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级尺度的景观分类研究

2014-10-30王天山郑寒

绿色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乡村景观

王天山 郑寒

摘要:指出了乡村景观分类是进行乡村景观评价、规划与设计的前提,目前国内外对乡村景观分类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多局限于中、宏观尺度的研究,而对小尺度的直接服务于乡村景观规划的村级景观分类研究较少。针对旅游开发背景下大理市大理镇龙龛村的发展要求,从景观生态学视角出发,利用3S技术和景观功能形态分类方法对龙龛村进行了小尺度的景观分类研究,为龙龛村景观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规划依据。

关键词:乡村景观;村级尺度;景观分类;龙龛村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160—04

1引言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乡村景观产生了巨大冲击,改变着乡村的面貌。如何保护乡村景观的特色和完整性,充分挖掘其生态和文化旅游价值,使之形成高效、完整并具有传统特色的多功能乡村地域,是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

乡村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和内涵的景观类型,是聚落形态由分散的农舍到能够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所代表的地区,是土地利用粗放,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田园特征的地区。乡村景观区别于其他景观的关键在于乡村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乡村特有的田园文化和田园生活[1]。针对大理市旅游开发背景下的龙龛村发展现状,本研究采用景观功能形态分类方法对龙龛村进行了小尺度的景观分类研究,精确反映了龙龛村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景观生态类型的空间分布模式,可为龙龛村景观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规划依据。2研究区概况

龙龛村是云南省大理市大理镇的一个乡村,位于大理市东北部,坐落在洱海边,属坝区,地势平坦无山丘,海拔高度1981.00m,年平均气温15.50℃,年降水量1079.00mm,适宜种植蔬菜、粮食等农作物。本研究以龙龛行政村为研究对象,总面积约为4.6km2,共包括上龙龛、中龙龛、上生久、北生久、南生久、龙上登、龙下登7个自然村(图1)。据村2012年统计报表,全村有耕地4942.89亩,有林地45.33亩。全村辖19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406户,乡村人口14690人,其中农业人口13991人。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4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40元。农业方面以种植农业为主,主要耕作制度为蔬菜-水稻-蔬菜,部分土地全年种植蔬菜,是大理市主要的蔬菜供应地。蔬菜种植品种主要有红薯、玉米尖、芦笋、洋花菜、大葱等。最近几年,有极少数人家将菜地改为苗圃用地种植园林绿化林木。湿地主要集中在洱海边缘,是水体与陆地的相交汇地带,种植有木本植物水杉、柳树与芦苇等水生草本植物,根据季节不同,洱海水位高低变化,湿地面积会有所变化。此外,因乡村旅游业发展,沿海人家将房屋出租后另盖新房以及村民新建房,有部分耕地已被抛荒成为裸地,正在筹划改建为居民区。

随着大理旅游业的高速发展,龙龛村正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旅游村。为促进龙龛村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本研究拟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乡村景观分类方法,结合村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村级尺度的景观分类研究,为当地未来开展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促进大理乡村旅游,实现地方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3研究方法

3.1主要研究思路

本研究首先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之后对研究区域进行实地调查,请当地村民在地图上指出龙龛村与其他相连行政村的边界,确定龙龛村界范围。根据分类标准,对遥感图进行分类并分析结果。

3.2遥感数据处理

本研究的原始遥感数据有两张:①2012年Quickbird洱海西岸3m分辨率高清遥感图(jpg格式)。②2013年Landsat-OLI-TIRS遥感图(tiff格式)。首先利用Erdas Imagine2013对遥感数据进行相对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波段合成等预处理,形成基于UTM-WGS84南极洲极地投影的(img格式)遥感图。之后在Arc Map10.2中勾画出对应的研究区域,对遥感图像进行掩膜剪裁。对剪裁后的Landsat-OLI-TIES遥感图进行监督分类并建立图件空间数据库。最后以剪裁后的2012年Quickbird遥感图为底图,按照指定好的分类标准,结合监督分类结果进行目视解译分类,最终完成龙龛村的土地单元分类图和景观生态功能分区图。

