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兴趣教学提高数学的魅力

2014-11-10吴红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兴趣课堂小学教学学习兴趣

吴红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师教好课程的关键。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教师应重视生活实践和数学课堂的结合,努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把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

关键词:小学教学 兴趣课堂 有效性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31-01

学生怎样才能在课堂上专心听课和认真阅读时,很多教师都有自己独到的一套方法,有的教师会在课堂上讲一段学生们爱听的笑话或把当前的热点新闻和学生们探讨一下。但兴趣才是解决学生这些问题的关键。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尤其是小学生认知能力还很有限,只要他觉得感兴趣的事情就会主动去做。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中与老师形成互动,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只有有了求知欲,才能乐于学习。因此,教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

1 课堂教学情节与生活实践结合,解决数学问题

现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新版教材增加了许多联系实际的内容,在教学中要善于应用这些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使学生不再一听数学课就觉得枯燥无味,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一堂课的开始阶段尤为重要,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程上,把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大的调动起来,让他们以最好的状态去听课。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1 利用多媒体引导进入新课

多媒体已经被众多中小学采用,并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学课堂也要善于应用。发挥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可以在平时授课时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生动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可以利用新春晚会24点倒计时的视频盛况跟《秒的认识》一课相结合,许多学生在看视频时都会跟主持人一起喊出倒计时数10、9、8、7、6……。在这样激情的氛围中再开始新知识的传授,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听新课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1.2 用问题的形式导入

在讲述新课时可以把新课里的重点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解决的办法。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困惑或疑问,为什么用以前的方法解决不了呢,创设这个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内心里产生疑问,继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对分段统计的学习产生探究的欲望。

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知识了解。例如,在讲小学分段统计时,从学生们比较喜欢的运动中选6个项目,全班每个学生都可以任意参其中一项,等学生们活动已结束。问题马上出来了,在黑板上写出那个活动参加的人数最多,那个参加的最少。最多的人数和最少人数差多少人?学生们会马上思考这个问题,并争着回答,这时应及时将新课里的内容引出来。看咱们的统计能不能解决同学们现在的问题。这样的授课使学生在玩的同时就学会了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方法。

1.3 利用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平时授课时要注意用实际生活中学生们经常看到或碰到的事情来和数学结合,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和数学知识相连。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细心观察,利用独特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结合。在课堂上引出新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圆”的认识时,让学生们举出生活中最常见的圆形物体。并提出为什么这些物体时圆形的而不是其他正方形等形状呢,学生给出了很多答案,教师在肯定的同时对学生们灌入圆的认识知识。让学生们明白圆形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这种利用实际生活列子来导入新课的方法即简单明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们学习的目的性,并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产生了。

2 利用问题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摒弃既不利于堂课效率,也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接受,并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传统的一言堂习惯和“唯我独尊”的教学方式,而应创造出一个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在争论中寻找自我价值的体现,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数学课本的知识,每个知识点都有几种不同的传授方式,每个数学问题也有好几种解决答案。在课堂上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们讨论那种解决答案最省时省力,把问题让学生们在讨论中解决。

此处以教授小学《统计》为例,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学校路口的视频,让学生们计算一下2分钟内过往的车辆总和及每个车型是分别是多少辆。视频播放完后,同学们给出了很多答案,都说老师播放的太快了,又给学生播了一遍给出的答案又不相同。这时学生们讨论的很激烈,都在想解决的方法,这时就给同学们建议分工合作,每个同学负责一个不同的车型。接着又播放了一遍视频,这次学生们很快就给出了答案。在这样的活动氛围下,即让学生们学会了新知识,又让他们明白了协作的重要性和团结的力量。

3 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养成整理和构建知识的习惯

数学知识因其连贯性和其他学科知识有很大的区别,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整理旧知识,发现新问题的学习过程。形成具有自主思考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形成知识整理,构建自己思维知识的好习惯。使学生拥有自己的数学学习的方法。这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学老实现。

如:在讲授“5”的乘法口诀时,给学生们出一道很有兴趣的问题,老师问:同学们知道XX老师今年多大了吗?谁要是先猜出来可以得到1颗星(因平时规定每周谁得的星数量最多,可得到免费电影票一张)哟!同学们都很积极,这时拿出一副儿童糖果画,横排7颗,有5排老师接着说:“XX老师的年龄数隐藏在这幅糖果图里,看谁能很快数出一共有多少颗糖果的办法。”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把7看成6,就有5个6,再加上5就是35;有的说:先看成5个5,再加2个5——通过这样的滑动使得学生们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固化和整理,并进一步理解“口诀”计算的方法。就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整理与内化。 由于低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和形成习惯较快。没有形成固有的学习思维方式,所以只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方法得当,就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愿意学习。才能让学生领悟到学习数学的魅力所在。

综合上述,可以得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对课堂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成果都很重要,所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给儿童创造独立的思维时间和空间。数学并不是一门抽象学科,而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学科。只要教师用心去了解数学教学,多方面的去认识,才能在平时授课中使学生体会到这门课程的艺术性。并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王丽杰,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刘效丽,张卡宁.小学生智趣情景数学[M].北京体育大学音像出版社,2004.

[3] 刘加霞.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8.

[4] 严育洪.门诊课堂教学望闻切[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兴趣课堂小学教学学习兴趣
如何加强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