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ultisim变压器参数分析与应用

2014-11-10

网络安全与数据管理 2014年14期
关键词:自感互感等效电路

高 磊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北方科技学院,辽宁 沈阳110136)

在当今的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中,计算机软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种仿真软件的广泛使用大大地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提高了研发效率。在学校教学方面,仿真软件其形象生动的教学实验形式,显著地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Multisim是美国NI公司设计的一款优秀的电路电器仿真软件,其中的元器件丰富,界面操作简便,学习入门时间短、容易掌握,颇受工程师和学生们的欢迎。但该软件的变压器参数含义不甚清楚,如何设置一直困扰着使用者,是棘手问题。由于软件本身提供的资料不够详细,网上的信息也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软件的应用。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结合变压器工作原理和方程,通过虚拟仿真实验,给出了软件中变压器参数的含义及与绕组自感互感的关系,较为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讨论的变压器参数属于版本V9,基本也适用于V10和V11。

1 参数分析与测试

Multisim变压器分为电源、音频和高频变压器等若干类型,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其参数只有两组形式。

1.1 第1组

参数如下:

符号的含义是:第1列为参数的符号,第2与第3列是引脚,第4列为参数值。对应的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第1组参数对应的等效电路

图1中,1、2、3、8和 5脚为变压器的外部引脚,其余端子可看成是内部引脚。变压器T1为全耦合、无电阻、无漏感的理想变压器。设1~2端为第一绕组,3~8端为第二绕组,5~8端为第三绕组。第一绕组参数有:Rp为直流电阻,Le为漏感,自感 L1等于Le+Lm。Rs1和 Rs2分别是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的直流电阻。各绕组交流电压关系如下,其中u27表示2~7端的交流电压,依次类推:

在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中有2个直流电压设置,第二绕组的直流电压等于V2-V1,第三绕组的直流电压等于V2,两个直流电压对交流没有影响,一般都取0 V。第二和第三绕组的自感L2和L3与Lm、E1、E2、F1和F2有关:

有了上面的关系以及下面的三绕组变压器方程组[1-3],再通过虚拟测量就可求得各绕组的自感LX和互感MXX。

方程组中 u1、u2和 u3,i1、i2和 i3分别是第一、第二和第三绕组的交流电压和电流。为了求得互感MXX,设Rp、Rs2 和 Rs1 均为零,则方程组(5)~(7)的 R1、R2 和 R3也都为零;再设漏感 Le=0,则L1=Lm。虚拟测量的方法是在变压器的第一绕组加交流电压,串接电流表测i1,在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分别测量交流电压u2和u3,即如图2所示。因 i2和 i3为零,则根据式(5)~(7)有:

图2 虚拟测量方法电路图

再根据式(3)、式(4)求得 L2和 L3。同理,分别把变压器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作为输入端,加交流电压,测输入电流,在其他绕组端测电压,则可以求得M12、M32、M13和 M23。 例如,根据所给第一组变压器参数 Lm、E1、E2、F1和F2,计算各绕组自感和互感数据如表1所示。

1.2 第2组

Multisim变压器第2组参数相对比较简单,其等效电路可看成图3所示的电路形式,参数及意义如下:

表1 计算各绕组自感和互感

互感系数与相关的两个绕组的自感和互感关系如下:

图3 第2组参数对应的等效电路

2 应用实例

在实际应用中选哪一组参数的变压器好,这要视对偶互感(如 M12与 M21,M23与 M32,M13与 M31为对偶互感)的要求来决定。对偶互感的设置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如果仿真时希望对偶互感不相等,则只能采用第1组参数,选择第2组参数将使对偶互感自动相等。如果选第1组参数的 F1与 F2相等,结果会使 L2、M12和 M32等于零,进而使第二绕组对第一绕组和第三绕组的反作用消失,这与真实的变压器是不相符的。如果不想使用第2绕组,也可以选F1与F2相等或使3端悬空。

例如设计一个单调谐放大器[4-6],中心频率为465 kHz。之前,由于不清楚中周变压器参数如何设置,很多人往往用电感代替中周变压器作为三极管的负载[7-8],如图4的L1。这样做使得放大器的带宽很宽 (经测定约为1 MHz),选择性很差且带宽不能缩小,不符合实际应用。

若选TS_PQ4系列变压器作为三极管的负载,如图5中的T1,且按照下面的数据修改 L1、L2和L3,其余参数不变:

图4 电感作为三极管负载

图5 TS_PQ4系列变压器作为三极管负载

选择两侧的接入系数均为0.25,则修改后的放大器带宽约为61 kHz,与图4相比带宽大幅减小且容易调整,选择性显著提高。这里的关键是如何设置L1、L2和L3。为了保证中心频率为465 kHz,变压器3~4端的总电感L34仍取560 μH。因绕组电压比与绕组电感有如下关系:

所以:

同理:

并且满足了关系:

如果选用另一组参数的电源变压器(连接与图5相同),并且设置如下:

L1=Lm,由式(3)、式(4)计算得 L2=315 μH,L3=35 μH,与前一组参数的电感值相同。经测量,带宽也接近61 kHz。

该实例验证了Multisim变压器参数设置的正确性,也说明了本文对Multisim变压器模型的假设及参数意义的分析是准确的。Multisim电源变压器经适当设置也可用作高频变压器,这似乎与类型无关。本文只分析了大部分参数的意义,对直流电压V1和V2的作用还不十分清楚(好在V1和V2在后来的版本中已经取消)。本文讨论的内容只限于Multisim线性变压器。

[1]程守洙,江之永.普通物理学(第 3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李翰荪.电路分析基础(第 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许庆山,李秀人,常丽东.电路、信号与系统(第1版)[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2.

[4]于洪珍.通信电子线路(第 1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杨霓清.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及综合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于海勋,郑长明.高频电路实验与仿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7]许晓华,何春华.Multisim10计算机仿真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8]梁青.Multisim11电路仿真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自感互感等效电路
考虑端部效应的同心笼次级直线双馈电机等效电路
对自感现象的探究与思考
《自感》教学设计
大型接地系统接地阻抗测量的引线互感分析
基于随机等效电路分析评估电动汽车电能品质
例谈《互感和自感》的教学设计
对一道自感图像题的深入分析
《互感和自感》课堂实录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怎样画复杂电路的简单等效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