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在森林管理安全问题和防护策略探析

2014-10-30欧榆

绿色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防护物联网安全

欧榆

摘要:指出了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其应用领域正不断拓广,涉及的领域越多,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分析了森林管理安全问题的成因,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结果,详细论述了物联网的主流体系架构、物联网在森林管理中的安全模式以及物联网安全问题面临的威胁。探讨了物联网的安全机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策略。

关键词:物联网;管理;安全;问题;防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273—03

1物联网的定义

从广义的角度来阐述,物联网是一个“未来体”,是由人们对未来生活向往的思想构建出的。它能随时随地的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并且不限制使用的网络规格,总而言之,就是未来的互联网。站在狭义的角度来阐述,物联网是不限制用户使用的网络规格,通过局域网的传感器,将两个端口的物品联系起来。

2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不同于现在的互联网,它是一种多网的异构融合网络。通常情况下,将物联网的功能定义为:拥有互联网通信、识别和智能化处理信息能力的通讯网络。从物联网的定义可知,这是一种介于理想和现实之间,进行实时信息交换的新型信息系统,笔者将这种新型信息系统整理成图1。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涉及的领域包括: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和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新型信息系统的普及可以节约社会构建成本,提高社会效益,改变传统的社会格局。它也涉及到国家、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给人们的隐私安全带来隐患。

3物联网在森林管理中的安全问题

3.1物联网三层体系

由上可知,物联网有三层体系结构,每层的工作内容都不相同。物联网整体出现安全问题,它的每层就都会存在安全隐患。通常情况下物联网的特征有3个,分别是:可靠传递、智能处理和全方位感知。

感知层:物联网的这层结构主要会受到信息射频识别安全威胁、智能移动终端安全威胁和无线传感网安全威胁。在传输层信息安全威胁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数据泄露、破坏和大量数据融合等信息安全问题。由于用户隐私信息的泄露、不恰当的访问设置与不完善的安全标准,所以要对应用层信息安全威胁进行研究。

传输层:物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批量处理电子信息,能同时接受大量的电信信息,这也是它的主要特性——拥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节点。正是由于物联网的这种特征,它对传输层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会给核心网络配备较为完善的安全措施,以此来保证核心信息的安全性。在森林管理系统中,这种处理方式就有点不恰当,因为森林管理系统面对的是以集群方式、大量涌入的物联网节点传输数据。这会导致物联网的核心网络出现信息拥堵的现象,给用户的反映体现就是拒绝服务,这也就是传输层经常会出现异构网络跨网认证的安全问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笔者发现这层结构经常会遭到异步攻击、中间人攻击以及DOS攻击等。

应用层:应用层的主要功能就是收集信息,在森林管理系统中,应用层是针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大量搜集工作,一般情况下会根据各行各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出通用或专用隐私安全问题的保护措施。在我国较为常见的安全问题保护措施是M2M模式,它在智能交通、智能森林、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中应用较为广泛。各个子系统在面对大量的电子信息时,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所以容易出现网络融合的安全问题。

3.2物联网安全模型

笔者根据调查结果,将物联网的安全模型结构整理成图2的示意图。

4防护策略

既然物联网每层都存在安全隐患,那么防护策略也要从这3层来着手。

4.1感知层防护策略

物联网一般是使用在无人管理的环境中,这种环境中设备的物理安全容易被破坏,这种问题在林业系统中的表现更为明显复杂,若想保证无人管理环境中设备的物理安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电子信息节点间使用身份认证的识别方式,运行对称密码或非对称密码的体制来解决方案。运用措施控制网络的发包速度,将同一个数据包被重复发送,这样能有效阻止利用网络协议的漏洞。在网络信息传播的关键之处,安装冗余的信息传感器,以此来刺激网络的自愈功能。

