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板栗低产林嫁接换冠成效的初步研究

2014-10-30李小莲

绿色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板栗成效

李小莲

摘要:对嫁接换冠技术在寿宁县清源乡龟洋茶场板栗果园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对投产的低产劣种板栗进行嫁接换冠,改劣换优,可保持板栗品种的优良特性,使低产劣种板栗树嫁接换冠后的第3年,95%的板栗均可挂果投产,总产量增长幅度达8.265倍;挂果株数提高了3.8倍,良种挂果株数提高了4.75倍,平均单价提高了3.7元/kg,总产值提高了13.83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关键词:板栗;低产林;嫁接换冠;成效

中图分类号:S6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089—03

1引言

果树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三大类作物(粮食、蔬菜和水果)之一,是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在农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如能因地制宜地发展果树生产,对进一步利用土地,为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提供广阔的就业天地,改善人们生活,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板栗(Castanea mollissma Blume)属壳斗科(Fagaceae)栗属(Castanea Mill),是中国特产的重要经济林树种,也是我国利用最早的经济树种之一,分布广泛,资源丰富[2,3]。寿宁县栽培板栗已有800多年的历史,1958年、1965年、1972年、1979年曾有过几次批量栽植,但收效甚微。“七五”期间全县又营造了板栗20万株[4]。寿宁县的板栗产业发展在“八五”期间就被福建省林业厅列为全省板栗商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总栽植株数已超过200万株,总面积超过10万亩;而今天,寿宁县原是一个板栗商品生产基地却被人们渐渐的淡忘了。

目前寿宁县的板栗生产的现况是:果品流通主体不太明确,产业化程度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经营效益不高。为此,对寿宁县的板栗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

通过对寿宁县林业局营林股、板栗基地分布的芹洋等14个乡镇及斜滩、北山国营苗圃、犀溪镇南山下缪步禄板栗园、鳌阳镇白鹇墓叶吓勋板栗园、坑底乡小东村吴兴光板栗园、清源乡龟岭茶场板栗园、斜滩镇磊石村符石金板栗园等板栗生产基地或生产点(片)的调研结果发现,板栗果园是经济林的特殊林种,寿宁县的板栗商品基地之所以不能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是:造林时的种苗把关不够严格,造林后失管等多种原因造成大面积的低产板栗园,而在寿宁县开展低产栗园改造的却极少,导致大量栗园产量不稳,甚至减产。而寿宁县清源乡龟岭茶场板栗果园在2010年开始进行嫁接换冠改造,2011年就恢复到2009年的产量,2013全面提高了产量,取得良好效果。经过调查和分析,旨在总结一套经济高效的栗园嫁接换冠技术,为板栗生产服务。

2试验林地概况

调查试验地在寿宁县清源乡龟岭茶场板栗果园,它是寿宁县板栗商品生产基地之一,始建于2001年,前后栽种了10hm2板栗,现有经营面积10hm2,是该县目前个体经营板栗面积最大的农户之一。该基地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地处北纬27°20′,东经119°30′,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500~2300mm,全年少旱,海拔690~736m,年平均气温178℃,1月平均气温7℃,7月平均气温268℃,极端最高气温358℃,极端最低气温-5℃,无霜260d以上,土壤为黄红壤,肥力中偏低[5]。栗园理化性质见表1。但在2009年前,挂果的植株极少,平均挂果植株75株/hm2,平均株产果不到1kg。2010年开始,该户自筹资金,在林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一方面加强经营管理,一方面进行大面积高接换冠,平均换冠240株/hm2。

16.40010.820

3嫁接换冠技术与方法

3.1接穗的选择和贮存

接穗质量好坏决定了板栗嫁接换冠的成功与失败。一般嫁接换冠没成活,多是由于接穗质量不好,或贮存不得法,在嫁接后干枯而死。为了提高嫁接换冠成活率,首先要选择质量好的接穗[6]。