3.3分类方法与标准的制定

我国对乡村景观分类的研究始于人文地理学,早在1990年董新就提出了乡村景观划分的意义、原则和指标体系,为乡村景观划分的后期研究提供了基本思路[2]。其后20年,随着跨地理学和生态学的景观生态学学科发展,开始有研究者从景观生态分类角度展开对乡村景观的分类研究。如王仰麟提出乡村景观分类要考虑到自然生态属性和功能形态特征两个方面[3]。肖笃宁等概述了景观分类的生态原则,提出了自然、经营和人工景观等不同景观类型的特性和分类的依据[4]。2004年,通过对前人的乡村景观分类研究综述,李振鹏提出了一种基于小尺度的服务于乡村景观规划的乡村景观分类方法——乡村景观功能形态分类法,并以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村和怀柔区北宅村为例,采用景观区、景观类、景观亚类和景观单元四级分类体系对这两个村进行了详细的景观类型划分[5]。随后,这一方法得到学界普遍的认同。2010年,李向婷以长沙县乌川湖村为例,也采用了功能形态方法对乌川湖村进行乡村景观类型分类和制图研究[1]。梁发超等针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要求和我国土地整理特征,亦提出农业景观功能形态二级分类方法体系,且进一步提出不仅要考虑景观单元的地理地貌因素,还要考虑自然适宜性区位因素及农户行为等多种综合因素,并以地貌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较典型的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为例,验证了该分类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6]。

借鉴上述景观分类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学的地域分异规律、生态学的系统关联原理等为指导,结合龙龛村实地情况,采用功能分类法对龙龛村进行景观分类。首先,结合实地调查与遥感资料,根据区域内的土地属性,将研究区域中的土地单元具体判定为耕地、建筑用地、裸地、水体、湿地、林地和乡村道路(表1)。在此基础上,鉴于龙龛村的实际状况——以种植农业为主的典型农业村庄,同时也是大理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以景观功能为主要依据,采用功能形态分类法,根据各土地单元实际情况不同而相应进行景观分类体系的调整。最终确定的景观类型为:乡村生产景观、乡村服务设施景观、乡村旅游休闲景观和乡村生态景观四大类(表2)。同时,考虑到整个研究区域内无大的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土壤类型亦无大的差异,因此,景观类型下仅保留景观要素这一层次,不再另做亚分类。endprint

景观类型1主要功能1包含景观要素1景观要素特征描述乡村生产景观1向人们直接提供农产品,包括粮食、蔬菜。1耕地1种植蔬菜与水稻,成片集中分布11林地1从耕地改来的苗圃地,多为幼年林;有少量果园;零散分布乡村服务设施景观1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设施和为农民生产提供居民生活区域。1乡村道路1线状或带状,连通各个村庄11建筑用地1以民居为主,聚集形成多个自然村落11裸地1暂被搁荒的土地,零散分布乡村旅游休闲景观1为城乡居民提供休闲和旅游服务功能。1湿地1洱海水域与陆地交汇处,植被以草本植物芦苇为主,为旅游船舶停泊码头11林地1园林绿化用地11水体1园林水景1建筑用地1包括停车场、旅游接待建筑乡村生态景观1对保护环境具有较大的潜力,具有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1湿地1洱海水域与陆地交汇处,植被以木本植物柳树、水杉为主,有芦苇;洱海高水位时可被水淹没,低水位时露出陆地,常年有低洼地积水。11水体1包括天然河溪、灌溉沟渠(二者旱季有断水);常年积水的坑塘

2014年9月绿色科技第9期4结果与分析

4.1龙龛村景观分类制图

景观制图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工具,也是其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景观制图单元是表示图斑内容的单位,它以景观分类系统的各级分类单元为基础,但是分类单元并不完全等同于制图单元,可以基于实际制图的情况进行合并、舍弃和细分相应的分类单元,以满足制图要求,但是其前提条件是修改结果不能违背和改变景观分类系统的主导思想。在以上景观分类标准的基础上,编制了龙龛村的土地单元分类图(图2)和景观生态功能分区图(图3)。

