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微钙化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2014-11-22蒋云秀潘永寿秦蕾

右江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乳腺肿块高频超声

蒋云秀+潘永寿+秦蕾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微钙化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96例乳腺肿块伴微小钙化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良性肿瘤50例(良性组),恶性肿瘤46例(恶性组),通过高频超声探查显示钙化灶的分布与特点并比较两组的区别,同时探讨患者年龄与微钙化的关系。

结果两组均以微钙化多见,良性组34例(6800%),恶性组44例(95.65%),恶性组的微钙化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252,P=0001)。其中良性组的微钙化灶多呈散点状分布,而恶性组的微钙化灶多呈簇状分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5458,37.4088,P<0001)。良性组的粗钙化所占比例与恶性组相似(χ2=2.3490,P=01254),弧形钙化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恶性组(χ2=8.029,P=0.005)。良性组的微钙化者以>45岁居多,而恶性组的微钙化以≤45岁者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11,P=0.0137)。

结论 高频超声能够有效显示乳腺肿块内钙化的类型,有助于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高频超声;乳腺肿块;微钙化

中图分类号:R737.904.45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5.026【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etection of microcalcification of breast lumps by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96 patients with microcalcified breast mass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Among them,50 cases who had benign tumors revealed by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ere chosen as benign group,and 46 cases who had malignant tumor were chosen as malignant group.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alcified lesions of both groups were detected by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and then they were compared.Relationship between patients ages and microcalcification were also investigated.

Results Micro calcification were mostly seen in the two groups, with 34 cases(68.00%) in the benign group and 44 cases (95.65%) in the malignant group.The calcified proportion of the maligna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benign group,so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12.0252,P=0001).The microcalcification of the benign group was in scatter distribution,and that of the malignant group was in cluster distribution,s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 was 12.5458,37.4088 respectively,P<0001).Proportions of coarse calcification in benign group and malignant group was similar,but that of curved calcific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alignant group(χ2=8.029,P=0.005).Patients with micro calcification in the benign group mostly aged over 45 years,but those in the malignant group were mainly 45 years old or less,so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6.0711,P=0.0137).

Conclusion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can effectively display types of calcification within breast lesions.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es of malignant and benign breast tumors.

【Key words】highfrequency ultrasound;breast masses;microcalcification

乳腺癌是威胁我国妇女健康的一种主要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1]。钙化为乳腺癌常见且较有意义的一种影像学表现,本文通过对我院96例乳腺肿块患者予以高频超声检查,分析高频超声在乳腺肿块钙化中的诊断价值,探讨钙化灶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超声科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96例乳腺肿块伴微小钙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既往均无乳腺手术病史,年龄27~65岁,平均(49.3±12.5)岁。其中恶性组46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24例,导管内癌11例,髓样癌6例,腺癌5例);良性组50例(包括乳腺小叶增生13例,乳腺纤维瘤9例,乳腺炎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8例,乳腺小囊肿7例,乳腺结核5例)。同时将两组病例中微钙化患者按年龄分为≤45岁及>45岁两组进行观察对比。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美国GE73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频率为7.5~10.0 MHz,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双臂上举稍微外展,充分暴露两侧乳房,以乳头为中心,行放射状扫描,在各象限做横纵切交叉检查,发现肿块后仔细观察肿块的大小、部位、边界、形态、侧方回声、后方回声及内部回声等,观察肿块是否有钙化灶,发现钙化灶时可适当调整增益条件,多角度侧动探头以良好显示钙化灶,了解钙化的特征性表现。通过高频超声探查显示钙化灶的情况,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的区别,同时研究两组患者年龄与微钙化的关系。

1.3钙化判断标准

根据高频超声显示钙化的大小及形状,将其分为三类:(1)微钙化:≤1 mm针尖样点状强回声,后无声影;(2)粗钙化:>1 mm强回声,呈团状,后伴声影;(3)弧形钙化:肿块表面弧形或环形强回声带,后伴声影[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频超声显示钙化结果