3.1.1接穗的选择

选用当年生直径在0.6cm、长20cm以上,性状好、产量高、果粒大、成熟早、抗病害强的毛板红、大油栗、魁栗、九家种等板栗优良无性系品种植株作为换冠改造的优良穗条,不用细弱不充实的结果枝或发育枝。因为粗壮的枝条营养含量高,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愈伤组织形成量大,嫁接成活率高。而细弱不充实的接穗,或在贮存期已萌发,失水、发霉的接穗生活力差,生成的愈伤组织能力低,与砧木愈合缓慢,嫁接换冠成活率低。

3.1.2接穗的贮存

板栗进行嫁接换冠,需要接穗量很大,应在萌芽前1个月进行采穗,如果贮存条件好,在整个冬季休眠期都可采接穗,一般是结合冬季修剪时剪下接穗。如果嫁接时才采接穗,往往接穗已经萌动,影响嫁接换冠的成活率。接穗采集后按品种分别绑好,写好标志,50根或100根扎成1梱,及时放在低湿的深窖或山洞内,窖内或山洞内温度要保持4~5℃,湿度达90%左右。贮存时,将接穗下半部用湿沙掩埋,上半部裸露在外面,如果窖内温度不高,可把接穗全部埋起来。捆与捆之间用湿沙隔离,窖口要盖严,以保持窖内冷凉,每15d要翻堆一次。有条件的可进行蜡封处理,质量最好。总之,接穗要求贮存在低温、湿润的环境中。

3.2嫁接换冠时间的选择

由于板栗高接换种的砧齡较大,嫁接换冠的时期要在砧木萌动时进行,这时气温升高,树液流动,形成层开始活动,树皮易剥离,接口易生成愈伤组织,嫁接成活率高。如果嫁接过早,温度低,愈伤组织形成缓慢,从嫁接到成活时间拉长,在这段时间内,若遇大风、干旱或连续阴雨等不良气候,都会影响到板栗嫁接换冠成活率。如果嫁接时期过晚,到砧木长叶后嫁接,虽然气温高,接口愈合快,成活率高,但是砧木在展叶时已消耗大量营养,嫁接成活后生长量小,生长期过短,往往树体衰弱,越冬易受冻害,甚至死亡。所以,板栗嫁接时期最好选在春季砧木芽萌动到树叶萌发的3月下旬到4月中旬进行。endprint

3.3板栗嫁接换冠方法

板栗嫁接和其他果树一样,几乎所有的嫁接方法都可以成活。但是,从调查发现,采用大抹头嫁接法进行板栗的嫁接换冠,虽然能够压低树冠高度,容易操作,缩短主干光秃带,但嫁接去枝大,对树体伤害较重,伤口面积大,不易全部愈合,易染病,树冠恢复缓慢,产量低,接后徒长跑条,投产较晚。而采用多头高接法进行板栗嫁接换冠则能达到提早恢复树冠提高产量。多头高接换冠,充分利用原有骨架,保留主从关系的原则。一般选直径3~5cm,3~6年生小枝进行拦头,一株成年树可接20~30个头,大树可达100个头以上。这种方法不仅抽枝缓和,伤口易于愈合,而且提早成形。多头高接比大抹头高接换冠可提早投产2年左右,能增产45%~51%。多头高接法主要采用插皮接法和插皮腹接法。现把这两种方法具体操作技术介绍如下。

3.3.1插皮接又叫皮下接

此法适用于砧木直径大于2cm以上,或直径4~5cm以上的高接枝干。接穗采用蜡封接穗,在离下端0.5cm处下刀削一个马耳形削面,上部深入木质部1/2处,往下削平,背面不削,只是把头部削尖即可。砧木一般用枝剪在接口处一剪成功,如果砧木过粗,则先锯断后削平,使其断面平滑。在砧木树皮光滑的部位纵面拉一刀,深入木质部,长2~3cm,尔后将接穗插入切口的形成层处,树皮自然向两边裂开紧包接穗,接口上部接穗露出伤口约0.5cm,插入接穗后,用一条事先裁剪好的宽3~4cm、长40cm的塑料条捆绑。注意绑紧接穗,还要把砧木和接穗切削的伤口全部包严,以防伤口水分蒸发。捆绑用的塑料条也可以长些,待嫁接成活后,还可以作为捆绑支棍用。