图2龙龛村土地单元分类图

4.2龙龛村景观分类结果分析

根据龙龛村景观生态功能分区图(图3)及表3,可以看出乡村生产景观是龙龛村域范围内占地面积最广的景观类型,其中耕地为第一景观要素,大面积相连在一起。林地则少而分散,主要为绿化的人工林地以及人工苗圃。乡村服务景观是区域内的第二大景观类型,建筑用地正在向外逐渐扩大,可以看出原有7个自然村村落之间存在着自然的界限(图3下方4个自然村:上龙龛、中龙龛、龙下登和龙上登;图3上方3个自然村:上升久、北生久和南生久),但这种界限正在逐渐被扩张的居民用地打破。扩建的建筑用地大多侵占原有耕地,致使耕地面积减小。

乡村生态景观为第三类景观,其中水体属于洱海水域,湿地起着净化水体、调节气候,保护环境的作用。第四类景观是旅游休闲景观,占地面积最小,包括建为售票点、旅游公厕及停车场等旅游接待设施的建筑用地,以及其周边的绿化林地、水体和湿地,主要负责提供旅游服务功能,由于龙龛村靠近大理古城,是洱海游轮靠岸的一个重要停泊码头,经常聚集着游客与各种车队,兼之环洱海路线的开通及村里新近兴起的民宿客栈,这里已成为省级旅游示范村,由此看来,龙龛村并不是重点的旅游景点,而是服务于旅游景点周边的村落,因此其旅游休闲景观所占面积并不大。

表3龙龛村景观生态功能分类及其面积

景观类型1乡村生产景观1乡村服务设施景观1乡村旅游休闲景观1乡村生态景观1总计面积/m213310783.35811102572.27612444.0216561190092.184214605891.839百分比/%171.88123.9410.0514.131100.00

龙龛村作为一个典型的以种植农业为主的农业村庄,其景观特征表现为:乡村生产景观和乡村服务设施景观占到了村庄总面积的95%以上,大面积连续的乡村生产景观中以自然村形式镶嵌着乡村服务设施景观,这些自然村斑块又被以乡村道路为主的廊道连接起来,在靠近洱海的方向,分布着大面积的以湿地为主的乡村生态景观,使得龙龛村具有较高的生态和旅游价值。

4.3村级尺度的景观分类探讨

乡村景观类型的划分对乡村景观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国许多学者对景观分类的研究主要基于较大尺度,而对较小尺度的乡村景观分类考虑较少,且多以北方乡村为主,对于西南地区的乡村景观分类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各地乡村景观差异较大。因此,乡村景观划分的方法应该充分考虑到各地区的差异,选取适当的分类指标,建立一套适用的分类体系。本研究参照国内的乡村景观分类研究,采用景观功能形态二级分类法对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大理市龙龛村进行了村级尺度的景观分类研究,即先按土地单元类型进行土地分类,共分为耕地、林地、建筑用地、裸地、水体、湿地、乡村道路7类。在此基础上,以土地单元的主导功能为依据、结合土地单元的权属、地理位置来确定景观类型,将该区域内的景观划分为乡村生产景观、乡村服务设施景观、乡村旅游休闲景观和乡村生态景观四大类。

在分类过程中发现,村级尺度的景观要素层次上可以明显地看出土地单元的多功能性,如乡村生产景观里的耕地主要功能是为人类提供农产品,但同时,它也发挥着满足游客视觉享受的休闲游憩功能。故在具体的归类时,只能以该土地单元当前的主导功能为依据,并结合其地理位置、土地权属与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等进行土地单元的合并,如码头附近的湖塘水体就划归为乡村旅游休闲景观,毗邻码头为村民私人种植的小片林地则归属乡村生产景观。这类方法既考虑到地理学理论,同时也把生态学思想纳入到分类体系中,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村级尺度的景观分类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向婷.乡村景观分类与评价研究——以长沙县乌川湖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26~15228.

[2] 董新.乡村景观类型划分的意义、原则及指标体系[J].人文地理,1990(2):49-52+78.

[3] 王仰麟.景观生态分类的理论方法[J].应用生态学报,1996,7(S1):121~126.

[4] 肖笃宁,钟林生.景观分类与评价的生态原则[J].应用生态学报,1998,9(2):217~221.

[5] 李振鹏,刘黎明,谢花林.乡村景观分类的方法探析——以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村为例[J].资源科学,2005,27(2):167~173.

