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素质拓展”的调查研究

2014-11-10汤灿

科技资讯 2014年14期
关键词:素质拓展大学生对策

汤灿

摘 要:随着大学学历的普及化,在校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拓展”的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在武汉高校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有益经验,提出我国政府、各大学校及高校社团对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拓展”社会适应力的有效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拓展 社会适应力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b)-0204-02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工作有形化、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使隐性教育显性化。其宣言是:激发自尊、关心他人、服务社会、放眼世界。

在国外,拓展训练最初以outward bound的管理培训出现于英国。1974年,拓展训练由皮赫(J·pieh)引入学校教育领域。L.David Weller指出,要面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其职业指导中心要对即将工作的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1]Charles F. Bonser指出,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根据个人个性和能力进行教育。[2]Pace,C.R.指出,学生入学的一、二年级可以不分专业,学习广泛的理工科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基础,两年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业状况划分专业领域。[3]

在国内,教育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4]路宝利,张海燕,于海印指出,要构建以组织保障为前提,以阵地与项目建设为核心,以学分管理机制为关键,以配套建设为保障的素质拓展规划体系。[5]薛阿明指出,整合资源,协调团组织与行政部门的关系;实现校内外资源的重组和利用。[6]

本文将通过对武汉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素质拓展的调查研究,基于实现大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有机结合的目标,增强为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目的,最终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措施。

1 武汉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素质拓展”活动的调查分析

1.1 调查对象参与情况

笔者对湖北省高校人才聚集的武汉市展开了调查。对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大学等六所高校进行了问卷传播发放。调查问卷主要采取学生问卷的形式。共传播发放问卷360份,回收问卷341份,有效问卷323份,回收率为94.72%。调查情况见表1所示。

从调查对象的年级来看,处在大二、大三及研究生阶段的大学生占68.40%,其原因有三:一是大一新生侧重于专业,对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职业规划没有一定的认知;二是大二、大三及研究生阶段发现需要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明确职业规划和就业意向后,会参与素质拓展活动;三是大四的学生,由于临近毕业,忙于找工作,更多的是直接投入社会,通过社会这个平台来锻炼自己。

从所学的专业来看,理工、经管、教育类举行素质拓展的人居多,占75.06%。一是这三类专业的实践性较强;二是都突出了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三是都能突出行动力,保证所在团队的工作绩效。

1.2 大学生对素质拓展了解程度

对高校而言,素质拓展有利于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人才培养和塑造,让在校大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在大学生对素质拓展了解程度上,数据统计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有38.39%的大学生经常参加大学生素质拓展,有34.05%的大学生仅初步了解。两项数据表明,武汉高校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第二课堂”的了解程度较高,持肯定的态度,这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校园生活,增强自信心,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重要作用,也锻炼了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技能。但仍然有27.55%的大学生未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这也说明,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素质拓展活动对大学生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另外,有71.50%的学生对心理素质拓展有一定的认知,其中39%的学生很了解,54.17%的学生了解甚少。总的来说,有28.48%对心理素质拓展认知处在基本了解水平之下。这表明高校对心理素质拓展的宣传与动员方面做的不够到位,没有把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第二课堂进行合理的衔接,无法让学生了解到素质与能力的关系,从而无法从根本上认识到素质教育优点所在。

1.3 大学生对素质拓展中社团组织要求

高校团组织是学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核心力量。第一课堂教学主要以课程考核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而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对素质的评估更为复杂。对武汉高校大学生对素质拓展中社会组织要求的调查,可见表3所示。

从表3中可知,有34.67%的学生认为社团成员要提高责任意识,24.76%的认为应该要提高协作精神,18.88%的认为要提高服务精神,另外21.66%的认为要提高自我激励和反馈意识综合数据表明,大学生对学生社团组织的整体素质与能力要求高;大学生自身对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也很高,并希望从学校开展的“社会适应力素质拓展”项目中,让其素质拓展与自身的职业技能挂钩,从而为以后踏入社会增加自身的职业含金量,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力。对于团体培训,大学生希望其人数与时长限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85.13%的学生希望培训人数处在15~25人之间,70.88%的学生希望培训时长处在2~2.5 h。

2 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素质拓展”活动的问题与建议

国家推行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无疑有利于培养武汉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通过构建完善的高校协调联动组织体系,提高大学生对素质拓展的认知

虽然武汉高校大学生对素质拓展的了解程度还很高,达到了72.34%,兴趣也很浓厚,但仍有34.05%的大学生只是初步了解,有27.55%的大学生未真正的投入其中。这无疑是高校素质拓展部门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体系不够健全,部门内部所承担的职责明细不够清楚,使得素质拓展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因此,各高校要根据其具体情况,不断创新和突破。对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体系加以完善和改进,成立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领导小组,及时整合协调校内外的相关教育资源,引进和借鉴校内外有利于本校素质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制定完善的素质拓展工作规章制度。endprint

2.2 建立相匹配的大学生职业定位和职业技能,尽量消除素质与技能的不对等关系

高校素质拓展活动具有广泛性的特征。大一学生占17.33%,大二、大三学生分别占20.43%、24.76%,大四学生占14.24%。一方面,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对素质与技能的关系认知淡薄。另一方面,某些学校未选择符合该校大学生职业定位和客观要求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也并未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展鉴定与认证工作。另外,由于求职就业的现实压力,难免会使素质拓展活动功利化,忽视了素质拓展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长期影响。为此,武汉高校在了解本校专业优势的同时,有针对性的选择符合大学生职业定位和客观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并多与校外企业合作,将其纳入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体系,切实把实施素质拓展计划与大学生职业规划有机的结合起来,让素质拓展计划在更高的平台上运作。

2.3 加强高校社团素质拓展师资建设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完善师资力量

大学生对高校社团的要求较高,34.67%的人希望社团组织成员提高责任意识,24.76%希望提高其协作精神,18.88%希望提高服务精神;并有28.79%的人希望社团组织成员提高沟通与协调能力,47.36%增强其执行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些都说明各高校素质拓展师资力量有待完善和提高,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学校应该对其进行专业的素质拓展训练,为大学生寻找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师。注重教师指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训练师不仅要掌握系统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丰富的户外活动经验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 L.David Weller.Benchmarking:a paradigm for change to quality education[J].The TQM Magazine,1996,8(6):24-29.

[2] Charles F.Bonser.Total Quality Education[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92,52(5):504-512.

[3] Pace,C.R.Achievement and the quality of student effort:Report prepared for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J].Los Angeles: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1982:518-52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201301/xxgk_146673.html.

[5] 路宝利,张海燕,于海印.论素质拓展规划与高等共青团工作[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63-66.

[6] 薛阿明.大学生素质拓展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发与整合[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3):42-45.endprint

猜你喜欢

素质拓展大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在校园开展体育拓展训练的安全问题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民族预科生素质拓展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