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广东海事的文化坐标

2014-11-14胡素青

珠江水运 2014年17期
关键词:海事处江海海事局

胡素青

有句俗话曾被中国人吐槽很多年,国外的月亮比国内的圆。

事实上,“因为国内不注重宣传,很多事情外人很难了解。就像政府部门,有些单位老百姓根本没听说过,更谈不上了解了。”广东海事局(以下简称“广东局”)一位负责宣传工作的人员表示。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很多中国观众对美国海岸救援队很了解,但对中国也存在类似的救捞队伍却不清楚。通过好莱坞大片《惊涛大冒险》惊心动魄的渲染,很多中国观众对美国海岸救援队简直“熟悉到骨头里”。同样题材的还有日剧《海猿》、港片《随时候命》,都有不俗的票房和收视率。通过这些影视剧的表现,观众对这个群体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在生活中会开始有意识无意识地进行关注。

交通运输部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中国救捞创建60周年之际,国内首部以救助打捞系统为故事背景的电视剧《碧海雄心》开始拍摄,表现了“中国救捞”这支国际化应急抢险救援队伍保障海上人命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环境、进行国际化专业救援的英勇感人事迹。

“这才是高水平的宣传。”这位宣传人员语气中带着肯定。

同样道理,美国海岸警卫队的知名度也是相当高。而其在中国的对应部门——中国海事局,相比之下则有些默默无闻,很多普通百姓对其了解远远不够。

广东一位资深海事人说:“我们需要一个更深入群众的海事。其中最快速的渠道就是加大宣传。”

宣传什么?当然是海事思想、海事文化、海事的核心价值体系。

“宣传不等于文化。但高明的宣传将行业文化寓于其中,并可为文化建设的增添砝码。”这名资深海事人还表示,“我们的文化建设就是要将工作融进普通人的生活,关注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弘扬海事文化,传播海洋知识,打造一批名头响亮的文化精品和服务品牌,不断增强广东海事的影响力、公信力和感召力。”

对于广东局来说,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怎么创作出精美文化以及如何宣传的问题了。

谁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如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想法在国内开始改善。海陆空军队、政法题材的影视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在荧屏上出现,有些不温不火,但也有些脍炙人口。潜移默化的结果,是更多普通人对这些行业多了几分了解,少了些许陌生。

在中国,形象宣传的重要性愈加显现。2011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出现于有“世界十字路口”之称的纽约曼哈顿时代广场;国内,各个城市、景点的形象广告争相播放;而随着政府职能部门的公开透明,其向外界展露的机会越来越多,随之掀起一股行业文化建设的高潮。

还有一种形式同样让人记忆犹新。2014年3月21日,当90后帅小伙的穿着海关制服登上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的舞台时,台下一片惊叫,当然,电视机前观众的反应也不逊于此,网上一片“帅、萌、呆”的评论,点燃了全民激情。而后,“第二波冲击弹”接踵而至,美女海关员闪亮登场,更有现场普及海关知识,告诉观众怎样安全过海关、如何正确海外淘宝!枯燥的海关知识因而变得生动有趣,易于接受。

海关,以一种娱乐的精神走向公众,却从一种科普的视角加深了这个印象。

与之相比,海事与人民之间其实也没那么遥远。尤其作为全国海事系统排头兵的广东局,其实经常出现在观众的视线之中。

马航MH370失联后执行搜寻任务的“海巡31”船,在南海巡航宣誓主权的航路上,在对中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的保护中,在历次海洋污染的清理现场,在翻船事故的救援现场,在“12395”的海上搜救电话响起后,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在一座座灯塔的下面,一片片水域的测量者中……这些都和海事息息相关,但却有很多普通人,对海事工作的了解仅限皮毛。

自2002年成立以来,广东海事局在文化建设方面一直很用心,但如何创作出一个朗朗上口的“口号”,如何在大众心中树立正确的形象定位,如何在社会中营造一些深入人心的品牌文化,如何让人民对海事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成为广东海事文化建设的头等大事。

“怎样让人民满意?首先就得打响在人民心中的‘名号,博得群众的‘口碑。”一名多年从事海事工作的人员坦言。“如何像南方电网公司一样,让普通老百姓在听到‘万家灯火时都能接一句‘南网情深,这样在全社会具有广泛关注和影响力的品牌就算成功。”

墙里开花墙外香

广东海事文化中不乏精品。

目前为止,广东局推出了不少品牌形象,如南海海巡总队的“海盾”文化,港珠澳大桥海事处的“桥堡”文化,顺德海事处的“顺帆”文化,徐闻海事局的“军营”文化,北海航标处的“海眸”文化等,都是其中的翘楚,非常精美而富有特色。这些文化品牌,有的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有的在交通系统名头非常响亮,有的在广东海事内部拔得头筹。

比如“海盾”文化,展现了一群以“海巡31”船船员为主的海事人,舍己为人,舍小家为大家,成为守护南海的一块“盾牌”,最终入选交通运输部十大文化品牌,船长刘天军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像“桥堡”文化,宣扬“与大桥成长”的精神,鼓励海事人争先恐后到那里坚守、奉献。“海眸”文化则以“燃烧自己、照亮世界”的航标精神为主,向外界展示了一代代航标工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奉献的精神,如何孕育出了如黄灿明这样的优秀航标工。