3.3.2插皮腹接法

在砧木上实行轻拦头,然后在砧木的腹部插皮嫁接。这种方法适用于较粗的砧木或大树的多头嫁接或在老枝干的光秃带处插接补空。

取长15~20cm、粗0.6~0.8cm的接穗,削面长7~10cm,长削口背面顶端削成斜尖。在枝干的侧面或光秃带层处割一横口深达木质部,在横口上主垂直方向的皮层处挖一月牙形穗槽,深达木质部。将削好的接穗削面向里插入槽内,直到插入全部削面为止。用塑料带包扎好接口,在大树的光秃带处、采用嫁接时,因大树的主干皮层厚,压力大能使接穗紧密地贴合在砧木的形成层处,但用塑料带包扎时注意包扎严密,防止接口风干。

3.4嫁接后的管理

3.4.1除萌蘗

嫁接后10d砧木即开始萌发,应及时除掉砧木的萌芽条,清除换冠后的板栗树上的萌蘗时,暂先保留一部分萌蘗树的叶片,通过嫩梢摘心,控制过度延伸,留作辅养抽水叶,到接穗成活抽枝有足够叶营养面积时再剪除。除萌蘗要进行3~4次,到接穗旺盛生长后萌蘗就不长了。

3.4.2松捆绑和绑支棍

这是一项重要工作,如果绑缚不当,容易被风折伤而造成损失。一般接后1个月,当接穗上的新梢长到20~30cm时,就要把捆绑的塑料条松开,而后再较松地绑上,以利接合。与此同时,要绑支棍。支棍应选用长1m以上,直径2~3cm的粗棍,1个接口1根,下方要绑缚固定在砧木干上,上部把新梢用细绳引缚在支棍上,以后随着新梢生长绑缚3~4道,才能不遭风害。

3.4.3摘心

当新梢长到约50cm时,即要进行摘心,以后连续摘心1~2次,可促进副梢生长,多长侧枝,使树冠成圆满开心形,促进枝条充实,提早结果。不少品种长出的副梢成为结果母枝。

3.4.4防治病虫害

板栗换冠嫁接后的接口处常有梨食螟和板栗透翅蛾产卵为害,造成新梢死亡。故在外除包扎物后,在伤口处涂抹杀虫、杀菌剂如敌百虫、石流合剂等防治,这样不仅可防止接口染病,又能加速伤口愈合。同时,要特别注意的是春季萌芽后常有金龟子、象鼻虫等食叶害虫,可喷洒敌百虫、灭扫利等药剂。

4结果与分析

2009~2013年在板栗果园实施嫁接换冠前后情况调查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看出:2010年实施嫁接换冠当年板栗的总产量只减产了120kg,而到了第2年挂果株数达165株/hm2,总产量就与2009年持平。到了2013年即嫁接换冠后的第3年挂果株数达285株/hm2,即95%的板均已挂果投产,总产量比2009年增加了10897.5kg,增长幅度达8.265倍;挂果株数比2009年提高了3.8倍,良种挂果株数比原来提高了4.75倍,平均单价也比原来提高了3.7元/kg,总产值比2009年提高了13.83倍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嫁接换冠技术在低产板栗果园中应用实施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实施嫁接换冠后的第三年,95%的板栗均已挂果投产,总产量增长幅度达8.265倍;挂果株数提高了3.8倍,良种挂果株数提高了4.75倍,平均单价提高了3.7元/kg;总产值提高了13.83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选择优良品种的嫁接苗进行造林,是板栗丰产稳产关键;而换冠改造是对低产板栗进行改造的一种补救措施。加强栗园的科学管理,是保障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栗园的管理包括土壤管理和树体管理两部分。

参考文献:

[1] 李建国.果树栽培技术(南方本)[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2] 丁向阳.优质板栗生产技术[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2.

[3] 丁向阳.河南板栗品种资源及丰产栽培技术[J].果树科学,1993,10(3):184~185.

[4] 福建省林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林学会林业区划研究会.福建省林业名优特稀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论文与资料汇编(第一集)[M].福州:福建省林学会,1987:66~74.

