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14-11-26蔡颖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年23期
关键词:精神文化作用高校

[提要]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有着自身独特特征与功能的亚文化,它深刻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建设。而高校图书馆是校园硬物质文化的核心和中轴,是校园中重要的文化活动中心之一,是一个陶冶情操,感受校园文化信息的地方,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传播地和集散地。高校图书馆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19日

一、校园精神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一)什么是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境界。它是在长期的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和提炼形成的。它包括学校所有成员的群体意识、精神风貌、舆论氛围、心理素质、人生态度、思维方式和教风学风等。大学校园精神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它是一种内隐文化,看不到,也触摸不到,但它却以不同的形式实实在在的存在于大学校园的角角落落,并举足轻重的影响到校园文化以及学校的发展。

(二)校园精神文化的特征。大学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大学理念主要体现在大学人对大学的功能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诸方面的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等基本问题的认识、观念和理想,涉及大学是做什么等基本问题。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其成长过程中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追求、道德准则、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带有大学自身特点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综合体现,在表现方式上十分注意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及其时代特性。它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同别的团体不一样。企业有厂风,高等学校有校风学风,但却有着质的差别。因为高等学校的价值目标同企业的价值目标不一样,因此它的内涵也不同。另外,它的形态也不同,企业是以经济为基础的形态,还有政权机关是以权利为基础的形态,而高校是一种文化单位,是教育单位,是以文化为基础的形态,与以经济为基础的形态不一样。

2、生存与发展的不可替代性。一所高校精神文化的形态是不可替代的,高校必须靠自己去完成、去形成、去发展,不能依靠别人形成、来发展。一所高校,如果资金短缺,可以到银行去贷款,到别的高校去借,这可以替代。但高等学校的灵魂、精神文化就不可以调进、不可以引进,精神文化不能借,也不能贷款,必须靠自己去形成。自己如果没有创造,就形不成,这是最根本的一个特点,因为精神文化是高等学校的灵魂,这个灵魂是不能借的,是必须靠自己去形成和发展的。正是因为有这个不可替代性,所以在公认与价值上具有不可转让性。

3、公认与价值上具有不可转让性。就是说,精神文化在高等学校所发挥的作用、所起到的价值,不能输送到别的地方去,不可转让。换句话说,精神文化是不能借用的,具有不可复制性。如同企业一样,不同的企业,如果购买了产品的专利权,也许可以生产相同的产品,但精神文化不可能,它是个性化的东西,你可以借鉴,但借鉴了之后,要融化,要创造,与主体的实际相结合,才能形成自己的东西,照搬是不行的。

4、创造与积累的稀缺性。所谓稀缺就是珍贵,很珍贵。对于精神文化而言,人们认识不到它的重要作用,也不大注重精神文化的积累,正是因为如此,导致了它的稀缺。我们可以看到有成千上万的企业,真正办得好的企业并不多。这些办得好的企业在于其灵魂是最关键的,而这个灵魂又是它自己创造出来的。高等学校的道理也是一样的,高等学校的灵魂也是高等学校自己创造出来的,如果高等学校自己创造一个很好的精神文化,这个高等学校的灵魂就好,就不用担心这个高校没有发展。灵魂与它的发展、竞争力是同时存在的,就是说二者是同时共进的。高等学校发展的快慢,除了物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因素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孕育的结果。我们一定要有这个理念,这是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我们不是说它和工业社会不一样,跟农耕社会更不一样,而是指它在当代社会条件下的特点就是显得稀缺,是创造性文化的稀缺。

(三)校园精神文化的功能。大学校园精神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大学校园文化所共有的功能,但大学校园精神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又有其独特的,明显区别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向功能。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导向功能,指的是大学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自身各种文化要素集中、一致的作用,对校园整体和校园人个体的价值与行为取向产生引导作用,使之符合学校所确定的目标。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导向功能是由大学精神形成的特殊本质所决定的,其从形成之日起,就严重的烙上了自身系统的价值标准和规范体系,并且深远的影响和引导校园人,树立起正确的价值标准和奋斗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奋斗拼搏。

2、凝聚功能。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凝聚功能表现在校园文化当中以学校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被全体校园人认同和接受之后,在全体校园人当中形成稳定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的形成基于一种共同的认同感和强烈的归属感,从而使校园人的信念、行为、感情与学校的整体目标统一起来,凝聚成一种合力和向上的推动力,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种力量会对学校的整体发展起到一种巨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3、激励功能。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激励功能更多的是体现在校训、校歌、校徽等系列当中,通过它们所包含的精神寓意,激发和激励校园人的团结向上,不懈拼搏、艰苦朴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激励全体校园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进取。

二、高校图书馆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图书馆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机构。图书馆不仅是一个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场所,更应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机构。高校的知识是共同体,高校的全部活动以知识为连接,高校的教育是传播知识,高校的科研是创新知识,高校的服务是运用知识,而图书馆是收藏和散发知识的地方,也是知识汇聚、交流的场所。但知识不等于文化,当赋予知识以灵魂的时候,知识才能成为文化。图书馆可以提供并丰富广大师生员工的精神食粮,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图书馆与校园精神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对校园精神文化功能的实现和补充,是对校园精神文化特征的阐释和说明,它是塑造学生的重要知识库和信息源,是大学生吸收文化信息的重要场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设施。

