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49年,国共两军驻我家

2014-11-24陈云发

世纪 2014年6期
关键词:卧室馒头解放军

陈云发

1949年我虚八岁,这一年,国民党军和人民解放军曾先后驻在我们常州西滩村的老家,这段经历至今难忘。

记忆中的国民党一士兵

我们村子坐落于长江以南二十里,北距著名的塘东禅院(现已圮废)一里。解放前夕,全村约三十余户,分住在前巷、后巷两排矮平房里。1949年3月的一天,国民党军为阻止解放军渡江,派五十一军突然开到我们老家,驻在附近十几个村子里,作为纵深防御力量。我们村驻了一个营部,营长和老婆住在西隔壁陈怀德家的卧室,他们家三开间客堂,卧室在第二进,住得舒畅些。原来国民党军进村时原则是尽量占村民的卧室或上房,假如卧室里有人躺着,他们也不硬占,母亲怕我们家后房卧室被占,就先带我和弟弟躺在床上假睡,那些士兵见了嘟囔着“这么早就睡了”,也没来抢卧室,便占下前屋小客堂,让营部书记官和两名随从住着,家里的八仙桌成了他们办公桌。

五十一军被老百姓称为“中央军”,纪律尚可,住在村里一个多月,没发生骚扰或欺凌百姓的事,有一次还破天荒派了十多个士兵帮西隔壁主人家收过麦子。但国民党的官兵平时从不与老百姓交流,不大理睬人。住我家的书记官操北方口音,留一撇小胡子,让我望而生畏,从不敢去和他攀谈。不过,父亲偶尔为我向他讨张写字纸,他总是慷慨地给的。他那个随从很年轻,叫周竹轩(谐音),待人很殷勤也很亲切,教我与我堂姑母识字,他和刚成年的堂姑母在一起时,总有说不完的话,见我在旁边也从不回避。后来我听母亲说:周竹轩想追求堂姑母,所以爱屋及乌也就特别喜欢我,时常与我嬉玩,抱我到场地上翻单杠(是五十一军来了竖的),每次上安家舍镇回来,也会带点糖果及小玩意送给我,常逗我玩。有天上午,村东头突然跑来两匹军马,我忙奔回家告诉周竹轩,他拉着我走到一匹马身边,抱起我飞身上马,向西狂奔了二里地至王家塘村,再转回村里,这是我第一次骑马的经历,那在马上害怕的情景至今还记得。

五十一军的兵曾在村东头土墩上挖了连片工事,有交通壕、掩体等,但从没见他们在工事里驻防或演习,倒成为村里孩子们“打仗”游戏的场所。这支部队防务很松散,反在村子后巷的西南角场地边上(靠水沟,营长住宿的人家门口)设了一个岗哨,东面村口很空旷,没有岗哨。当时他们计算换哨时间很特别,用点香而不是钟表来计时,那些当兵的来后向农民借了一只平底锅(俗称鏊锅,专门用来制作“豆斋饼”,这是常州特产食品),锅底铺一层灶膛草灰,然后点上香,记得好像是燃完两支香就换一个哨兵。我见过国民党的士兵在场地上出操、跑步,邻村王家塘、张家塘的士兵也来了,但操练也是松松垮垮的,没有荷枪实弹,都是跑步、立正、稍息之类。那些士兵平时穿衣很散漫,由于没事干,于是有空就偷着赌钱,但若被上面发现便挨一顿毒打。我亲眼看见一士兵被军人用扁担打得哇哇直叫,几天后,路上碰到他时,告诉祖母他也是住在村里的“老总”。那士兵很高兴,喊了声“小把戏”,还从口袋中摸出几颗糖塞给我。国民党士兵对国旗很尊重,我就读的塘东小学每天要举行升、降旗仪式,当国歌乐声一响,操场上打球、操练甚至旁边行走的军人,都会自觉在原地停步立正,对国旗行注目礼,神情很庄重,直到仪式结束才恢复活动。