[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6] 孙时轩.造林学(第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endprint

3.3板栗嫁接换冠方法

板栗嫁接和其他果树一样,几乎所有的嫁接方法都可以成活。但是,从调查发现,采用大抹头嫁接法进行板栗的嫁接换冠,虽然能够压低树冠高度,容易操作,缩短主干光秃带,但嫁接去枝大,对树体伤害较重,伤口面积大,不易全部愈合,易染病,树冠恢复缓慢,产量低,接后徒长跑条,投产较晚。而采用多头高接法进行板栗嫁接换冠则能达到提早恢复树冠提高产量。多头高接换冠,充分利用原有骨架,保留主从关系的原则。一般选直径3~5cm,3~6年生小枝进行拦头,一株成年树可接20~30个头,大树可达100个头以上。这种方法不仅抽枝缓和,伤口易于愈合,而且提早成形。多头高接比大抹头高接换冠可提早投产2年左右,能增产45%~51%。多头高接法主要采用插皮接法和插皮腹接法。现把这两种方法具体操作技术介绍如下。

3.3.1插皮接又叫皮下接

此法适用于砧木直径大于2cm以上,或直径4~5cm以上的高接枝干。接穗采用蜡封接穗,在离下端0.5cm处下刀削一个马耳形削面,上部深入木质部1/2处,往下削平,背面不削,只是把头部削尖即可。砧木一般用枝剪在接口处一剪成功,如果砧木过粗,则先锯断后削平,使其断面平滑。在砧木树皮光滑的部位纵面拉一刀,深入木质部,长2~3cm,尔后将接穗插入切口的形成层处,树皮自然向两边裂开紧包接穗,接口上部接穗露出伤口约0.5cm,插入接穗后,用一条事先裁剪好的宽3~4cm、长40cm的塑料条捆绑。注意绑紧接穗,还要把砧木和接穗切削的伤口全部包严,以防伤口水分蒸发。捆绑用的塑料条也可以长些,待嫁接成活后,还可以作为捆绑支棍用。

3.3.2插皮腹接法

在砧木上实行轻拦头,然后在砧木的腹部插皮嫁接。这种方法适用于较粗的砧木或大树的多头嫁接或在老枝干的光秃带处插接补空。

取长15~20cm、粗0.6~0.8cm的接穗,削面长7~10cm,长削口背面顶端削成斜尖。在枝干的侧面或光秃带层处割一横口深达木质部,在横口上主垂直方向的皮层处挖一月牙形穗槽,深达木质部。将削好的接穗削面向里插入槽内,直到插入全部削面为止。用塑料带包扎好接口,在大树的光秃带处、采用嫁接时,因大树的主干皮层厚,压力大能使接穗紧密地贴合在砧木的形成层处,但用塑料带包扎时注意包扎严密,防止接口风干。

3.4嫁接后的管理

3.4.1除萌蘗

嫁接后10d砧木即开始萌发,应及时除掉砧木的萌芽条,清除换冠后的板栗树上的萌蘗时,暂先保留一部分萌蘗树的叶片,通过嫩梢摘心,控制过度延伸,留作辅养抽水叶,到接穗成活抽枝有足够叶营养面积时再剪除。除萌蘗要进行3~4次,到接穗旺盛生长后萌蘗就不长了。

3.4.2松捆绑和绑支棍

这是一项重要工作,如果绑缚不当,容易被风折伤而造成损失。一般接后1个月,当接穗上的新梢长到20~30cm时,就要把捆绑的塑料条松开,而后再较松地绑上,以利接合。与此同时,要绑支棍。支棍应选用长1m以上,直径2~3cm的粗棍,1个接口1根,下方要绑缚固定在砧木干上,上部把新梢用细绳引缚在支棍上,以后随着新梢生长绑缚3~4道,才能不遭风害。

3.4.3摘心

当新梢长到约50cm时,即要进行摘心,以后连续摘心1~2次,可促进副梢生长,多长侧枝,使树冠成圆满开心形,促进枝条充实,提早结果。不少品种长出的副梢成为结果母枝。