两组乳腺肿瘤均以微钙化多见,良性组34例(68.00%),恶性组44例(95.65%),恶性组的微钙化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252,P=00005)。其中良性组的微钙化灶多呈散点状分布,而恶性组的微钙化灶多呈簇状分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58,37.4088,P<001)。良性组的粗钙化所占比例与恶性组相似(χ2=2.3490, P=01245),但弧形钙化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恶性组(χ2=6.0711,P=00137)。见表1。

2.2乳腺肿块微钙化与年龄的关系

良性组微钙化者中≤45岁10例,>45岁24例,恶性组微钙化者中≤45岁28例,>45岁16例。良性组的微钙化者以>45岁居多,而恶性组的微钙化以≤45岁者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921,P=00027)。见表2。

3讨论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3]。韩秀婕等[4]的研究表明,超声对早期乳腺癌微钙化检测敏感性为81.6%,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诊断价值,且与其病理分化关系不密切。麻静平等[5]研究表明,高频超声可以有效检出并识别乳腺内的钙化灶,超声显示簇状分布微钙化灶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很大价值,在鉴别良恶性肿块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安全性,且其为无创检查、操作方便、成本低,故可作为临床上检查乳腺癌的首选方法。

微钙化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乳腺癌钙化的原因目前尚不明了,可能是由恶性肿瘤组织变性坏死和钙盐沉着引起[6]。目前主要存在“坏死细胞矿化论”和“细胞活跃分泌说”两种观点[7]。乳腺癌钙化的特征为钙化灶直径为10~500 μm,钙化粒较小,在X线片上肉眼只能看到150 μm以上的钙化灶,故X线对乳腺癌钙化灶的检出率较低,而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8]。有研究显示钙化类型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2.8%,漏检率为7.2%,诊断有效率为94.4%[9]。因此,高频超声能够显示乳腺肿块内的钙化类型,而微钙化的形态、分布在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重要的价值[10]。

本研究中恶性组的微钙化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组,良性组的粗钙化所占比例与恶性组相似,弧形钙化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恶性组。而且两组患者均以微钙化多见,其中良性组的微钙化灶多呈散点状分布,而恶性组的微钙化灶多呈簇状分布。这可能与恶性肿瘤病灶内的癌细胞代谢旺盛,其内钙、磷含量丰富,癌细胞多来源于终末导管上皮或腺泡等因素有关,从而让乳腺腺泡及导管内形成的钙盐沉积在导管及腺泡部位形成簇状分布特征[11]。

本研究结果提示,粗钙化及散点状分布的钙化在良性病变中分布较多,要注意观察钙化分布的情况并结合临床加以区分。簇状分布的微钙化是乳腺癌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年龄与微钙化有一定的关系,≤45岁患者肿块中出现微钙化更应该引起临床重视,需加强乳腺定期普查,以便更早检出乳腺癌。当发现乳腺占位性病变中有簇状微钙化的超声表现时,高度提示该病变为恶性可能,应及时采取有效手段进一步明确性质及治疗,对临床早发现、早诊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红,郑研,梅华,等.高频超声与病理诊断乳腺肿块内钙化54例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5):160162.

[2] 梁静.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的声像图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435.

[3] 周瑜,刘佳.微钙化点增强成像检出乳腺肿瘤内微钙化[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4):664666.

[4] 韩秀婕,任俊红,马娜,等.早期乳腺癌微钙化的超声检测价值及其与病理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33):23492352.

[5] 麻静平,田永梅.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内钙化的诊断价值[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6):523524.

[6] 刘军杰,陈圆圆,李智贤,等.BRCA1突变相关乳腺癌超声影像学特征及其BIRADS分类的研究[J].右江医学,2013,41(4):484486,489.

[7] 叶淑玲.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内微小钙化灶的诊断与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2):6061.

[8] 陈郁郁.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J].当代医学,2010,16(25):78.

[9] 陈雪松.高频超声检测乳腺肿块内钙化类型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价值[J].广东医学,2012,33(10):14511452.

[10]李宇明,陈慧,程晖.微钙化在良、恶性乳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24(1):123125.

[11] 曾南萍.高频超声检出微钙化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江西医药,2010,45(8):826827.

