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薇栽培管理技术

2014-10-30孙荣李亮亮朱晓敏董源

绿色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修剪紫薇育苗

孙荣 李亮亮 朱晓敏 董源

摘要:指出了紫薇作为城乡绿化的重要树种,适宜于庭院、园路两侧、池畔河边栽植。结合栽培管理实践,系统地总结了紫薇树的育苗、修剪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关键词:紫薇;育苗;修剪;管理

中图分类号:S68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083—03

1紫薇植物形态及生活习性

紫微属于落叶小乔木,高达8m,紫薇植株高可达7m。枝条光滑,幼枝具4棱。叶对生或近于对生,上部的叶互生椭圆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7cm,宽1~4cm。圆锥状苍序顶生,长4~20cm,花期6~10月,也常灌木状栽培。树冠长圆形,干光滑,枝条生长扭曲。叶对生,椭圆形或倒卵形。4月中旬叶芽膨大,4月中下旬展叶。花期6~9月,花色五彩缤纷,圆锥花序,顶生于当年生枝条顶端,抽生新梢与孕育花蕾同时进行,萌芽力、成枝力均强,耐修剪。果实成熟期10~11月。紫薇萌蘖性强,萌芽力强,耐修剪,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中生长旺盛,抗旱、耐高温、畏涝。它的繁育方法:播种、扦插、压条、分株、嫁接。紫薇原产于我国,喜阳光充足而温和的气候,有一定抗寒和耐旱力,以中性至微碱性的砂壤土为最好,较耐旱而怕水涝。花芽形成在新梢停止生长之后,在高温少雨条件下有利于花芽分化。

紫薇常见的栽培变种有:银薇,花白色;翠薇,花淡紫色,生长势较弱,已被种植户拒栽培;赤薇,花红色,已被广泛栽培。

2紫薇用途分析

2.1景观用途

紫薇树光洁,树枝优美,花色艳丽,花期长达百日,特别是在盛夏高温季节,紫薇柔枝碧叶,红色满树,烂漫娇艳,有着相当高的观赏价值,常被栽植于建筑物前,池畔、河边、院落、草坪四周及公园中的小径两旁。

2.2环保用途

紫薇具有较强的吸收有害气体和吸滞粉尘的作用,特别是对二氧化硫、氟化氢及氯气的抗性较强,据测定每千克紫薇干叶能吸收10g左右的硫而保持生长发育良好,在距污染源200~250m处,每平方米叶片可吸滞粉尘442g,因此可将紫薇作为大气污染地区的绿化种树。紫薇能产生挥发性油类,对白喉菌、痢疾菌等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3繁殖技术

紫薇用播种、扦插或分株繁殖为主,大量绿化用苗一般以扦插繁殖为主。

3.1播种繁殖

在10~11月份适时采收健康母株上的蒴果,晒干去皮后,筛精干藏。第二年春季2~3月份播种,可露地条播或撒播。出苗后,要经常喷水并保持土壤湿润。立秋前,每月追施1次尿素,用量为每亩2kg。及时锄草保墒。10月下旬上冻前进行培土防寒越冬。第三年可定植于大田中继续培养,定植株行距为050m×050m。来年春季即可出圃。

3.2扦插繁殖

春季萌芽前选取1年生粗壮枝条,剪成10~15cm长,苗床以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接穗插入土中2/3,然后用塑料膜微拱棚保温遮荫。20d后即可生根。第2年春季定植于大田中继续培养,第3年即可出圃。

3.3分株繁殖

在春季萌动前将植株根部萌蘖分割后栽植即可。

4栽培管理技术

4.1水肥管理

在整个生长季节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春季干旱时15d左右浇1次水,秋天开花期浇水量不宜过大,可20d左右浇1次水。入冬前浇足防冻水。因紫薇花芽是当年形成的,要使紫薇年年开花,应保持土壤足够的肥力,以利于花芽分化,早春每株可施2~4kg有机肥,5~6月份追施少量碳铵与复合肥的混合无机肥料。

4.2整形修剪

4.2.1定干整形

紫薇小苗经过1~2年培育,当基径可达1~2cm粗时,在冬季定干。自然开心形整形:有主干自然开心形的,一般留一主干,在离地80~100cm处截干,细弱苗可略低,壮苗可稍高,其剪口下的枝条均应疏除,以利养分集中。春季萌芽后,先在剪口下选定保留3~4个健壮芽培养,剪口下第一枝作主干延长枝,主枝应与主干角度适宜、分布均匀、上下有一定间距。生长期内随时除去其他各种萌芽、砧木萌蘖。翌年休眠期修剪,短截主干延长枝1/3,短截第一层主枝留以20~30cm为宜,形成基本骨架。疏除影响主枝生长的辅养枝如徒长枝和重叠枝等。灌木形整形:灌木形在冬季定干,选择分布合理的3~5个枝条为主干,在离地50~60cm处截干,促发分枝,春季通过抹芽每个主干保留3~4个分枝作第一层侧枝,休眠期修剪中短截,形成基本骨架。

