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PL乳GA法及其改良法制备的干扰素微球载药释药特性的对比*

2014-11-24罗宇燕麦海燕金启星黄小舟张永明

关键词:药量孔洞微球

罗宇燕,麦海燕,黎 呐,金启星,黄小舟,张永明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 510630;2.中山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干扰素 (interferon,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目前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乙肝、丙肝等疾病。作为一种蛋白药物,其分子量大,半衰期短,体内外稳定性差,临床上主要的剂型是溶液型注射剂和冻干粉针。注射给药后,药物很快就被清除或降解,为了达到疗效常常需要频繁、大剂量及长时间给药,导致毒副作用及耐受性的产生[1-2]。

使用高分子材料包载蛋白药物制成微球制剂,可达到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药效的目的。其中,聚乳酸聚乙醇酸 (PLGA)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特点,成为常用的微球载体[3]。目前最常用的制备蛋白微球的方法是复乳法[4]。而改良法是在复乳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工艺[5-7],在微球制备的复乳和固化阶段,内水相的海藻酸钠 (Sodium alginate,Sa)与外水相中的Ca2+相互渗透螯合成海藻酸钙凝胶,并与微球骨架同步形成,无需二次包封,操作简单。本实验以PLGA为载体,分别采用复乳法及其改良法制备IFNα-1b缓释微球,对比了两种方法所得微球的理化性质、内外形态、表面和及骨架内的蛋白分布情况,以及体外释放特性。

1 试剂与仪器

1.1 试剂

重组人干扰素 α-1b(批号:110301,IFN:1.70 g·L-1,深圳科兴有限公司);海藻酸钠 Protanal LF 200DL(美国FMC公司);聚乳酸聚乙醇酸 (PLGA,LA/GA摩尔比为50∶50,黏度为0.85 dL·g-1,美国伯明翰聚合物公司);micro BCA蛋白定量试剂盒 (美国Pierce公司);FITC-BSA(美国Sigma公司);考马斯亮蓝染色液G-250(碧云天生物研究所);二氯甲烷 (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

FA25匀浆器 (上海弗鲁克液体机械制造有限公司);L-550台式低速大容量离心机;GZ强力电动搅拌器 (金坛市医疗仪器厂);ALPHA 1-4 LSC冷冻干燥机 (德国 CHRIST公司);BIO-TEK ELX-800全自动酶标仪 (美国宝特公司);SHA-B水浴恒温振荡器 (江苏省金坛市宏华制造厂);JSM26700F冷场发射扫描电镜 (日本电子公司);EG1160石蜡切片机 (德国徕卡);Leica CM1850冷冻切片机 (德国徕卡);LSM71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德国Zeiss公司)。

2 方法

2.1 干扰素微球的制备

采用复乳法制备IFN-PLGA微球,即将适量的重组IFNα-1b粉末 (理论载药量为1%)溶解于泊洛沙姆188(F68)溶液中,形成均一的内水相,再与一定浓度的PLGA二氯甲烷溶液混合,在冰浴条件下高速匀浆1 min制成初乳 (W/O);将初乳迅速转移至聚乙烯醇 (PVA)水溶液 (外水相1)中,搅拌形成W/O/W型复乳;最后将复乳转移至大体积的PVA水溶液 (外水相2)中,低速搅拌3 h使有机溶剂挥发、微球固化。用蒸馏水洗涤3次,离心收集微球,冻干得微球粉末。

使用改良法制备微球时,在F68溶液中加入Sa粉末,使 Sa在内水相中的质量浓度为12 mg·L-1,外水相1、2中分别加入氯化钙,使其对应质量浓度分别为 30 mg·L-1、5 mg·L-1,其余操作与复乳法一致。

2.2 微球包封率、载药量和产率的测定

精密称定载药微球10 mg,并加入到5.0 mL 0.1 mol·L-1NaOH/5 mg·L-1SDS 溶液中,于 37℃水浴条件下振荡48 h,使微球完全溶解。离心后取上清液,用BCA法测定蛋白含量。背景吸收值用空白微球裂解后的上清液作校正。

2.3 微球的表面及内部形态

2.3.1 微球粒径的测定量 取适量冷冻干燥后的微球,用蒸馏水分散,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微球的外观形态,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测定300个粒子,计算平均粒径。

2.3.2 微球形态的测定 将冷冻干燥后的微球或经石蜡切片后的微球切片固定在导电胶上,置于真空条件下,喷上金粉。然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在电子束强度为10 kV的条件下观察微球的表面形态。

2.3.3 微球表面及截面孔隙率 从每种处方的微球及其切片的扫描电镜图片中选取至少6张,使用Image J软件分析微球及其截面的孔洞数目、孔洞总面积及微球面积,计算微球表面及截面孔隙率[8]。

2.4 蛋白在微球中的分布情况

2.4.1 微球表面的蛋白染色 分别称取复乳法和改良法制备的IFN微球适量于离心管中,各加入适量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液浸泡5 min,涡旋使微球粉末分散均匀。离心弃上清液后,加入适量蒸馏水洗涤微球4次,冷冻干燥后拍照。