(收稿日期:2014-06-28修回日期:2014-10-01)

(编辑:潘明志)

乳腺癌是威胁我国妇女健康的一种主要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1]。钙化为乳腺癌常见且较有意义的一种影像学表现,本文通过对我院96例乳腺肿块患者予以高频超声检查,分析高频超声在乳腺肿块钙化中的诊断价值,探讨钙化灶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超声科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96例乳腺肿块伴微小钙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既往均无乳腺手术病史,年龄27~65岁,平均(49.3±12.5)岁。其中恶性组46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24例,导管内癌11例,髓样癌6例,腺癌5例);良性组50例(包括乳腺小叶增生13例,乳腺纤维瘤9例,乳腺炎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8例,乳腺小囊肿7例,乳腺结核5例)。同时将两组病例中微钙化患者按年龄分为≤45岁及>45岁两组进行观察对比。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美国GE73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频率为7.5~10.0 MHz,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双臂上举稍微外展,充分暴露两侧乳房,以乳头为中心,行放射状扫描,在各象限做横纵切交叉检查,发现肿块后仔细观察肿块的大小、部位、边界、形态、侧方回声、后方回声及内部回声等,观察肿块是否有钙化灶,发现钙化灶时可适当调整增益条件,多角度侧动探头以良好显示钙化灶,了解钙化的特征性表现。通过高频超声探查显示钙化灶的情况,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的区别,同时研究两组患者年龄与微钙化的关系。

1.3钙化判断标准

根据高频超声显示钙化的大小及形状,将其分为三类:(1)微钙化:≤1 mm针尖样点状强回声,后无声影;(2)粗钙化:>1 mm强回声,呈团状,后伴声影;(3)弧形钙化:肿块表面弧形或环形强回声带,后伴声影[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频超声显示钙化结果

两组乳腺肿瘤均以微钙化多见,良性组34例(68.00%),恶性组44例(95.65%),恶性组的微钙化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252,P=00005)。其中良性组的微钙化灶多呈散点状分布,而恶性组的微钙化灶多呈簇状分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58,37.4088,P<001)。良性组的粗钙化所占比例与恶性组相似(χ2=2.3490, P=01245),但弧形钙化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恶性组(χ2=6.0711,P=00137)。见表1。

2.2乳腺肿块微钙化与年龄的关系

良性组微钙化者中≤45岁10例,>45岁24例,恶性组微钙化者中≤45岁28例,>45岁16例。良性组的微钙化者以>45岁居多,而恶性组的微钙化以≤45岁者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921,P=00027)。见表2。

3讨论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3]。韩秀婕等[4]的研究表明,超声对早期乳腺癌微钙化检测敏感性为81.6%,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诊断价值,且与其病理分化关系不密切。麻静平等[5]研究表明,高频超声可以有效检出并识别乳腺内的钙化灶,超声显示簇状分布微钙化灶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很大价值,在鉴别良恶性肿块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安全性,且其为无创检查、操作方便、成本低,故可作为临床上检查乳腺癌的首选方法。

微钙化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乳腺癌钙化的原因目前尚不明了,可能是由恶性肿瘤组织变性坏死和钙盐沉着引起[6]。目前主要存在“坏死细胞矿化论”和“细胞活跃分泌说”两种观点[7]。乳腺癌钙化的特征为钙化灶直径为10~500 μm,钙化粒较小,在X线片上肉眼只能看到150 μm以上的钙化灶,故X线对乳腺癌钙化灶的检出率较低,而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8]。有研究显示钙化类型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2.8%,漏检率为7.2%,诊断有效率为94.4%[9]。因此,高频超声能够显示乳腺肿块内的钙化类型,而微钙化的形态、分布在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重要的价值[10]。

本研究中恶性组的微钙化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组,良性组的粗钙化所占比例与恶性组相似,弧形钙化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恶性组。而且两组患者均以微钙化多见,其中良性组的微钙化灶多呈散点状分布,而恶性组的微钙化灶多呈簇状分布。这可能与恶性肿瘤病灶内的癌细胞代谢旺盛,其内钙、磷含量丰富,癌细胞多来源于终末导管上皮或腺泡等因素有关,从而让乳腺腺泡及导管内形成的钙盐沉积在导管及腺泡部位形成簇状分布特征[11]。

