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人物的无力感

2014-11-27田文璐

记者观察 2014年10期
关键词:无力生活孩子

田文璐

·经常听到别人说自己太理想化了。

·觉得自己的工作没什么前途。

我们身边的无力感:厌烦症、孤独症、迷茫症

工作能力下降、懒惰、消极被动、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筋疲力尽、遁世、急躁、大包大揽、不可理喻、病痛等等,这些都是无力感的症状。

“厌烦症”

“厌烦症”是不久之前在年轻人当中流行的,现在作为新词被广泛地使用。这个词原本是网络用语,用来形容觉得所有事情都很烦人、很懒散的一种状态,这种症状常出现于工作家庭趋于稳定的青年以及中年人当中,他们做着一份需要专业背景的工作,经常加班,拿着不高不低的薪水,供着一套不大的房子,身体或多或少都有点小毛病,压力与他们如影随形。他们只有两种选择:或者玩命向上生长,或者被社会无情淘汰。2010年3月进行的“小康职场健康调查”显示,76.7%的80后和81.7%的70后感觉压力“较大”或“极大”,38.8%的80后和50.4%的70后有被榨千的感觉。工作的倦怠感,生活的无力感,是他们的普遍状态。“每天活得像轮回一样”这是他们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总结。除此之外,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力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人群。

“孤独症”

“孤独症”在老年人与青少年中表现得比较突出,这两大群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缺乏亲人的陪伴。“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两个名词,是指那些因父母或子女长期离开户籍地进入城镇务工或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在家留守的孩子和老人。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个个年轻人告别山村,“流动”到城市去“淘金”。在他们的身后,留下了一个个守望着家园的孤独身影,人们称这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为“留守老人”。他们一边佝偻着身躯劳作于阡陌之间,一边还要隔代抚养孙子孙女。他们在默默操劳的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生活的各种压力以及孤独和寂寞的煎熬。除此之外,“留守老人”最担心的还是怕生病,没人照料……这所有的一切共同导致了老人的孤独无力感。

同样失去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缺失掉的,不仅仅是教育和关爱,更重要的时心里的安全感。有数据表明,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成为这2000万“留守儿童”的常见性格缺陷。思念父母却又无能为力的无力感充斥在“留守儿童”的整个成长阶段,由此带来的极端的排解孤独的方式又導致他们的失管与失衡。

“迷茫症”

“迷茫症”是许多人都会经历的自我发展困惑。尤其在刚毕业的学生以及初涉职场的年轻人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每天上班应付了事,余下时间聊天发呆,并不是从来不求上进,但却在漫漫的职场生涯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逐渐变得怠惰、迷茫。在职场过的并不开心,偶尔想要为自己做些什么,却又不知道应当从何做起,甚至逐渐出现悲观情绪、自我否定。这便是“迷茫症”人群的心理现状。

大学毕业来上海工作一年的小峰感慨道:“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十分迷茫,想考研究生增加竞争力,但上海过高的生活成本又使我不得不去多挣点钱,有时我干脆想,不如回老家算了,何必在这里受煎熬……”

“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的梦想在哪里?”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社会环境的压迫,职场竞争的惨烈,无一不在拷问着每个年轻人的内心,对生活的迷茫,爱情的迷茫,工作理想的迷茫充斥在他们生活的每一天。

厌烦症、孤独症、迷茫症这三大症状共同构成了充斥在各个人群中所谓“无力感”。其实,无力感是我们的心给我们制造的一个麻烦,反省思考是要有的,但是反省思考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要困住自己,而是渐渐地更加的看清楚自己,在不上不下之间,选择一条路走,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请记住,守住自己的心就是守住了自己!作出什么样的决定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完全取决于你的心。寻找你和你灵魂的自由!别像骆驼一样活着,从那样的人生中逃出来。唤醒你内心沉睡的狮子,像孩子一样积极地、自由自在地生活!

