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蓝莓高产栽培技术

2014-10-30陈彦林李洪鲜文光忠

绿色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蓝莓土地利用

陈彦林+李洪鲜+文光忠

摘要:根据对蓝莓的栽培实践和观察,总结了贵州省黔东南州山地蓝莓的栽培技术,包括山地蓝莓的环境条件要求,适宜黔东南州的蓝莓品种,山地蓝莓的种苗质量,种植方式和田间管理技术等,以期为山地蓝莓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地农业;土地利用;蓝莓;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S663.9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092—02

1引言

山地农业是指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对山区中可耕作和利用的农业进行农事活动的总和[1]。直接利用山地、丘陵坡地和与之相匹配的生物资源从事农产品生产或服务性农业经营的山地农业,是突破耕地和水资源限制,推动农业向广度方向拓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21世纪农业发展最具潜力与前景的部分[2],重视山地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促进山地农业的快速崛起,是实现中国经济与农业更快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黔东南州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探索引种山地蓝莓以来,其鲜果及加工产品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山地蓝莓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截至目前已发展至10余万亩[3~4]。山地蓝莓产业在黔东南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为实现山区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中,笔者在生产实践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种植区域、品种选择、基地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在黔东南州山地蓝莓的栽培技术[5~7],以期提供参考。

2材料和方法

2.1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

与平原相比,由于受山体、河流、沟壑及其他非耕用地的切割、抬升、分隔、充斥等作用,山地农业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块多、面小、分布零散和存在明显的垂直带性分异等特征[8]。黔东南州地处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地带,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220.85万hm2的山地面积占据黔东南州国土总面积303.37万hm2的85.64%,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延绵[9]。根据全州地质构造、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灌溉水源和交通运输等综合因素,经专家学者的多次考察和论证,确定在麻江、黄平、丹寨、凯里、从江、三穗、台江、锦屏、黎平、镇远和雷山等11个县市大力发展山地蓝莓,基地采用荒山地、低产马尾松林进行改造建设,利用硫磺粉等进行土壤改良,确保基地土壤pH值介于4.3~5.5,土壤有机质≥4%,活土层≥60cm,同时在选择基地时,充分考虑水源建设、电力配套和道路交通。

2.2种植优良的蓝莓品种

在品种选择上主要考虑生产用途和品种搭配。根据黔东南州气候特点以及各蓝莓品种在黔东南州麻江县的试验观测,将目前在黔东南州主要种植的山地蓝莓品种划分为:早花早熟组(代表品种有:杰兔、乌达德、S13);早花晚熟组(代表品种有:灿烂、顶峰、森吐里昂、梯夫蓝、粉蓝);晚花晚熟组(代表品种有:园蓝、芭尔得温、精华、蓝美人)。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若以生产鲜食果为主的基地,建议选择早熟~晚熟的各类品种进行组合栽培,延长蓝莓采收上市时间。若以生产加工为主的基地,建议选择高产、成熟时间相对集中的品种。同时,考虑授粉树的比例搭配,授粉树搭配原则主要考虑花期相近的品种搭配种植,要求兔眼蓝莓至少配置两个以上品种进行相互授粉,主栽培品种与授粉品种配置比例为2~3∶1;高丛、矮丛和半高丛蓝莓,可以不配置授粉品种。

2.3严格苗木定植标准

2.3.1整地

山地的整理是蓝莓种植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一般选择阳坡建园,以等高线为行挖穴定植。依据地形、坡度和品种等因素,并结合台面宽度确定株行距。兔眼蓝莓株行距17~2m×22m,高丛蓝莓12~15m×20m;半高丛蓝莓08~12m×2m。穴规格为60cm×60cm×40cm。定植穴回填土壤时,穴底层施入腐熟牛粪后,再放入锯木屑或腐殖土,回填土需高出地面15~20cm。

232植苗

根据黔东南州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特点。将植苗质量和植苗时间确定为如下:兔眼蓝莓选用15年生以上Ι级苗,即苗高≥50cm,主干地径≥06cm,根幅≥12cm,≥02cm骨干枝条3个以上,高丛、矮丛和半高丛蓝莓则用2~4年生以上Ι级苗,即苗高≥60cm,冠幅≥35cm,主干地径≥13cm,根幅≥18cm,≥02cm骨干枝条3个以上。植苗时间为秋冬季或早春萌动前栽植为宜,定植深度为15~20cm,定植时需扶正压实。