[6] 梁发超,刘黎明,曲衍波.乡村尺度农业景观分类方法及其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1):330~336.endprint

景观类型1主要功能1包含景观要素1景观要素特征描述乡村生产景观1向人们直接提供农产品,包括粮食、蔬菜。1耕地1种植蔬菜与水稻,成片集中分布11林地1从耕地改来的苗圃地,多为幼年林;有少量果园;零散分布乡村服务设施景观1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设施和为农民生产提供居民生活区域。1乡村道路1线状或带状,连通各个村庄11建筑用地1以民居为主,聚集形成多个自然村落11裸地1暂被搁荒的土地,零散分布乡村旅游休闲景观1为城乡居民提供休闲和旅游服务功能。1湿地1洱海水域与陆地交汇处,植被以草本植物芦苇为主,为旅游船舶停泊码头11林地1园林绿化用地11水体1园林水景1建筑用地1包括停车场、旅游接待建筑乡村生态景观1对保护环境具有较大的潜力,具有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1湿地1洱海水域与陆地交汇处,植被以木本植物柳树、水杉为主,有芦苇;洱海高水位时可被水淹没,低水位时露出陆地,常年有低洼地积水。11水体1包括天然河溪、灌溉沟渠(二者旱季有断水);常年积水的坑塘

2014年9月绿色科技第9期4结果与分析

4.1龙龛村景观分类制图

景观制图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工具,也是其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景观制图单元是表示图斑内容的单位,它以景观分类系统的各级分类单元为基础,但是分类单元并不完全等同于制图单元,可以基于实际制图的情况进行合并、舍弃和细分相应的分类单元,以满足制图要求,但是其前提条件是修改结果不能违背和改变景观分类系统的主导思想。在以上景观分类标准的基础上,编制了龙龛村的土地单元分类图(图2)和景观生态功能分区图(图3)。

图2龙龛村土地单元分类图

4.2龙龛村景观分类结果分析

根据龙龛村景观生态功能分区图(图3)及表3,可以看出乡村生产景观是龙龛村域范围内占地面积最广的景观类型,其中耕地为第一景观要素,大面积相连在一起。林地则少而分散,主要为绿化的人工林地以及人工苗圃。乡村服务景观是区域内的第二大景观类型,建筑用地正在向外逐渐扩大,可以看出原有7个自然村村落之间存在着自然的界限(图3下方4个自然村:上龙龛、中龙龛、龙下登和龙上登;图3上方3个自然村:上升久、北生久和南生久),但这种界限正在逐渐被扩张的居民用地打破。扩建的建筑用地大多侵占原有耕地,致使耕地面积减小。

乡村生态景观为第三类景观,其中水体属于洱海水域,湿地起着净化水体、调节气候,保护环境的作用。第四类景观是旅游休闲景观,占地面积最小,包括建为售票点、旅游公厕及停车场等旅游接待设施的建筑用地,以及其周边的绿化林地、水体和湿地,主要负责提供旅游服务功能,由于龙龛村靠近大理古城,是洱海游轮靠岸的一个重要停泊码头,经常聚集着游客与各种车队,兼之环洱海路线的开通及村里新近兴起的民宿客栈,这里已成为省级旅游示范村,由此看来,龙龛村并不是重点的旅游景点,而是服务于旅游景点周边的村落,因此其旅游休闲景观所占面积并不大。

表3龙龛村景观生态功能分类及其面积

景观类型1乡村生产景观1乡村服务设施景观1乡村旅游休闲景观1乡村生态景观1总计面积/m213310783.35811102572.27612444.0216561190092.184214605891.839百分比/%171.88123.9410.0514.131100.00

龙龛村作为一个典型的以种植农业为主的农业村庄,其景观特征表现为:乡村生产景观和乡村服务设施景观占到了村庄总面积的95%以上,大面积连续的乡村生产景观中以自然村形式镶嵌着乡村服务设施景观,这些自然村斑块又被以乡村道路为主的廊道连接起来,在靠近洱海的方向,分布着大面积的以湿地为主的乡村生态景观,使得龙龛村具有较高的生态和旅游价值。

