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的“白火”

2014-11-14

珠江水运 2014年17期
关键词:万国灯塔

南澎列岛在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东南方向20多公里的海上,由东澎、中澎、南澎、芹澎四岛组成,渔民称为“四澎”。四澎周围还有许多小岛屿和礁石,如星河般排列成一串北东向的岛链。因一群小岛常常处在惊涛骇浪之中,也有“浪花岛”之称。主岛南澎又名大澎,海拔68.8米,只有0.34平方公里,是南澎列岛的最高岛。

南澎岛上有三个标志性建筑:灯塔、万国楼、烈士群雕。其中,灯塔位列南澎三景之首,这不仅因为灯塔外观魁伟醒目,更因为其所经历的百年沧桑和战火硝烟,为南澎岛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让人神往。

沧桑史迹

现在的钢筋混凝土灯塔,是南澎岛的第四代灯塔。前三代灯塔分别是铸铁、铁架、玻璃钢结构。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汕头彻底沦为西方列强全面欺凌掠夺的地区。英帝国为控制太平洋黄金航道,操纵设在伦敦的海上人命保险机构万国公司,巧立名目在中国及亚洲地区强行征收过往船只通行费。南澎岛地处台、闽、粤三地交汇的海域,是闽粤海上交通要冲,也是西方轮船进入广东的主要航道,但每年都有船只触礁发生海难。1872年,万国公司受命在南澎岛修建灯塔。除了收取船只通行费,也有降低保险赔付的原因。

1874年,南澎岛灯塔建成,用柴油机发电,旋转发白色光,当地渔民称之为“白火”,此外,万国公司还在距离灯塔305米的西澎建了一个灯桩,定向闪红光,称为“红火”。“白火”为当时闽粤塔身最高、射程最远的灯塔之一。

在建设灯塔的同时,万国公司还在灯塔周围建设了8栋附属建筑作为灯守房,雇用中国工人做维护灯塔的苦力,在其附近建设万国楼作为征收过往船只通行费的办事机构用房。这些建筑至今还保存完好。灯守房和万国楼的每块砖都是从英国本土运来的,上面有三个英文字母KMA。

在灯塔建成后的长达64年的时间里,所有过往南澎岛的中国商船,都需向万国公司缴纳高额的费用。万国楼成为中国人在自己领土通行却向外国人缴纳费用的屈辱见证。

或许是大自然对侵略者的控诉,1918年,汕头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南澎岛灯塔几乎全部被毁。据南澎岛灯塔一位管理员记述,大地震使灯塔站内“损失奇重,洋员宿舍,院墙皆已被毁,水池之水,悉为荡空,高灯之塔(钢架),虽虼然未动,而透镜则损坏不堪,华员宿舍完全倒塌。火药库,储油室亦皆倾圮。低灯之柱脚则已震钭,嗣将板架垫起,始稍正直,全站非重新建筑,不克应用。”“当地震剧烈之时,全体职员无一椽之庇,且仅持地穴泉源含有盐味之承以供饮用。”

地震过后三年,南澎岛灯塔才得以重建。重建的灯塔实际是恢复原貌,格局和建筑都没有改变。

遭到重创的南澎岛灯塔,劫难远未结束。1952年解放南澎岛时,灯塔被炸毁,到了1986年才由广州航道局航标测量处汕头航标区主持复建,采用玻璃钢塔身结构,塔高12米。1991年9月,强台风“纳德”登陆南澎岛,又将整座玻璃钢塔吹倒。至1994年才重建成现在的混凝土灯塔。

烽火塔战

南澎岛地势险峻,四周悬崖峭壁,几乎无滩可上,仅一狭长的航道(俗称“夹坑”)供船只进出,易守难攻。素有“粤东门户、南海要冲”、“潮汕屏障之屏障、闽粤咽喉之咽喉”之说。古往今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南澎岛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建于之上的灯塔命运也随之跌宕起伏。