3.4.4防治病虫害

板栗换冠嫁接后的接口处常有梨食螟和板栗透翅蛾产卵为害,造成新梢死亡。故在外除包扎物后,在伤口处涂抹杀虫、杀菌剂如敌百虫、石流合剂等防治,这样不仅可防止接口染病,又能加速伤口愈合。同时,要特别注意的是春季萌芽后常有金龟子、象鼻虫等食叶害虫,可喷洒敌百虫、灭扫利等药剂。

4结果与分析

2009~2013年在板栗果园实施嫁接换冠前后情况调查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看出:2010年实施嫁接换冠当年板栗的总产量只减产了120kg,而到了第2年挂果株数达165株/hm2,总产量就与2009年持平。到了2013年即嫁接换冠后的第3年挂果株数达285株/hm2,即95%的板均已挂果投产,总产量比2009年增加了10897.5kg,增长幅度达8.265倍;挂果株数比2009年提高了3.8倍,良种挂果株数比原来提高了4.75倍,平均单价也比原来提高了3.7元/kg,总产值比2009年提高了13.83倍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嫁接换冠技术在低产板栗果园中应用实施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实施嫁接换冠后的第三年,95%的板栗均已挂果投产,总产量增长幅度达8.265倍;挂果株数提高了3.8倍,良种挂果株数提高了4.75倍,平均单价提高了3.7元/kg;总产值提高了13.83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选择优良品种的嫁接苗进行造林,是板栗丰产稳产关键;而换冠改造是对低产板栗进行改造的一种补救措施。加强栗园的科学管理,是保障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栗园的管理包括土壤管理和树体管理两部分。

参考文献:

[1] 李建国.果树栽培技术(南方本)[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2] 丁向阳.优质板栗生产技术[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2.

[3] 丁向阳.河南板栗品种资源及丰产栽培技术[J].果树科学,1993,10(3):184~185.

[4] 福建省林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林学会林业区划研究会.福建省林业名优特稀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论文与资料汇编(第一集)[M].福州:福建省林学会,1987:66~74.

[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6] 孙时轩.造林学(第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endprint

3.3板栗嫁接换冠方法

板栗嫁接和其他果树一样,几乎所有的嫁接方法都可以成活。但是,从调查发现,采用大抹头嫁接法进行板栗的嫁接换冠,虽然能够压低树冠高度,容易操作,缩短主干光秃带,但嫁接去枝大,对树体伤害较重,伤口面积大,不易全部愈合,易染病,树冠恢复缓慢,产量低,接后徒长跑条,投产较晚。而采用多头高接法进行板栗嫁接换冠则能达到提早恢复树冠提高产量。多头高接换冠,充分利用原有骨架,保留主从关系的原则。一般选直径3~5cm,3~6年生小枝进行拦头,一株成年树可接20~30个头,大树可达100个头以上。这种方法不仅抽枝缓和,伤口易于愈合,而且提早成形。多头高接比大抹头高接换冠可提早投产2年左右,能增产45%~51%。多头高接法主要采用插皮接法和插皮腹接法。现把这两种方法具体操作技术介绍如下。

3.3.1插皮接又叫皮下接

此法适用于砧木直径大于2cm以上,或直径4~5cm以上的高接枝干。接穗采用蜡封接穗,在离下端0.5cm处下刀削一个马耳形削面,上部深入木质部1/2处,往下削平,背面不削,只是把头部削尖即可。砧木一般用枝剪在接口处一剪成功,如果砧木过粗,则先锯断后削平,使其断面平滑。在砧木树皮光滑的部位纵面拉一刀,深入木质部,长2~3cm,尔后将接穗插入切口的形成层处,树皮自然向两边裂开紧包接穗,接口上部接穗露出伤口约0.5cm,插入接穗后,用一条事先裁剪好的宽3~4cm、长40cm的塑料条捆绑。注意绑紧接穗,还要把砧木和接穗切削的伤口全部包严,以防伤口水分蒸发。捆绑用的塑料条也可以长些,待嫁接成活后,还可以作为捆绑支棍用。

