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

2014-10-30赵琼惠赵琼芬

绿色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土壤污染生态修复重金属

赵琼惠+赵琼芬

摘要: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必要性,就重金属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从物理工程、物化修复以及生物修复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污染;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190—02

1引言

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会严重抑制农作物生长,对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还会导致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超标,通过食物链作用,重金属进入人体后常会诱发各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另外,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经过一系列环境作用和自然作用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其他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修复和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是人类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常用土壤重金属污染改良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作出展望,以期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提供依据。

2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会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同时由于重金属进入到土壤中,引起生态环境恶化,进而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潜伏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控制与修复土壤污染,才能保护土壤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平衡。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有两条思路:一是直接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削减土壤重金属总量;二是降低重金属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削减有效态重金属含量。

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有很多,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主要采用物理化学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其中物理技术主要是通过电热和土壤淋洗等途径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这种治理方法较为彻底,但是效率低、成本高、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植物(植物提取,植物挥发,植物固定)、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来固化重金属,这种方法较为环保,但是富集植物筛选复杂,固定效率低,并且收割植物焚烧后产生灰分的处理,在业界颇有争议。化学固化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表现出的潜能和重要性,已引起学者和应用者愈来愈广泛的重视。

3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必要性

3.1保证食品质量与人体健康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大量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急剧增加,造成了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当土壤被重金属污染后,如蔬菜、水果以及粮食等农作物中砷、铬、铅以及镉等重金属物质含量的超标。受到污染后的农作物被人体摄入以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可以降低重金属物质在食品中的含量,提高食品质量,保证人体生命安全。

3.2降低农业的经济损失

虽然土壤重金属污染所导致的总经济损失无法算出比较精确的值,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所造成粮食的减产量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可以有效减轻其对粮食作物的影响,提高我国粮食的产量,降低农业经济损失。

3.3减轻其引起的环境污染

在水力以及风力的作用下,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可能会进入到水体以及大气中,导致大气、地下水等生态将环境污染。比如,空气中的扬尘几乎有一半是来自于地表,人体吸入扬尘以后,受到的影响与食用污染食品类似。因此,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还可以减轻其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4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措施

4.1物理工程

通过深耕翻土与污土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显著降低,对土壤系统产生的毒害明显降低。例如,将少量的无污客土与污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不仅降低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而且也减少了客土需求量,这种方法在日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深耕翻土就是通过深耕,把下面的土层翻到上层,从而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这种方法虽然对土壤改变比较少,但不宜在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地区采用,因为在严重污染的地方污染的土层很深,所以通过深耕并不能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反而会使后果更加严重。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部分土壤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开始采用挖土深埋技术和固化技术。这些工程措施对于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有很好的效果,它的优点是对污染土壤的处理效果有着彻底和稳定的作用,缺点主要是实施工程太大、投资成本较高,并且容易使土壤的结构遭到破坏进而导致使土壤的肥力下降等。

4.2物化修复

物化修复的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淋洗、电动修复和电热修复。土壤淋洗就是用淋洗液冲洗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将土壤颗粒中所含的重金属变成金属络合物或可溶解的离子,再把淋洗液收集起来,并把重金属回收。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对轻质土壤的修复,效果相对较好,但其费用也相对较高。电热修复是利用高频电压产生电磁波和热能给土壤加热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被电解出来,并将容易挥发的重金属从土壤内分离出来,以达到修复土壤的效果。这种修复方法主要适用于被Se或Hg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此外,还可以把污染的土壤置于高温高压中,将其变成玻璃态物质,最终从根本上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电动修复是在电场的作用下,用电泳、电渗透或电迁移的方法,分别将土壤中的污染物迁移到电极的两端,并通过收集系统对其进行集中清理。目前该修复技术已进入商业化的阶段。

