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书PDA优劣势分析

2014-11-26廖利香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年23期
关键词:电子书图书馆

廖利香

[提要] 近年来,读者决策采购(PDA)作为一种新型图书采购模式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电子书采购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在介绍电子书PDA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电子书PDA的优势和劣势,以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此项业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电子书;读者决策采购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17日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脑、手机等阅读设备的普及,人们的阅读内容呈现电子化。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有限的经费购买到适合读者需求的电子书资源,并提高其利用率,成为当前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起源于美国的一种新型图书采访模式——读者决策采购(PDA),得到迅速扩展,已被欧洲、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图书馆引进和采用。我国高校图书馆对电子书PDA模式的运用尚处于理论研究期,还没有一家高校图书馆真正实施电子书PDA。本文从电子书PDA的概念出发,阐述其优势和劣势,以期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所裨益。

一、电子书PDA的概念

读者决策采购(Patron-Driven Acquisition,简称PDA),也称DDA(Demand-Driven Acquisition,即需求驱动采购),是一种新兴的图书采访模式,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与流通情况,由图书馆确定购入。电子书PDA是指各图书馆根据读者对电子书的实际浏览与阅读是否达到一定的标准或要求,来确定该电子书的需求情况,从而触发电子书购买指令的资源建设新模式。

二、电子书PDA的优势

电子书PDA能够在国外诸多图书馆得到实施和发展,主要是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电子书PDA具有较高的使用率。首先,通过PDA模式采购的电子书是根据读者需要进行,购入后必将产生流通,其总的流通次数和平均每册流通次数较之传统采购方式获得的图书要高得多。以伟恩州立大学(the Wayne State University,WSU)图书馆电子书PDA为例,据统计,自2002年5月至10月,通过PDA共购买电子书496种。这496种电了书在5月1日至12月9日共流通2,044次,平种每册流通4.12次。对比之下,通过传统方式共购买电子书6,575种,共流通2,811次,平种每册流通0.43次。由此可见,基于用户选择的电子书平均每册流通次数几乎是传统采购的平均每册流通次数的10倍;其次,电子书PDA在试点结束后,还存在后续利用情况。例如,佛罗里达大学图书馆(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 Libraries,UF)的图书馆员发现,在PDA试行结束后,通过PDA购买的193种电子书中有150种(78%)继续被用户使用。

(二)电子书PDA节省了潜在采购经费。电子书PDA促进了馆藏资源建设,降低了馆际互借业务量和费用,克服了电子书打包购买的弊病,使有限的经费花在读者真正需要的图书上。一方面在电子书PDA过程中存在一些流通过但没触发购买的电子书。例如,伟恩州立大学图书馆开展的电子书PDA计划中,除了基于两次点击产生购买的496种电子书,用户还通过PDA访问了1,841次。其中,在241种电子书中,每种被使用过2~3次,共使用681次。但是,伟恩州立大学图书馆将此纳入下一个采购周期,并不产生购买。还有1,160种电子书,每种都被使用过1次。这也不用付费,除非读者在以后产生兴趣,才构成第二次点击;另一方面电子书PDA单位使用成本要比纸本书单位成本低。如肯特州立大学图书馆在试行电子书PDA计划时发现,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比较,电子书PDA的单位使用成本要比纸质书的单位使用成本低。

(三)电子书PDA具有较高的读者满意度。电子书PDA最显著的特点是根据读者需求进行采购,较好地执行了“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如威尔斯利女子学院图书馆(Library of Wellesley Women College)开展的电子书PDA项目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电子书下单后可以直接在线阅读、下载和打印,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等多项需求,因而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四)电子书PDA减轻了学科馆员工作。首先,电子书PDA使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开展有客观标准可依。传统的电子书采购模式购买的电子书资源是否为读者所需,学科馆员难以掌握。电子书PDA以读者的即时需求和图书的实际使用为依据,给学科馆员的电子书采集工作提供客观的数据,可以有针对性地规划馆藏资源建设,减少电子书采购的盲目性;其次,PDA可以使学科馆员从日常的图书选购工作中解脱出来,将节省出的时间花在难找的文献资料上,从而提供更高质量的馆藏文献,有利于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

