤并洗涤滤渣,留取滤渣,待用。将滤渣在50 ℃烘干,加10%的过氧化氢溶液,在80 ℃水浴中浸泡脱色2 h,洗净烘干,残留的白色粉状物即为甲壳素。甲壳素提取率的计算公式为:

甲壳素提取率%=甲壳素质量/虾壳洗净烘干粉碎后质量×100%。

1.2.4 提取前后样品中钙的含量测定 提取前后钙含量测定参考GB/T 6436-2002进行。脱钙率的计算公式为:

脱钙率%=提取后样品含钙量/提取前样品含钙量×100%。

1.2.5 提取前后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测定 提取前后蛋白质含量测定参考GB/T 5009.5-2010进行。脱蛋白质率的计算公式为:

脱蛋白率%=提取后样品含蛋白质量/提取前样品含蛋白质量×100%。

1.2.6 温度选择 称取10 g样品5份,分别置于烧杯中,加入13%的EDTA溶液(pH 12)150 mL,分别在20,25,30,35,40 ℃下提取25 min后,测定脱钙率和脱蛋白质率,以选取提取效果最佳的提取温度。

1.2.7 单因素试验 根据预试验及参考文献确定影响甲壳素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有:EDTA浓度、时间、投料比、pH。首先确定其中的3个因素水平值,然后确定第4个因素的最佳水平,依次类推,得到4个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最佳水平值。单因素试验因素水平按表1进行。

1.2.8 正交试验 参考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L9(34)正交试验,获得甲壳素最佳提取条件,并考察各因素对甲壳素提取率影响的主次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提取温度的确定

2.2 EDTA最适浓度的确定

2.3 反应时间的确定

2.4 投料比的确定

2.5 反应pH的确定

2.6 正交试验结果

3 结论

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EDTA法提取甲壳素的最佳温度为30 ℃,以此为基本条件确定正交试验的因素,从而得到提取甲壳素的最佳条件,即EDTA浓度13%、时间25 min、投料比1∶15,pH 12。在最佳提取条件下,甲壳素的提取率为24.05%,反应前后的脱钙和脱蛋白率分别为100.0%和98.6%。

摘要:以淡水小龙虾头为原料,采用EDTA法提取甲壳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以13%的EDTA溶液作提取溶剂,在反应温度30 ℃、pH 12、投料比1∶15、反应25 min的条件下,提取效果最佳,提取率达24.05%,反应前后的脱钙和脱蛋白率分别为100.0%和98.6%。

关键词:甲壳素;EDTA;小龙虾头壳;提取率

中图分类号:TS2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3-0059-04

小龙虾虾头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资源,其甲壳素含量十分丰富。目前,国内主要采用传统酸碱法提取虾壳中的甲壳素,不仅消耗较多的酸、碱,且容易破坏甲壳素的分子结构,脱蛋白质时往往还需加热,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较严重。采用EDTA代替强酸强碱提取小龙虾头中的甲壳素,大大减少强碱用量,且EDTA可回收循环使用,能够有效减轻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废弃物利用价值,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EDTA二钠盐(分析纯);小龙虾购于淮安市城南农贸市场。

PHS-3C酸度计:上海佑科仪器公司;JYL-305粉碎机:山东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UFE400烘箱:上海人和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HS-11-1恒温水浴锅:常州澳华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工艺流程 样品预处理→EDTA脱钙脱蛋白→过滤→烘干→双氧水脱色→水洗→烘干。

1.2.2 样品预处理 将龙虾头壳洗净,置于50 ℃烘箱中烘干,粉碎后过40目筛,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1.2.3 甲壳素提取与脱色 称取10 g虾壳粉末样品,置于烧杯中,加13%的EDTA溶液(pH 12)150 mL,在30 ℃恒温水浴中搅拌反应25 min,待样品中的钙和蛋白质全部溶于滤液后,过滤并洗涤滤渣,留取滤渣,待用。将滤渣在50 ℃烘干,加10%的过氧化氢溶液,在80 ℃水浴中浸泡脱色2 h,洗净烘干,残留的白色粉状物即为甲壳素。甲壳素提取率的计算公式为:

甲壳素提取率%=甲壳素质量/虾壳洗净烘干粉碎后质量×100%。

1.2.4 提取前后样品中钙的含量测定 提取前后钙含量测定参考GB/T 6436-2002进行。脱钙率的计算公式为:

脱钙率%=提取后样品含钙量/提取前样品含钙量×100%。

1.2.5 提取前后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测定 提取前后蛋白质含量测定参考GB/T 5009.5-2010进行。脱蛋白质率的计算公式为:

脱蛋白率%=提取后样品含蛋白质量/提取前样品含蛋白质量×100%。

1.2.6 温度选择 称取10 g样品5份,分别置于烧杯中,加入13%的EDTA溶液(pH 12)150 mL,分别在20,25,30,35,40 ℃下提取25 min后,测定脱钙率和脱蛋白质率,以选取提取效果最佳的提取温度。