4.3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的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该方法的优点是易于操作管理,不产生重复污染,而且投资省、费用低、效果好等,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重点方向。微生物修复是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作为土壤中的活性胶体,它们的比表面积较大,并且带有电荷,代谢活动比较旺盛。其中菌、细菌和微生物对土壤的活性影响比较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微生物不仅能够对重金属离子进行富集和吸附,而且还能够进行溶解,沉淀以及氧化还原。同时微生物也能够对重金属有机络合物进行生物降解。菌根真菌能够活化某些重金属离子通过借助有机酸的分泌。菌根真菌还能够间接影响土壤对重金属的吸收通过他形式如离子交换分泌有机配体激素等。经研究发现,通过对菌根真菌的接种,能够显著地缓解铜污染对宿主植物造成的危害,即使在重度施铜水平的土壤中,也能提高宿主植物对土壤铜污染的抗性。

植物修复是把环境中的污染物通过绿色植物进行祛除,从而降低或消除重金属污染的有害性。根据它和污染物的环境介质、作用方式以及其净化机制,植物修复包含了3种作用方式:植物吸收作用、植物稳定作用和植物降解作用。通过对植物的吸收作用,可以把重金属污染物转移到地面上,再通过对地面部分的收集,对其进行整体清理,从而彻底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以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利用植物的稳定作用,通过植物吸收和沉淀一些比较耐重的金属来对土壤中的大量有毒金属进行固定,以此来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并防止其进入地下水和食物链,从而减少了重金属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植物的功能是:它可以通过在根部累积和沉淀或利用根表吸收金属来加强对污染物的固定,能够保护被污染的土壤不再受侵蚀,通过减少土壤渗漏来防止金属污染物的转移等。通过利用植物的降解作用,植物体内含有能快速分解有机污染物的酶,它能把吸入植物体内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成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水等成分。通过利用植物根系分泌物产生的碳源和氧源,能够激活植物根系环境中喜阳菌群以及其他菌种的发育及活性,从而使菌群对有机污染物的氧化降解作用显著增强。

5结语

特定污染现场的实际情况通常比较复杂,往往存在同时由多种污染物造成土壤的复合污染。较之单一污染来说,由于污染物之间可能存在拮抗、协同和加和等交互作用,复合污染物的环境效应和环境行为可能会发生改变,其治理难度更大。物化修复技术通常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但也有经济成本高、破坏土壤结构、易造成二次污染等其局限性。因此,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和成因复杂的污染现状,克服单一治理技术的不足,联合运用物化与生物技术进行综合治理是污染土壤修复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新,贾永锋.土壤砷污染及修复技术[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2):101~102.

[2] 薛美香.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修复技术[J].广东化工,2007(8):43~44.

[3] 顾济沧,赵娟.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0(5):30~31.endprint

摘要: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必要性,就重金属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从物理工程、物化修复以及生物修复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污染;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190—02

1引言

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会严重抑制农作物生长,对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还会导致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超标,通过食物链作用,重金属进入人体后常会诱发各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另外,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经过一系列环境作用和自然作用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其他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修复和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是人类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常用土壤重金属污染改良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作出展望,以期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提供依据。

2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会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同时由于重金属进入到土壤中,引起生态环境恶化,进而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潜伏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控制与修复土壤污染,才能保护土壤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平衡。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有两条思路:一是直接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削减土壤重金属总量;二是降低重金属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削减有效态重金属含量。

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有很多,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主要采用物理化学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其中物理技术主要是通过电热和土壤淋洗等途径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这种治理方法较为彻底,但是效率低、成本高、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植物(植物提取,植物挥发,植物固定)、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来固化重金属,这种方法较为环保,但是富集植物筛选复杂,固定效率低,并且收割植物焚烧后产生灰分的处理,在业界颇有争议。化学固化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表现出的潜能和重要性,已引起学者和应用者愈来愈广泛的重视。

3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必要性

3.1保证食品质量与人体健康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大量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急剧增加,造成了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当土壤被重金属污染后,如蔬菜、水果以及粮食等农作物中砷、铬、铅以及镉等重金属物质含量的超标。受到污染后的农作物被人体摄入以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可以降低重金属物质在食品中的含量,提高食品质量,保证人体生命安全。