本研究结果提示,粗钙化及散点状分布的钙化在良性病变中分布较多,要注意观察钙化分布的情况并结合临床加以区分。簇状分布的微钙化是乳腺癌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年龄与微钙化有一定的关系,≤45岁患者肿块中出现微钙化更应该引起临床重视,需加强乳腺定期普查,以便更早检出乳腺癌。当发现乳腺占位性病变中有簇状微钙化的超声表现时,高度提示该病变为恶性可能,应及时采取有效手段进一步明确性质及治疗,对临床早发现、早诊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红,郑研,梅华,等.高频超声与病理诊断乳腺肿块内钙化54例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5):160162.

[2] 梁静.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的声像图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435.

[3] 周瑜,刘佳.微钙化点增强成像检出乳腺肿瘤内微钙化[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4):664666.

[4] 韩秀婕,任俊红,马娜,等.早期乳腺癌微钙化的超声检测价值及其与病理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33):23492352.

[5] 麻静平,田永梅.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内钙化的诊断价值[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6):523524.

[6] 刘军杰,陈圆圆,李智贤,等.BRCA1突变相关乳腺癌超声影像学特征及其BIRADS分类的研究[J].右江医学,2013,41(4):484486,489.

[7] 叶淑玲.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内微小钙化灶的诊断与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2):6061.

[8] 陈郁郁.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J].当代医学,2010,16(25):78.

[9] 陈雪松.高频超声检测乳腺肿块内钙化类型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价值[J].广东医学,2012,33(10):14511452.

[10]李宇明,陈慧,程晖.微钙化在良、恶性乳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24(1):123125.

[11] 曾南萍.高频超声检出微钙化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江西医药,2010,45(8):826827.

(收稿日期:2014-06-28修回日期:2014-10-01)

(编辑:潘明志)

乳腺癌是威胁我国妇女健康的一种主要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1]。钙化为乳腺癌常见且较有意义的一种影像学表现,本文通过对我院96例乳腺肿块患者予以高频超声检查,分析高频超声在乳腺肿块钙化中的诊断价值,探讨钙化灶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超声科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96例乳腺肿块伴微小钙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既往均无乳腺手术病史,年龄27~65岁,平均(49.3±12.5)岁。其中恶性组46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24例,导管内癌11例,髓样癌6例,腺癌5例);良性组50例(包括乳腺小叶增生13例,乳腺纤维瘤9例,乳腺炎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8例,乳腺小囊肿7例,乳腺结核5例)。同时将两组病例中微钙化患者按年龄分为≤45岁及>45岁两组进行观察对比。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美国GE73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频率为7.5~10.0 MHz,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双臂上举稍微外展,充分暴露两侧乳房,以乳头为中心,行放射状扫描,在各象限做横纵切交叉检查,发现肿块后仔细观察肿块的大小、部位、边界、形态、侧方回声、后方回声及内部回声等,观察肿块是否有钙化灶,发现钙化灶时可适当调整增益条件,多角度侧动探头以良好显示钙化灶,了解钙化的特征性表现。通过高频超声探查显示钙化灶的情况,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的区别,同时研究两组患者年龄与微钙化的关系。

1.3钙化判断标准

根据高频超声显示钙化的大小及形状,将其分为三类:(1)微钙化:≤1 mm针尖样点状强回声,后无声影;(2)粗钙化:>1 mm强回声,呈团状,后伴声影;(3)弧形钙化:肿块表面弧形或环形强回声带,后伴声影[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频超声显示钙化结果

两组乳腺肿瘤均以微钙化多见,良性组34例(68.00%),恶性组44例(95.65%),恶性组的微钙化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252,P=00005)。其中良性组的微钙化灶多呈散点状分布,而恶性组的微钙化灶多呈簇状分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58,37.4088,P<001)。良性组的粗钙化所占比例与恶性组相似(χ2=2.3490, P=01245),但弧形钙化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恶性组(χ2=6.0711,P=00137)。见表1。

