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管理学学科半衰期研究

2014-11-08卓可秋

图书与情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半衰期管理学期刊

卓可秋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3)

1 引言

目前,对于期刊的半衰期研究已相对成熟,被引半衰期已成为期刊学术质量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其中典型的期刊半衰期指标有美国ISI《期刊引证报告》(JCR)和国内《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半衰期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 Gosnell提出,随后 Burton 和 Kebler将其定义为某一学科在观察年度被引次数达到50%的论文出版年限。国内相关研究方面,学者罗式胜将期刊被引半衰期、期刊引用半衰期的概念及计算介绍给国内图书、情报学界。白云以CSSCI收录来源期刊发文及引用信息为数据源,考察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被引半衰期,结论是期刊被引半衰期与期刊学术影响力没有明显相关性,而与学科特点密切相关。黄利平以CSSCI为数据源,以图书情报和管理学领域25种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最佳被引年限和历时半衰期实证考察了各期刊的被引半衰期,得出了图情与管理学期刊最佳被引年限为第2或第3年,图情期刊被引半衰期一般为3年,管理学期刊被引半衰期为3~5年的一般结论。王富国以CSSCI图书情报、管理学引用数据为基础,计算出这两个学科的半衰期分别为4.64年和5.29年,普莱斯指数分别为0.54、0,47,最大引文年限分别为2年、3年。

以上研究主要以期刊为数据单元,讨论了半衰期与文献老化的关系,然而,这些研究尚未深入讨论半衰期与学科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在这些研究基础上,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从学科及各子学科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指标及被引时序变化角度,深入考察管理学及各分支的文献老化现状。

2 数据来源与指标说明

2.1 数据来源和数据预处理

文章统计学科的数据全部来自于CNKI,其中统计管理学学科被引的数据是采用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统计管理学学科引用的数据是采用CNKI的《文献库》。引用和被引的数据主要涉及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10多个数据库。

在检索时,以国家标准推荐的学科分类与代码上所列管理学各子学科为依据,找到相应的中图分类号,并舍弃部分管理学数据量很小的子学科及中图分类法中未列出的部分管理学二、三级学科。通过中图分类号检索得到2012年发表的管理学文献133,012篇,这些文献引用了787,871篇文献(即引文);我们又通过分类号专门对引文库进行了检索,得到历年被2012年文献引用的管理学学科文献为166,706篇次。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被引文献中如果CNKI没有收录就无法得到分类号,所以CNKI并没有将这些文献计入引文库,也就是说,大量的图书和CNKI未收录的期刊论文均不在其中,因此从来源文献得到引文数量和从引文库得到的被引文献数量出现了不一致,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探讨管理学学科的半衰期。

2.2 指标及相关计算说明

在指标选择方面,首先选择了学科引用半衰期和学科被引半衰期。

(1)学科引用半衰期

指该学科在统计当年所引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文献(以时间划分)的引用数达到总引用数的50%时的年数。具体计算方法为:假设学科引用半衰期指数为H,A为累积引用频次最接近、并小于50%的那年的累积引用频次,B为累积引用频次最接近、并大于50%的那年的累积引用频次,X为累积引用频次为A的那年到统计年的年数。由于论文的撰写到发文的时滞,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科引用和被引用半衰期,我们将统计当年作为第0年计算,这和许多文献讨论期刊半衰期的计算方法不一样,但可以得到更加真实的学科半衰期。半衰期公式为

下面以2012年企业管理子学科的数据为例来说明如何计算学科引用半衰期。由表1可知,最接近50%的引用累计百分比是在2007年达到的43.15%,距2012年为5年,则对应公式1中参数的值分别为:X=5,A=43.15%,B=51.10%,由此可计算出企业管理子学科引用半衰期为

(2)学科被引半衰期

学科被引半衰期主要指,在所有被引文献中,所统计的学科的文献所呈现的半衰期,其计算方法与学科引用半衰期相同为

例如,从表1可得知最接近50%的被引累计百分比是在2009年达到的45.87%,距2012年为3年,则对应公式2中参数的值分别为:X=3,A=45.87%,B=56.17%,由此可计算出企业管理子学科被引半衰期为

3 管理学学科各项指标统计与分析

根据上述列出的各项指标计算步骤,我们以学科代码为学科分类标准,将CNKI中中图分类号与管理学及其子学科进行对应,得到各自学科的文献,进行学科被引半衰期、学科引用半衰期等指标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3.1 管理学学科引用半衰期分析