3.2降低农业的经济损失

虽然土壤重金属污染所导致的总经济损失无法算出比较精确的值,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所造成粮食的减产量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可以有效减轻其对粮食作物的影响,提高我国粮食的产量,降低农业经济损失。

3.3减轻其引起的环境污染

在水力以及风力的作用下,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可能会进入到水体以及大气中,导致大气、地下水等生态将环境污染。比如,空气中的扬尘几乎有一半是来自于地表,人体吸入扬尘以后,受到的影响与食用污染食品类似。因此,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还可以减轻其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4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措施

4.1物理工程

通过深耕翻土与污土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显著降低,对土壤系统产生的毒害明显降低。例如,将少量的无污客土与污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不仅降低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而且也减少了客土需求量,这种方法在日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深耕翻土就是通过深耕,把下面的土层翻到上层,从而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这种方法虽然对土壤改变比较少,但不宜在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地区采用,因为在严重污染的地方污染的土层很深,所以通过深耕并不能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反而会使后果更加严重。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部分土壤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开始采用挖土深埋技术和固化技术。这些工程措施对于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有很好的效果,它的优点是对污染土壤的处理效果有着彻底和稳定的作用,缺点主要是实施工程太大、投资成本较高,并且容易使土壤的结构遭到破坏进而导致使土壤的肥力下降等。

4.2物化修复

物化修复的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淋洗、电动修复和电热修复。土壤淋洗就是用淋洗液冲洗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将土壤颗粒中所含的重金属变成金属络合物或可溶解的离子,再把淋洗液收集起来,并把重金属回收。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对轻质土壤的修复,效果相对较好,但其费用也相对较高。电热修复是利用高频电压产生电磁波和热能给土壤加热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被电解出来,并将容易挥发的重金属从土壤内分离出来,以达到修复土壤的效果。这种修复方法主要适用于被Se或Hg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此外,还可以把污染的土壤置于高温高压中,将其变成玻璃态物质,最终从根本上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电动修复是在电场的作用下,用电泳、电渗透或电迁移的方法,分别将土壤中的污染物迁移到电极的两端,并通过收集系统对其进行集中清理。目前该修复技术已进入商业化的阶段。

4.3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的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该方法的优点是易于操作管理,不产生重复污染,而且投资省、费用低、效果好等,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重点方向。微生物修复是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作为土壤中的活性胶体,它们的比表面积较大,并且带有电荷,代谢活动比较旺盛。其中菌、细菌和微生物对土壤的活性影响比较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微生物不仅能够对重金属离子进行富集和吸附,而且还能够进行溶解,沉淀以及氧化还原。同时微生物也能够对重金属有机络合物进行生物降解。菌根真菌能够活化某些重金属离子通过借助有机酸的分泌。菌根真菌还能够间接影响土壤对重金属的吸收通过他形式如离子交换分泌有机配体激素等。经研究发现,通过对菌根真菌的接种,能够显著地缓解铜污染对宿主植物造成的危害,即使在重度施铜水平的土壤中,也能提高宿主植物对土壤铜污染的抗性。

植物修复是把环境中的污染物通过绿色植物进行祛除,从而降低或消除重金属污染的有害性。根据它和污染物的环境介质、作用方式以及其净化机制,植物修复包含了3种作用方式:植物吸收作用、植物稳定作用和植物降解作用。通过对植物的吸收作用,可以把重金属污染物转移到地面上,再通过对地面部分的收集,对其进行整体清理,从而彻底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以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利用植物的稳定作用,通过植物吸收和沉淀一些比较耐重的金属来对土壤中的大量有毒金属进行固定,以此来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并防止其进入地下水和食物链,从而减少了重金属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植物的功能是:它可以通过在根部累积和沉淀或利用根表吸收金属来加强对污染物的固定,能够保护被污染的土壤不再受侵蚀,通过减少土壤渗漏来防止金属污染物的转移等。通过利用植物的降解作用,植物体内含有能快速分解有机污染物的酶,它能把吸入植物体内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成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水等成分。通过利用植物根系分泌物产生的碳源和氧源,能够激活植物根系环境中喜阳菌群以及其他菌种的发育及活性,从而使菌群对有机污染物的氧化降解作用显著增强。