(五)电子书PDA有利于电子书质量的提高。传统的电子书打包购买,在购买到读者需要的电子书时,也会有许多读者使用少和内容质量不高的电子书被“搭售”,购买前难以看到电子书里面的内容。PDA模式采购的电子书是根据读者需要进行,是在读者浏览和对里面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后才产生购买,如果内容质量不高或使用操作不便时,该电子书难以产生购买。这会促使电子书出版商提高电子书的质量,以确保电子书被购买。

三、电子书PDA的劣势

电子书PDA虽然在国外许多大学图书馆进行了实施和推广,但在实施电子书PDA时,一般都是先进行一段时间的试验,然后根据其绩效评估,改进电子书PDA计划,以逐步推进。这是因为电子书PDA有以下几点劣势:

(一)电子书的出版滞后。电子书的发行较纸质书的出版往往滞后三个月到一年半。数字时滞通常是为了保护纸质书的销售,以为出版商产生更多收益。这种商业模式无疑抵消了电子书技术带来的诸多优势。电子书出版滞后性目前难以消除,只能通过允许用户选择何种载体形式(如电子版或印刷版)来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只有丹佛大学和密西西比大学实施的电子书PDA项目能够同步提供印刷版和电子版。

(二)电子书的单本价格昂贵。学术性电子书单本购买的价格比纸质书贵得多,甚至高出50%,许多供应商还收取额外的平台费。这似乎不合理,因为电子书不需要支付纸张购买、印刷、装订和运费等方面的费用。然而,电子书在格式转换、质量保证和数字分布成本等方面花费较高。另外,学术出版商还要在相当低的复本量上支付固定成本。一本畅销的小说很容易就卖出5,000~10,000种副本,而学术性电子书通常只能卖出几百种副本。当包库购买时,电子书的价格就会大大降低。而电子书PDA并不是批量采购,不一定能节省图书馆采购经费,只是能使每一笔经费都花在用户所需要的资源上。

(三)电子书的许可限制。几乎所有的电子书都是授权(租赁)而不是购买。电子书许可协议以某种方式限制了图书馆和读者的权利。此外,大多数电子书供应商采用授权模式,阻碍了读者利用电子书技术可能带来的种种好处。许可问题和使用限制是学术电子书在高校图书馆广泛使用的主要障碍。在美国,购买印刷书后可以出售、外借或转让,受到极少的限制,但电子书许可没有这种权利。此外,许多电子书许可禁止外借,一些许可限制电子书浏览的次数;当许可到期时,供应商可能要求图书馆额外支付费用甚至中断访问。许多协议还限制访问同一电子书的用户数,禁止电子书馆际互借。最后,许多条约只允许校内学生、教职工的访问电子书,校外的用户不能使用。

几乎所有电子书使用许可条款都对用户浏览、打印和下载电子书有所限制。如得克萨斯大学实施的电子书PDA计划,用户根本就不能下载电子书;用户可以打印电子书的20%,可以复制和粘贴不超过5%。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书PDA既有诸多优势又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总的来看,电子书PDA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是有重大借鉴意义的。实施电子书PDA模式,一定要对电子书PDA的特征进行了解,这样在实施电子书PDA的时候才能发挥其优势,克服其劣势,扬长避短,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小菁.PDA—读者决策采购[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2.

[2]刘华.“读者决策采购”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1.

[3]Sutton L.Collaborating with our patrons:Letting the users select[C].Charlotte,North Carolina:ACRL Eleventh National Conference,2003.4.

[4]Carrico.S.Leonard M.Patron-driven acquisition and collection-building initiatives at UF[J].Florida Libraries,2011.1.

[5]Kay Downey,Yin Zhang,Cristobal Urbano,Tom Klingler. KSUL An Evaluation of Patron-Driven Acquistions for Ebooks[J].Computers in Libraries,2014.34.1.

[6]何黎明.美国大学图书馆读者决策采购(PDA)的实践及对我国图书馆界的借鉴意义[J].图书馆学研究,2012.18.

[7]张丹.读者决策采购(PDA)模式中馆员的角色定位及职业前景分析[J].图书与情报.

猜你喜欢

电子书图书馆
图书馆
打造自己的电子书架
浅谈EPUB 3.0电子书格式
EPUB格式电子书的制作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探究
电子书 等
PDF格式电子书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