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里: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2014-11-22魏兰新

大众健康 2014年11期
关键词:马帮山口神山

魏兰新

阿里——这个我们崇尚已久但始终不敢涉足的神奇地方,终于具象成了一幅深深印在我们脑海中,永远都不能忘怀的美丽图画!

阿里位于西藏西部,距离拉萨1500公里。一直以来,到过阿里的人很少。一是因为这里海拔高,平均都在4500米以上(比拉萨还要高1000米),不适合人类生存。藏族在这里生活的人也很少。阿里地区大约30万平方公里,几乎占西藏总面积的1/4,是西藏的第二大地区,但常住人口只有8万,平均3平方公里不到1个人!这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因此,很长一段时间,这里被称为“无人区”。二是阿里地处边远,交通不便,直到2010年才通航,2012年才通柏油路(这也是我们今年能去和敢去的原因——万一人出现问题,车子送得出来)。

我们从北京出发,坐飞机到拉萨。休息了1天,以适应高原缺氧。第三天乘飞机前往阿里。1500公里飞行了2个小时。走出飞机,抬眼望去——天啊,阿里之美,几乎让我窒息!

那蓝天,那白云!

蓝天,在澄澈的空气中碧蓝如洗;白云,雪白雪白的,大团大团的,浓浓的,滚滚的,没有一丝污染,而且离人很近,仿佛伸手就能够到。曾经让我羡慕不已的美国、欧洲,我所见过的所有国家的蓝天、白云,和这里相比都不值得一提!

在阿里,只要是晴天,随便什么地方,你都会感觉山就在你身边,云是在你脚下,路直接通向天际……

想想也不奇怪,西藏是世界的屋脊,而阿里是西藏的屋脊。在阿里,平地就是5000多米的海拔。所以,阿里是世界上离天和太阳最近的地方。在这里,你会感觉天近得触手可及。

走进阿里,还有一个特别强烈的感受,就是像走进了一个完全未被开垦、未被惊醒的自然世界。这里,高山耸峙,雪峰林立,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草原望不到尽头。经常车子行驶数十公里,见不到一车、一人、一畜,空寂得让你感觉似乎走到了宇宙的尽头。感觉大自然原本一定就是这个样子,而这,恰恰要感谢它的自然条件——边远、“落后”、高海拔,让人不宜生存。

阿里,实在是大自然留给人类,尤其是留给我们中国的最后一份礼物了!

转山,精神的朝圣

阿里最受世人瞩目的景观,是阿里的“神山”;最被藏族同胞崇尚和追捧的宗教活动,是每年到神山脚下转一次山。

神山,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学名冈仁波齐峰,藏语意为“神灵之山”,海拔6721米。它地处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绵延于中、 印、尼三国边境,有“阿里之巅”的美誉。它是世界公认的神山,甚至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是世界的中心。因此千百年来,冈仁波齐峰一直是朝圣者和探险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虽然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人能够登上这座神山,准确点儿说是还没有人敢触碰这座被认为是“世界中心”的山,但每年到此山脚下转一圈,一直被相关教派的信徒们认为是一件幸事。所以,每年除了藏族同胞,还有许多人,我国内地、台湾、香港,其他国家包括印度、尼泊尔、日本、新加坡等许多国家的人前来朝拜转山。他们认为,这种朝拜可以洗涤前世、今生的罪孽,增添功德,最终脱出轮回,荣登极乐世界。

转山分为两条线:外线(外圈),是以神山为核心的大环山线路,全长53公里,徒步需要2~3天,以磕长头方式转山的需要15~20天;内线(内圈),是以神山南侧因揭陀山为核心的小环山线路,距离短,15公里。转山有要求,必须先转外线。只有转足13圈外线的人,才能(有资格)转内线。有趣的是,西藏的山也像我们中国人一样有属性。神山属马(据说佛祖释迦牟尼也属马),而今年是藏历年的马年,马年转山1圈相当于其他年份转山13圈,而且最为灵验和积长功德。所以,今年转山的朝圣者格外多。

我们是在8月16日(进藏第五天)到达神山脚下一个叫塔尔钦的小镇的(海拔4600米)。转山的人大多从这里出发。原来这里是一个小村庄,随着转山的人不断增多,这里逐渐发展起来变成一个小镇。小镇就一条丁字街,街两旁基本都是卖转山用品的小杂货店以及小饭馆、旅馆。我们了解到,转山虽以徒步为主,但也可以骑马!年龄大、身体不好的人,可以选择骑马转山。这让我们喜出望外!因为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徒步50多公里,还要翻越一道海拔5700米的山口,对我们尤其对我——一个“奔6”的老妪来说,实在缺乏自信。于是我们一致同意:每人雇一匹马、一个挑夫,为我们转山保驾护航。

