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淡混凝土施工缝接茬处理方法

2014-11-10谢明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止水带骨料

谢明

摘 要:在我们日常的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时,为了保证其整体质量和性能良好,最好是一次浇筑成型,但常常因施工工艺需要、各种外界因素如天气、机械等影响,混凝土往往需要中断而间歇一定时间才能继续浇筑,所以就在先后两次浇筑的混凝土之间产生了施工缝。如果停歇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2h以上)时,必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2kg/cm2以上,方允许在其上继续浇灌。但接缝处必须严格按施工缝处理规范施工。如果施工缝处理不好,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紧密,构件受力后,施工缝处极易开裂,导致质量事故。因此,施工缝的处理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一环,必须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关键词:施工缝 凿毛 骨料 接茬 栽石法 止水带 灌浆料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094-01

施工缝:因设计要求、工艺需要或者施工因素、人为因素等影响而在先浇筑的混凝土已经初凝后,而又再此基础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即在先后两次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结合面。

在工程施工中,经常遇到需要设置施工缝的地方,比如厂房柱基础承台与上部结构之间,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等层与层之间,还有特别是大型冶金设备基础体积大,形状复杂、标高多,这些都决定了混凝土施工缝不可避免。对施工缝我们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否则会给结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带来问题。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施工缝接茬处理方法。

1 表面凿毛法

即在混凝土初凝后,对其需要结合的表面人工进行拉毛、剔毛处理,使表面的浮浆或者松散部分剔除,露出石子粗骨料,然后清洗冲洗干净,提前润湿,当再次浇筑混凝土时可刷素水泥浆一道以增强咬合力。采用此方法时,要根据天气温度掌握好剔凿拉毛时间。夏季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5 h后进行,冬季可10 h以后。过早会对表面混凝土造成振动或者局部冲击,过晚则混凝土强度上来,需用钢钎等工具,加大剔凿难度和清理工作。

2 增加粗骨料法

与表面凿毛处理法效果一样,当结合面大且混凝土塌落度过大时,表面浮浆层相应较厚,这时可采用添加粗骨料的方法解决,即将事先准备好的冲洗干净的级配碎石均匀散入浮浆层内,然后重新振捣使石子分散进入混凝土表层,这样会使施工缝结合处粗细骨料级配均匀,裹住水泥浆,同样也能达到提高新旧结合面的咬合力和粘结力效果。

3 清除浮浆法

当砼体量较小,简单的处理方法是用铁抹子将表面的浮浆刮去一层,深度<25 mm,并挖压出条纹状,可以提高水平施工缝的粘结质量,对新旧砼结合有利。

4 二次开发振捣法

掌握好时间,在砼初凝前进行二次重振,这样会对沉下的石子和上浮浆水重新搅拌组合一次,使之更均匀密实,缝的重新振捣实践表明是有效措施之一。比如在我们经常遇见的高层建筑梁板柱同时浇筑混凝土,如果浇筑完柱子后立即浇筑梁板,由于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还会略有下沉,这样在梁板与柱顶之间就会形成“无形”的缝。所以必须等柱子混凝土浇筑完毕停留2~3h后再浇筑上部结构,此时可将柱顶混凝土二次振捣后同时和梁板一起浇筑,使结构形成一整体。

5 预留插筋法

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 h(根据具体情况,使插入钢筋不下沉为宜)用短钢筋均匀梅花状插入混凝土中,插入深度和露出长度满足钢筋锚固规范要求即可。具体插入钢筋规格大小可参照其基础受力主筋;也可用直径不小于16 mm钢筋,间距可根据部位关键性选用(一般@250~300 mm即可)。对于素混凝土结构,应在施工缝处埋设直径不小于16 mm的连接钢筋。连接钢筋埋入深度和露出长度均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5 d,间距不大于200 mm,使用光圆钢筋时两端应设半圆形标准弯钩,使用带肋钢筋时可不设弯钩。

6 栽石法

顾名思义就是在混凝土表面将粗骨料石子插入混凝土中,具体做法是当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前将碎石插入混凝土里面,石子的插入深度约为碎石直径的2/3左右即可,间距可以控制在40~60 mm之间,需要栽石的面积要占整个接触面积的2/3以上。当混凝土初凝后,用铁钩或者钢钎等工具将石子之间混凝土表面浮浆层清除,在支设模板之前将其冲洗干净。水平施工缝先铺一层素水泥浆,再铺设一层30~50 mm厚1∶1水泥砂浆或者是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经过统计分析用“栽石法”处理的施工缝,不仅方便易行,不破坏结构面层,而且速度快,粘结力强,更容易保证质量。

7 连接层处理法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在二次浇筑混凝土前在下层结构底部先铺设一层100 mm厚与结构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作为结合层,这样混凝土浇筑时就会与砂浆融为一体,裹住浆液,不至于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离析现象和结构表面蜂窝麻面烂根等,上述方法通常用在钢板止水带的连接墙体施工缝处。另外,在结构重要关键部位或者上部荷载较重时也常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代替水泥砂浆进行施工缝连接处理。

8 结语

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可避免,只有我们引起高度重视,按照上述要求之一或者两者相结合,进行认真处理,就能满足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要求。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S].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止水带骨料
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止水带安装工艺
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止水带水密试验研究
低品质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背贴式异形橡胶止水带施工技术
砖混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技术指标系统化研究
止水带在线截面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提高隧道止水带安装质量的方法研究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及其控制技术探讨
骨料自动温控技术
轻骨料混凝土的破坏面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