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要建立三项机制

2014-11-21张志东

剧影月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均等化群众服务

■张志东

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要建立三项机制

■张志东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确定的文化建设目标之一。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要求,是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是政府对人民承诺、承担责任和应尽义务的追求。所谓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就是立足于现有国情基础之上,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简言之,就是让农村百姓享受与城里人同样的公共文化服务。其核心是:文化权益,人人享有。均等化首先是一个相对概念,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和公共财政的有限性等因素,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个长期的过程。在政府财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分层次、分阶段进行,不同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均等化标准和目标。目前,首先应当着重满足的是现阶段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供给。笔者以为,要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就必须建立三项机制。

建立协调机制,把握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标准

长期以来,公共文化服务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缺乏统筹;各个部门拥有一些文化设施、队伍和资源,但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特别是当前改革进入了关键时期,“单兵突进”很难见到成效。像如何进一步落实政府文化建设的主导责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如何逐步缩小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差距、城乡差距、群体差距,促进均等化,如何让文化的阳光普照大众等,都不是哪一个部门单独能够完成的任务。因此,必须以协调机制为依托,从整体上谋篇布局,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各个环节协同起来,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力量,整合相关服务资源,构件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从而有效提升政府的文化治理能力。2014年3月19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成立,协调组的组成单位有国家宣传、发改、财政、文化、农业、民政等20个部门,同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制定了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组议事规则》、《协调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协调组重点任务工作计划表》等具体工作,标志着国家层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均等化推进的协调机制正式建立,并将按部就班地推进各项工作。作为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主导者—省、市、县三级政府,就应该相应成立各级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协调组,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完善顶层设计,制定标准体系,会商会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全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破解当前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问题,落实、保障并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建立保障机制,夯实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除了要建好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法律法规制定、实施和考核的保障标准外,还要强化政府在经费、设施、人才和资源等方面建立保障机制。

1、围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大经费投入。落实政府主导责任,

推动政府在公共文化上的财政支出持续稳步增长,推动落实“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且中央财政根据东中西部财力差异、地方财政根据当地财力情况拨付补贴”,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一条重要路径。同时,还要以完善和拓展“免费开放”为突破口,完善以本级政府为主、中央和地方财政合理分担的常态化、可持续的经费保障机制。虽然我国目前每年文化事业基本建设投资只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比重的0.5%以下,但大部分地方财政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资均超过了当地财政总支出的1%。如:浙江省衢州市由政府买单送戏到村,自2005年以来,共举办“流动大篷车”演出8000场,直接受益群众400多万人,实现市内行政村全覆盖;江苏省张家港市2012年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3800平方米,市镇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年接待人次达296万人次。

2、围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文化阵地。要按照城市社区“15分钟文化服务圈”和农村村(居)“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要求,努力把新鲜的文化资源送到群众身边。在文化设施的配备上,要按照地域面积、人口数量、民族特性、群众爱好和文化认同等方面来规划、设计和建设,并设置统一的功能、设定统一的标准和配置统一的设备等。只有这样,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才能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得到体现。如:青羊区是成都市的核心文化区,区内的康庄社区早在2007年成立时,就配套建成了“六站一室”,实现了“15分钟社区文化服务圈”,社区建成了1500多平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和2万余平米的主题文化广场,还拥有书画创作室、多功能活动室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等文体活动场所;《江苏省文化馆文化站管理办法》则要求,设区的市级文化馆活动面积不得少于 6000平方米,县(市、区)的文化馆活动面积不得少于4000平方米。

3、围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培育文化人才。要依托协调机制,针对当前文化队伍建设薄弱、人才匮乏的问题,围绕培养、培训、选拔、使用、引进等环节,拓展扩编招人、本地选拔、外地招聘等渠道,全方位培育文化管理、文化专业和文化经营等各类人才,用制度约束、目标引导、政策激励,使人尽其才、各司其职、分工协作,逐步实现文化队伍建设“结构合理、名人荟萃、德艺双馨”的目标。同时,还要开展好文化志愿者服务工作。国内许多地方纷纷出台吸引及培养文化人才的规划或政策。如:深圳已启动“孔雀计划”,给予到深圳发展的文化产业等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80万—150万元奖励补贴和居留、出入境及落户等特殊待遇,给予相关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最高8000万元专项资助;浙江宁波明确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支持力度,对引进的“海外工程师”每人给予10万—30万元年薪资助并提供配套补助。

4、围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促进资源共享。进一步发挥市县基层政府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统筹作用,整合县乡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完善建设布局,提高服务效能。这着实是一个“利用资源共享促进均等化”的良策。如:甘肃省借助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服务网络、文化共享工程及国家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三网融合”工程,以技术手段整合国家数字图书馆与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形成覆盖全省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同时,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打造基于新媒体的图书馆服务新业态。在管好用好现有农家书屋的基础上,实行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共同推进”的模式,探索通过转移支付、民政帮扶、基层统筹、社会捐助等有效途径,解决农家书屋发展延伸、图书更新、日常管理和图书管理员报酬等经费问题。目前,全省设立农家书屋16860个,达到了全省行政村全覆盖的目标。

建立工作机制,抓住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关键

我们要在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建立的同时,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让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倾向均等化、渗透均等化、体现均等化。一要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指导文化服务供给。在文化服务内容的供给上,我们要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并需要愚教于乐,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让群众满意。作为文艺工作者,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和最好的活动场所奉献给人民,让群众在文化活动场所得到教育、得到知识、得到快乐,让文化场所成为人人都想来的地方。如:山东省把“文化大院”和“农村(社区)文化小广场”建设纳入社会文化先进县评选、公共文化示范区考核指标以及对各市公共文化覆盖率考核的重要内容。截止2013年底,山东全省7万多个行政村,已建成文化大院6万余个,文化小广场2万余个,成了老百姓最愿意光顾的地方。二要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指导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工作者在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时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即群众喜欢什么活动我们就开展什么活动。力求活动的主题贴近群众生活,活动的内容群众熟悉并感兴趣,活动的形式多样可选,活动的时间避开群众的农忙或正常工作,活动的地点便于群众就近参与,活动的主体即参与活动的对象要考虑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实际,活动结束要尽可能地考虑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活动要尽可能多的吸引各方群众的广泛参与。如:2014年9月湖北省举办的首届群众广场舞展演,全省17个地市州组织各级广场舞培训3205个班次,培训人员近10万人次;全省参加各级广场舞展演的团队达14956支,参演群众近35万人次,观众人数愈200万次。参加决赛的31支队伍,参演人员1087人,年龄最大的70岁,平均年龄43岁。三要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指导文化惠民项目。公共文化服务必须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前提,而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就必须要通过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惠民项目,消除公共文化服务盲区。可见,文化惠民项目要有效对接群众文化需求,我们要深入社区、深入村头,对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进行调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无论是“空巢老人”还是“留守儿童”,都值得我们去重点关注,这就给我们文化惠民项目的供给及均等化指明了方向,将均等化贯穿在项目的策划、建设及供给的过程中。如:上海市2014年的市民文化节变“唱念坐打”为“听说读写”。围绕“听说读写”四大系列,推出市民演奏大赛、市民演说大赛、市民阅读大赛、市民写作大赛等项目,还推出了社区电影节、世界名校大联欢、陆家嘴白领金融文化节等一批新项目;广西省2013年财政按每个项目 20万,建成150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河北在全省建成231个农村文化辅导基地;浙江省衢州市创建“5+X”流动文化服务模式等。这些“落户基层、接得地气”的文化惠民项目,都有效推进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猜你喜欢

均等化群众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新疆少数民族妇女享有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现状研究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地级市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