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失业理论及其启示

2014-11-26高煦照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年23期
关键词:失业分析

高煦照

[提要] 失业是困扰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经济社会问题,实现充分就业是一个国家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国外经济学家长期关注失业问题,各派学者深入探讨产生失业的原因,并形成各具特色的失业理论和就业政策。本文在概述有关失业理论基础上,对解决我国失业问题作相应分析。

关键词:失业;失业理论;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17日

失业是困扰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经济社会问题,实现充分就业是一个国家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解决就业压力问题事关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因此,解决失业问题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西方失业理论概述

西方学者关于失业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而西方失业理论的真正开始和形成却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时期。目前,西方很多经济学派已经形成了自己相对完善、自成体系的失业理论。各主要学派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如下:

1、凯恩斯以前的传统失业理论。在凯恩斯以前的传统经济学家看来,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工资可以随劳动力供求变化而自由涨落,那么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可使一切可供使用的劳动力资源都被用于生产,实现充分就业。也就是说,只要工人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受雇于雇主,都会有工作可做,不会存在“非自愿性”的真正失业。

2、凯恩斯学派的失业理论。凯恩斯学派的失业理论主要表现为凯恩斯的失业理论,凯恩斯失业理论的基础是有效需求原理。在凯恩斯看来,仅靠市场自发的力量,不能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状态,从而不能形成足以消灭“非自愿失业”和实现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

3、货币学派的失业理论。货币学派的失业理论可以简单归结为“自然失业率”假说。弗里德曼所说的“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工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弗里德曼认为,“自然失业率”在现代社会中始终存在,但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量。

4、发展经济学派的失业理论。刘易斯、费景汉和拉尼斯主要探讨了二元结构发展模式下的失业问题。刘易斯等人认为,传统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很低,边际劳动生产率甚至为零或负数,这里有大量的非公开性失业。刘易斯等人强调现代工业部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加快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积累,可以增强其吸纳传统农业部门劳动力的能力,最终达到解决二元结构失业问题。

二、失业理论的启示

西方经济学中的失业理论是对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失业问题进行长期探讨的理论总结,对于解决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失业问题,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以下重要启示:

第一,解决失业问题主要是解决非自愿失业。根据西方经济学把失业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两大类的观点,只有非自愿失业才是一个国家对失业现象所真正关心的。非自愿失业包括了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需求不足的周期性失业三种情况。解决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关键在于:一是加速劳动就业信息的传递和流通;二是加速劳动力在不同地域、产业和行业之间的就业转移;三是相应地实现劳动力的知识、技能、素质等的快速更新、培育和提高。解决周期性失业的关键就在于增加有效需求,也就是要加快经济的发展。

第二,技术进步及其运用并不是失业的根本原因。从技术进步及其运用对失业的影响看,新技术的应用只是造成失业的技术原因,生产自动化等新技术的应用所引起的失业只是局部的和暂时的。从长期看,技术进步不仅不会减少工作,而且还会创造很多新的工作岗位。因此,根据技术进步在长期和短期带来的不同影响,可以由政府进行政策协调,减少其短期内的负效应,最终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就业机会的增加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三,要正确认识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是否存在交替关系,可以说在一个静态的市场中通货膨胀能够减轻失业,但在动态市场中这一关系就未必存在,因为企业的理性预期对通货膨胀已经有了经验,单纯理论分析并不能回答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的作用关系。在实践上依靠这一理论来治理失业和通货膨胀也只能起到应急的作用,而从较长时期看,以增加失业率来抑制通货膨胀或者以提高通货膨胀率来降低失业率都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失业和通货膨胀都是全局性问题,两害相衡取其轻,就业优先还是发展优先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四,要正确运用解决失业问题的方法。对于解决失业问题,西方经济学总的来说可分为两派:萨伊、马歇尔、庇古、弗里德曼等崇尚市场行为,主张让市场去调节劳动者的供求,实现充分就业;而凯恩斯、汉森、菲利普斯则推崇政府行为,主张靠政策去调节劳动者的供求,实现充分就业。事实上,这两者不能割裂开来,尤其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仅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同时又要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三、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第一,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保证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坚持市场化改革就要保证劳动者的自由流动和平等就业的权利。我们要尽快建立和全面落实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不断丰富就业机会和拓宽劳动者的选择范围。

第二,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我国农村存在着大规模的隐性失业,因此要继续控制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和规模,同时继续加快农村工商企业的发展和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其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另外,现阶段要特别重视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同时,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发展农产品的加工和营销,开辟农业、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第三,切实在质量上改善我国劳动力供给状况。我国劳动力素质一直很低,与技术要求日渐提高的就业岗位不相适应,因此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增强其就业能力,减少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首先,我国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构建起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培养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次,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总之,要努力把我国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第四,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公共就业服务是充当劳动力和雇主相互联系的媒介,具体内容包括职业服务,就业咨询,对特殊劳动力提供就业帮助,收集、研究和发布劳动力市场信息,为劳动需求方服务等。因此,我国政府要建立更多公益性的就业服务机构,加强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此外,还要加快建立区域性和全国性的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手段,给劳动力的供求双方提供高效率的服务和帮助。

第五,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失业保障制度。我们要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失业保险制度。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总之,要扩大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的覆盖面与社会化程度,提高人们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心理预期,进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促进充分就业的实现。

猜你喜欢

失业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两类失业人员可申领6个月失业补助金
两类失业人员可申领6个月失业补助金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失业预警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
不同类型失业青年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