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4-11-15赵美英刘威赵杰吕娟李江涛余巧燕刘荣丽王润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0期
关键词:艾司西普兰研究组

赵美英 刘威 赵杰 吕娟 李江涛 余巧燕 刘荣丽 王润青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 该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自杀率以及致残率, 给患者以及家属带来很大的影响。现阶段应用单纯的抗抑郁症的药物来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急需探索出新的治疗方法[1]。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比较新的抗抑郁症的药物, 该药物选择性高、起效快。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 应用于联合药物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2]。本文对2012年5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进行治疗, 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2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3]。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60例, 其中男28例,女32例, 年龄20~60岁, 平均年龄(39.2±1.2)岁, 病程0.5~6年, 平均病程(3.2±0.2)年;对照组60例, 男31例, 女29例,年龄19~60岁, 平均年龄(39.4±1.2)岁, 病程0.3~6年, 平均病程(3.1±0.4)年,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以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艾司西酞普兰10 mg/d, 1次/d。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治疗, 由认知行为治疗师进行治疗, 初始阶段充分建立患者和治疗师之间的信任关系, 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 制定治疗的日程, 让患者了解认知模式, 诱导患者对治疗期望。中间阶段主要是识别自动的思维、评价自动思维、确认情绪同时要帮助患者对自动思维做出有效的反应。巩固阶段:为治疗的核心阶段,引导患者做自己的治疗师, 让患者掌握治疗知识以便帮助自己。

1.3 疗效评价 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对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 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来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在SPSS17.0软件上进行统计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AMD评分和GQOLI评分比较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显著减少,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HAMD评分减少显著,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GQOLI评分均有所升高,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GQOLI评分升高显著,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TESS评分比较 研究组TESS评分为(6.8±1.2)分,对照组TESS评分为(7.1±0.9)分,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HAMD和GQOLI比较(±s, 分)

表1 HAMD和GQOLI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HAMD GQOLI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 60 31.3±1.2 9.6±1.1ab 42.5±1.5 69.4±1.3ab对照组 60 30.9±0.9 15.7±0.5a 42.3±1.2 56.3±1.7a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活压力的增加, 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 抑郁症对患者影响很大, 甚至有患者会出现自杀的倾向。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目标为临床治愈和防止复发。现代临床治疗抑郁症大多采用单纯的抗抑郁症药物, 但是长期应用药物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副作用, 认知行为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可以帮助抑郁症患者识别和改变认知的行为, 从而矫正其不良的行为, 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 进而增强其心理适应性, 帮助患者缓解抑郁症状, 降低复发率, 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本文中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比较新的抗抑郁症的药物,该药物具有选择性高、起效快并且不良反应少的优点[6]。应用该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在药物的基础上配合认知行为治疗能够增强药物的作用, 进而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通过研究发现,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显著减少,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研究组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可以知道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研究还发现, 治疗3个月后两组GQOLI评分均有所升高, 研究组GQOL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可以知道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研究组TESS评分为(6.8±1.2)分, 对照组TESS评分为(7.1±0.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知道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无严重不良反应, 与对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比较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 严重影响患者以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可以改变患者的抑郁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1]郭宇新, 刘伟, 张志刚, 等.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临床探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23):10-12.

[2]毛希祥.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11):38-39.

[3]范征莉, 杨辉, 周小燕.两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重庆医学, 2011, 40(15):1492-1493.

[4]杨旻实.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及安全性的对照研究.海南医学, 2009, 37(s3):222-223.

[5]羊健蓉.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大家医学(学术版), 2011, 27(16):14-15.

[6]杨美兰, 曹德.79例国产艾司西酞普兰与进口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2):98-99.

猜你喜欢

艾司西普兰研究组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米氮平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对照研究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对照研究
西酞普兰在紧张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