(二)高校图书馆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地位。高校图书馆是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高等学校物质文化的核心因素,是学校最大的文化传播场所,可以为老师的继续教育、科研课题的开展及学术交流的进行提供支持,是校园中重要的文化活动中心之一。图书馆又是学校课堂教育的延伸,是校园内最受学生欢迎的地方,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大学图书馆不仅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机构,它更是大学生成才教育的基地,是自学深造的场所,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与延伸。

(三)高校图书馆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校园文化中最直观的内容莫过于物质文化,而高校图书馆是校园物质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它既是大学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更是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高校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查阅信息资料、吸收理论知识、扩大课外视野的场所,更是一个修身养性、提高素养、陶冶情操、感受校园时代脉搏的地方。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图书,优美整洁的内部环境,轻松安静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感受到对知识的渴求,在知识的海洋里吸收科学的养分,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和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图书馆文化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所占据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这也决定了它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无法取代的,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全面培养学生,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

三、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促进校园精神文化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一个文化集聚中心,不仅推动着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在校园精神文化中也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搞好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把“以人为本”作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指导思想,从图书馆环境、制度文化、服务理念等出发,全方位推进和实施高校图书馆建设,从而全面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坚持“以人为本”,彰显办馆理念。根据21世纪我国高校的发展方向,国家教育部于2002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指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应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健全服务体系,做好服务工作。在这一文件指引下,我国高校图书馆将自己的办馆理念和办馆宗旨定位在:积累、组织、开发和利用图书馆资源,全心全意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服务,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在这种理念的作用下,高校图书馆应把“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作为服务宗旨,把读者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这里的“读者满意”就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原动力。所以,在图书馆的各种服务活动中,应真正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使师生能够公平、公正、自由、方便地利用和获取各种文献信息,平等享受各种服务,真正体现“图书馆是所有人都可以利用的场所”这一宗旨。

(二)营造优美环境,建设和谐校园。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学校整体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条件,是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加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物质基础,也是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其建设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一座环境幽雅、造型美观、位置适中的高校图书馆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因此,高校图书馆建筑应该具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其造型应与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统一、融合,使读者一进馆区就有一种身心愉悦的感觉,并在特有的建筑文化中得到潜移默化的人性熏陶。图书馆的内部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空间,它是馆员、读者工作和学习的场所,内部空间环境的氛围也直接影响着读者的情绪。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内部环境设计应以人为中心组织空间,根据图书馆内部环境的特征,利用材料、光线、色彩、室内绿化及各种图书设备创造出一种人为的和谐氛围,实现图书馆的实用功能、社会功能和艺术美感的统一。例如,在图书馆大厅、阅览室、办公室摆放一些常青植物,墙上贴几幅字画,馆员的语言亲切自然,阅读环境雅静整洁,茶水的方便供应,借、阅、视听一体化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等,所有这一切都散发出文化的气息,体现出馆员对读者的关爱。

(三)健全制度文化,规范校园行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学校如果仅有优越的环境,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必然导致学校纪律涣散、秩序混乱,就可能引发学生滋长无政府主义,享乐主义与自由主义的错误思想。对于图书馆工作也是如此。

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协调图书馆工作、规范图书馆活动及员工行为、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协调图书馆群体内外关系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是图书馆制度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规章制度包括领导制度、人事制度、奖惩制度、学习进修制度等。高校图书馆的规章制度要充分体现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适应和满足现代人的自尊、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员工参与管理,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等在规章制度中要有所体现。这种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和谐统一的高校图书馆制度文化,既能维护图书馆正常的工作秩序,又能营造一种激励图书馆员工积极向上、主动敬业的文化氛围,这对于馆员和读者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健全的规章制度,可以约束和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加强行为文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科技育人和精神育人中的核心地位。

(四)遵循“读者至上”,强化服务理念。我们知道,图书馆的工作对象是文献信息,服务对象是读者,而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服务对象主要是大学生。这就是说,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的主体,大学生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曾提出“图书馆学五定律”,其中前四条充分体现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所以,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就要注重人文关怀,想大学生之所想,为大学生提供方便,在阅读环境、开放时间、借阅方式、书架设置、信息资料检索等方面,体现出温暖、亲情、人文关怀的服务特色。总之,高校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把“以人为本”贯穿于图书馆文化之中,千万不能走过场,把高校图书馆文化的人文建设视为一种时髦,当口号一喊了之。要想让“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高校图书馆文化之中,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任重而道远。

总之,高校图书馆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基地,起到核心作用。而校园精神文化则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标志,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是一所大学通过长期历史发展的文化积淀。建设好一流的图书馆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举措。

主要参考文献:

[1]马玉荣.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文化[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2.

[2]石聿根.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文化建设[J].图书馆界,2005.11.9.

[3]张胜全.塑造图书馆文化,提高大学生素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

[4]刘会彦.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新西部,2011.21.

[5]杨玲华.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1.29.

[6]蔡颖.试论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精神文化作用高校
立人教育成就教师的本土化发展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