2.4.2 蛋白在微球内的分布情况 将两种方法制备的载荧光蛋白FITC-BSA的微球进行冷冻切片 (厚度约8 μm),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微球截面中蛋白的分布情况。固定吸收波长/激发波长为488/525 nm,放大倍数为400倍。

2.5 微球的体外释放测定

精密称取约50 mg微球置于5 mL离心管中,加入1.5 mL PBS 液 (pH 值为7.4,含有 20 g·L-1的F68),于37℃水浴振荡器中以100 r/min的振速振荡,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定时离心过滤,取出上清液,同时补加新鲜的PBS。采用micro BCA微孔板法测定所取样品中的蛋白含量,计算累积释药量,绘制体外释药曲线。分别采用零级、一级方程、Higuchi模型和 Korsmeyer-Peppas方程对释药行为进行拟合。其中,Q代表累计释放百分比,t代表时间,r代表相关系数。

3 结果

3.1 两种制备方法所得微球的理化性质研究

经过前期实验的筛选[5-6],得到较优的微球制备工艺,分别以复乳法和改良法制备IFN-PLGA微球,所得微球均为流动性良好的白色疏松粉末。其包封率分别为 54.37%,61.85%(P <0.05),载药量为0.6507%,0.7243%(P <0.05),产率为85.27%,85.03%(P >0.05),平均粒径为 73.69 μm,71.04 μm(P >0.05)。可见使用改良法制备的微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制备工艺对产率及平均粒径的影响不显著。

3.2 两种制备方法所得微球的内外形态

对于包载亲水性大分子药物的微球,药物的初期释放主要是通过孔洞扩散,此时微球的表面孔隙率和内部形态特征起着重要的作用[8]。使用扫描电镜对微球表面及截面进行观察 (见图1),并运用软件分析微球的表面及截面参数。复乳法与改良法的表面孔隙率分别为 7.9%,0.48%(P<0.05),表面孔隙个数分别为221,35(P <0.05),截面孔隙率分别为 48.9%,48.1%(P >0.05),截面孔隙个数分别为320,146(P<0.05)。从外观而言,复乳法制备的微球表面孔洞较大且多,而改良法所得微球光滑圆整,表面孔洞较少且孔径小。截面形态方面,改良法所得微球内部孔洞较大但数目较少,截面孔隙率与复乳法相当。

图1 微球的扫描电镜图Fig.1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of microsphere

3.3 两种制备方法所得微球的表面蛋白分布量

众所周知,在体内外释放过程中,靠近微球表面的药物最先扩散出来,其中浅表蛋白分布量较多的微球,容易产生突释[9],有可能导致血药浓度接近或超过中毒水平,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液可以专属性地对蛋白染色,游离的G-250与蛋白结合形成蓝色复合物,其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从染色微球的表面颜色深浅可得知浅表的蛋白分布量[10],预测微球的突释效应。分别对两种方法制得的IFN微球进行染色,从图2可得改良法所得微球的外观以浅蓝色为主,带有少量深蓝色微粒;而复乳法组微球则均一地呈现深蓝色。说明改良法所得微球的表面蛋白分布量较少。

3.4 蛋白在微球内部的分布情况

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观察到样品中的荧光物质,从而直观地得到药物在制剂中的分布情况[11-12]。以荧光蛋白 FITC-BSA(激发波长:495 nm;绿色荧光)代替IFN作为模型蛋白制备微球,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载药微球的切片进行扫描,观察荧光蛋白在不同制备工艺所得微球中的分布情况 (图3)。图中发亮物质为FITC-BSA,亮度越高的地方代表蛋白量越多。可见改良法所得微球的内部分布着大小不均一的孔洞,孔洞之间相对独立,蛋白较多地分布在微球中部和内部;而复乳法所得微球内部孔洞多,且孔隙连通性高,蛋白几乎均匀分布于微球孔壁上。

图3 FITC-BSA微球切片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Fig.3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pictures of FITC-BSA microspheres slices

3.5 两种制备方法所得微球的体外释放性能的研究

考察两种制备方法所得微球的体外释药行为,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的释药量,以横坐标为释药时间,纵坐标为累计释药百分比绘制曲线 (图4),并对体外释放曲线进行拟合。结果可得,复乳法1 d的突释百分比 (37%)大于改良法 (30%)。前者7 d内累积释放达到72%,但此后阶段的释药量少,30 d仅释放79%。而改良法所得微球在2~20 d的范围内以均匀速度释放药物,缓释时间较长,30 d的累积释放接近70%。两法所得微球的释药曲线均符合 Korsmeyer-Peppas方程 (r>0.97),分别为 Q=40.397 t0.230,Q=30.147 t0.256。方程指数均小于0.43,提示药物主要以扩散形式释放。

