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拍:泡影中的审视

2014-11-22李梦茹

大众健康 2014年11期
关键词:病态滤镜自卑

李梦茹

自拍是一个美丽的“烟雾弹”,待磨皮散去,滤镜失效,液化消除,我们还是要面对最真实的自己,真正有力量的自我。

我的同事是个自拍狂人,自拍让她的生活异常忙碌,吃饭要拍,路上要拍,到咖啡馆小坐要拍,心情好了或者心情不好也要拍,无聊了更要嘟起嘴来拍,然后是磨皮、美白、瘦脸、滤镜、上传各种社交网络,一天折腾下来忙得不可开交……上一个手机坏掉了,干脆买了美图手机,一步到位拍出锥子脸,提高了自拍的效率,更是玩得不亦乐乎。

心理动机:“我拍故我在”

有人说,爱自拍的人多自恋。身边的女孩子多钟爱自拍,但据我观察,也非都是自恋型人格,就拿我同事来说吧,绝非美女,只是最普通的那种女孩,有点胖,有点闲,性格不错,很清楚自己和PS世界中自己的差距,甚至勇于自嘲,但即使这样也毫无妨碍她继续做一位自拍狂人,用她的话来说,自拍只是她刷存在感的一种方式。

“我自拍,我能看到自己,所以我存在。”我想这可以代表大一部分自拍者的内在心理逻辑,换一句话来说,自拍强调的是对自我的关注,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动机,因为自古至今,人类都没有停止过对自我关注的探索——比如我们的祖先在水边怜影自顾,进入文明时代又揽镜自照,自画像和雕塑也是方式之一,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留影时代降临,有了相机、手机随时可拍,对着自己“咔嚓”的就更加起劲了。所以说,“自拍”不是突然爆发的一种现象,既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也不是女孩子的特权,不必如临大敌,因为从心理学上来讲,人类是一直想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来满足内心进一步了解自我的需求的,千百年来都是如此,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自恋型人格:危险的“跷跷板”

但凡事有度,过分地关注自己、迷恋自己,确实是一种病态。就拿自拍这件事来说,之前看过一则新闻,今年年初,一名叫做丹尼·鲍曼的英国男孩子,他每天花十小时自拍两百多张照片,但是越看越不满意,导致抑郁吞药自杀。多像希腊神话里的那则著名的自恋悲剧:美少年看着自己在水中的倒映越发迷恋,唏嘘抑郁,最终在水中结束自己的生命。神话中的美少年用“水”自拍,现实中的英国少年用手机自拍,但都是严重的自恋人格导致的悲剧。

为什么过度迷恋自己的人容易出现情绪异常的问题呢?按照心理病理学来讲,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们,普遍心理空间狭窄,他们太以自己为中心,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对自己也十分苛刻,所以往往无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也难以和别人产生共情,虽然追求完美的形象,但是一旦受到打击心理上就一溃千里,从骄傲走到自卑的极端。从自卑到自恋,就像跷跷板的两端,自恋越强,受到挫折后的自卑越严重,就会导致抑郁。

“PS”出个完美的自己,是病态吗?

有句话叫:“你照片上这么漂亮,你爸妈知道吗?”

也许很多人会问,现在自拍多会修图,把脸P尖,把腿拉长,个个拍出都是光鲜无比,和现实生活中离题万里,这是否也是一种病态?为什么会有很多人执着地追求这种完美的假象呢?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倒是比较达观。先举一个例子,如果你来看唐朝时候的人物画像,会发现异常的不合乎常理,皇帝或者嫔妃画的异常大,一边的侍女小童画的异常之小,作为现代的观者,我们觉得这种配比是不正确的,但是对那个时代的画家或者画中之人来看,他们认为皇帝嫔妃的地位尊崇,自然体型应该比卑微的下人要庞大许多。如果说画是一种映像,那么这个映像本身就含有很大的主观因素,即表达者的意图、逻辑、情感也包含在内。这样看来,自拍照作为另一种映像的形式,在“秀”出之前被修图美化,也就无可厚非了。

换个角度来说,以美图秀秀为首的众多自拍修图软件,就如同免费的化妆整容。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有追求完美自我的需求,对自己的不满意会希望通过软件来进行修改,如同做了一次自己的上帝一样,这种对自己外貌的决定权,也会让人有瞬间的满足感,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现实自我和一个理想自我,也有从现实自我追求理想自我的动力,成熟的人会做出理智的区分,也会做出合理的驱策,这样的人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会向更好的方向继续努力。但如果不接纳真实的自我,就往往会产生病态。所以,自拍本身不是一个问题,但是太过沉浸其中分不清理想和现实,就是问题了。每个人都会不完美,每个人也都会对完美心向往之,只有接纳最真实的自己,才能拥有健康的心态。

“不上相”的秘密:“曝光效应”在作祟

还有一个自拍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怎么拍都看不顺眼,觉得不如镜子中的自己好看,这是什么原因呢?

推究这个原因十分有趣。首先有一个深刻的悖论就是,在这个世界上,你最看不到的人,其实就是你自己。想想你是如何知道自己的长相的,是不是通过一次次的照镜子?换句话说,既然你不能亲眼目睹你自己,只能通过“镜子”这类媒介,所以你自以为熟悉的那个自己,也只不过是镜中的自己罢了。

问题就出在这里,心理学里有个名词叫“曝光效应”,意思是某样事物出现的次数越多,人普遍对其的好感度就上升,想想那些明星脸的魅力也多半源于这个道理。由于“曝光效应”,我们会对镜中的那个熟悉的自己更有好感,因为在自拍之前,我们已经无数次见过镜中的自己了。然而自拍并不是镜面的显现,而是反向的,这种关系,就如同左手和右手之间的关系,看着相似,却又如此不同,所以你看到自拍中的自己,直觉就是如此别扭,和之前照镜子的样子不一样嘛,这种情况下,如果试着将自拍的照片反转成镜面的样子,感觉也许就会好很多了。

全民自拍:美丽中的自我探寻

全民自拍,这是一种很耐人寻味的现象。作为一个也参与自拍的年轻人,我并不觉得自拍就等于自恋,或者是虚荣矫情的代名词,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有其合适的缘由,自拍是向内的审视,“我是谁?”“我理想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我是否悦纳我自己?”“我表达出的是真实的自我吗?”

一张小小的自拍,就可以包含如此巨大的信息。适时适度的自拍,是有利于自我的探寻和表达的。但同时,自拍也是一个美丽的烟雾弹,待磨皮散去,滤镜失效,液化消除,我们还是要面对最真实的自己,真正有力量的自我,永远不忌惮做天马行空的梦,但也永远会有足够的自信,去脚踏实地地进步和生活!

猜你喜欢

病态滤镜自卑
高坚Nuances系列Extreme Full中灰密度镜套装
功能强大的滤镜库
自卑的三个真相,你知道吗
乐活人生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Rollei滤镜德国试用评测
著名滤镜插件NIK提供免费下载
自卑,本质上是自虐
自卑的地方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66例病态性肥胖性糖尿病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