4.2传输层防护策略

对这层结构的防护策略可以使用密钥管理机制,没有钥匙就不能查看到物联网内部的信息,以此来保障内部数据信息的流通安全。这种机制的密钥可以是对称密码也可以是非对称密码。

4.3应用层防护策略

以智能化处理数据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物联网数据库安全访问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大量数据同时流入的情况时,可以利用安全访问设置,将访客设置成不同安全等级级别。还可以对每个正常用户设置一个识别码,以此作为身份验证的密码,通过这两种方式来保证信息安全。

对电子信息数据进行追踪设置,对访问的网络进行取证,逐步增强网络犯罪取证的能力。在森林管理系统中,对用户访问机制的认证能力要加强,对访问机制要进行加密处理。以业务和网络系统的正常工作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可以考虑搭建一个用户身份认证、多方位、智能高效的信息安全保护系统。

5结语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它的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详细叙述了物联网电子信息安全相关方面的内容。针对物联网电子信息安全的问题,结合了物联网的安全模型、体系结构和笔者自身的经验,提出了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森林管理中电子信息安全的防护策略。

参考文献:

[1] 周中伟,何小东,周中意.物联网在森林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及防护措施[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9):78~80.

[2] 陈秀敏.物联网技术在森林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J].吉林林业科技,2012(1):46~48.

[3] 王颖,周铁军,李阳.物联网技术在林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前景[J].湖北农业科学,2010(10):2601~2604.endprint

摘要:指出了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其应用领域正不断拓广,涉及的领域越多,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分析了森林管理安全问题的成因,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结果,详细论述了物联网的主流体系架构、物联网在森林管理中的安全模式以及物联网安全问题面临的威胁。探讨了物联网的安全机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策略。

关键词:物联网;管理;安全;问题;防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273—03

1物联网的定义

从广义的角度来阐述,物联网是一个“未来体”,是由人们对未来生活向往的思想构建出的。它能随时随地的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并且不限制使用的网络规格,总而言之,就是未来的互联网。站在狭义的角度来阐述,物联网是不限制用户使用的网络规格,通过局域网的传感器,将两个端口的物品联系起来。

2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不同于现在的互联网,它是一种多网的异构融合网络。通常情况下,将物联网的功能定义为:拥有互联网通信、识别和智能化处理信息能力的通讯网络。从物联网的定义可知,这是一种介于理想和现实之间,进行实时信息交换的新型信息系统,笔者将这种新型信息系统整理成图1。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涉及的领域包括: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和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新型信息系统的普及可以节约社会构建成本,提高社会效益,改变传统的社会格局。它也涉及到国家、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给人们的隐私安全带来隐患。

3物联网在森林管理中的安全问题

3.1物联网三层体系

由上可知,物联网有三层体系结构,每层的工作内容都不相同。物联网整体出现安全问题,它的每层就都会存在安全隐患。通常情况下物联网的特征有3个,分别是:可靠传递、智能处理和全方位感知。

感知层:物联网的这层结构主要会受到信息射频识别安全威胁、智能移动终端安全威胁和无线传感网安全威胁。在传输层信息安全威胁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数据泄露、破坏和大量数据融合等信息安全问题。由于用户隐私信息的泄露、不恰当的访问设置与不完善的安全标准,所以要对应用层信息安全威胁进行研究。

传输层:物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批量处理电子信息,能同时接受大量的电信信息,这也是它的主要特性——拥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节点。正是由于物联网的这种特征,它对传输层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会给核心网络配备较为完善的安全措施,以此来保证核心信息的安全性。在森林管理系统中,这种处理方式就有点不恰当,因为森林管理系统面对的是以集群方式、大量涌入的物联网节点传输数据。这会导致物联网的核心网络出现信息拥堵的现象,给用户的反映体现就是拒绝服务,这也就是传输层经常会出现异构网络跨网认证的安全问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笔者发现这层结构经常会遭到异步攻击、中间人攻击以及DOS攻击等。

