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破解小说阅读“探究”之难题

2014-11-11汪蓉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为题亚当意蕴

汪蓉

近年来,全国高考试卷中频频出现“探究”题。江苏卷更是对其青睐有加,多年来一直以文学类文本阅读最后一题(第14题)出现,赋分为6分。然而,在本地区的几次模考中,学生答题情况均不理想,得分率低。作为高三语文教师有必要对此进行分析,拨去探究题上的“迷雾”,教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方法,从而从容面对此题。

一、考点阐释

江苏省2014年《考试说明》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考点的表述为:(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第一点探究对象为“作品”,即文本自身,第二点探究对象主要为“作者”,第三点探究对象为“读者”。

二、典型例题

江苏省南通市模拟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题。

朋友

〔美国〕斯考特·奥洛斯基

“今天晚上出来有点儿冷。”亚当·塞巴斯坦对自己咕哝着。

亚当,47岁,他像往日一样独自坐在公园里的长凳上。他的衣服是沾着污点的白衬衫,外面罩着一件旧的军用胶布雨衣,裤子是用一种质量差的料子制成的,裤线多得就像他额头的皱纹。他颓然坐在凳子上,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一堆破布。

……

亚当并没听清最后一句话。他的肩膀耷拉下来,两眼模糊了,视线落在地上。当他步履艰难地走过大街走到他的住屋时,他唇边的微笑消失了。他慢慢地躺在床上,紧闭双眼,全身紧张,他发出了刺耳的叹息,这叹息传达了一个不安的、烦乱的灵魂之音,并且带着一种终结的感觉,但空气并没有随着吸进去。

亚当现在平静了——永远平静了。

14小说以“朋友”为题,试探究其深刻意蕴。(6分)

考生答案及剖析:

学生甲:①对两个陌生人却能如朋友般交谈的肯定;②对世人将雷认作精神病以及无人停下与亚当交流的人情冷漠的批评;③呼吁人们要像雷与亚当一样结为朋友。

错因及得分:答非所问,0分。

学生乙:①亚当过去25年都没有交到一个朋友;②雷的出现,给了他温暖,亚当把他当成了朋友;③这个朋友居然是精神病患者,主人公无法接受又失去了朋友的现实,绝望而死。

错因及得分:只叙不议,0分。

学生丙:一个是十分孤单的人,一个是精神病人,可以说两个被生活遗弃的人走到一起,彼此交流成为朋友;他们成为朋友反映了社会的冷漠。

错因及得分:要点不全,2分。

以上答案代表了绝大多数考生的答题情况。经过对评分过程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明白考生失分的原因。只要我们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就可以无限逼近探究题参考答案。

三、解题技巧

1审读题干,明确考点

本题的题干为:小说以“朋友”为题,试探究其深刻意蕴。(6分)探究的对象——小说以“朋友”为题的深刻意蕴。属于考点中的第一点,即:“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标题犹如文章的眼睛,最能窥见其主旨。我们可以把题干转换成最通俗的问法:试探究小说以“朋友”为题的深刻意蕴,也就是探究“朋友”为题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把握要素,选择角度

(1)纵向分析

小说的主要内容往往是围绕三要素而展开的,而情节是最主要的抓手。我们可以从情节结构的角度来逐步探究。

①情节的开端——亚当长期贫苦、孤独、寂寞,不被人关心,也没有朋友,反映了社会的人情冷漠。

②情节的发展——在雷给予亚当关心帮助后,亚当敞开心扉对雷倾诉,表达了真诚的爱与关怀能够改变人生的信念。

③情节的高潮和结局——亚当没有能从正常人那里得到温暖和帮助,却从被正常人认为是有“精神病”的雷那里获得朋友般的关怀,在反讽中揭露了人性的扭曲。

(2)横向分析

对于情节不太复杂,或者是淡化情节的作品,可以从三要素及主旨的角度来横向分析。

如2012年江苏省高考卷第14题: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6分)本题探究角度为小说的内容。也就是说从人物、环境、情节、主旨等方面突破。

当然,在我们平时的阅读理解中,所谓的纵向、横向分析并非孤立的,而是密不可分的。都是拓宽阅读思路的常见方法,最终目的是让我们在文本中寻找“支点”,从而开启“探究”之旅。

3叙议结合,条分缕析

探究性的题目,要么直接让你探究某个方面的问题,或者不明说是探究,而是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有“你是如何看的”“你的感受如何”“谈谈你的理解”等表述语言。因此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回应题目,要用“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我认为”“我觉得”等句式来表述。尤其要强调“叙议结合”的表述方法。

学生乙答案不得分的原因就是只叙不议。只要在原有答案基础之上稍加改造,从写作背景、写作意图、民族精神等角度做一些评析,就会得4分以上。可以修改为:①亚当过去25年都没有交到一个朋友,反映了社会的人情冷漠;(1分)②雷的出现,给了他温暖,亚当把他当成了朋友,表达了爱与关怀能够改变人生的信念;(1分)③这个朋友居然是精神病患者,主人公无法接受又失去了朋友的现实,绝望而死,揭露了这是一个是非颠倒、人性扭曲的社会。(2分)

解答探究性阅读题,就像在写一篇小议论文,行文的结构一般来说应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回应题目,表明观点;结合论据,分析论证;总结点题。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①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是怎样的看法,是同意还是反对;②分要点列出事实特点依据,陈述理由;③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做具体的合理的分析;④总结自己的观点;⑤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最好按序号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答案顺序应该由主到次地排列。

猜你喜欢

为题亚当意蕴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21年精准点中75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2020年点中70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亚当·卡罗拉的十大珍藏
本刊2017年点中65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语言层次
亚当·斯密道德理论的核心是什么?——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题解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意蕴难求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