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省情出发升级贵州产业结构

2014-11-25常明明

当代贵州 2014年28期
关键词:常态贵州经济

常明明

在新常态下,贵州就要结合实际,从省情出发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目前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了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什么是“新常态”?可从两个方面进行研判:一是“新”,意味着当前经济发展特征区别于以前,出现了新的趋势;二是“常态”,表明经济发展趋向固定、平常,更趋近于合情合理。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长期增长趋势和基本面没有变,但由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增长速度由改革开放以来年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当前及今后7%—8%平稳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方式也将由此前主要依靠人力、资源高投入的外延增长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内涵增长。同时,还表现为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点。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将快速前行。对于典型内陆山区省份的贵州,如何适应这种新常态?这就要求贵州结合实际,从省情出发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是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加强对内、对外开放,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以大开放促大开发大发展。“引进来”的重点是放宽市场准入,提高行政服务效能,落实投资优惠政策,坚持用硬措施治理软环境,大力提高各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利用内外资水平。“走出去”的重点是加快出口能力建设,着力培育和壮大外贸流通企业,加快培育特色出口产品,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积极争取国家赋予贵州口岸签证权,推进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出口贸易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改变贵州外向型经济水平过低的状况。

二是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随着高速公路、铁路三年大会战的展开,以及航空、水运等交通设施的提速发展,贵州现代立体交通网络雏形已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掣肘将进一步改善,物流成本亦将随之下降,中东部省份对贵州品质优良、绿色有机的农产品需求量必定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目前重点要围绕高速公路、铁路网络做好山地高效农业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

三是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和后发优势,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根本,实现工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长期以来,贵州工业增加值不到全国的1%,在全国排位均靠后,工业化水平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比全国平均水平约滞后10-18年。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贵州必须大力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坚持高端引领、高头嫁接、高位切入。既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更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要继续发展新型重工业,更要大力发展特色轻工业;既要科学开采资源,更要拓展精深加工;既要发展载能产业企业,又要把耗能、排放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更要发展低耗能、无污染、清洁安全的产业企业。

四是契合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依托贵州多民族文化资源,做大做强以“多彩贵州”为代表的民族歌舞、工艺美术、节庆会展、戏剧、影视、动漫等文化品牌,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骨干企业,积极引进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不断提高旅游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近年来,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增速大幅前移,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到2020年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贵州面临既要“转”(转变发展方式),又要“赶”(走新路、加速度发展)的双重任务。在新常态下要实现贵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就要坚定不移的深入贯彻省委确定的贵州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和“两大战略”,并牢牢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作者系贵州财经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吴文仙)

猜你喜欢

常态贵州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智珠二则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经济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