应用层:应用层的主要功能就是收集信息,在森林管理系统中,应用层是针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大量搜集工作,一般情况下会根据各行各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出通用或专用隐私安全问题的保护措施。在我国较为常见的安全问题保护措施是M2M模式,它在智能交通、智能森林、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中应用较为广泛。各个子系统在面对大量的电子信息时,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所以容易出现网络融合的安全问题。

3.2物联网安全模型

笔者根据调查结果,将物联网的安全模型结构整理成图2的示意图。

4防护策略

既然物联网每层都存在安全隐患,那么防护策略也要从这3层来着手。

4.1感知层防护策略

物联网一般是使用在无人管理的环境中,这种环境中设备的物理安全容易被破坏,这种问题在林业系统中的表现更为明显复杂,若想保证无人管理环境中设备的物理安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电子信息节点间使用身份认证的识别方式,运行对称密码或非对称密码的体制来解决方案。运用措施控制网络的发包速度,将同一个数据包被重复发送,这样能有效阻止利用网络协议的漏洞。在网络信息传播的关键之处,安装冗余的信息传感器,以此来刺激网络的自愈功能。

4.2传输层防护策略

对这层结构的防护策略可以使用密钥管理机制,没有钥匙就不能查看到物联网内部的信息,以此来保障内部数据信息的流通安全。这种机制的密钥可以是对称密码也可以是非对称密码。

4.3应用层防护策略

以智能化处理数据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物联网数据库安全访问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大量数据同时流入的情况时,可以利用安全访问设置,将访客设置成不同安全等级级别。还可以对每个正常用户设置一个识别码,以此作为身份验证的密码,通过这两种方式来保证信息安全。

对电子信息数据进行追踪设置,对访问的网络进行取证,逐步增强网络犯罪取证的能力。在森林管理系统中,对用户访问机制的认证能力要加强,对访问机制要进行加密处理。以业务和网络系统的正常工作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可以考虑搭建一个用户身份认证、多方位、智能高效的信息安全保护系统。

5结语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它的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详细叙述了物联网电子信息安全相关方面的内容。针对物联网电子信息安全的问题,结合了物联网的安全模型、体系结构和笔者自身的经验,提出了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森林管理中电子信息安全的防护策略。

参考文献:

[1] 周中伟,何小东,周中意.物联网在森林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及防护措施[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9):78~80.

[2] 陈秀敏.物联网技术在森林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J].吉林林业科技,2012(1):46~48.

[3] 王颖,周铁军,李阳.物联网技术在林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前景[J].湖北农业科学,2010(10):2601~2604.endprint

摘要:指出了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其应用领域正不断拓广,涉及的领域越多,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分析了森林管理安全问题的成因,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结果,详细论述了物联网的主流体系架构、物联网在森林管理中的安全模式以及物联网安全问题面临的威胁。探讨了物联网的安全机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策略。

关键词:物联网;管理;安全;问题;防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273—03

1物联网的定义

从广义的角度来阐述,物联网是一个“未来体”,是由人们对未来生活向往的思想构建出的。它能随时随地的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并且不限制使用的网络规格,总而言之,就是未来的互联网。站在狭义的角度来阐述,物联网是不限制用户使用的网络规格,通过局域网的传感器,将两个端口的物品联系起来。

2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不同于现在的互联网,它是一种多网的异构融合网络。通常情况下,将物联网的功能定义为:拥有互联网通信、识别和智能化处理信息能力的通讯网络。从物联网的定义可知,这是一种介于理想和现实之间,进行实时信息交换的新型信息系统,笔者将这种新型信息系统整理成图1。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涉及的领域包括: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和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新型信息系统的普及可以节约社会构建成本,提高社会效益,改变传统的社会格局。它也涉及到国家、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给人们的隐私安全带来隐患。