4.2.2培育大苗修剪

紫薇定干后,每年休眠期,剪除枯枝、病枝、并列、内生枝后,短截当年生各级主侧枝,主枝延长枝留侧芽轻剪,一般两年左右交叉留芽,使主枝延长枝曲折发展。主枝上侧枝应选定长势适中,方向适宜的枝条,使主枝与各级主侧枝分布合理,上下几层错落、优雅有序,侧枝修剪定干一般留外芽,以利扩大树冠。春季萌芽后,注意及时抹去过密或直立新梢。自然开心形的,可逐步提高分枝高度,培养高干紫薇。尽量减少开花和结果,以利于养分积累。对基部萌蘖一般应及时剪除,紫微枝条能相互粘和,苗圃栽培中常利用这点将基部萌蘖枝缠绕在主干上,几年后与主干愈合达到快速增粗的效果,甚至可以做一些如花瓶、屏风等的造型。

4.2.3紫薇复壮及高接换头的修剪

许多苗圃用老紫薇来培养大规格绿化用苗。由于老紫薇树冠较大,加上起掘、包扎、运输等环节的影响,对根部损伤较大,相应的对上部枝条修剪较重。常在3~6年生枝组的分枝处,对骨干枝进行回缩短截修剪,有些甚至重剪至主干。紫薇枝干上的隐芽多且寿命长,通过重剪刺激,使潜伏芽抽生新枝,对原品种优良的,如根系损伤较少,而萌芽较多的植株,可适当疏除部分过密萌芽或新枝。选择其中强壮的徒长枝作为主枝,生长旺盛的徒长枝和长枝长到40cm时,进行摘心,以促发二次枝,尽早扩大树冠。如长势不强,当年重剪刺激后剪口下的隐芽萌发枝条,当年应尽量保留,以促进树势的恢复,从而达到复壮更新的栽培目的。许多野生紫薇常观赏性不佳,需通过嫁接改良品种。先在适宜部位选留精壮萌芽,作为砧木养好,在春季萌芽前嫁接优良品种尽早形成树冠,通过高接换头的紫薇,经过2~3年的培养,能形成较大树冠用于绿化,但应注意随时剪除砧木上的萌芽。endprint

5病虫害防治

5.1煤污病

煤污病又名煤烟病,在我国各地园林植物上普遍发生。侵害紫薇主要是在其遭受紫薇绒蚧和紫薇长斑蚜危害以后,即以它们排泄出的粘液为营养,诱发煤污病菌的大量繁殖。发病后病株叶面布满黑色霉层,不仅影响紫薇的观赏价值,而且会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生长衰弱,提早落叶。紫薇煤污病的病原菌也是属于真菌类,不过煤污病的病原菌种类很多,同一植物上可染上多种病菌,其各自症状也略有差异,但黑色霉层或黑色煤粉层是该病的重要特征。

煤污病主要侵害叶片和枝条,病害先是在叶片正面沿主脉产生,后逐渐覆盖整个叶面,严重时叶片表面、枝条甚至叶柄上都会布满黑色煤粉状物。这些黑色粉状物会阻塞叶片气孔,妨碍正常的光合作用。煤污病的病原菌是以菌丝体或子囊座的形式在病叶、病枝上越冬。因为紫薇长斑蚜和紫薇绒蚧排泄的黏液会为煤污病的病原菌提供营养,所以一般在这两种虫害发生后,煤污病都会大量发生。而6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紫薇绒蚧及紫薇长斑蚜的为害盛期,况且此时的高温、高湿也有利于此病的发生,故春(越冬病菌引起)、秋(绒蚧和长斑蚜引起)季是紫薇煤污病的盛发期。做好对长斑蚜、绒蚧的防治(后面将专门介绍),是预防煤污病的关键因素。对上年发病较为严重的田块,可在春季萌芽前喷洒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以消灭越冬病源。对生长期遭受煤污病侵害的植株,可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进行防治,以及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5.2白粉病

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寄主十分广泛,紫薇是它的一个重要侵害对象。紫薇白粉病在我国栽有紫薇的省市普遍都会发生,发病后常使紫薇叶片枯黄、脱落,直接影响树势和观赏效果。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并且嫩叶比老叶容易被侵染。该病也危害枝条、嫩梢、花芽及花蕾。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褪色斑块,上面覆盖一层白色粉状霉层,后期白粉状霉层会变为灰色。花受侵染后,表面被覆白粉层,花穗畸形,失去观赏价值。受白粉病侵害的植株会变得矮小,嫩叶扭曲、畸形、枯萎,叶片不开展、变小,枝条畸形等,严重时整个植株都会死亡。

紫薇白粉病是以菌丝体在病芽、病枝条或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天温度适合时越冬菌丝开始生长发育,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并借助气流进行传播和侵染。病害一般在4月份开始发生,6月份趋于严重,7~8月份会因为天气燥热而趋缓或停止,但9~10月份又可能再度重发。白粉病在雨季或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发生严重,偏施氮肥、植株栽植过密或通风透光不良均有利于发病。紫薇萌枝力强,所以对重病的植株可以在冬季剪除所有当年生枝条并集中烧毁,从而彻底清除病源。家庭盆栽的紫薇如发现感染了白粉病,要及时摘除病叶,并将盆花放置在通风透光处。田间栽培要控制好栽培密度,并加强日常管理,注意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同时也要注意选用抗病品种。发病严重的地区,可在春季萌芽前喷洒波美3~4度石硫合剂;生长季节发病时可喷洒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0%粉锈宁(即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以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5.3大宸蛾

