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种苗栽培技术分析及其改进措施

2014-10-30马庭雄

绿色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种苗改进栽培

马庭雄

摘要:指出了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林业凭借自身优势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对于林业发展而言,重视并做好种苗栽培工作是关键。有鉴于此,围绕种苗技术及其改进措施展开了深入探讨,介绍了种苗栽培技术,分析了种苗栽培技术的尝试和应用,提出了种苗栽培技术的改进措施,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种苗;栽培;分析;改进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094—02

1种苗栽培技术概述

种苗栽培技术指的是为保证种苗有效存活而采取的一系列栽培方法和措施,涉及选苗、浇水、施肥等诸多内容,是林业建设的基础部分[1]。

种苗栽培技术应遵循两大原则:首先,应满足经济效益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若想使栽培工作效能达到最大边际效应,则需要重视所有工作流程合理设置,从而实现最理想配置以及分工,规避不必要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损失,具体包括结合具体情况落实工作协调工作,提高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效率以及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等;其次,应满足社会效益原则。目前,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这也是林业经管者应该深思的问题。只要保证分析的客观性、规划的合理性、作业的高效性[2],便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一同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2种苗栽培技术的尝试和应用

2.1引入和应用有机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人们的环保意识正在不断增强,在此背景下,有机技术成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林业建设和发展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所以,发展林业是大势所趋。在建设和发展林业的工作中,应积极引入和应用有机技术,主要包括如下方面:首先,合理选择和使用有机肥料;其次,在种苗选择方面,不仅要因地制宜,而且要保证生物族群的多样性;第三,尽可能少用甚至不用化学肥料以及化学药剂,从而有效避免生态失衡的发生;第四,生态系统表现出抽象特征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物质能量,所以,有必要将生态系统概念合理应用到有机林业模式中;第五,积极采用精密栽植法,于土壤底层施加适宜量的全发酵性有机肥料,为种苗根系生产提供足够营养,不仅有助于植物的茁壮成长,同时还能够明显降低病虫害发生率;第六,在栽培设计中,合理应用生物防治法,一方面有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另一方面有助于种苗的多元化发展[3]。

2.2种苗栽培经营管理和有机植栽法的综合应用

在种苗栽培管理工作中,应想方设法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壤的肥力,同时优化土壤的各类机制,包括生物性机制、化学性机制以及物理性机制等。尽量不使用人工化学肥料,保持土壤具有足够的清洁性,从而使土壤发挥出更为理想的性能以及功效。引入和应用自然堆肥,以科学发掘土壤的自然潜能。对于种苗而言,土壤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既发挥了容纳肥料的作用,又发挥着调节水分的作用。当土壤的诸多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时,将会对植物的生长尤其是根部的发育产生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种苗栽培过程中,积极引入和应用合理的栽培技术,能够对自然环保机制施加一个积极的、正面的促进和改善作用。①就化学性作用而言,首先,可以净化土壤、存藏养料、分解有机物、转化无机物等;其次,堆肥不仅能确保地热,而且能平衡空气、水、养分以及生物层,还能对有害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最终提高土壤对养分的保持能力。②就生物性作用而言,首先,矿物丰富的土壤可以有效吸收有害物,避免土壤发生恶化,同时有效补充土壤中的微量元素[4];其次,能够抑制表土流失、干燥以及硬化等,从而有效保护土壤表层生物。③就物理性作用而言,首先,能够实现深度耕耘,从而为种苗根系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包括理想的伸展性、透水性以及透气性等;其次,强化土壤吸水和储水能力,有效截留地表水,抑制水分的无意义挥发与蒸散,保证地下存水量满足各类种苗的生长需求。

3改进措施分析

3.1改进施肥技术

3.1.1肥料及堆肥的制作

在种苗栽培工作中,林业部门应大力提倡有机肥料的使用,同时辅以一定量的化学肥料。在栽培工作中,可将割除的草收集起来,并堆积到指定地点,通过长期暴晒以及雨淋等自然措施使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自然腐蚀分解,形成有机物,堆积时间满半年之后,应借助挖土机等设备对其进行翻松、搅拌以及打散等处理,从而加速腐蚀分解的速度和提高腐蚀分解的效果。大量实践显示,经由上述办法制作而成的有机堆肥,在种苗栽植的初始阶段,和土壤有效混匀,并提供给种苗,能够让种苗获得理想的初期生产速度和质量。另外,该类土壤更容易招来蚯蚓,如此一来,便能够对种苗周边土壤进行具有生态机能特点的自然土壤翻松[5]。