4.3村级尺度的景观分类探讨

乡村景观类型的划分对乡村景观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国许多学者对景观分类的研究主要基于较大尺度,而对较小尺度的乡村景观分类考虑较少,且多以北方乡村为主,对于西南地区的乡村景观分类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各地乡村景观差异较大。因此,乡村景观划分的方法应该充分考虑到各地区的差异,选取适当的分类指标,建立一套适用的分类体系。本研究参照国内的乡村景观分类研究,采用景观功能形态二级分类法对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大理市龙龛村进行了村级尺度的景观分类研究,即先按土地单元类型进行土地分类,共分为耕地、林地、建筑用地、裸地、水体、湿地、乡村道路7类。在此基础上,以土地单元的主导功能为依据、结合土地单元的权属、地理位置来确定景观类型,将该区域内的景观划分为乡村生产景观、乡村服务设施景观、乡村旅游休闲景观和乡村生态景观四大类。

在分类过程中发现,村级尺度的景观要素层次上可以明显地看出土地单元的多功能性,如乡村生产景观里的耕地主要功能是为人类提供农产品,但同时,它也发挥着满足游客视觉享受的休闲游憩功能。故在具体的归类时,只能以该土地单元当前的主导功能为依据,并结合其地理位置、土地权属与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等进行土地单元的合并,如码头附近的湖塘水体就划归为乡村旅游休闲景观,毗邻码头为村民私人种植的小片林地则归属乡村生产景观。这类方法既考虑到地理学理论,同时也把生态学思想纳入到分类体系中,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村级尺度的景观分类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向婷.乡村景观分类与评价研究——以长沙县乌川湖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26~15228.

[2] 董新.乡村景观类型划分的意义、原则及指标体系[J].人文地理,1990(2):49-52+78.

[3] 王仰麟.景观生态分类的理论方法[J].应用生态学报,1996,7(S1):121~126.

[4] 肖笃宁,钟林生.景观分类与评价的生态原则[J].应用生态学报,1998,9(2):217~221.

[5] 李振鹏,刘黎明,谢花林.乡村景观分类的方法探析——以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村为例[J].资源科学,2005,27(2):167~173.

[6] 梁发超,刘黎明,曲衍波.乡村尺度农业景观分类方法及其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1):330~336.endprint

景观类型1主要功能1包含景观要素1景观要素特征描述乡村生产景观1向人们直接提供农产品,包括粮食、蔬菜。1耕地1种植蔬菜与水稻,成片集中分布11林地1从耕地改来的苗圃地,多为幼年林;有少量果园;零散分布乡村服务设施景观1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设施和为农民生产提供居民生活区域。1乡村道路1线状或带状,连通各个村庄11建筑用地1以民居为主,聚集形成多个自然村落11裸地1暂被搁荒的土地,零散分布乡村旅游休闲景观1为城乡居民提供休闲和旅游服务功能。1湿地1洱海水域与陆地交汇处,植被以草本植物芦苇为主,为旅游船舶停泊码头11林地1园林绿化用地11水体1园林水景1建筑用地1包括停车场、旅游接待建筑乡村生态景观1对保护环境具有较大的潜力,具有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1湿地1洱海水域与陆地交汇处,植被以木本植物柳树、水杉为主,有芦苇;洱海高水位时可被水淹没,低水位时露出陆地,常年有低洼地积水。11水体1包括天然河溪、灌溉沟渠(二者旱季有断水);常年积水的坑塘

2014年9月绿色科技第9期4结果与分析

4.1龙龛村景观分类制图

景观制图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工具,也是其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景观制图单元是表示图斑内容的单位,它以景观分类系统的各级分类单元为基础,但是分类单元并不完全等同于制图单元,可以基于实际制图的情况进行合并、舍弃和细分相应的分类单元,以满足制图要求,但是其前提条件是修改结果不能违背和改变景观分类系统的主导思想。在以上景观分类标准的基础上,编制了龙龛村的土地单元分类图(图2)和景观生态功能分区图(图3)。

图2龙龛村土地单元分类图

4.2龙龛村景观分类结果分析

根据龙龛村景观生态功能分区图(图3)及表3,可以看出乡村生产景观是龙龛村域范围内占地面积最广的景观类型,其中耕地为第一景观要素,大面积相连在一起。林地则少而分散,主要为绿化的人工林地以及人工苗圃。乡村服务景观是区域内的第二大景观类型,建筑用地正在向外逐渐扩大,可以看出原有7个自然村村落之间存在着自然的界限(图3下方4个自然村:上龙龛、中龙龛、龙下登和龙上登;图3上方3个自然村:上升久、北生久和南生久),但这种界限正在逐渐被扩张的居民用地打破。扩建的建筑用地大多侵占原有耕地,致使耕地面积减小。