在7~9月份以幼虫危害枝叶,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5.4紫薇绒介

紫薇绒介又名石榴毡介、紫薇绒粉介、袋介等。属同翅目,绒介科。为害与分布主要危害紫薇、石榴等花木,以若虫和雌成虫寄生于植株枝、干和芽腋等处,吸食汁液。其排泄物能诱发煤污病,影响花卉的生长发育和观赏。虫口密度大时枝叶发黑,叶子早落,开花不正常,甚至全株枯死。绒介在中国许多地区均有发生,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山西、北京、天津、沈阳等地,已成为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识别特征雌成虫扁平,椭圆形,长约2~3mm,暗紫红色,老熟时外包白色绒质介壳。雄成虫体长约0.3mm,翅展约1mm,紫红色。卵呈卵圆形,紫红色,长约0.25mm。若虫椭圆形,紫红色,虫体周缘有刺突。雄蛹紫褐色,长卵圆形,外包以袋状绒质白色茧。发生规律该虫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一年发生2~4代。如北京地区一年发生2代,上海一年发生3代,山东一年能发生4代。绒介越冬虫态有受精雌虫、2龄若虫或卵等,各地不尽相同。通常是在枝干的裂缝内越冬。每年的6月上旬至7月中旬以及8中下旬至9月份为若虫孵化盛期,但像上海、山东等一年发生3~4代的地区,在3月底4月初就能发现第一代若虫危害。绒介在温暖高湿环境下繁殖快,干热对它的发育不利。园艺防治:结合冬季整形修剪,清除虫害害严重、带有越冬虫态的枝条。人工防治:注意平时养护观察,一有发现即用毛刷刷去。药剂防治:对发生严重地的区加强冬季修剪与养护外,还要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早春防治:在早春萌芽前,可喷洒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杀死越冬若虫。害虫发生期防治:在苗木生长季节,对于发生严重的苗木,要注意观察,抓住若虫孵化盛期进行用药。可选用的一般药剂有40%速介克(即速扑杀)乳油15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乐斯本)1200倍液。特效药剂:狂杀介对花木上的介壳虫特效,防治若介可以使用狂杀介1000~1500倍液,防治成介可使用狂杀介800~1000倍液,可以达到杀灭介壳虫的目的,但注意该药剂不具有内吸传到作用,因此喷雾时一定要周到、均匀,全树都能均匀受药。

5.5紫薇长斑蚜

对紫薇的危害年年都会发生,常常嫩叶背面布满害虫,危害后新梢扭曲,嫩叶卷缩,影响花芽形成,甚至无花,同时还会诱发煤污病,传播病毒病。冬季结合修剪,清除病虫枝、瘦弱枝以及过密枝。可以喷洒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

2014年9月绿色科技第9期5.6褐斑病

也是园林植物上广泛发生的一种病害,在紫薇生长季节常常发生。褐斑病严发生重时常常会导致植物叶片大量枯黄、脱落,影响观赏和开花。紫薇褐斑病的病原菌也是一种真菌,主要也是侵害叶片,并且通常是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逐渐向上部蔓延。发病初期病斑为大小不一的圆形或近圆形,少许呈不规则形;病斑为紫黑色至黑色,边缘颜色较淡。随后病斑颜色加深,呈现黑色或暗黑色,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后期病斑中心颜色转淡,并着生灰黑色小霉点。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整个叶片迅速变黄,并提前脱落。紫薇褐斑病是由千屈菜科尾孢菌侵染引起,病菌是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的形式在病残体上越冬,次年通过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并借气流或风雨传播蔓延。褐斑病一般初夏开始发生,秋季危害严重。在高温多雨,尤其是暴风雨频繁的年份或季节易暴发;通常下层叶片比上层叶片易感染。及早发现,及时清除病枝、病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菌来源。加强栽培管理、整形修剪,使植株通风透光;家庭盆栽的最好每年更换新土。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参考文献:

[1] 牟少华,刘庆华,王奎玲.紫薇研究进展[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2(4).

[2] 王志彦,张新玲.紫薇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河北林业科技,2006(3):61~621.

[3] 许桂芳,吴铁明,吴哲,等.紫薇属植物研究进展 [J].林业调查规划,2005,30(5):50~531.

[4] 张启翔.紫薇品种及其在城市绿地中应用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1,13(4):57~661.

[5] 熊融,赵世伟,张佐双.紫薇在北京城市绿化中的应用[C]//北京园林学会,北京市园林局1奥运环境建设城市绿化行动对策论文集.北京:北京园林学会,2004:1267~2711.endprint

猜你喜欢

修剪紫薇育苗
八月紫薇红
论林业育苗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塑料大棚番茄早熟栽培技术
日本五针松的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紫薇树的秘密
紫薇的传说
“紫薇”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