十七世纪六十年代,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前后,都在南澎岛上驻军。现中澎岛上还有国姓井遗址,是驻军为取水饮用而挖筑。万国公司经营南澎岛期间,岛上虽无驻军,但英国的军舰战舰经常在周围游弋警戒,始终将其当作重要军事要地掌握着。1938年,侵华日军占领南澎列岛,英国人被迫撤离。在日本盘据南澎岛时期,所有过往船只必须离岛2海里以上,否则会遭到驱赶甚至枪杀。

1945年,日本战败,占岛日军撤走。日军撤走时,海盗(疑为日本忍者)洗劫了安装在上面的主要灯塔设施。日军将灯塔部分机器及贵重闪光器水银鼎盗走,并将“红火”灯塔毁坏。此后,国民党派兵占据南澎岛。

1949年全国解放后,国民党政府撤到台湾,解放军先锋部队占领南澎岛。

1952年,朝鲜战争爆发,国民党以为反攻大陆时机已到。9月20日,从金门来的国民党4艘舰船进犯南澎。岛上我海军情报参谋蔡健、情报员邱安和县政府工作组员林小发、柯盛等人组织民兵抗击,无奈寡不敌众,南澎岛再次落入国民党军队手中,并有400名渔民被扣押。上岛的国民党军队是受金门国民党军总部派遣的闽南反共救国军,共150人,装备优良,由少将司令黄颂声、副司令陈志山、参谋处长谢立远率领,金门政治部主任高学谦和两名美国军事顾问,也一起上了岛。台湾国民党政府趁朝鲜战争之机,派这批亡命之徒占领南澎,妄图建立一个控制航道、刺探我闽粤情报、向沿海及内地派遣特务和侵袭南澳岛,实施反攻大陆阴谋的前进基地。为了粉碎国民党的妄想,10月19日夜,我解放军41军1200名副班长以上、有解放南澳岛作战经验的指战员组成的一个加强营,与一个炮兵营,乘坐由800多名船工所驾驶的38艘木帆船、21艘汽船,在中南海军汕头巡防区4艘炮艇的配合下,跨海强攻南澎岛,历经恶战,于次日2时全歼顽敌117名,拔掉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反攻大陆的“桥头堡”,救出了受困的渔民400名,结束了闽粤渔场生产、海上交通要道受到严重威胁的局面。

战斗中,敌军以灯塔为主阵地,我军战士用炸药包炸开灯塔,炸哑了敌机枪,击毙敌副司令陈志山。

1962年,解放军正式派军守卫南澎岛至今,使我国的海防前线进一步得到巩固。后来,国民党特务多次袭扰南澎岛,都被解放军击退。

此后,广东政府将每年的10月20日定为解放南澎岛纪念日。

2010年,为了纪念牺牲在解放南澎岛战斗中的战士,解放军和广东省政府决定筹建解放南澎岛革命烈士群雕和万国楼陈列室。此举得到解放军上下的高度重视——在收悉南澎岛修建“解放南澎岛革命烈士群雕”的报告后,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万年欣然为群雕亲笔题名,并为驻岛连队题词“牢记历史、镇守国门”,广州军区原代司令员刘存智也为驻岛连队题词“以史育人、振兴国防”。

2011年5月,解放南澎岛革命烈士群雕和万国楼陈列室建成。烈士群雕全部由花岗石材雕凿而成,选取了解放南澎岛的胜利场面作背景,6位烈士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充分彰显了革命烈士敢打必胜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整个建筑由主体雕塑、基座、瞻仰平台三部分组成。主体雕塑高5.2米,寓意为南澎岛是1952年解放的;基座长8.8米,宽3.0米,高1.18米,分别代表在保卫和解放南澎岛战斗中,解放军指战员牺牲88人,民兵、船工和政府工作人员牺牲30人,共计118人。

有着辱荣沧桑历史的南澎岛,现在是粤东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传奇故事

每座灯塔都是一座丰碑,但每座灯塔的灯守员都很艰苦,看守南澎岛灯塔的灯守员更是其中之最。

从1874年建成的第一代灯塔起,南澎岛灯塔至今已有140年。在这五万多个日夜里,其间有多少人值守过、这些灯守员在如此艰苦的环境是如何坚持工作的,本来无法考证。但2012年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南澎岛灯塔灯守员的一段往事,在被时间淹没了百多年后,浮现了出来。