根据表2中的数据,将各子学科引用半衰期按降序进行排列,结果如图1所示。结合表2和图1,可看出学科引用半衰期最长的是“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子学科”,为9.97年;次者是“管理理论”,为7.39年;最短的是“管理工程子学科”,为4.75年;整个管理学的学科引用半衰期为5.80年。

比较引用半衰期偏大的前几个子学科和引用半衰期偏小的另外几个子学科,可以发现引用半衰期的值较大的学科均偏向理论,如“科学学与科技管理”、“未来学”和“管理理论”这三个子学科,由于其学科性质较偏理论,需要较多地涉及到成熟的理论成果,也需要借助较长期的其他成果来印证其理论研究,所以引用半衰期较大。其中引用半衰期最长的“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子学科,其引用半衰期比整个学科长出4年,在分析了该子学科的399篇文献的引用文献后,发现在全部的3951篇引用文献中,有1310篇外文和868篇图书,这两种类型文献加在一起占到总参考文献量的近55%,所以这两种类型文献对子学科的引用半衰期的影响较大。经过进一步查证,引用外文文献的半衰期高达约14年,引用图书文献的半衰期则高达约13年,因而使得该子学科半衰期较长。引用半衰期的值较小的学科均偏向技术与应用,这类学科研究的多是学科近期热点领域和前沿问题,需要参考的资料较新,所以引用半衰期较小,如学科性质偏应用的“管理工程”2012年的引用半衰期为4.75年,比整个学科的半衰期少了一年多。

表12012年企业管理子学科的年份(数量分布)

表2 管理学各子学科各项指标统计表(统计年:2012年)

图1 管理学各子学科引用半衰期排序图

在2012年管理学论文引用的所有文献中,引用次数最多的前100篇文章,其年限根据被引次数的加权平均和为10.03年,引用次数最多的前1000篇文章,其年限的加权平均和还要比前100篇的多近2.5年。而上文中提到管理学引用半衰期仅为5.80年,这说明对管理学影响较高的论著其被引年代要比平均的管理学文献引用年代要长很多年。显然,这些高影响的论著,要么在研究主题上与2012年的管理学文章相一致,要么其理论思想仍然对2012年管理学文献产生重要学术影响。通过分析这100篇文章,有45篇发表在经济学类期刊论文,19篇发表在管理学期刊论文,24篇来自图书,还有12篇是属于其他学科的论文或其他类型文献,这说明经济学对管理学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在管理学引用较少的文章中,只引用了1次的文章占到总引用数的45%左右,其中在近3年发表的文章占到约13%的比例。分析这些只被引了1次的文献,可以看出在近3年发表的文章,中文的文献明显要比外文多,而且这些文献其研究主题与2012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有很大的重叠,可以认为这些只被引1次的文献很大一部分是研究近几年的热点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它们的被引次数将会上升,这也是文献生命周期的规律所决定的。同样,在被引1次且发表年代比较久远的那些文章中,可以看到外文文献的比例明显地增多,而且发表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文章,绝大部分都是外文文献,这说明国外早期的管理学理论性成果或多或少还在影响着我国管理学研究领域。这些比较早期的外文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学科的引用半衰期。

3.2 管理学学科被引半衰期分析

将表2中各子学科被引半衰期按降序进行排列,得到如图2所示的结果。结合表2和图2可以看到,管理学“未来学”子学科被引半衰期最长,为6.37年;其次是“管理理论”子学科,为5.91年;被引半衰期最小的是“管理学其他学科”,其半衰期只有2.14年,其次是“企业管理”子学科,为3.41年。管理学整个学科的被引半衰期为3.45年。

图2 管理学各子学科被引半衰期排序图

对照表1中各子学科的总被引频次,发现被引频次较大的子学科有“企业管理”、“公共管理”、“管理工程”和“部门经济管理”,这四个子学科的被引频次占学科总体被引频次的约82%,其子学科被引半衰期在3.41~3.88之间,是对管理学学科被引半衰期产生主要影响的子学科。

对比管理学子学科被引半衰期较高和较低的学科可以发现,被引半衰期较高的子学科多为理论型研究方向,而较低的多为应用型研究,即偏重于理论研究的学科被引半衰期较偏重于应用研究的学科要长一点。如“管理理论”、“未来学”和“科学学与科技管理”这三个子学科相比“管理工程”、“企业管理”和“部门经济管理”三个子学科,前者是偏向理论和方法而后者是偏向技术和应用,前者的被引半衰期处于5.33~6.37之间,而后者的被引半衰期则处于3.41~3.88之间。同时,偏向社会政治的“公共管理”子学科其被引半衰期也较短。