这些文化品牌,在广东局已经成为一种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内化于心的信仰,是广东海事机构在长期的执法、服务、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体系,是经过不断改进积累而逐步形成的,为广大海事干部职工集体信奉的价值追求,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制度规范,体现除了广东海事的精神及其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和职业道德。一位海事人如是总结。

而这些品牌,又几乎全部来自最基层的海事单位——海事处。

写到这里,不能不提广东局党组书记陈毕伍2012年在中山海事局考察时提出的“五精”(“精干的队伍、精湛的业务、精良的装备、精细的管理、精美的文化”)海事处理论,“精美的文化”在各个海事处甚至直属海事单位得到合理的贯彻。而后陈毕伍在“五精”海事处的基础上又提出“一处一形象,一处一品牌”,一系列海事文化走廊、海事宣传片、海事微电影等活动随之相继开展,成效显著。

“这是广东海事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这个提法产生以后,很多的想法得以统一,职工对海事的理解更为精准,这让很多海事处找准了努力的方向。”一名基层海事人员表示,原本仅限于注重业务发展的海事处,开始向文化方向靠拢,重新思考和定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文化品牌树立起来后,思想和宣传工作的加强就成为另一要务。为此,广东局开展了一些列文化实践活动:加强先进典型培树,召开文化建设推进会,提炼和形成广东海事精神;筹建局荣誉室,推进“文化走廊”建设等。同时,主动与媒体合作,同时内部建立“一报一刊一网”的立体宣传体系,围绕重点时期、重大活动、重要事件、重点项目,策划重点宣传题材,展示广东海事科学发展新成就。

有知情人透露,近年来通过不遗余力的宣传报道,港珠澳大桥、“海巡31”船,杨庆文、刘天军、王均龙等已经成为广东局的名片,在系统内外都有口皆碑。

“我们的文化就要做到这样,‘墙内开花墙外香。”一名海事人自豪地表示。

寻找文化坐标

广东海事局一直希望在软实力上有所突破。

在整个海事系统里,广东局无论从科技手段、业务水平还是海事装备上,都走在前列,多项指标高居系统第一,是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强局。

文化建设方面,当然也不想例外。

为大力加强广东海事文化建设,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党组关于加强海事系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意见》和《广东海事局加强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行动计划(2014-2020年)》等文件精神,在总结广东海事文化建设历史成果的基础上,广东局正在提炼和构建广东海事核心价值体系,希望在“核心价值观、职责使命、共同愿景、海事精神、职业道德和工作理念”方面确立清晰的认知度。

为此,广东局从海事人保障江海安全清洁通畅的天职以及人民公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多次召开文化研讨会,希望提出一个朗朗上口而又独具地域和职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在系统内外形成独树一帜的广东海事文化。

说到海事文化,绕不开海事“三保一维护”的职责: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护海洋环境清洁、维护船员整体利益、维护国家海洋权。发展到现在,衍生出了航运更安全、水域更清洁、口岸更畅通、人民更满意的目标使命。这些,“是海事的使命,也是广东海事文化的根。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绕不开这些最基本的职责。”一位参加过文化研讨的海事人员表示。

从这些职责里面,我们看到了广东海事对江海的责任,和对海事的管理。让江海畅通是广东海事的根本职责,要确保广东辖区水域水畅其通、船畅其行、货畅其流,为人民群众提供“畅通、安全、舒适、美观”的出行条件,为经济社会健康和谐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海事服务。而让海事管理畅通有效,则是广东海事的事业保障。要确保广东海事人畅其心,政畅其令,内外和畅。干部职工健康生活、快乐工作、平安人生;党组领导坚强,部门协调高效,三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内外关系和谐,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

广东海事核心价值体系的提炼和总结,植根于其基本权责职能的同时,还植根于以江海文化为源头的岭南文化。岭南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和融汇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丰富营养,处处迸发出一种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逐渐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突出特点——务实、开放、兼容、创新。广东海事文化,同样具有海纳百川的智慧和勇气,同时引领潮流,走在海事系统的前列。在推动海事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勇当全国海事科学发展排头兵的过程中,在加快建成人民满意海事的目标中,广东海事都力争头筹。

而在海洋文化的熏陶之下,广东海事文化天生便具备一种江海情怀。据了解,广东面向辽阔的南海,岸线总长逾4114公里,域内珠江水系纵横,通航河流达1006条。作为水上交通安全主管机关,广东海事与江海为伍,身系百业兴衰、人民福祉。广东海事人以呵护江海的安全和清洁为己任,因江海而生,同江海共存,以江海为荣业,是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服务水运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因而养成了深厚的江海情怀。与江海相依是广东海事与生俱来的特性,江海成为广东海事文化的根基、血脉和灵魂。

这是文化本色,也是广东海事精神,更是广东海事的文化坐标。如何进一步服务好南海这片广袤的水域上,达到人民满意的高度,成为广东海事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海事处江海海事局
非遗吹糖人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新一代卫星AIS验证载荷”成功发射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公布第二批可在线办理的电子证照清单
在露水与江海面前,你会如何选择?
中方将在渤海执行军事任务
江海
6000m~3江海直达LNG运输船推进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