2.2乳腺肿块微钙化与年龄的关系

良性组微钙化者中≤45岁10例,>45岁24例,恶性组微钙化者中≤45岁28例,>45岁16例。良性组的微钙化者以>45岁居多,而恶性组的微钙化以≤45岁者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921,P=00027)。见表2。

3讨论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3]。韩秀婕等[4]的研究表明,超声对早期乳腺癌微钙化检测敏感性为81.6%,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诊断价值,且与其病理分化关系不密切。麻静平等[5]研究表明,高频超声可以有效检出并识别乳腺内的钙化灶,超声显示簇状分布微钙化灶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很大价值,在鉴别良恶性肿块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安全性,且其为无创检查、操作方便、成本低,故可作为临床上检查乳腺癌的首选方法。

微钙化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乳腺癌钙化的原因目前尚不明了,可能是由恶性肿瘤组织变性坏死和钙盐沉着引起[6]。目前主要存在“坏死细胞矿化论”和“细胞活跃分泌说”两种观点[7]。乳腺癌钙化的特征为钙化灶直径为10~500 μm,钙化粒较小,在X线片上肉眼只能看到150 μm以上的钙化灶,故X线对乳腺癌钙化灶的检出率较低,而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8]。有研究显示钙化类型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2.8%,漏检率为7.2%,诊断有效率为94.4%[9]。因此,高频超声能够显示乳腺肿块内的钙化类型,而微钙化的形态、分布在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重要的价值[10]。

本研究中恶性组的微钙化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组,良性组的粗钙化所占比例与恶性组相似,弧形钙化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恶性组。而且两组患者均以微钙化多见,其中良性组的微钙化灶多呈散点状分布,而恶性组的微钙化灶多呈簇状分布。这可能与恶性肿瘤病灶内的癌细胞代谢旺盛,其内钙、磷含量丰富,癌细胞多来源于终末导管上皮或腺泡等因素有关,从而让乳腺腺泡及导管内形成的钙盐沉积在导管及腺泡部位形成簇状分布特征[11]。

本研究结果提示,粗钙化及散点状分布的钙化在良性病变中分布较多,要注意观察钙化分布的情况并结合临床加以区分。簇状分布的微钙化是乳腺癌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年龄与微钙化有一定的关系,≤45岁患者肿块中出现微钙化更应该引起临床重视,需加强乳腺定期普查,以便更早检出乳腺癌。当发现乳腺占位性病变中有簇状微钙化的超声表现时,高度提示该病变为恶性可能,应及时采取有效手段进一步明确性质及治疗,对临床早发现、早诊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红,郑研,梅华,等.高频超声与病理诊断乳腺肿块内钙化54例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5):160162.

[2] 梁静.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的声像图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435.

[3] 周瑜,刘佳.微钙化点增强成像检出乳腺肿瘤内微钙化[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4):664666.

[4] 韩秀婕,任俊红,马娜,等.早期乳腺癌微钙化的超声检测价值及其与病理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33):23492352.

[5] 麻静平,田永梅.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内钙化的诊断价值[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6):523524.

[6] 刘军杰,陈圆圆,李智贤,等.BRCA1突变相关乳腺癌超声影像学特征及其BIRADS分类的研究[J].右江医学,2013,41(4):484486,489.

[7] 叶淑玲.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内微小钙化灶的诊断与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2):6061.

[8] 陈郁郁.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J].当代医学,2010,16(25):78.

[9] 陈雪松.高频超声检测乳腺肿块内钙化类型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价值[J].广东医学,2012,33(10):14511452.

[10]李宇明,陈慧,程晖.微钙化在良、恶性乳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24(1):123125.

[11] 曾南萍.高频超声检出微钙化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江西医药,2010,45(8):826827.

(收稿日期:2014-06-28修回日期:2014-10-01)

(编辑:潘明志)

猜你喜欢

乳腺肿块高频超声
高频超声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
高频超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乳腺良恶性肿块超声造影典型模式分析及临床价值评价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在治疗乳腺肿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