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制图中“机件表达方法”的教学

2014-11-18罗江丽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剖视图机件表示法

罗江丽,蒲 娟,李 兵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工程图样是按一定的投影方法和技术规定将物体表达在图纸上的一种技术文件,它是表达设计思想和进行技术交流的媒体,也是工程施工,零件加工的依据,工程图样的主要内容是图形,图形承担了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的任务。正确、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结构形状,熟练掌握机件的表达方法是工程技术人员应解决的首要问题。学习了用三视图表达形体,但是当机件的形状、结构比较复杂时,仅用三视图难以将机件表达清楚;同时,用视图表达机件较复杂的内部结构时,视图中会出现大量的细虚线,这样既影响了图样的清晰,又不利于标注尺寸。为此,国家标准将表达机件外形部分内容进行扩展,且规定用剖视的方法来表达机件的内部结构。

一、零件表达法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由一整套方式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一堂课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系统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等。结合实际教学,对机件表示法的基础知识点一般采用系统讲授法中以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保持知识结构的连贯性,同时讲授时的逻辑性能引导学生思路,通过布疑、释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灵活性较强的应用型知识,可以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是把学生从一个问题引导到解决办法,要求教师把导致产生结论的证据和实例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求教师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需要教师反复琢磨,领会要领,并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表达出来。

机件表示法是运用国家标准规定的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及简化画法等,正确、完整、清晰地表达机件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因而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且国家标准机件表达方法的相关规定较多,学生不容易掌握,为了能学以致用,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图1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机件表示法的主要教学目标为:掌握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关于机件常用表示法的相关国家标准,弄清各种视图和剖视图的适用场合,并能灵活应用,进而培养学生绘制剖视图及视图的技能与技巧。基于这一教学目标,本节内容大致可分为两块——视图与剖视图。为提高教学效果,精选部分图例作为教学案例,以问题为中心从外形表达和内部结构表达两方面入手探讨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案例一,立体图及三视图(如图2所示),该图主要教学目的为讲解表达零件局部外形的常用表达法——斜视图和局部视图。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可发现其倾斜结构在三视图中均不反映实形,且视图中出现了较多的细虚线,视图不够清晰,不便于读图。仅用三视图表达零件的内外结构难以满足工程实际的需求。因此,需对视图进行扩展和增加机件表达的方法。

图2 案例一

同时告诉学生扩展后基本视图增加到6个,其余3个分别为右视图、仰视图和后视图;为表达零件的倾斜结构的实形,增加了斜视图;为表达右侧凸台的形状结构,增加了局部视图。讲解各种视图的画法和标注时,注意引入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及为何要如此规定,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视图的用法、画法及标准。

案例二立体图和视图(如图3所示)。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会发现,该零件结构对称,由于内部结构较多,视图中细虚线较多,层次感不强,不便读图。怎样来表达该零件的内外结构呢?为了能提高零件表示法的应用能力,教学时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将机件的视图发给每个小组,各小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要求学生在视图上进行标注并绘制其剖视图的草图;完成后要求每个小组在2分钟内展示自己的表达方案,说明理由;最后教师再对每种方案的优缺点点评总结,并给出参考答案。这样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始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还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机件的图示能力。

图3 案例二

二、零件表示法的教学原则

思想原则,即要求从本节的特点出发,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机件表达法在机械制图课学习中的重要性,机械制图学习后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看图和绘图能力,而零件形状结构的表达依赖于一组视图,要能正确、完整清晰的表达零件的形状结构,就必须掌握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同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以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直观原则,即要求通过具体的实物、三维模型等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作为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和阶梯,这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大一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可接受原则,即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且要易于理解。讲解时注意设置疑问,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更易于学生接受,更易调动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零件表达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能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原则,即要求学生一定要多做练习,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同时通过实践找到知识的漏洞,进而查漏补缺。机件表示法教学内容较多,知识面较宽,教师要讲授本节基础的、主要的内容,学生需要实践来掌握各种表示法的适用场合和绘制方法。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听课只能懂得肤浅的书本知识,只有多练才能真正理解书本知识和掌握绘图技能。

三、零件表示法作业

作业的目的是对相关教学知识进行复习、训练和巩固。练习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可及时巩固知识促进技能形成,发现和弥补学习上的漏洞。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课堂小练、课后作业、模型制作和图纸作业。

课堂小练安排在知识点讲解结束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后作业是针对课堂上所讲知识点的综合应用,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有条理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师要合理选择练习题的数量,规定完成时间,提高教学质量。作业完成后,教师应及时批阅,对每本作业中出现的错误都要加以更正,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集体更正。

模型制作要求学生根据剖视图“工作单”的二维图制作完成三维模型。这样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识读剖视图的能力。制作完成后,可通过对比实物模型与二维图,找出读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读图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图纸作业是根据机件的视图,选择适当的表示法表达机件,其目的一是训练学生的看图能力;二训练零件的各种表示法的综合运用能力;三训练其绘图的技能与技巧。作业完成后,教师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这是学生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基本保证。不同学生的图纸作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如差错较少、图面整洁美观、布局合理的图纸,可在图纸上直接指出错误,略作点评,让学生自己修改,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其更快掌握机件表示法的各项规定。而对理解力较弱,绘图错误较多,图面较差的同学,可面对面指出其错误,引导其找出错误原因,帮助其尽快掌握相关知识。

四、教学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在机件表达法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基本体现了教学设计思路,克服了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参与度不高及教师一言堂等问题,拉近了师生距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较大提升。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提问与答问间隔太短,学生来不及做出反应,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课堂分组讨论环节,由于小组内学生能力存在差异,常会出现不愿动脑的同学附和其他同学的观点的情况,使得讨论不能深入。

[1]林大钧,实验工程制图[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

[2]王丁,如何使学生听懂《剖视图》并产生兴趣[J].教育战线.

[3]李成良.顾美玲,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M].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

[4]丁一,李奇敏,基于“问题”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以“机件表达方法”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第11期.

[5]孙琪,机械制图课的教学原则[J].现代技能开发,2000年11月

猜你喜欢

剖视图机件表示法
求飞机结构真实腐蚀容限的原理和方法
数值和量值范围的表示
柴油机体组件常见损伤与维修技术要求
UG软件在机械制图剖视图教学中的应用
否定意义的四种特殊表示法
《工程制图》“剖视图的形成及画法”说课设计
剖视图画法及分类研究
从一道小题联想到的整数表示法
名词易错点透视
三维重建中的剖视图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