观察表2还可以发现,学科的发文数量也与学科被引半衰期有一定的关系。总体上表现为,发文量越大则被引半衰期越小。如发文量较多的“企业管理”、“管理工程”、“公共管理”和“部门经济管理”四个子学科和发文量较少的“管理理论”、“未来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四个子学科,前者学科研究热点多,近期相近文献多而集中,其被引半衰期明显偏小;而后者研究点发散,近期的研究相近文献少,论文引用文献的时间拉长,造成被引半衰期明显偏大。因此可以认为,子学科的被引半衰期大小与发文量大致是呈负的相关关系,同时被引半衰期大小还与子学科性质有关,即偏理论性的子学科较偏应用性的子学科被引半衰期长。

分析被引最多的前1000篇论文,可以统计出其平均的被引年限为5.24年,约高出管理学的整体被引半衰期2年。这些被引论文,从最高的被引频次332到最低的被引频次20,其平均的被引频次约为38。子学科中,“企业管理”在这1000篇论文中占到很高的比例,达到约43%,一部分因为“企业管理”子学科发文量很高(占到管理学整个学科的近40%),另一部分是因为该子学科内确实出现一些学术影响较大的论文,如吴世农等人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和李增泉等人的《“掏空”与所有权安排——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等这些类型的论文虽然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发表,但由于能够很好地把握研究主题和深耕研究内容,所以在众多管理学文献中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仍对近几年的学术研究产生较大影响。

研究只被引1次的管理学论文,可以发现这些论文平均被引年限约为3.20年,要比管理学整体的被引半衰期略低一点。在所考察的8个子学科中,除“管理理论”和“未来学”两个子学科外,其余子学科被引1次论文的平均年限都与各自对应的被引半衰期基本一致且略微缩短。

结合各子学科历年被引量与2012年引用频次按时序变化的情况,我们绘制了图3(由于部分子学科间在被引频次数量上差别较大,所以分成两个图示加以展现)。

图3 管理学各子学科被2012年引用频次时序变化图

从图3可知,“企业管理”这个子学科是在文献发表后的第2年达到被引峰值,为27,301篇次;“公共管理”该子学科也是在第2年达到被引峰值,为8,130篇次。管理学中“管理理论”、“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三个子学科达到最大被引峰值较长,分别为5年、7年和5年。同时,文章也注意到,“企业管理”、“公共管理”和“管理工程”三个子学科的发文量和被引频次都占整个管理学相应的80%左右,而这三个子学科的国内文献的被引峰值仅为2年,这就直接导致管理学整个学科的最大被引峰值年限也只为2年,这也是国内管理学文献老化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学这个子学科,其历年被引频次波动较大,即在一个时间段内出现好几个被引峰值。深入分析其原因,发现一方面是由于该学科在某些年份的时候发表了一些很有学术影响力的论著,例如2000年赵康的《专业属性及判断成熟专业的六条标准——一个社会学角度的分析》和2003年张晓东的《中国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预测分析》等论文,致使该年份的被引特别高,从而对形成被引峰值具有很大贡献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重要概念会断续、反复地成为热点,比如未来学2003年发表的“有序加权平均算子”和“组合预测”以及2006年发表的“风险模型”和“破产概率”等概念,于2012年又重新成为了研究的主题热点,从而为2003和2006年也成为被2012年引用的局部峰值年提供了可能;再者就是,未来学该子学科的研究著作本身也随之时间的演化呈现上下起伏的较大波动,而不是随时间其发文量呈递增的趋势,从而或多或少对在被2012年引用的时序变化图产生影响,即可能出现多个波峰波谷现象。

3.3 学科引用半衰期与被引半衰期的比较

根据表2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对管理学的文献集合展开进一步的统计结果对比与分析。如图4所示,管理学8个子学科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值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比较各子学科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发现前者的值全部比后者大,而且这个差值平均为2.2年,整个管理学达到约2.4年。分析其原因可知,本次统计的被引半衰期来自2012年CNKI中引用的所有管理学论文,而且是CNKI收录有全文的论文。因此,他们也包括其他学科论文引用的管理学论文。管理学引用半衰期涉及CNKI收录的管理学文献引用的所有文献,因此,除了论文,还包括图书文献、外文文献等所有引用文献,既有管理学学科文献也有非管理学的文献。所以,它们就产生了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差异窥视学科半衰期奥秘。

