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思想动态

2014-11-11人民论坛编辑部

人民论坛 2014年30期
关键词:思潮依法治国学者

人民论坛编辑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在国内外引发强烈关注,思想理论界更为活跃。实际上,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反腐力度的持续加大,社会思想处于十分活跃状态,各种观点交互碰撞。在关于改革、反腐、依法治国等重大问题的讨论中,各种社会思潮回旋激荡,甚至激烈交锋,成为学术界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大“景观”。

改革共识初步达成,但仍有分歧与争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方案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认同与赞扬,其深度和广度甚至超出了各界期望。左右两派的代表人物一改往日的习惯性批评姿态,转向歌功颂德或审慎乐观。会后,中央提出的改革方案一步步铺开,当改革大潮冲向陈年积弊的顽石,利益固化的藩篱,遇到阻力在所难免,于是各种争论也随之而来。如何看待“市场决定性作用”?政府、市场、社会的边界如何确定?国企应当如何定位?……从改革方向到具体方案,学界的讨论一直热度不减,不同思潮观点的争论交锋不时出现。这些讨论反映了学界和公众对于改革的高度关注,对改革的稳妥推进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反腐赢得各方赞誉,期待走向制度化。十八大后,在党中央的精心部署下,党内兴起了史无前例的反腐风暴。周永康案、徐才厚案,发改委、铁道部等政府机构,中石油等大型国企,以及四川、山西等省级单位发生的大案、窝案,涉案金额之大、人员之多,令人震惊,也引发了国内外关于反腐问题的热议。有学者担忧,进一步加大反腐力度可能存在风险,要警惕既得利益者的负隅顽抗;腐败大案要案的持续披露,可能超出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进而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有学者提出,为了防止官场“人人自危”,应探索以合理方式处理腐败历史呆账……不过,总体而言,不论左派还是右派,大多数学者和民众对中央强力反腐、铁腕治腐的做法是非常支持和拥护的,同时期待反腐败常态化、制度化,由治标走向治本,建设长效制度,改善政治生态,从根本上减少和防止腐败。

社会各界对四中全会寄予厚望,期待依法治国步入新阶段。反腐走向治本,改革持续推进,都需要建章立制;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要走向法治。借着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东风,围绕着法治中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更为丰富,各方争论也更为激烈。如何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确保党的依法执政?如何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律素养,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力?如何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解决全面推进改革“于法有据”的问题?……这些都成为学者和媒体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尽管在宪法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一些问题上,左右派学者还存在不少争议,但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依法规范公共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促进公平正义,成为各派学者的共识。

思潮激荡时代需要大智慧。对社会思潮要客观、冷静、理智地分析,既不能把各种社会思潮看作洪水猛兽,也不能让各种社会思潮成为洪水猛兽;对于不同思想动态,既要有原则,也要有耐心、有宽容精神,不要急躁,不要强求一律。要对众多思潮去粗取精,积极驾驭,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使得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浪高不乱,水深不浑,充分引导和发挥当代社会思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正能量。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潮依法治国学者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学者介绍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