身边总有人在诉苦。没有稳定工作的在说当前工作难找,在私企供职的在说工资拖着发不了,在政府职能部门上班的在说工资不高福利减少,企业总经理在说账上资金不到位却又该发工资了。每天挤公交上班的想要攒钱买电摩托车,骑车电摩托车上班的想有一辆可遮风挡雨的轿车,开着捷达骑车上班的想开着破车真丢人有钱马上换好车,坐在奔驰车里的想银行贷款快到期了还款却还远未凑齐。

我们自称“吊丝”——这个有些粗俗的词语透露出我们面对现实世界的无力感。

生活越来越“贵”

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柴米油盐,就是衣食住行,就是花钱过日子。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在感叹日子过不起了。物价连年涨,工资不涨反缩水。10年前,1000元足够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的开销。而现在,1000元对于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只意味着一个月的交通费和伙食费。钱越来越“贱”,生活却越来越“贵”。

曾几何时,买房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必须经历的大事。年年攀升的放假,并没有吓退买房大军。无数的购房者还是前仆后继,挤满房地产的售楼大厅。中年人要买房,给自己换大房子或者为孩子上更好的学校,再或者,就是给儿子做婚房;年轻人也要买房子,丈母娘们日益严格的要求,使得不少年轻小伙子都加入到购房队伍中。经济条件尚可的,倾尽积蓄,缴纳房款。条件差一些的,东拼西凑付首付,再用未来的二三十年去偿还银行贷款。这部分购房者相对来讲还是幸福的,至少他们还可以去实现买房梦。还有一个群体,他们是购房的刚需户,但是却倾尽全家的财力,也难以支付首付款。于是,祖孙几代人挤在一个屋檐下,人均占地几平米,过着蜗居的生活。再或者,遇到无房不结婚的丈母娘,就只有逼着两情相悦的情侣硬生生说再见。

近年来,国家政策在调控房价方面力度不小,媒体也频繁传出房价下跌的消息。然而,广大购房者的最真实的感受是,房价还在继续涨,只是幅度小了。降价的楼盘也确实有,只是少之又少。

太原市的小李一直想买房子,原本想着房价在政府的管控下会下跌,所以一直从去年观望至今。令他纳闷的是,他心仪的几个楼盘,价格没有降反而又升了。对此,他懊恼不已,如果去年出手,至少可以比现在少花几万块钱。据他对官方数据的统计发现,太原市9月份在售的楼盘共有1036个,但存在降价销售的只有25家。这降价的25个楼盘,不是位置特别偏僻,就是原来的价格上万,降价幅度也极小,最多三四百元。

房价居高不下.老百姓身负购房压力,常常自感无力。那么,既然买不起房,那就租房吧。在太原市小马村租房的小赵却深感,快租不起房了。仅仅在今年前半年,房东已经涨了两次房租了。谁若不同意涨租,房东立刻撵其出门,因为房子不愁没人租,就算涨价了,出租房仍旧是香饽饽。

出租房价格连年涨,也不是太原市独有的现象。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出租房价格也是一路水涨船高。不仅如此,普通租客往往还要遭受房东、二房东、三房东的层层剥削。租房的上班族已经有了这样的共识,每个月交完房租,工资所剩无几,所以他们才被称为“白领”。

买房贵,租房也贵,普通的老百姓就连自己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没有办法保障。“白领”“蜗居”“裸婚”,每一个简单的词语背后都是一个家庭不成比例的汗水和泪水。“贵”生活下,一声声叹息都是无力。

制度的不合理,波及每一个家庭

如果把房子、车子、票子作为老百姓生活的硬件配备,那生活中的规章制度则是软件配备。大到国家制度,小到考试制度,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国的应试教育一直颇受质疑。谁家有孩子面临中考或者高考,那全家每个人都是枕戈待旦,围着这个孩子陪着十二分精神。都说应试教育残酷,但是在普通老百姓心中,自己的孩子不能与别人家的孩子拼爹拼财,只能拼成绩,孩子只有鲤鱼越过龙门,才能比自己有出息。所以,孩子从小就被接送着赶往各种补课班、培训班。孩子在题海战术的时候,家长在旁边陪着;孩子在熬夜记英文单词的时候,家长在旁边陪着;孩子在埋头计算奥数题的时候,家长在旁边陪着。