图4 管理学各子学科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对比图

根据管理学整个学科引用和被引的主要文献类型,可以用如图5所示的二层框架图进行描述。图5的(a)是用来描述管理学论文的引用文献类型及其关系,处于上层的是代表管理学论文引用的各种类型文献,下层则是代表统计年的管理学来源文献;图5的(b)是用来描述CNKI引文库收录的管理学文献及其被引关系,处于上层的是代表管理学被引用的主要文献类型,下层则是代表引用这些管理学文献的来源文献。图中引用和被引文献,用椭圆型的大小一定程度上(由于空间限制,如(a)和(b)中的“其他文献”未能表达其真实比例,事实上该类型文献对应的椭圆形应该小很多)代表了它们相应的文献数量比例,即在引用文献中,用于计算管理学文献引用半衰期的文献类型数量从大到小依次是期刊论文、外文文献、图书文献和学位论文,分别占比46%、42%、6%和5%;计算被引半衰期的文献量最大的类型是期刊论文,其次是学位论文,二者的占比依次约是89%和8%。

通过分析管理学文献的引用半衰期发现,外文文献超过10年,这给我们传递了这样两种信号:其一,已经发表10年以上的外文文献依然对我国当今管理学研究产生很大影响,对比整个半衰期数据也说明,外文文献较中文文献具有更长的生命周期;其二,可能来自于许多转引或借引,也就是说作者从阅读的中文文献引用的外文文献转引而来,如果这样的引用出现较多的话,将说明我们的学风存在问题,缺乏学术的严谨性。图书文献接近9年,而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不到4年,这也说明了,图书较论文具有更长的生命周期,产生的学术影响时间更长。

图5 管理学引用和被引各类型文献半衰期示意

分析被引半衰期中的文献生命周期,学位论文比期刊论文略长一些,达到3.57年。学位论文尤其是博士论文,通常关注的是学科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其生命周期长于期刊论文,其半衰期理应长于期刊论文。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学中“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两个子学科与整体的管理学在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的差别表现出不一致性,即前者的引用半衰期比被引半衰期大4年,而后者的引用半衰期与被引半衰期几乎一致,推测其主要原因在于,“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子学科很多都是研究关于理论科学学、科技社会学、科学技术史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其引用文献充斥着大量的图书与外文论著,由于如上文分析的引用图书和外文文献半衰期都相对较长,所以大大地拉长了该学科的引用半衰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子学科主要研究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管理、高层次创新人才及流动的各方面主题内容,是一个新兴学科,也是当前管理学领域非常活跃的学科,反映出的引用半衰期也较短。所以,当这两个学科被引半衰期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其各自学科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之间差异也体现出来了。

4 结语

文章以CNKI收录管理学学科发文、引用和被引信息作为数据源,以2012为观测年度,从学科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和被引时序变化角度对我国管理学及其子学科的文献老化现状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相关结论如下:管理学学科被引半衰期为3.45年,引用半衰期为5.80年,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管理学老化速度较快;一个学科越是偏技术和应用,其文献更新速度就会越快,从而越容易产生大量新的、对其他研究有借鉴价值的研究成果,这时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也会相应变短。相反,一个学科越是偏向理论与方法,其文献更新速度就会越慢,引用的参考资料也会越久远,同时为其他研究借鉴的成果也会越成熟和越基础,从而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就会相应变长,这就是说,理论型子学科文献老化较慢,而应用型子学科文献老化速度较快。

[1]Journal Citation Reports[EB/OL].[2014-03-23].http://www.thomsonscientific.com.cn/productsservices/jcr/.

[2]万锦堃,薛芳渝.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8版,总第7卷)[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Gosnell C F.The Rate of Obsolescence in College Library Book Collections,as Determined by an Analysis of Three Select Lists of Books for College Libraries[D].New York 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 1943.

[4]Burton R E, Kebler R W.The “half‐life” of som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iteratures[J].American documentation, 1960, 11(1): 18-22.

[5]罗式胜.期刊被引半衰期的概念及其应用[J].情报科学, 1994, 15(1): 23-25.

[6]罗式胜.期刊引用半衰期的概念——一种与期刊被引半衰期对应的指标[J].图书与情报, 1995,(2): 20-21.

[7]白云.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被引半衰期分析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4):127-130.

[8]黄利平.基于引文分析的文献老化研究——以图书情报和管理学为例[J].情报杂志, 2011,30(10): 30-35.

[9]王富国.网络环境下图情学与管理学老化规律及其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 2013, 32(1): 63-67.

猜你喜欢

半衰期管理学期刊
如何成为管理时间的高手
期刊审稿进度表
从管理学角度看军事指挥体制改革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
基于CNKI数据的历史学学科半衰期探究*
高中化学试题中的半衰期
走出半衰期的认识误区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