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叶市场质量安全天平模型的构建思路探索

2014-10-30吕军

绿色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质量安全

吕军

摘要:于2013年1月对某市的茶叶生产者、监管机构和消费者三方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茶叶市场是一个天平失衡的市场,主要由于三方的信息渠道不一,各种信息也不同,提出了建立天平模型,并对此模型的构建思路进行了探讨,以求为茶叶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茶叶市场;质量安全;天平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229—02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文化这一传统文化也备受瞩目。作为茶文化重要的载体,茶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有机茶”、“无公害茶”等逐渐成为大众判断茶叶质量的绝对指标。但是,在如此火热的茶叶市场下,问题茶叶也在悄悄流通,质量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作为茶叶流通的载体,茶叶市场在保证茶叶质量安全方面的作用异常重要,但在实际流通过程中问题还有很多。例如没有质量认证的散装茶叶流入市场,有害添加物和劣质茶叶进入销售环节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因为市场信息不对称所致,具体指信息分布不均衡、收集难度大、整合力度不够等,另外随着市场规模的加大,信息更为繁杂、分散,监管机构的力度不够,监管成本更为加大。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本文通过构建了天平模式试图提供相关解决方案。

2天平模式建立的原因

茶叶市场信息系统中由生产者掌握真实信息,处于优势,消费者的信息量少,处于劣势,监管机构处于中间,但未能平衡好二者关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生产者与监管机构的信息不对称

在茶叶市场中存在众多规模较小、销售点分散的企业,所以监管机构在监管时难度有所增加,当前市场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从市场分布和生产者两方面来看,都存在信息供给不足的问题。②监管机构的成本过大、效率过低,导致监管力度不够。③目前市场上缺乏一套成熟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导致茶叶市场的监管阻力增大。

2.2消费者与监管机构的信息不对称

每年监管机构大刀阔斧地进行一系列产品质量检测、安全认证标识颁发等规范性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茶叶市场的有效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却或客观或主观的难以及时传递给消费者,在本文的调查中,接触过相关宣传的消费者只占9%。

2.3消费者与生产者的信息不对称

通常来讲,普通消费者很少具有识别茶叶质量安全的知识,所以购买到的产品质量没有保障。另外,茶叶质量安全还具有“累积性”特征,包括农药残留、有害微生物超标、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所有种种问题都会导致茶叶的质量安全隐患重重。

3天平模型的建立

在经济学中,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消费者不可能仅仅依靠生产者或者经营者所宣传的产品质量而支付高于一般产品的价格。市场信息的长期不对称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消费者不良的消费观,具体表现是指当原本生产成本较高的产品在得不到适当的价格激励时,在以后的生产中就会减少或者停止生产质量高于一般水平的产品,而监管机构如果没有及时建立起合理的监管机制,或者在建立机制后缺少执行力,会导致权威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长此以往,这种恶性循环会严重破坏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当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处在“理性”状态时,监管机构的调节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将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起来的绝对纽带,与二者有着直接联系。如果要建立信息天平模式,必须将生产者、监管机构、消费者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缺少任何一方都会导致天平的失衡。当拥有生产者时,监管机构就可以中转收集到的信息,方便消费者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当拥有消费者时,监管机构会将其需求反馈给生产者,从而生产出更加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双方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4天平模型建立的保障

质量安全天平模型是否会有效调控茶叶市场的核心在于是否有一个稳定的保障机制,即监管机构的有效调控。为了寻求天平的公正性,必须明确监管机构的权利和义务。

4.1监管机构的权力

(上接第229页)

在茶叶市场信息不足的前提下,监管机构应该合理利用自己的权力,重点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例如茶叶安全信用信息管理、茶叶产品溯源体系制度、茶叶安全信息收集制度和茶叶安全信用披露制度。在各种制度建立后,有效的执行力才是关键,一方面可以促进权力的落实,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政府在市场调控方面的权威。监管机构的权力是否有效发挥在于:第一,在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第二,在于监管机构的执行力度。做好这些,才能有效改善茶叶市场中信息不均衡的问题。

4.2监管机构的义务

政府监管机构的义务是否会落到实处,在于其质量和数量,这一点与其权力一样。长期以来,消费者难以获得茶叶市场的质量安全信息,所以监管机构的任务就是向消费者提供质量信息,从法律上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另外也要保证信息的数量,从两个方面同时加强消费者的主体地位。

5天平模型的应用

监管机构权力和义务的相互作用调控着市场信息的流动,相关政府机构,包括工商局、质监局和疾控中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监管生产者的生产活动,在审核并颁发质量认证证书的环节中可以收集所需的质量安全信息,信息整理后可以向公众公开,建立相应可溯数据,以便消费者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官方信息。当市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舆论导向时,监管机构可以及时收集,以便有的放矢地继续进行市场监管。同时监管机构也要将收集到的舆论反馈给生产者,最终形成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完整信息链。对于消费者来说,既可以及时有效地掌握茶叶的质量安全信息,又可以给生产者一定程度上的价格激励;对生产者来讲,在得到价格满足后部分也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获取更大利润,保持整体市场的大环境稳定。

6结语

通过天平模型构建的思路探讨,解决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进一步保障了茶叶市场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所以天平模型的有效运用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茶叶质量,解决三大主体的利益矛盾,维持茶叶市场环境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玉蓉.茶叶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与消费者行为分析[J].武夷学院学报,2011(4).

[2] 黄娇娣,李锦霞,庄佩芬.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探讨福建省茶叶质量安全问题[J].台湾农业探索,2010(12).

[3] 肖玉蓉.茶叶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与消费者行为分析[J].武夷学院学报,2011(4).

[4] 马柏伟.勇于进取,创新机制,打造国际性的茶叶交易平台——关于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建设的思考[J].中国合作经济,2012(12).endprint

猜你喜欢

质量安全
关于消费者对流通领域中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度的研究
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探讨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