这里“官办”的马帮队只有一家,有60匹马。要想雇这个马帮队的马,要等3天。我们没有犹豫,坚决地等了3天。正好,也继续地适应高原反应。

8月19日(进藏第八天),终于轮到我们用马了。上午9:30,我们如约到达转山出发地——经幡广场,见到马帮。最后以1400元一匹马、450元一位挑夫跟马帮谈好条件。11:30,我们终于踏上对我们而言,挑战自我远远大于朝圣意义的转山征程。这一天,我们要在海拔4800~5200米的山路上走18公里。感觉真是“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因为第一天的路不太陡,所以我们都没有骑马。开始感觉还行,渐渐地就感觉“气不够用”了。而且感觉一条纱巾都成了负担。于是,我把马夫叫过来,跟他做了一笔“生意”:把我身上装有随时用的小东西的小包给他,转山结束后,我把刚刚花180元买的只会在那天用一次的睡袋送给他。他很高兴地跟我成交。

于是我“一身轻”地继续踏上征程。悄悄察看周围,发现各色人种都有。藏族同胞最多,其次是印度、泥泊尔人,也经常可以见到西方人。他们有走路的,有骑马的,还有磕着长头一路前行的。

神山就在身旁。感觉神山是挺神的,在周围的群山中,它并不是最高的,但只有它白雪皑皑,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而其他山峦在这个季节,都郁郁葱葱。据说,神山还有一个神秘之处:它的向阳面,不知缘何终年积雪不化;而神山背面,长年没雪,即使被白雪覆盖,太阳一出,随即融化,与大自然的规律刚好相反。这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性,也让人不得不对其充满宗教般的虔诚和崇拜。

高原跋涉确实不易。18公里,我从中午11:30,一直走到晚上7:30,才到达计划的宿营地——止热寺对面的希夏邦马帐蓬营地。我们睡在了石头垒成“房子”里,泥墙、泥地、泥通铺。没水、没电、没信号。我直接服下2片安定,从晚上9:00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5:00。之后,起床,继续出发。

第二天要走的路更远,32公里!也更难,要翻越海拔5700米的卓玛拉山口!其中尤以翻越山口时的上山5公里、下山5公里最为难走。

考虑到任务实在艰巨,又怕对关节损伤太大,我选择了骑马。一路山崖陡峭,碎石嶙峋,行走艰难。马不停地打着趔趄。我横下一条心,不往两边看,紧紧抓住缰绳,只管目视前方,随着马儿一步步爬向山顶。

终于到了山顶,新问题又来了——冷。我围上围巾,戴上手套,把羽绒服套在冲锋衣里面,还是冷。我又将棉裤套在了外裤外面,终于好多了。

山顶完全没有修缮,原汁原味的冰川、碎石。其间,夹杂着许多彩色的经幡和巨大的玛尼堆。因为山势太险,又很冷,所以我们没敢停留,刚爬上山顶就开始下山了。

下山的路更陡,还有冰雪。所以转山规定,下山不准骑马,必须自己走。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登山杖,开始自己下山。还好,那个为我牵马的小姑娘——卓玛跑来,牵住我的手帮助我一起下山。11:30,我们终于看到了山脚下的帐蓬。我几乎心喜若狂,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终于下完山了,转山最为艰难的路段过去了。

这是一个帐蓬茶馆,每年转山高峰时节才有。转山的人们多会在这里休整。我们在这儿吃完中饭,继续出发。后面还要走22公里的山路,直到出山口,结束转山。我继续选择了骑马。在崎岖的山路上,马也不好骑。我那匹马4岁,还是一匹小马,十分贪吃。见草吃草,见水喝水,经常在石头路上乱蹿。我是省力不省心,一路上尖叫不断。但不管怎么说,比起一直走路的人来说,我还是好多了。许多人走到这个时候,已经精疲力竭。有坐在石头上的,有躺在地上的。路过好几拨人,看到我们空着的马,希望能让他们骑一会儿。还有一个人,劳累加上高原反应不行了,最后被救护车救走了。 转山,确实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坚持下来的。据说,每年都有在转山过程中丧命的。

下午4:00,我们到了离山口还有1公里的地方。山势又变得险峻起来。马夫怕“马失前蹄”,又要求我们下马徒步。5:00,我们终于走到了山口,我跟相伴了一天的马儿告别。天黑前,我们回到了出发的小镇——塔尔钦。

转山,我今生可能面对的最艰难的一次挑战,终于以胜利告终。

猜你喜欢

马帮山口神山
年卜热桑神山
扎色神山
抗疫专题
高仕兴:云南普洱市马帮传统民族文化继承者
转山之路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
逃往时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