3.1.2种苗栽培工作应和施肥工作协调配合

对于施肥而言,其时机主要包括两个:一个是栽种前,另一个是栽种后。栽培过程中,以有机肥为主,待栽培工作结束之后应对栽培土壤本身及周边展开有效地除草以及翻松表层土工作,为后续施肥提供有利条件,便于肥料的高效吸收。施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保证和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所以,应重视并积极落实施肥工作,包括育苗之前、播种之前、定植之前。通常采用土表施肥的做法,另外,局部地块也可采用沟施、穴施以及环状施等施肥做法。

3.2改进灌溉技术

在种苗栽培工作中,浇水属于关键环节,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栽培工作最好选择在雨季进行,这样做能够大幅提高种苗的成活率,同时还能够明显减少浇水方面的费用支出。通常情况下,种苗在炎热夏季时蒸腾作用剧烈,因而需要每天浇水。另外,浇水时间建议选在早上或者傍晚这两个时段。在浇水作业中,应注意水量的控制,旱时能够做到及时且有效的浇水,涝时能够做到及时且有效的排水。

在浇水作业中,喷灌设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管线、机电设备、主供水设备系统等。目前,喷灌设施绝大部分实现了计算机自动控制管理,然而其浇水功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普遍局限于草皮的浇水,很难甚至无法进行大型区域性树木的浇水作业。所以,在种苗栽培作业的初始阶段,应设计一种能够用于种苗浇水的且具有全自动化功能的喷灌设施。endprint

3.3栽培技术的系统应用

种苗植下之后,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浇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应覆盖地膜进行保护。在夏季来临之前,应进行及时浇水并浇透,浇水频率通常控制在1次/15d,若天气干燥,应酌情增加浇水频率。

栽植完成之后宜马上修剪。以核桃苗为例,栽植后马上进行定干修剪将提高死树风险,通常在第2年萌动之前进行定干处理,定干操作之后应使用油漆做封口处理。栽植时间满1年之后,将嫁接部位下方的所有生苗尽数剪掉,以便集中营养和水分,利于枝叶更快更好的生长。

栽植前进行泡根处理。仍旧以核桃栽植为例,栽植前必须进行泡根处理[6],让苗木储存充足的水分。通常将新鲜购置的嫁接苗的树根植入清水中,并浸泡2d后再栽植,每天保持3~4次的换水,从而有效提升成活率。

使用化学药物对种苗进行浸泡处理。如磷肥蔽根。磷是植物细胞增殖的必需元素,而种苗拥有大量根系,增殖活动十分剧烈,因而对磷有着极大的需求量。所以,栽植前建议使用磷肥对种苗根系进行浸泡处理,从而提供种苗生长初期对磷元素的大量需求,利于根系细胞增殖,提高根部的吸收能力,提高成活几率。

4结语

对于林业建设和发展而言,种苗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应重视并做好种苗的栽培工作。随着自然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如何更加有效地栽植种苗成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若想做好种苗栽培工作,首先要积极引入新的栽培技术,如引入和应用有机技术、种苗栽培经营管理和有机植栽法的综合应用,其次要积极采用改进措施,如改进施肥技术、改进灌溉技术等。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高种苗的存活率以及生长质量,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红军,常沛斌.种苗栽培技术改进探讨[J].绿色科技,2013(6):87~88.

[2] 赫丽红,马颖,商长柱,等.辽五味种苗繁育及栽培技术[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3(4):75~76.

[3] 潘百涛,印东生,苏胜举.北方地区设施蝴蝶兰种苗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09(11):146~147.

[4] 贾秀芬,贠文卿.陇西县红芪种苗繁育和丰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7):37~39.

[5] 罗启发,潘仲平,任达琼,等.白术种苗繁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1(10):1428~1429.

[6] 曾洪学,屈兴红,童正仙.铁皮石斛种苗繁育及设施栽培技术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2(5):46~49.endprint

猜你喜欢

种苗改进栽培
林木种苗行业发展现状及管理措施探讨
浅谈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
苗木信息
林业种苗管理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草莓的立体栽培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