2.4重视基地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蓝莓定植后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尤其是杂草控制相当重要,只有管理到位,蓝莓才能根旺叶茂,硕果累累。在黔东南州雨热同季的气候影响下,山地蓝莓基地的杂草生长较为旺盛,尤其是蓝莓幼苗期表现更为突出,必须采取中耕除草、播种绿肥或牧草、土壤覆盖等措施,确保蓝莓苗木80cm范围内无杂草,同时运用松针、木屑覆盖或间作的方式避免土壤裸露,覆盖厚度为5~10cm,提高水土保持能力,才能保证山地蓝莓的高产。

由于蓝莓为须根系植物,在施肥方面,施用营养全面、肥效持续的农家肥,再配合施入生物肥效果最好。在具体施肥过程中,1年施肥2~3次,冬施基肥以农家肥为主,采用环状法挖深度10cm按照5~10kg/株的比例将肥料埋入土内,以提高植株对各种元素的吸收。春、夏追肥主要以含氮和钾较高的有机肥或生物菌肥为主,第一次追肥具体操作为:春季气温开始回升、树体开始萌动时进行追施,用油枯或牛粪进行施肥(幼树期株施牛粪2~3kg或油枯0.5kg,结果期株施牛粪3~5kg或油枯1kg)。第二次追肥具体操作为:幼树期在气温稳定在30℃左右的时间,株施牛粪或园中杂草3~5kg,结果期在果实采摘完毕后,株施牛粪或园中杂草3~5kg。

2.5适时进行整形修剪

根据蓝莓生长周期将蓝莓树体修剪分为幼树修剪和结果期整形。幼树修剪属于种植后进行的定干修剪,修剪主要目的为保留3~5枝主干,定干高度10cm,同时抹除花芽,疏剪弱枝,降低营养消耗。并在生长期限对幼树新梢进行摘心,增加侧枝萌发量,以利迅速扩大冠幅,形成开张型树势。栽植3~4年的后山地蓝莓修剪主要以扩大树冠为主,剪除树丛下部和内膛的弱枝以及光照不足的花枝,在生长季节对结果树上的徒长枝和萌生枝在枝长10~20 cm左右进行摘心,促发侧枝,培养健壮的结果枝组。第5年进入成年以后,修剪以控制树高进行疏枝为主,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差异,对其修剪强度依树体长势而定,以达到通风透光、树体均匀、促进花芽形成、防止结果部位外移、丰产稳产的目的。修剪时间以果实采收结束至落叶休眠前较好。衰老树采用全树更新,即将地上部分全部锯掉,留15~20cm高的伐桩,这样可从基部重新萌发大量新枝。

2.6适时进行采收贮藏

根据蓝莓习性,需要适时对成熟的蓝莓进行采收,采收时间一般每3~4d采收一次,大量成熟期间需每1~2d采收一次。采收时避开雨水和高温时段,同时按照品种、等级用统一的采收工具采收,采摘后及时冷藏包装或冷藏运输。

3及时除治病虫害

由于黔东南州的生态环境优良,全州森林覆盖率为63.44%[10]。加之山地蓝莓地块分散,山地蓝莓很少发生较大的病虫害,一般不需要进行防治。根据调查,在黔东南州山地蓝莓基地中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叶斑病、茎溃疡病、病毒症、毒蛾、刺蛾、大蚕蛾、金龟子、天牛、黑腹果蝇、枝梢食心虫等。在防治中注重土壤管理,避免杂草过多,防止为病虫害的生存繁殖提供条件,便能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参考文献:

[1] 沈康荣.山地农业三十年[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石庆华,潘晓华,杜天真,等.江西农业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 聂飞.我国兔眼蓝莓栽培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153~155.

[4] 聂飞,文光琴,方品武.5个兔眼蓝莓品种在黔中地区的表现及栽培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8):126~128.

[5] 吴文勇.蓝莓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08,37(2)50~51.

[6] 范梦婕,文光琴,聂飞,等.蓝莓组培苗配套移栽培育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129~130.

[7] 赵云富.蓝莓栽培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1,262(12):143.

[8] 杨庆华,杨世先,马文彬,等.山地农业区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状况[J].山地学报,2005,23(6):749~755.

[9] 杨学义,张有林.黔东南州森林覆盖率指标的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07,32(1):9~12.

[10]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自治州林业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林业志:1988-2010[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蓝莓土地利用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在土地利用、能源与碳排放研究的应用
蓝莓
甜甜的蓝莓果
蓝莓的光泽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留用地安置制度分析及完善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蓝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