2012年7月6日,84岁的老灯塔人黄清荣与他在厦门的干侄子王文雄老先生一起到《厦门日报》社,赠给报社一份珍贵的礼物——他亲手制作的环保灯塔模型。

这位黄清荣,曾经就是南澎岛灯塔的守塔人。

据黄清荣说,他祖籍福建省厦门鼓浪屿,18岁时那年(1946年),以第二名的好成绩考取厦门海关灯塔管理员,接受来自荷兰的灯塔主任的严格训练,随后被派往看守南澎岛灯塔。

在南澎岛灯塔的三年时间里,他白天听大海的涛声,夜晚数天上的星星。早晨的洗脸水放到中午洗澡,洗澡水搁到晚上洗脚。经常有补给船来不了的时候,有时一天只能吃一顿饭。1949年,他与一名同事守南澎岛灯塔时,岛上一度断粮,他们只好吃草,或到海边抓螃蟹、捡紫菜果腹,如此坚守了四十几天,补给船才来,他当时已经瘦到双手可以“握住”腰。因为他病了,加上表现出色,补给船载他到台湾治病,从此,他留在了台湾。

2011年7月15日,《厦门日报》刊出了一篇《台湾灯塔界不会遗忘当年厦门守塔人》的文章,居住在厦门的王文雄看到后惊喜地发现,其中的被采访人黄清荣是他阔别62年的亲人,于是,他通过媒体帮助找到黄清荣好友的儿子念吉成,辗转联系到黄清荣,这才有了向报社送灯塔模型的一幕。

在台湾,黄老先生一生的大半岁月都献给了灯塔。起初的18年,他拿技工的钱,做管理员的事。他看守过全台34座灯塔中的27座,长达47年,是台湾看守灯塔最多座纪录的保持人,赢得“台湾灯塔王”美誉。现在台湾的二十几位灯塔主任,都是他教出来的。

据黄老先生回忆,1946年,他被派往南澎岛灯塔时,另有15名灯塔管理员被厦门海关派出到台澎各岛屿,其中就有念吉成的父亲念兴培。这些灯守员,有人被海盗打劫,有人独居荒岛坚守岗位。现今,15名灯守员14人已过世,仅存一位住在花莲的黄阿福,也失智多年了。

1993年退休前,黄老先生专门搭乘给灯塔送食物的补给船,将台湾离岛34座灯塔逛了一圈。退休后,将34座灯塔照片资料整理成册,并从路边捡来塑料管、玻璃杯等材料,制作灯塔模型,为自己的“灯塔人”生涯留下纪录。

黄老先生说,灯塔是光明的象征,它不分大船、小船,无论商船、军船,都会为其指引正确的方向。灯塔人就是要无私奉献,人在,灯便不能灭。当然,你付出了,就会有被肯定的一天。灯塔人若计较浮名,哪里耐得住寂寞?要三分勇气加七分呆气,才能做好灯塔的工作。

离奇“风”情

登上南澎岛是幸事,住在南澎岛却是苦事。

南澎岛全岛都是裸露的石头。春天,岛上常常是白雾萦绕,终日不散,早上拧干晾出去的衣服,到了晚上又变成湿的;夏天,沙滩表面温度超过60℃。台风季节,波涛翻滚,岛上飞沙走石,暴雨如注,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卷入茫茫大海。秋冬两季,风浪频繁地光顾着浪花岛,大海咆哮,十几丈高的海浪铺天盖地,甚至可从岛的峰腰飞越而过,连人都要躲进坑道里。南澎岛的大风无法预报,也无需预报。因为,每年7级以上的大风天气有200多天。如此密集的大风浪,想找到机会上岛,非常困难。

