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蹴鞠圆不了我们的梦——巴西世界杯随想

2014-11-17千里光

上海采风月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蹴鞠世界杯球队

文/千里光

四年一次的足球世界杯,总是让这个地球上的人血脉贲张,High到不行。

说来也怪,明明平时人气很旺的温网,这几天也真是赛不逢时,完全被世界杯盖过了风头,一副灰头土脸、了无生气的样子。如果此时,是乒乓球的什么赛,也许更惨,怎么看怎么像小孩子玩耍。

可见,足球不愧为第一运动,老大地位,难以撼动。

人们彻夜观战,赢则狂欢,输则泪奔。就连电视主持人也常常忘了矜持、抛了节操,当着亿万人的面,又哭又叫,难掩真情。其实,岗位职责对他们的要求,应该只需煽情,不必动情,尤其不必动大情。

比如,前不久的6月25日,意大利0 : 1不敌乌拉圭,被淘汰出局。CCTV5的美女主持“乌贼刘”,当众抽泣,泪人儿一般,真情为意大利不舍。

同样为了意大利队,人们还清晰记得,八年前的那个半夜三更,因为格罗索的一个点球,当年的体育主持黄健翔像被什么附了体,狂呼“意大利万岁”,并声嘶力竭地嚷嚷,“在这一刻,他(格罗索)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有人说他失态,我倒是宁肯相信他深情流露。那一刻,要是黄健翔在弗里茨·瓦尔特球场,说不定就冲进去了,裸奔也难说。

由此,我确信,几乎每一届世界杯的球场里,发生的那些球迷闯入事件,其实并非蓄意捣乱,很可能他就是来“战斗”的,为着他深爱的球队,或某个球星。

这就是足球的魅力,野性十足,又趣味无穷,而一胜一负之间,笑也罢,哭也罢,都尽情释怀,绝不掖着藏着。

只是,当我们吃着薯条,喝着可乐和啤酒,看着人家的比赛,而激情澎湃的时候,我总觉得有点滑稽。没有自己球队参与的比赛,我们真的还会那么感同身受,那么在乎胜败么?

就好比邻居家孩子高考落榜,我们最多安慰几句,不至于抱头痛哭、如丧考妣吧?

就好比邻居家孩子考上了某个名牌大学,我们最多祝贺几声,也不至于又蹦又跳、当场开香槟淋自己一身吧?

更要命的是,我们去参加人家的毕业典礼,而我们唯一的宝贝儿子却是个老留级,至今还在读小学一年级且丝毫没有能升上去的迹象,我们还会兴致勃勃、趣味盎然么?

老实说,因为这“宝贝儿子”,我已经多年对世界杯提不起劲了,怕自己比“乌贼刘”还脆弱。要是一旦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则难免虐心感伤,老泪纵横,伤自己身体事小,扫了人家的兴就不太好了。

为了让“宝贝儿子”有点长进,我们没少花钱,先是高价请了最贵的老师,一对一辅导,又花大价钱请了成绩优秀的同学来陪读,结果“宝贝儿子”非但没长进,反而连该做的作业也不会做了,觉得那是优秀同学的事,谁让他们拿了我们家那么多钱呢?

既然钱买不来长进,我们还是来点精神的,天佑我儿,相信总能找到一条适合我儿成长的路。

还记得否,2004年7月,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北京的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上宣布:现代足球起源于中国山东临淄的蹴鞠。

接着,随着把蹴鞠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年那个玩蹴鞠高手的高俅,也开始粉墨登场,被尊为“足球祖宗”与“足球先生”,有的景区甚至拉出“足球祖宗高俅收徒”的横幅,让“高俅”展示玩毬的绝技。

这真有点另辟蹊径的感觉了,也许着实让很多人激动了一把,好像我们一下子成了足球世家,正宗的足N代,终于可以扬眉吐气,骄傲地对那些16强、8强或4强们说一声:统统靠边了,没有我,哪有你们?所以你们都要对我放尊重了。

不过,在我看来,把蹴鞠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家踢几下,玩一玩,也未尝不可,“起源”不“起源”的,我还真有点不好意思去争。

就好比我儿门门功课开红灯,老师却给我一个“家长联席会议主席”当,你说,我这“主席”当得有面子吗?

再说了,一本《水浒传》早已经将高俅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知道他原本一市井小混混,就凭着将蹴鞠踢得“如鳔胶粘在身上一般”,讨得宋徽宗欢心,于是飞黄腾达。他逼走林冲,陷害宋江,罪恶累累,是我们打小就印象深刻的一个玩毬的奸臣。

“蹴鞠”因高俅而出名,也因为与高俅的缘故而让人产生“花花公子”、“市井小流氓”一类的联想。当然,这并非“蹴鞠”的本质,但名声在外,非要为它正名就有点累了。

将高俅说成中国的“足球先生”,似也勉强,我看最多就是“蹴鞠先生”了。这就好比弹弓玩得好,百发百中,但不等于他就是“手枪先生”一样。

然而,中国并非没有“足球先生”,而且离开我们并不遥远,只是有点被冷落了。

他叫李惠堂,1905年生于广东梅州人,1979年在香港去世。

一个他小时候的真实故事是,为练脚法,他常将球对准了狗洞远射,球踢坏了,就用柚子替代,家里两棵树上结的柚子,全被他用来当足球了。

1925年至1930年李惠堂在上海踢球,最有名的一场球是,他率领的“乐华队”参加上海举行的“史考托杯”足球赛,以4∶1的悬殊比分大胜蝉联9届冠军的英国猎克斯队,首开上海华人足球队击败外国球队的记录。当时民间流行着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1941年,他率华东足球队访问马来西亚,令人震惊地射穿了对方球网。还有一次他获点球机会,对方门将接球后连球带人跌进网窝,当即呕吐不止,从而有李惠堂力大无比、要踢死人的传说。致使有一次李惠堂率队与印尼队比赛时,对方门将见到李惠堂在其门前得球,竟然弃球门不敢防守。

李惠堂对足球有深刻理解,写成《足球经》《球圃菜根集》等著作十余本,成为很多专业球队训练必读。

1954年李惠堂当选为亚洲足球联合会秘书长。1965年,他当选为国际足联副主席,成为在国际足联获得最高职务的中国人。1966年李惠堂担任亚洲足球联合会和国际足球联合会副主席。1976年在联邦德国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与贝利、马修斯、斯蒂凡诺、普斯卡斯齐名。

真正的一代球王,足球先生,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可是,我们中有多少人知道李惠堂,有多少球员看过他的著作的呢?

当有人引经据典,企图拿2300年前的蹴鞠来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的时候;当高俅粉墨登场,成了中国的“足球祖宗”、“足球先生”的时候,我只想说:让高俅滚蛋,蹴鞠圆不了我们的梦。

天佑我儿,别再傻下去了。

猜你喜欢

蹴鞠世界杯球队
历史上有一个大转折点是谁决定了古代足球的兴衰?
多彩世界杯
外媒评出的中国最有价值俱乐部球队
蹴鞠的文化价值
球队年利润最多排名
蹦鞠
世界杯搞笑来袭
世界杯之旅
一个城市和他的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