3物联网在森林管理中的安全问题

3.1物联网三层体系

由上可知,物联网有三层体系结构,每层的工作内容都不相同。物联网整体出现安全问题,它的每层就都会存在安全隐患。通常情况下物联网的特征有3个,分别是:可靠传递、智能处理和全方位感知。

感知层:物联网的这层结构主要会受到信息射频识别安全威胁、智能移动终端安全威胁和无线传感网安全威胁。在传输层信息安全威胁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数据泄露、破坏和大量数据融合等信息安全问题。由于用户隐私信息的泄露、不恰当的访问设置与不完善的安全标准,所以要对应用层信息安全威胁进行研究。

传输层:物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批量处理电子信息,能同时接受大量的电信信息,这也是它的主要特性——拥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节点。正是由于物联网的这种特征,它对传输层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会给核心网络配备较为完善的安全措施,以此来保证核心信息的安全性。在森林管理系统中,这种处理方式就有点不恰当,因为森林管理系统面对的是以集群方式、大量涌入的物联网节点传输数据。这会导致物联网的核心网络出现信息拥堵的现象,给用户的反映体现就是拒绝服务,这也就是传输层经常会出现异构网络跨网认证的安全问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笔者发现这层结构经常会遭到异步攻击、中间人攻击以及DOS攻击等。

应用层:应用层的主要功能就是收集信息,在森林管理系统中,应用层是针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大量搜集工作,一般情况下会根据各行各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出通用或专用隐私安全问题的保护措施。在我国较为常见的安全问题保护措施是M2M模式,它在智能交通、智能森林、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中应用较为广泛。各个子系统在面对大量的电子信息时,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所以容易出现网络融合的安全问题。

3.2物联网安全模型

笔者根据调查结果,将物联网的安全模型结构整理成图2的示意图。

4防护策略

既然物联网每层都存在安全隐患,那么防护策略也要从这3层来着手。

4.1感知层防护策略

物联网一般是使用在无人管理的环境中,这种环境中设备的物理安全容易被破坏,这种问题在林业系统中的表现更为明显复杂,若想保证无人管理环境中设备的物理安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电子信息节点间使用身份认证的识别方式,运行对称密码或非对称密码的体制来解决方案。运用措施控制网络的发包速度,将同一个数据包被重复发送,这样能有效阻止利用网络协议的漏洞。在网络信息传播的关键之处,安装冗余的信息传感器,以此来刺激网络的自愈功能。

4.2传输层防护策略

对这层结构的防护策略可以使用密钥管理机制,没有钥匙就不能查看到物联网内部的信息,以此来保障内部数据信息的流通安全。这种机制的密钥可以是对称密码也可以是非对称密码。

4.3应用层防护策略

以智能化处理数据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物联网数据库安全访问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大量数据同时流入的情况时,可以利用安全访问设置,将访客设置成不同安全等级级别。还可以对每个正常用户设置一个识别码,以此作为身份验证的密码,通过这两种方式来保证信息安全。

对电子信息数据进行追踪设置,对访问的网络进行取证,逐步增强网络犯罪取证的能力。在森林管理系统中,对用户访问机制的认证能力要加强,对访问机制要进行加密处理。以业务和网络系统的正常工作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可以考虑搭建一个用户身份认证、多方位、智能高效的信息安全保护系统。

5结语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它的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详细叙述了物联网电子信息安全相关方面的内容。针对物联网电子信息安全的问题,结合了物联网的安全模型、体系结构和笔者自身的经验,提出了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森林管理中电子信息安全的防护策略。

参考文献:

[1] 周中伟,何小东,周中意.物联网在森林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及防护措施[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9):78~80.

[2] 陈秀敏.物联网技术在森林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J].吉林林业科技,2012(1):46~48.

[3] 王颖,周铁军,李阳.物联网技术在林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前景[J].湖北农业科学,2010(10):2601~2604.endprint

猜你喜欢

防护物联网安全
木结构建筑的鉴赏与防护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浅谈如何强化灭火救援战斗中的安全防护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