乡村生态景观为第三类景观,其中水体属于洱海水域,湿地起着净化水体、调节气候,保护环境的作用。第四类景观是旅游休闲景观,占地面积最小,包括建为售票点、旅游公厕及停车场等旅游接待设施的建筑用地,以及其周边的绿化林地、水体和湿地,主要负责提供旅游服务功能,由于龙龛村靠近大理古城,是洱海游轮靠岸的一个重要停泊码头,经常聚集着游客与各种车队,兼之环洱海路线的开通及村里新近兴起的民宿客栈,这里已成为省级旅游示范村,由此看来,龙龛村并不是重点的旅游景点,而是服务于旅游景点周边的村落,因此其旅游休闲景观所占面积并不大。

表3龙龛村景观生态功能分类及其面积

景观类型1乡村生产景观1乡村服务设施景观1乡村旅游休闲景观1乡村生态景观1总计面积/m213310783.35811102572.27612444.0216561190092.184214605891.839百分比/%171.88123.9410.0514.131100.00

龙龛村作为一个典型的以种植农业为主的农业村庄,其景观特征表现为:乡村生产景观和乡村服务设施景观占到了村庄总面积的95%以上,大面积连续的乡村生产景观中以自然村形式镶嵌着乡村服务设施景观,这些自然村斑块又被以乡村道路为主的廊道连接起来,在靠近洱海的方向,分布着大面积的以湿地为主的乡村生态景观,使得龙龛村具有较高的生态和旅游价值。

4.3村级尺度的景观分类探讨

乡村景观类型的划分对乡村景观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国许多学者对景观分类的研究主要基于较大尺度,而对较小尺度的乡村景观分类考虑较少,且多以北方乡村为主,对于西南地区的乡村景观分类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各地乡村景观差异较大。因此,乡村景观划分的方法应该充分考虑到各地区的差异,选取适当的分类指标,建立一套适用的分类体系。本研究参照国内的乡村景观分类研究,采用景观功能形态二级分类法对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大理市龙龛村进行了村级尺度的景观分类研究,即先按土地单元类型进行土地分类,共分为耕地、林地、建筑用地、裸地、水体、湿地、乡村道路7类。在此基础上,以土地单元的主导功能为依据、结合土地单元的权属、地理位置来确定景观类型,将该区域内的景观划分为乡村生产景观、乡村服务设施景观、乡村旅游休闲景观和乡村生态景观四大类。

在分类过程中发现,村级尺度的景观要素层次上可以明显地看出土地单元的多功能性,如乡村生产景观里的耕地主要功能是为人类提供农产品,但同时,它也发挥着满足游客视觉享受的休闲游憩功能。故在具体的归类时,只能以该土地单元当前的主导功能为依据,并结合其地理位置、土地权属与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等进行土地单元的合并,如码头附近的湖塘水体就划归为乡村旅游休闲景观,毗邻码头为村民私人种植的小片林地则归属乡村生产景观。这类方法既考虑到地理学理论,同时也把生态学思想纳入到分类体系中,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村级尺度的景观分类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向婷.乡村景观分类与评价研究——以长沙县乌川湖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26~15228.

[2] 董新.乡村景观类型划分的意义、原则及指标体系[J].人文地理,1990(2):49-52+78.

[3] 王仰麟.景观生态分类的理论方法[J].应用生态学报,1996,7(S1):121~126.

[4] 肖笃宁,钟林生.景观分类与评价的生态原则[J].应用生态学报,1998,9(2):217~221.

[5] 李振鹏,刘黎明,谢花林.乡村景观分类的方法探析——以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村为例[J].资源科学,2005,27(2):167~173.

[6] 梁发超,刘黎明,曲衍波.乡村尺度农业景观分类方法及其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1):330~336.endprint

猜你喜欢

乡村景观
当下乡村景观营建现状及方向
试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
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探讨
浅谈乡村旅游景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