5结语

特定污染现场的实际情况通常比较复杂,往往存在同时由多种污染物造成土壤的复合污染。较之单一污染来说,由于污染物之间可能存在拮抗、协同和加和等交互作用,复合污染物的环境效应和环境行为可能会发生改变,其治理难度更大。物化修复技术通常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但也有经济成本高、破坏土壤结构、易造成二次污染等其局限性。因此,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和成因复杂的污染现状,克服单一治理技术的不足,联合运用物化与生物技术进行综合治理是污染土壤修复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新,贾永锋.土壤砷污染及修复技术[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2):101~102.

[2] 薛美香.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修复技术[J].广东化工,2007(8):43~44.

[3] 顾济沧,赵娟.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0(5):30~31.endprint

摘要: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必要性,就重金属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从物理工程、物化修复以及生物修复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污染;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190—02

1引言

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会严重抑制农作物生长,对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还会导致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超标,通过食物链作用,重金属进入人体后常会诱发各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另外,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经过一系列环境作用和自然作用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其他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修复和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是人类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常用土壤重金属污染改良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作出展望,以期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提供依据。

2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会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同时由于重金属进入到土壤中,引起生态环境恶化,进而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潜伏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控制与修复土壤污染,才能保护土壤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平衡。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有两条思路:一是直接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削减土壤重金属总量;二是降低重金属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削减有效态重金属含量。

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有很多,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主要采用物理化学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其中物理技术主要是通过电热和土壤淋洗等途径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这种治理方法较为彻底,但是效率低、成本高、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植物(植物提取,植物挥发,植物固定)、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来固化重金属,这种方法较为环保,但是富集植物筛选复杂,固定效率低,并且收割植物焚烧后产生灰分的处理,在业界颇有争议。化学固化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表现出的潜能和重要性,已引起学者和应用者愈来愈广泛的重视。

3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必要性

3.1保证食品质量与人体健康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大量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急剧增加,造成了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当土壤被重金属污染后,如蔬菜、水果以及粮食等农作物中砷、铬、铅以及镉等重金属物质含量的超标。受到污染后的农作物被人体摄入以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可以降低重金属物质在食品中的含量,提高食品质量,保证人体生命安全。

3.2降低农业的经济损失

虽然土壤重金属污染所导致的总经济损失无法算出比较精确的值,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所造成粮食的减产量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可以有效减轻其对粮食作物的影响,提高我国粮食的产量,降低农业经济损失。

3.3减轻其引起的环境污染

在水力以及风力的作用下,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可能会进入到水体以及大气中,导致大气、地下水等生态将环境污染。比如,空气中的扬尘几乎有一半是来自于地表,人体吸入扬尘以后,受到的影响与食用污染食品类似。因此,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还可以减轻其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4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措施

4.1物理工程

通过深耕翻土与污土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显著降低,对土壤系统产生的毒害明显降低。例如,将少量的无污客土与污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不仅降低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而且也减少了客土需求量,这种方法在日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深耕翻土就是通过深耕,把下面的土层翻到上层,从而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这种方法虽然对土壤改变比较少,但不宜在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地区采用,因为在严重污染的地方污染的土层很深,所以通过深耕并不能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反而会使后果更加严重。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部分土壤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开始采用挖土深埋技术和固化技术。这些工程措施对于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有很好的效果,它的优点是对污染土壤的处理效果有着彻底和稳定的作用,缺点主要是实施工程太大、投资成本较高,并且容易使土壤的结构遭到破坏进而导致使土壤的肥力下降等。