3.3.2插皮腹接法

在砧木上实行轻拦头,然后在砧木的腹部插皮嫁接。这种方法适用于较粗的砧木或大树的多头嫁接或在老枝干的光秃带处插接补空。

取长15~20cm、粗0.6~0.8cm的接穗,削面长7~10cm,长削口背面顶端削成斜尖。在枝干的侧面或光秃带层处割一横口深达木质部,在横口上主垂直方向的皮层处挖一月牙形穗槽,深达木质部。将削好的接穗削面向里插入槽内,直到插入全部削面为止。用塑料带包扎好接口,在大树的光秃带处、采用嫁接时,因大树的主干皮层厚,压力大能使接穗紧密地贴合在砧木的形成层处,但用塑料带包扎时注意包扎严密,防止接口风干。

3.4嫁接后的管理

3.4.1除萌蘗

嫁接后10d砧木即开始萌发,应及时除掉砧木的萌芽条,清除换冠后的板栗树上的萌蘗时,暂先保留一部分萌蘗树的叶片,通过嫩梢摘心,控制过度延伸,留作辅养抽水叶,到接穗成活抽枝有足够叶营养面积时再剪除。除萌蘗要进行3~4次,到接穗旺盛生长后萌蘗就不长了。

3.4.2松捆绑和绑支棍

这是一项重要工作,如果绑缚不当,容易被风折伤而造成损失。一般接后1个月,当接穗上的新梢长到20~30cm时,就要把捆绑的塑料条松开,而后再较松地绑上,以利接合。与此同时,要绑支棍。支棍应选用长1m以上,直径2~3cm的粗棍,1个接口1根,下方要绑缚固定在砧木干上,上部把新梢用细绳引缚在支棍上,以后随着新梢生长绑缚3~4道,才能不遭风害。

3.4.3摘心

当新梢长到约50cm时,即要进行摘心,以后连续摘心1~2次,可促进副梢生长,多长侧枝,使树冠成圆满开心形,促进枝条充实,提早结果。不少品种长出的副梢成为结果母枝。

3.4.4防治病虫害

板栗换冠嫁接后的接口处常有梨食螟和板栗透翅蛾产卵为害,造成新梢死亡。故在外除包扎物后,在伤口处涂抹杀虫、杀菌剂如敌百虫、石流合剂等防治,这样不仅可防止接口染病,又能加速伤口愈合。同时,要特别注意的是春季萌芽后常有金龟子、象鼻虫等食叶害虫,可喷洒敌百虫、灭扫利等药剂。

4结果与分析

2009~2013年在板栗果园实施嫁接换冠前后情况调查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看出:2010年实施嫁接换冠当年板栗的总产量只减产了120kg,而到了第2年挂果株数达165株/hm2,总产量就与2009年持平。到了2013年即嫁接换冠后的第3年挂果株数达285株/hm2,即95%的板均已挂果投产,总产量比2009年增加了10897.5kg,增长幅度达8.265倍;挂果株数比2009年提高了3.8倍,良种挂果株数比原来提高了4.75倍,平均单价也比原来提高了3.7元/kg,总产值比2009年提高了13.83倍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嫁接换冠技术在低产板栗果园中应用实施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实施嫁接换冠后的第三年,95%的板栗均已挂果投产,总产量增长幅度达8.265倍;挂果株数提高了3.8倍,良种挂果株数提高了4.75倍,平均单价提高了3.7元/kg;总产值提高了13.83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选择优良品种的嫁接苗进行造林,是板栗丰产稳产关键;而换冠改造是对低产板栗进行改造的一种补救措施。加强栗园的科学管理,是保障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栗园的管理包括土壤管理和树体管理两部分。

参考文献:

[1] 李建国.果树栽培技术(南方本)[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2] 丁向阳.优质板栗生产技术[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2.

[3] 丁向阳.河南板栗品种资源及丰产栽培技术[J].果树科学,1993,10(3):184~185.

[4] 福建省林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林学会林业区划研究会.福建省林业名优特稀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论文与资料汇编(第一集)[M].福州:福建省林学会,1987:66~74.

[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6] 孙时轩.造林学(第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endprint

猜你喜欢

板栗成效
捡板栗
炒板栗
打板栗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实践应用探讨
板粟壳这样剥最轻松
兴隆早熟板栗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