图4 微球的体外释放图Fig.4 Effect of microsphere preparation method on the drug release

4 讨论

本实验在同等条件下对比了改良法与复乳法制备的IFN-PLGA微球的载药特性,包括微球的理化性质、内外形态、微球表面及骨架内的蛋白分布情况,以及体外释放行为。

改良法是在复乳法的工艺基础上,于内水相添加了Sa,外水相添加了氯化钙。该法制备的微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其表面的蛋白量少、孔洞较少且孔径小。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微球制备的复乳及固化过程中内外水相相互渗透:外水相中的Ca2+与分散于油相中含Sa的内水相液滴相互螯合,或者Sa液滴往外水相扩散过程中与Ca2+螯合形成海藻酸钙凝胶,一定程度地填充因溶剂挥发在微球内形成的孔隙,使微球表面更为紧密。此外,海藻酸钙凝胶的形成,可减缓内水相液滴中的蛋白药物往外水相扩散,减少微球表面的药物分布量,使更多的蛋白包封于微球中。

从微球截面的扫描电镜图可得,改良法所得微球内部孔洞较大而数目较少,孔径分布不均,总体的截面孔隙率与复乳法相当。这是由于Sa的添加大大增加了内水相的黏度[13],从而使微球制备过程中内水相液滴大小均匀性下降、液滴更容易破裂融合成更大的液滴,致使干燥后的微球内部呈现大小不一的孔洞,孔洞数目显著少于复乳法制备的微球。

与复乳法相比,改良法可增加微球表面结构致密性,降低浅表蛋白分布量,使微球突释率显著降低,缓释天数由7 d提高到20 d以上。释放过程中溶出介质逐渐渗入微球内部,分布于骨架中的海藻酸钙凝胶慢慢吸水膨胀,一定程度地减慢药物扩散,延长药物释放时间,提高后期药物释放浓度;但30 d内累积释药率稍低于复乳法。除了微球结构紧密、海藻酸钙延缓释药的原因外,可能存在小部分药物与凝胶或载体结合紧密,以至释放缓慢。

[1]LIANG T J,REHERMANN B,SEEFF L B,et al.Pathogenesis,natural history,treatment,and prevention of hepatitis C[J].Ann Intern Med,2000,132(4):296 -305.

[2]DIWAN M,PARK T G.Stabilization of recombinant interferon-by pegylation for encapsulation in PLGA microspheres[J].Int J Pharm,2003,252(1/2):111 -122.

[3]ESTEY T,KANG J,SCHWENDEMAN S P,et al.BSA degradation under acidic conditions:a model for protein instability during release from PLGA delivery systems[J].J Pharm Sci,2006,95(7):1626 -1639.

[4]KARAL-YILMAZ O,SERHATLI M,BAYSAL K,et al.Preparation and in vitro characteriz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loaded poly(D,L-lactic-coglycolic acid)microspheres using a double emulsion/solvent evaporation technique[J].J Microencapsul,2011,28(1):46-54.

[5]罗宇燕,张永明,吴传斌.一种聚乳酸聚乙醇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11):875-878.

[6]罗宇燕,李姝瑾,张永明.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体外突释的影响因素的研究[J].今日药学,2011,21(4):207-210.

[7]YANG Fan,SONG Fenglan,PAN Yufang,et al.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feron alpha 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microspheres[J].J Microencapsul,2010,27(2):133-141.

[8]MAO Shirui,XU Jing,CAI Cuifang,et al.Effect of WOW process parameters on morphology and burst release of FITC-dextran loaded PLGA microspheres[J].Int J Pharm,2007,334(1/2):137 -148.

[9]MAO Shirui,SHI Yi,LI Luk,et al.Effects of process and formulation parameters 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nal morphology of poly(D,L-lactide-co-glycolide)microspheres formed by the solvent evaporation method[J].Eur J Pharm Biopharm,2008,68(2):214 -223.

[10]YAMAGUCHI Y,TAKENAGA M,KITAGAWA A,et al.Insulin-loaded biodegradable PLGA microcapsules:initial burst release controlled by hydrophilic additives[J].J Control Release,2002,81(3):235 -249.

[11]LAMPRECHT A,SCHÄFER U,LEHR C M.Structural Analysis of Microparticles by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J].AAPS PharmSciTech,2000,1(3):E17.

[12]XU Qingxing,CHIN Shien,WANG Chihwa,et al.Mechanism of drug release from double-walled PDLLA(PLGA)microspheres[J].Biomaterials,2013,34(15):3902-3911.

[13]郑俊民.药用高分子材料学[M].3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157.

猜你喜欢

药量孔洞微球
多维度旋转耦合场制备Si3N4微球的模拟分析及试验验证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一种面向孔洞修复的三角网格复杂孔洞分割方法
两倍药量
悬浮聚合法制备窄尺寸分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分子微球
孔洞加工工艺的概述及鉴定要点简析
葛根素生物黏附微球的制备及评价
小型水池抗爆炸冲击极限药量分析
强动载作用下孔洞汇合对延性金属层裂损伤演化过程的影响*
药量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