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教学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

2014-11-10赵春梅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教学艺术课堂氛围学习兴趣

赵春梅

摘 要:该文结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探究如何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艺术性,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艺术 学习兴趣 课堂氛围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36-01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图象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教师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机智幽默的语言、惟妙惟肖的表演和恰如其分的表演手段,使教育教学寓于娱乐之中,以独特的教学风格使教师具有吸引学生的独特魅力。课堂组织艺术是教学艺术的主体,科学的构思,在课堂导入、运行、结课三个环节中,必须抓住小学生兴趣心理,艺术加工教学内容,充分显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探究,在快乐中讨论,在快乐中消化理解,形成和谐向上的教学氛围,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1 导入艺术是课堂运行效果的良好开端

导入是不可忽视的教学和环节,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课艺术性是遵循教学规律,根据教学主题精心设计。经过教学艺术加工形成简练而有风趣教学主题导入,它包含设疑提问、直观演示、激发感情等多种方式巧妙的导入新课,把学生思路从课间的活动中解脱出来。如:《燕子回家的路》这一课的情境激情导入,播放多媒体音乐《小燕子》,教师在音乐中导出“小燕子是我们每位同学都喜欢的益鸟,今天我们就讲燕子妈妈为小燕子觅食归来的路中发生的故事”,在教师的动姿艺术与语言艺术中导出《小燕子回家的路》教学主题,把学生的思路引入春天燕子回家情境之中,使学生思路步入人类和鸟类的关系的广阔思考空间,产生探讨燕子的迁徙、生活规律,人类与燕子的关系,燕子对人类的益处的诸多遐想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为学生设立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为课堂教学运行打下良好的伏笔。

2 课堂的艺术

在遵循大纲专研教材,构思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教师通过语言艺术和动姿艺术的融合形成的教学艺术展现在课堂学生的面前,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兴趣感,自然萌生对任课教师的亲合力。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幽默语言艺术比较适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选择语言艺术,教师讲授语言的幽默感,使学生在笑声中进行认知活动,在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教学语言艺术性

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富有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给学生带来愉悦感和美的享受,对提高学生课堂接受能力发挥重要的作用。语言构思要生动、形象、具体、明朗。紧扣主题,具有逻辑性,使学生思路清晰。讲授语言准确精炼,使学生通熟易懂。讲授语言具有节奏感,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讲授语言具有幽默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在《燕子回家的路》课文的教学中要本着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教师以抑扬顿挫,和谐入耳的声音,优美的教态朗读示范,使学生听的入胜,心旷神怡中对课文感悟和品味,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升华学生的感情,把学生思路带入课文的意境。

2.2 课堂动姿艺术

动姿语言是无声语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手势等各种手段,来传达感情,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价值的沟通工具,教师的动姿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协调应用,发挥动姿艺术对语言艺术的烘托作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到田田听到小燕子喳喳地叫着盼望妈妈觅食回来,在田田、爷爷、韩奶奶三个人的关爱中,燕子妈妈顺利的飞回小燕子身边的时刻,教师由急切的面部表情转为喜悦的面部表情的鲜明对比,把学生思路带入为小燕子饥饿等妈妈心理到妈妈回来的喜悦的情境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对教师有声语言内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

2.3 课堂组织艺术

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最佳教学效果一系列创造性的充满美感的手段技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点,根据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调整把握教学节奏,讲授语速过快,有的学生“消化不良”,讲授语速过慢,学生产生厌倦乏味,讲授的平庸,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课堂教学组织的艺术性就在于能够在教学方案构思中根据学生的接受理解个体差异,和教学要求科学的确定时间分配,根据观察学生的接受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时间,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调整讲授语速,更好的发挥语言与动姿艺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保证在计划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4 结课艺术

结课艺术性是用精练语言,概括全文,突出重点,在构思中增添浓郁的色彩,艺术的含蓄,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如:燕子回家的路课文结课从田田、韩奶奶、爷爷三个人从不同方位关心燕子心理表现,构筑了燕子回家的路——爱心之路,使他们能够准确的把握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每个人的语言和动作,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自然把学生的思路延伸到人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为学生业余时间留下探讨人类与动物之间的话题,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课堂教学组织是一个系统工程,科学的运用导入艺术,能引人入胜。把语言艺术与动姿艺术科学的融入一体,能够集中学生精力,激发学生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需要,构思形成语言精练,突出主题,提出重点的结课艺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留下课后咀嚼和回味,丰富的想象空间。为此,教学离不开艺术。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究教学艺术,科学运用教学艺术,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参考资料

[1] 王红侠.小学换位阅读教学模式的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2(2):162.

[2] 郭凤云.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2(6):158.

[3] 刘宏山.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肢体语言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36.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艺术课堂氛围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