1996年6月的一天,南澳岛万里晴空,海面出奇的平静,汕头航标处等了很久才等到这样的好天气。是日,航标科黄伟鹏科长组织6人前往南澎岛灯塔修复太阳能板承墙。之所以是墙,是因为去年用来支承太阳能板的钢架,不到一个月就被大风刮散,只好用砖石砌一堵墙来安置太阳能硅板。谁知那墙在狂风大雨的肆虐下,仅半年多又出现墙面剥落和固定太阳能板的螺杆松动的现象,急需修复。

刚修复了墙体要离岛,突然狂风怒号,接着下起倾盆大雨,一行人只好躲进连队的山洞里。他们想不到,这一呆就是十多天。

每次上南澎岛,都要做滞留岛上的准备。但因预料不到要呆这么长的时间,所以他们只带了少许食物。头两天还可以吃上腊肠青菜什么的,接下来就剩下两个大冬瓜了。所以有近一周的时间里,他们吃的除了冬瓜还是冬瓜。有战士叫他们到营房去吃,但连队更不容易,连队人多,因大风补给船很久不能来,战士们也是“素面朝天”。

幸好还有鱿鱼和紫菜,这两样都是扬名海外的好东西。鱿鱼贵得离谱,150元一公斤(当时航标工的月工资也就300~400元)。紫菜倒是不用花钱,可因过度采摘,能找到的也只够煮汤。

南澎岛的鱿鱼称为“宅鱿”,也叫枪乌贼。渔民管钓捕鱿鱼叫“掇鱿”,捕获的鱿鱼置海滩岩礁上任南海风吹日烤晒成干品,然后砌一个窑将鱿鱼闷在里面一段时间,取出后便发出一股浓郁诱人的芳香,让人垂涎三尺。

每年立夏入暑季节是鱿汛。渔民划着竹筏,或由机船拖着竹筏到南澎列岛的海域掇鱿,更远的甚至到东南的台湾浅滩,直到把南澳岛最高的果老峰望成一粒芥子;入夜,列岛海域可看到千排齐发游弋海上,渔民悬灯照海,紧张的掇鱿壮观场面,是南澎列岛的一道风景。

再说说紫菜。南澎岛的紫菜不是市面上的紫菜,它是一种藻类,南澳的特产,其干品就是市面上的澳菜,因营养丰富、品位高而享有盛誉。据说早在1876年,英国一位船员通过万国公司的管灯人捎带了数捆采自南澎岛的天然紫菜回国食用,其独特风味轰动了这位船员的故乡,从此澳菜扬名海外。

航标处一行人在吃了一周的冬瓜后,花了三百块元买了两斤鱿鱼,并且有了紫菜煮汤。航标科长黄伟鹏说: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鱿鱼和紫菜。像黄伟鹏一行过的日子,对于常年驻在岛上的官兵来说,那是家常便饭。

2006年12月,12级强台风“榴莲”夹着暴雨正面袭击小岛,这个台风还没过去,又一个台风咬着尾巴过来。10级以上的风连续刮了40天,适逢岛上储备粮更换,送给养的船几次靠码头均未成功,岛上官兵吃完青菜,吃咸菜,吃完了大米,吃黄豆,粮菜吃完了,就吃喂猪的牛皮菜、地瓜叶。

后来,为解决蔬菜自给问题,官兵们学起“燕子垒窝”,利用出差、学习、休假、送给养等上下岛机会,背来一袋袋泥土,用石头垒起一块块“袖珍”菜园,栽种瓜菜。现在连队蔬菜自给率已经达到90%。

驻岛官兵把灯塔看成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创作了歌曲《心中的灯塔》,并主动协助看护灯塔,如发现灯塔被损坏或发生故障,立即告知汕头航标处前来修复。战士们说,有我们在,再也不能让“白火”变黑。

猜你喜欢

万国灯塔
我心中的灯塔
万国来朝《职贡图》里的大国外交
引航的灯塔,始终在线
万国造枪打鬼子
春节700万国人出境游
有位灯塔叫等他
马万国作品
探索宇宙中的灯塔(下)
“万国茶帮”拜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