王先生的孩子刚升入初三,全家人已经都被动员起来了。妈妈每天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做营养早餐,以补充孩子在高强度用脑下必需的营养。吃完早饭后,爸爸先送孩子上学再去上班。中午,因为妈妈下班回家做饭晚影响孩子午休,所以奶奶中午赶过去提前做好饭,让孩子一回家就能吃饭,吃完饭就能午睡。晚上回家,妈妈要做一顿晚饭和一顿宵夜,以备孩子熬夜时不饿着肚子睡觉。只要孩子在家,家里的电脑和电视一定处于关闭状态,其他人说话分贝要降低好几个等级。好在孩子的成绩还不错,但即便如此,王先生也常常对此感到无力,“孩子每天晚上都要熬夜写作业,看着心疼,但是做父母的又不得不去督促她。她小的时候,我们希望她能快乐健康地成长,可惜她长大了,我们做父母的却要第一个去逼她,我们的内心很挣扎很无力。”

“逼”着孩子好好学习,终于大学毕业了,原本想着可以松一口气了,谁曾想,还要“逼”着孩子去参加公务员考试。几乎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考上公务员,而这就意味着,孩子买房不用愁,生病有人管,以后孩子的孩子上学都可以挑着学校上,除此之外,还有公务员的各种隐性福利都是让人所欣羡不已的。于是,只要具备报考资格的,就会加入到报考公务员的大军中。有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在毕业几年后,还在为考公务员挑灯夜读。然而,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争的只是少数的几个指标,所以,绝大多数人落榜了。然而,考公务员之心却未死。希望越渺茫,生活越无力。

我国的应试教育与公务员制度让无数的百姓与无数的家庭深陷无力之中,茫然地生活。

道德的缺失,让全社会都无力

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与改善,拜金、不劳而获、暴力等思想不知何时也开始在老百姓心中横行。近年来。屡屡发生的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一次次冲击着老百姓的心理承受,道德的缺失让全社会都对此无力。

小月月事件,一个几岁孩子被车撵后奄奄一息地倒在路边,路过的行人非但见死不救,甚至都没有人试图拨“110”或者“120'。路人的冷漠,心寒了整个社会。

复旦投毒案发,杀人者竟是高学历高智商的研究生,而被他痛下杀手饱受折磨而死的,竟是自己的同窗!让人震惊的是,面对病床上受病痛折磨的同窗,杀人凶手竟能谈笑自若。然而,同样是这个全国佼佼者中的重点院校的师生,竟然联名为杀人凶手求情。他们以已经失去一个优秀的学生且不想再失去为名,向整个社会的道德发动了猛烈的攻击,荒唐程度让人直呼!

高学历与高智商下,为什么没有同样高度的道德呢?难道十几年的圣贤书只是教会学子看书写字?同样是学生,很多高校的女生被曝被包养,甚至把坐台、接客作为自己的兼职去赚取外快。而上海某中学,全班的女生竟然有一多半在外做援交。正值花季,少女应该尽情地享受青春享受生活,何以会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身体与灵魂?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已经占据了她们的头脑。攀比谁穿的用的更大牌已經成为她们的固定节目。金玉裹挟的身体华丽了,却败絮了她们的头脑与灵魂。

今年8月,被称为“黑色八月”。接连失联的女大学生一次次绷紧整个社会的神经,而一次次的被证实已经遇害,也成为全社会的一道道伤疤。犯罪嫌疑人或因财、或因色,把别人家的心肝宝贝送上黄泉路。他们在犯罪过程中,是否想起过自己的亲人或许也正值花样年华,如果她们有一天也遭遇了同样的迫害,他们的心会有多痛?

道德的缺失已经蔓延至整个社会。公交车上大爷无视空座,偏与小伙争座位,未遂便开打。这厢,大妈因年轻女子身体抱恙未给自己让座,大打出手。坐车不安全,开车同样有风险。眼看着车开过来了,大爷径直躺下,于是,一笔买卖做成,只等收钱就好。小伙、年轻女子、车主的遭遇,每天都要在不同的人身上上演,被打的人与被讹的人,无力抵抗,只能认命。

我们都是这个社会中的小人物,生活的起伏涨跌都能轻易让我们焦虑敏感、憔悴无力,但在这不平顺的日子中,我们也拥有着小小的幸福。在困难面前,倒不如把自己变得迟钝些,专注于此刻该做的。毕竟,行动总比一声叹息更有力量。

猜你喜欢

无力生活孩子
懒人美味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