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莺 “申奥”仅此而已!

2014-11-12张燕

南都娱乐周刊 2014年41期
关键词:申奥祖孙夜莺

张燕

即便“申奥”,也是光芒式微

大概半年前,我去星美影业观看了《夜莺》的碟片,宣传告诉我电影预计会在一个月后上映,比当时星美另一部电影“千呼万唤不出来”的《黄金时代》要迅速得多。当然,计划赶不上变化,对“市场虐我千百遍”的星美影业来讲,以上两部电影分别代表内地和香港冲击奥斯卡,可能是对投资人最大的安慰。可问题来了,对比前些年业内外对奥斯卡的情结之盛,如今已然成为国际票仓的内地电影市场,“申奥”已没有那么多附加值,业内人士早熟稔奥斯卡选片的把戏,内地观众则更愿意把钱花在3D或者搞笑的电影身上。即便《夜莺》以黑马姿态浮出水面,可大家的兴趣点并不在电影本身,反而更愿意关注这一选择的“深意”,比如相对《归来》与《白日焰火》等在国际上已有盛名的电影来说,《夜莺》被普遍认为是一部安全的、不会引起争议的、三观正确的作品,而就是这种太过正确的周正感,加上“申奥”情结的消退,导致《夜莺》成为近些年来反响最小的申奥片。当然,亦有人猜测,对看多了中国式苦难或者民俗奇观的外国人来说,《夜莺》这样聚焦亲情、具有普世价值的清新路线说不定能另辟蹊径,尽管这部电影的导演是法国人。

永远的外国人,永远的浮光掠影

尴尬的是,抛开奥斯卡,《夜莺》可供讨论的空间并不多了。虽然影片的宣传通稿上振振有词地写着电影“摆脱了通常外籍导演把握中国题材时的过客视角”,可事实上,导演费利普·弥勒眼中的中国仍然浮光掠影,公园里遛鸟的老大爷、胡同里的老奶奶、乡下的质朴少年、被宠坏的独生子女、大批量的阳朔风光……所有元素组合在一起,还是老外感兴趣的典型,和我国致力于反映现实的导演们的世界显然不在一个维度。而《夜莺》的故事也令人想起费利普·弥勒的经典作品《蝴蝶》,同样是老人与孩子的角色架构,类似的矛盾交锋,但换上导演不熟悉的语言,《夜莺》再也不像《蝴蝶》里那般温馨生动,祖孙二人的互动缺乏萌点,李保田看上去太像一个洞察世事的世外高人,永远不会被俗世牵动七情六欲,就算孙女发脾气或者任性跑开,他仍是一副岿然不动的状态,而小童星杨心仪的表现也不如《蝴蝶》的小精灵柯莱儿·布翁尼许,缺乏天真感。看得出编剧在努力制造祖孙交流的障碍笑点,但类似读错QQ的发音、被孙女吐槽竹林不是亚马逊森林等等,都过于刻意。

三观挺正,俗套够俗

《夜莺》绝对是一部三观正确的电影,它把故事背景定位在得了“城市病”的中产家庭,却并没有过多着墨在行将解体的夫妻矛盾,而是通过一场祖孙俩的乡间旅行寻回了逐渐淡漠的亲情和爱情,温馨之意溢于言表。可相似的矛盾实在太多,解决问题的方式也都大同小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夜莺》甚至在刻意规避一些不和谐的因素,祖孙二人之间说到底并没有真正的原则冲突,多是孩子般的任性被爷爷一次次淡定化解,这就导致了“旅行”的意义的升华显得不可信。即便我们仅仅只讨论祖孙情,《夜莺》也没能完成“感人”的情感需求。一开始祖孙之间的淡漠关系就缺乏必要铺陈,使得孙女的骄纵和对爷爷的捉弄都很突兀,而在旅行途中仅凭爷爷回忆和奶奶相处的二三事就慢慢走进了孙女的内心世界也不是那么顺理成章。电影期待以物理意义上的旅行结束化为情感释放的高潮,但实际上,这两者并没能合二为一。另外,导演眼中的一切也过于美好,比如祖孙流落乡间竟然没有任何狼狈的境遇,顶多就是孙女被蚊子叮得满脸包,他们随处遇到热心肠的村民,世界一片和谐,仿佛是一个法国人来中国拍摄他心中的童话。

endprint

猜你喜欢

申奥祖孙夜莺
夜莺
夜莺
祖孙情
亲情祖孙
祖孙博弈
日本出现首起申奥标志侵权案
一万种夜莺
柏林要申奥激起一片质疑
祖孙接力学雷锋
奥运串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