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册得心应手的题联工具书
——《书画家题联备要》序

2014-11-14张改琴

对联 2014年19期
关键词:联语书画家楹联

●张改琴

有人说,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绝,得益于拥有不曾断裂而又完整独特的语言文字系统。 汉语中以单音字为主和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也具有相当的独立性的特点,使得在汉语言中产生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对仗式语言文字特征。 对这一特征的利用和发扬,大大丰富了汉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楹联,即是在这一特征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独具魅力的文学样式,更是联语与书法两种艺术的结合体。 清人梁章钜《楹联丛话》开卷就引用《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晓岚之语: 认为五代后蜀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实是后来楹联之权舆。 』

这就说明了楹联自产生那天起就与书法有着不解之缘。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楹联,包括有书法与联语两个方面。 书法是直观的笔墨艺术,联语则是内在的语言艺术。 已故著名书法家王学仲先生这样概括书法与联语的审美关系:『联语借书法的笔墨韵致, 更显汉字多姿多彩的形体美; 书法又因联语的字词工丽、音韵和谐,愈含耐人品味的诗意美。 』

楹联,是一种『国粹』文化。 它同书法、国画一样堪称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语言艺术。 从古到今几千年岁月,对联一路走来。六朝骈体文的发展, 将汉语言对仗功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如: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宋代张耒的︱︱︱

芳草有情,夕阳无语;

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当我们读到这些句子时, 会情不自禁地为如此高超绝妙的对仗之美而击掌叫好,从而得到一种精神愉悦。 再后来,随着格律诗的成熟,五律七律中的『颌联』与『颈联』,就是工整的对联。在历代诗词中,为我们留下了无数传诵千古的佳句妙联。 诸如:杜甫《闷》中︱︱︱

卷帘唯白水;

隐几亦青山。

王维《山居秋暝》中︱︱︱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陆游《秋兴》中︱︱︱

千点荷声先报雨;

一林竹影剩分凉。

都是绝好的对联。 连唐代诗人王之涣五绝《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诗虽非律诗, 但诗句两两对仗, 是难得的两副五言联。 无独有偶,杜甫有一首七言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恰是由两副对仗工整的对联构成的。

楹联,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衰,表现出无比的艺术生命力, 是因为楹联与生俱来的实用性。 它与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实用最广泛最普遍的是『春联』。著名学者、红学家周汝昌这样精辟地概括春联,他说:『我们过年过节的春联,更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 最瑰奇的'全民性文艺活动。』另外,古往今来人们结婚贴『婚联』,祝寿贴『寿联』,丧葬贴『挽联』等等民间习俗,都是楹联实用价值的体现。可见,楹联艺术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楹联广泛应用于风景名胜的亭台楼阁、寺庙庵观的门楹廊柱、历代名人的祠堂纪念馆、以及市井字号店铺。这些场所的楹联大多出自名人之手笔,联精墨妙,刻制考究。既有联语艺术韵味,又有书法的笔墨风采。游人在浏览观光景点的同时,总要驻足对这些楹联评品一番,读联语,品书法,这就是一种独特的景区文化。 许多人文景观和历史遗存, 往往因为一副对联而声名鹊起,景观与名联相得益彰,共襄盛名。 如云南昆明的大观楼上的孙髯翁的长联, 已经与大观楼结成一体,无法分割。

书法有笔法、墨法、章法,对联也有其特殊的格律要求,行话叫『联律』,这种联律很有讲究,最主要的就是对仗和声律。一副对联如果没有了对仗和声律的特点, 就不称其为对联了。 我们当代的书画家以及书画爱好者, 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更应该注重综合文化的素养,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对联知识并熟练地运用它、 创造它、弘扬它。 因为对联就是十分精炼的『两行诗』,诗言志,笔抒情,我们以笔墨说话的书画家们应该通晓对联的妙处。近年来,中国书法家协会连续多届举办全国楹联书法大展, 旨在号召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重视楹联创作,尤其鼓励书家能自己撰联书联。

梁石先生是一位文化视野宽博的楹联专家, 已在全国十余家出版社公开出版楹联专著三十多种,颇受读者欢迎和喜爱。同时,《人民日报》曾连续十三年发表梁石先生与胞弟梁栋创作的『新春联』,这种文化现象已在楹联界传为佳话。 梁石先生在长期楹联研究与创作实践中, 深知对联与书法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重要,颇受当代书画界艺术家器重。 诸如谢稚柳、钱君匋、杨仁恺、顾廷龙、胡问遂、谢冰岩、李百忍、张海、周俊杰、孙伯翔等名流大家都题写过梁石先生的对联, 不少书画家都是他的好朋友。 其中有几位书法家创作楹联时都乐于习惯请梁石先生润色、把关。 近年来,梁石先生先后与书画家们合作编纂出版了《名家书法新春联》、《中国当代楹联墨宝精鉴》、《梁石对联名家书法集》。 二零一三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梁石先生精心主编出版了大型典藏书画版《毛泽东对联》,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日前,梁石先生将《书画家题联备要》书样寄给我。嘱我为之作序。我平时在书画创作中,经常接触到对联,有时也会自书自撰的联语, 认为这样更得心应手地用联墨综合艺术抒发内心情感。 梁石先生与胞弟梁栋合作编著的这本《书画家题联备要》二零零三年曾在西苑出版社出版过, 还重印过两次,颇被书画界看好。 此次该书依『墨当随时代』的要求对内容加以增订,由三晋出版社(原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 我翻阅了该书的一些章节,眼前为之一亮,对于书画家们可以说是一本很好的题联工具书。所以, 我真诚地把这本书推荐给书画界的友人和广大书画爱好者。

该书编目细致,条分缕析,书画家们可以从中随心所欲地检索自己需要的对联,进行书法创作。 画家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创作题材, 或许从其中某一句颇富诗意的联语中生发创作灵感,受到启发。

该书选联精到,其中不乏名人名联,有相当一部分联语是梁石、 梁栋二位先生的得意之作。所编对联不仅立意高深、构思新颖,而且字词工丽,对仗工稳。 经过书法家们的精心创作, 会成为珠联璧合的楹联艺术品。

是为序。

注: 张改琴,甘肃庆阳人,当代著名书画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隶属专业委员会。 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

猜你喜欢

联语书画家楹联
艺术档案
——新时代著名书画家余新志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孔府的年节楹联
联语和谜语在历史教学中的妙用
徐州广化寺楹联赏析
我国第一部纳入正史的楹联艺术志《山西省志·楹联志》太原首发
切瓜分客
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
辟雍雅集·“大美寻源——当代优秀书画家作品展”选登
书画家娄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