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管理团队建设分层次培养探索

2014-11-10李晓华余跃海

商业文化 2014年8期
关键词:能力提升

李晓华 余跃海

摘 要: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维持日常管理工作、保障教学秩序的基本力量,不同类型的高校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要求各有不同,但人员来源多样,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普遍存在。如何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综合能力,本文通过对高校管理团队建设的事例分析,严格执行目标考核要求。

关键词:目标考核;能力提升;共同进步

高校管理工作人员是以教师形象面对学生与社会,在队伍的年青化趋势下,以提高职业素养为中心的团队建设更加迫切,从个人发展与团队建设两方面综合规划,采取可行方式,才能提高个人能力、促进稳定发展,提升单位整体管理、服务水平。

一、定义:

高校工作人员是由任课教师、教辅(教务、实验管理)、学工、行政、后勤等人员组成,在学院“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系级单位围绕“管理为教学服务、教学为学生服务”的理念立足本职工作,本文以教师团队与管理团队对人员进行划分,重点对管理团队建设的方式方法进行探讨。包括了教务、实验室、学工、办公室等部门。由系办公室牵头,工会协助,各科室负责人主导,全体人员的参与共同完成。

二、方式与目的:

高校行政管理是高校为了实现教育工作的目标,依靠一定的机构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有效完成学校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1]以目标考核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团队建设方式,对成员进行分层次培养,是单位的工作统筹计划。对个人发展而言则是分阶段提升。通过这样的培训与考核达到增强团队凝聚力、打造学习型团队、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

三、分层次定目标、以考核促提升。

按人员入职时间与岗位不同,进行分层次培养,以能力提升与目标考核相结合逐步实施。

(一)新成员(入职一年内):首先学习岗位职责要求与院系规章制度:如员工手册。学工人员需熟悉学生管理的要求,如学生手册、教务与实习规定等。其次是入职一年内的基本要求考核,1写作能力:办公文档、新闻写作;2办公软件的操作;3组织与沟通能力:如在学生活动组织,会议工作中进行沟通训练。然后是团队的融入,首先是价值观,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其次是角色定位,无论处于何种岗位,对学生、对工作的责任心要求是一样的。在工作中提高业务水平,提升职业素养,培养服务意识是新员工入职后一年内需要重点培训的。可以通过试用期、岗位工作目标进行量化考核。

(二)科员:对科级成员的培训重点考察执行、组织、管理、学习与综合能力。

1、执行能力主要表现在工作方式方法与工作成效方面,如学生管理,需要辅导员对学生更多了解与关注,探索学生适合的管理方法,不但要考核目标责任完成情况,还需从师生反馈中考查工作成效。

2、组织能力考查对学生活动的引导,学生外出写生、参观与实习带队等工作,安全教育、工作记录与学生现场管理。

3、管理能力包括了学生管理与自我管理,自我管理作为重要的内部培训项目,重在引导成员对自身的时间、负责项目与职业规划管理,从而制定出个人执业证书取得、职称评定等规划的时间表。

4、表达能力:通过开设面向学生的专题讲座、参加演讲比赛与学生团队辅导等方式进行个人表达能力的训练,对达到任课资格的教辅人员,由学院安排相关课程,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优秀者转岗为专业教师。

5、学习能力:跟课学习,积累教学经验;通过在职学习提升学历;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拓展自己的上升空间。

6、综合能力:1)立足自身专业方向,指导学生团队、参与院系科研项目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研究。2)对负责的专题工作进行系统的研究,如新闻宣传、讲座管理等,作好管理、记录与总结,在形成一定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出成果。

7、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包括学生意外事件、公共事件与自然灾害事件的应对。在培训中,单位用以往的案例经验对员工进行培训,分析事件成因,处理经过与经验总结,将有助于员工面临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在安全预案指导下,在现场以学生安全为第一要求进行处置。

(三)科长级:以业务水平、统筹、管理、创新能力进行考核。

1、业务水平主要指公文写作能力、教学能力与学历职称的提升。

2、统筹能力主要考核任务组织实施与工作协调能力,执行过程中所需的信息、设备、人力等资源往往跨科室、跨部门,因此要求科长级人员需要更多具备领导与沟通协调能力。

3、管理能力包括人员管理与文档管理,对科室成员的状况、培养与发展的规划管理;拟定本系、科室的管理文件,对收发文件能规范存档。

4、创新能力:政策创新与职务创新,要求参与本系政策的起草、修订;针对新情况、新任务制定相关政策;对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有创新。

(四)处级:系级单位主要指系主任,以分管工作确定考核目标,进行能力培养。

1、科研能力:科研项目的引进与带队执行。

2、开发能力:行业调研与专业开发能力。

3、领导能力:团队管理、财务管理。

4、教学评价能力:教师管理与教学质量控制。

5、学术水平:学历职称、论文或作品发表、学术交流活动。

6、对外宣传、企业合作、招生与就业等。

分管主任各有侧重,在个人能力提升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学院注重对全系整体工作的考核,就更需要各位主任的协作与配合,在此不展开讨论。

四、形式多样化

团队建设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课题,目标考核、奖罚分明的政策执行是体现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工会、文娱活动又能为成员交流与才艺展示提供空间,体现人性化管理的温情。

(一)集中学习方式,在每周或每月的例会中进行定期信息传达,通过主题讲座、交流共享等方式進行业务培训。

(二)工会活动:展览与观影、读书会、文体活动、亲子活动等是团队建设的补充。

(三)个别交流:视具体事件与个人情况与需求对员工个人进行单独谈话,由主管科长与办公室、工会负责。

(四)挂职锻炼:包括高校间的教师交流学习,以实习带队或假期培训方式进入合作企业,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与技术的提升。

五、结语

生产、销售类型的企业团队建设往往以业绩考核、金钱利益为刺激,而高校管理团队建设有其特色与难度,有可操作性,才能评估成效。首先,团队建设是在价值观一致的基础上进行;系级工作的开展,需要院校的激励政策,引入竞争机制,完善激励机制[2],严格执行目标考核、奖罚制度,有助于团队成员间的公平竞争;对成员的管理与考核放权给科室领导,有助于责任落实。

总之,在学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指导下,信息资源公开、透明,系级单位从业务水平、能力与资历提升方面对成员进行扶植与支持,将增强单位凝聚力,促进学习型、高效率团队的建设,实现个人与单位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徐霄侠.试论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的队伍建设.《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四期

[2]王彬.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第五期

猜你喜欢

能力提升
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途径
以服务为核心的我国物流企业服务供应链能力的创新探讨
高校创业指导教师能力提升路径及职称问题对策研究
精品课程建设对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专业成长的实践
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措施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