一天早晨,我起床后发现家里住的兵都走了,父亲也不在家。当时心里很惆怅,奇怪周竹轩与我这么好,怎么没打一声招呼就走了?父亲是那天起黑早被营部叫去当挑夫的,据说他们的东西太多,这一去直送到三十里外的孟河镇才被放回,晚上才到家,告诉我们说:“中央军”没为难他,还很客气地“招待”他吃了顿中饭。那天五十一军撤离时并无战斗,却很狼狈,士兵们在村东边简易公路上丢下许多子弹,更离谱的是还把一箱炮弹遗留在幼年玩伴陈志良家的堂屋,事后我还去他家拎过炮弹玩(解放后交给了政府)。捱至这年6月,父亲才收到周竹轩他们的一封信,告知说已在上海向解放军投降了,我曾盼着能再见到周竹轩一次,但此后他却再未与我们联系,几十年来一点音讯也没有。

我家与解放军战士陈旗标的情谊

1949年11月初,村里突然开来一队解放军,约四十来人,他们先在村道上休息,过了一会便派人四处号房子,据说原计划进驻离济农乡乡政府(驻塘东禅院内)更近的刘家巷,以便保护囤积的公粮,因见我们村子齐整,地形不复杂,进出方便,便决定驻下。我们家灶厨比较敞亮,部队就安排炊事班住我家堂屋(印象中为五六个人),家里“三眼灶”腾出两个锅台给驻军用,自己留用一只。

解放军明显比国民党军阳光,战士们都住在村民家堂屋,没人占住卧房;安顿好不久便开始打扫村道,各家各户门前都扫得干干净净,还与老百姓拉家常。进驻后不几天,部队在后巷连片的场地上举行了一次扭秧歌表演,闻讯的村民们都来围观,战士们见看的人多了,也越扭越起劲,几个战士还顺手操起场上的木齿耙、大扫帚、连枷等农具手舞足蹈,怪模怪样的面部表情更引得村里男女老小开怀大笑。

平时战士们也帮助村民干点农活,如收割稻子、收拾农具等,与老百姓关系融洽。我家自从来了炊事班,水缸里的水永远是满的,父亲挑水的负担免去了。炊事班战士常逗我,虽然他们都操着我听不懂的北方口音,但感觉很亲切。炊事员在祖母眼中个个“心灵手巧”,因为他们会擀面,会蒸馒头、花卷、糕点,而这些技艺我们村里的男人都不会。炊事班来我家后第一次蒸了花卷、馒头,还送了几个给我们品尝,祖母参加佛会时特地带在身边到别的老太跟前去显摆。部队上伙食吃得比我家好,给养是到济农乡乡政府去领的,蒸馒头是“家常便饭”,对于只在过年时才能吃上馒头的孩子而言,诱惑力是很大的,所以每当他们热气腾腾的馒头出笼,我和大弟弟就趴在灶头上看,这时,炊事员陈旗标就会抓出两个滚烫的馒头塞到我们手里。有一次,战士们向农民借了鱼罩到济农河去捕了很多鱼,都活蹦鲜跳的,回来后烧了满满一锅,先盛了一大碗端到住在前巷陈国庆家的排长处,末后也盛上一小碗让我和弟弟解解馋。陈旗标是苏北涟水县人,他与我父亲经常在一起聊天,曾流露出年纪大想退伍的想法,父亲则劝他在队伍上安心干下去。陈旗标与我家交谊很深,部队调走后,他也几次给父亲写信来,父亲也写回信,我因曾为父亲代笔写过信,信封上写的是“陈旗标同志收”,所以“陈旗标”这个名字,我几十年来一直记在心里。上世纪90年代,早就退伍的陈旗标从苏北还写信到我老家寻找、问候我父亲,可惜当时父亲已作古,家乡的小弟不了解这段历史,没回信,也没将此事告诉我,直到数年后我才得知此事,曾叫大弟弟再找那封信,想去联系或看望陈旗标老人,不料信却被弄遗失了,从此便断了联系,至今想起来深感遗憾。

(作者为作家、剧作家)

责任编辑 殷之俊

猜你喜欢

卧室馒头解放军
卧室奇案
查理的卧室
《厉害的馒头仔》
《厉害的馒头仔》
温馨家园之我的小卧室
买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