4.2物化修复

物化修复的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淋洗、电动修复和电热修复。土壤淋洗就是用淋洗液冲洗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将土壤颗粒中所含的重金属变成金属络合物或可溶解的离子,再把淋洗液收集起来,并把重金属回收。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对轻质土壤的修复,效果相对较好,但其费用也相对较高。电热修复是利用高频电压产生电磁波和热能给土壤加热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被电解出来,并将容易挥发的重金属从土壤内分离出来,以达到修复土壤的效果。这种修复方法主要适用于被Se或Hg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此外,还可以把污染的土壤置于高温高压中,将其变成玻璃态物质,最终从根本上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电动修复是在电场的作用下,用电泳、电渗透或电迁移的方法,分别将土壤中的污染物迁移到电极的两端,并通过收集系统对其进行集中清理。目前该修复技术已进入商业化的阶段。

4.3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的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该方法的优点是易于操作管理,不产生重复污染,而且投资省、费用低、效果好等,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重点方向。微生物修复是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作为土壤中的活性胶体,它们的比表面积较大,并且带有电荷,代谢活动比较旺盛。其中菌、细菌和微生物对土壤的活性影响比较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微生物不仅能够对重金属离子进行富集和吸附,而且还能够进行溶解,沉淀以及氧化还原。同时微生物也能够对重金属有机络合物进行生物降解。菌根真菌能够活化某些重金属离子通过借助有机酸的分泌。菌根真菌还能够间接影响土壤对重金属的吸收通过他形式如离子交换分泌有机配体激素等。经研究发现,通过对菌根真菌的接种,能够显著地缓解铜污染对宿主植物造成的危害,即使在重度施铜水平的土壤中,也能提高宿主植物对土壤铜污染的抗性。

植物修复是把环境中的污染物通过绿色植物进行祛除,从而降低或消除重金属污染的有害性。根据它和污染物的环境介质、作用方式以及其净化机制,植物修复包含了3种作用方式:植物吸收作用、植物稳定作用和植物降解作用。通过对植物的吸收作用,可以把重金属污染物转移到地面上,再通过对地面部分的收集,对其进行整体清理,从而彻底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以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利用植物的稳定作用,通过植物吸收和沉淀一些比较耐重的金属来对土壤中的大量有毒金属进行固定,以此来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并防止其进入地下水和食物链,从而减少了重金属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植物的功能是:它可以通过在根部累积和沉淀或利用根表吸收金属来加强对污染物的固定,能够保护被污染的土壤不再受侵蚀,通过减少土壤渗漏来防止金属污染物的转移等。通过利用植物的降解作用,植物体内含有能快速分解有机污染物的酶,它能把吸入植物体内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成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水等成分。通过利用植物根系分泌物产生的碳源和氧源,能够激活植物根系环境中喜阳菌群以及其他菌种的发育及活性,从而使菌群对有机污染物的氧化降解作用显著增强。

5结语

特定污染现场的实际情况通常比较复杂,往往存在同时由多种污染物造成土壤的复合污染。较之单一污染来说,由于污染物之间可能存在拮抗、协同和加和等交互作用,复合污染物的环境效应和环境行为可能会发生改变,其治理难度更大。物化修复技术通常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但也有经济成本高、破坏土壤结构、易造成二次污染等其局限性。因此,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和成因复杂的污染现状,克服单一治理技术的不足,联合运用物化与生物技术进行综合治理是污染土壤修复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新,贾永锋.土壤砷污染及修复技术[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2):101~102.

[2] 薛美香.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修复技术[J].广东化工,2007(8):43~44.

[3] 顾济沧,赵娟.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0(5):30~31.endprint

猜你喜欢

土壤污染生态修复重金属
沉淀/吸附法在电镀废水重金属处理中的应用
鱼头中重金属含量真的很高?
吃蘑菇不会重金属中毒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重金属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黔西北某炼锌渣堆场周边土壤及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研究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土壤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解磷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浅谈
重金属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