1.2.7 单因素试验 根据预试验及参考文献确定影响甲壳素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有:EDTA浓度、时间、投料比、pH。首先确定其中的3个因素水平值,然后确定第4个因素的最佳水平,依次类推,得到4个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最佳水平值。单因素试验因素水平按表1进行。

1.2.8 正交试验 参考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L9(34)正交试验,获得甲壳素最佳提取条件,并考察各因素对甲壳素提取率影响的主次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提取温度的确定

2.2 EDTA最适浓度的确定

2.3 反应时间的确定

2.4 投料比的确定

2.5 反应pH的确定

2.6 正交试验结果

3 结论

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EDTA法提取甲壳素的最佳温度为30 ℃,以此为基本条件确定正交试验的因素,从而得到提取甲壳素的最佳条件,即EDTA浓度13%、时间25 min、投料比1∶15,pH 12。在最佳提取条件下,甲壳素的提取率为24.05%,反应前后的脱钙和脱蛋白率分别为100.0%和98.6%。

摘要:以淡水小龙虾头为原料,采用EDTA法提取甲壳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以13%的EDTA溶液作提取溶剂,在反应温度30 ℃、pH 12、投料比1∶15、反应25 min的条件下,提取效果最佳,提取率达24.05%,反应前后的脱钙和脱蛋白率分别为100.0%和98.6%。

关键词:甲壳素;EDTA;小龙虾头壳;提取率

中图分类号:TS2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3-0059-04

小龙虾虾头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资源,其甲壳素含量十分丰富。目前,国内主要采用传统酸碱法提取虾壳中的甲壳素,不仅消耗较多的酸、碱,且容易破坏甲壳素的分子结构,脱蛋白质时往往还需加热,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较严重。采用EDTA代替强酸强碱提取小龙虾头中的甲壳素,大大减少强碱用量,且EDTA可回收循环使用,能够有效减轻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废弃物利用价值,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EDTA二钠盐(分析纯);小龙虾购于淮安市城南农贸市场。

PHS-3C酸度计:上海佑科仪器公司;JYL-305粉碎机:山东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UFE400烘箱:上海人和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HS-11-1恒温水浴锅:常州澳华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工艺流程 样品预处理→EDTA脱钙脱蛋白→过滤→烘干→双氧水脱色→水洗→烘干。

1.2.2 样品预处理 将龙虾头壳洗净,置于50 ℃烘箱中烘干,粉碎后过40目筛,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1.2.3 甲壳素提取与脱色 称取10 g虾壳粉末样品,置于烧杯中,加13%的EDTA溶液(pH 12)150 mL,在30 ℃恒温水浴中搅拌反应25 min,待样品中的钙和蛋白质全部溶于滤液后,过滤并洗涤滤渣,留取滤渣,待用。将滤渣在50 ℃烘干,加10%的过氧化氢溶液,在80 ℃水浴中浸泡脱色2 h,洗净烘干,残留的白色粉状物即为甲壳素。甲壳素提取率的计算公式为:

甲壳素提取率%=甲壳素质量/虾壳洗净烘干粉碎后质量×100%。

1.2.4 提取前后样品中钙的含量测定 提取前后钙含量测定参考GB/T 6436-2002进行。脱钙率的计算公式为:

脱钙率%=提取后样品含钙量/提取前样品含钙量×100%。

1.2.5 提取前后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测定 提取前后蛋白质含量测定参考GB/T 5009.5-2010进行。脱蛋白质率的计算公式为:

脱蛋白率%=提取后样品含蛋白质量/提取前样品含蛋白质量×100%。

1.2.6 温度选择 称取10 g样品5份,分别置于烧杯中,加入13%的EDTA溶液(pH 12)150 mL,分别在20,25,30,35,40 ℃下提取25 min后,测定脱钙率和脱蛋白质率,以选取提取效果最佳的提取温度。

1.2.7 单因素试验 根据预试验及参考文献确定影响甲壳素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有:EDTA浓度、时间、投料比、pH。首先确定其中的3个因素水平值,然后确定第4个因素的最佳水平,依次类推,得到4个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最佳水平值。单因素试验因素水平按表1进行。

1.2.8 正交试验 参考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L9(34)正交试验,获得甲壳素最佳提取条件,并考察各因素对甲壳素提取率影响的主次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提取温度的确定

2.2 EDTA最适浓度的确定

2.3 反应时间的确定

2.4 投料比的确定

2.5 反应pH的确定

2.6 正交试验结果

3 结论

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EDTA法提取甲壳素的最佳温度为30 ℃,以此为基本条件确定正交试验的因素,从而得到提取甲壳素的最佳条件,即EDTA浓度13%、时间25 min、投料比1∶15,pH 12。在最佳提取条件下,甲壳素的提取率为24.05%,反应前后的脱钙和脱蛋白率分别为100.0%和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