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防治杨树食叶害虫效果分析

2014-10-30汪付强

绿色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防治

汪付强

摘要:采用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使用1500倍夜常规喷雾,对防治杨树食叶害虫发生不同程度的轻度、中度、重度进行喷药防治,通过防治前和防治后开展了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防治后虫口减退率为75.4%,翌年同期杨树食叶害虫虫口密度平均是0.92头/株,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防治食叶害虫,效果极为明显,且具有长效作用。

关键词:阿维·灭幼脲;食叶害虫;防治;效果明显

中图分类号:S763.7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082—01

1引言

近些年,随着杨树人工林面积的不断扩大,种植的杨树多是以纯林为主、林相单纯,难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森林生物群落,不能发挥自身潜能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杨树食叶害虫种类以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黄翅缀叶野螟(Botyodes diniasalis Walker)、黄刺蛾(Cnidocampa flauescensWalker)等为主,此类害虫发生种类繁多,且世代重叠,7、8月高温季节危害最大,被害的杨树轻的影响生长,重的造成死亡,害虫暴发时,杨树叶数日内可被食光,形成“夏树冬景”,对生态环境和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

2材料与方法

2.1样地概况

样地为杨树纯林,样地面积4hm2,坡度以平坡为主,杨树选择5~7年生的中龄林,栽植密度为4m×3m,树高9~11m。

2.2杨树食叶害虫发生情况调查

根据2013年杨树食叶害虫发生不同程度的轻度、中度、重度20m×33m的固定样地,分别编号为1号样地、2号样地、3号样地。在样地内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选择25株杨树开展防治前和防治后1周杨树食叶害虫虫情调查。在第二年开展长期虫情监测调查。

2.3杨树食叶害虫防治情况

防治时间为2013年7月上旬,防治药剂采用安阳市安林生物化工有限责任有限公司,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常规喷雾使用1500倍夜,低容量喷雾,每亩40g。本剂具有阿维菌素和灭幼脲双重药效,是一种无公害生物制剂,以抑制几丁质在害虫体内的合成,导致害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同时又影响卵孵化和成虫生育功能,对害虫的作用方式表现为胃毒兼触杀。

2.4防治效果数据统计

在防治前和防治后分别对3个样地取样,调查虫口数的变化,计算虫口减退率,即虫口减退率(%)=(防治前活虫数-防治后活虫数)/防治前活虫数×100。

3结果与分析

3.1发生情况分析

防治前3个固定样地(每样地25株)虫情调查情况,样地1轻度发生虫口密度为3.64头/株;样地2中度发生虫口密度为5.24头/株;样地3重度发生虫口密度为6.92头/株(表1)。

3.2防治效果及分析

防治1周后分别对3个固定样地轻度、中度、重度幼虫存活情况开展调查,平均虫口密度为0.49头/株,1,2,3样地虫口密度分别为:0.76、1.32、1.8头/株,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9.1%、74.8%、74.1%,总体减退率为:75.4%。

2014年7月上旬开展杨树食叶害虫虫情调查,3个样地内虫口密度平均分别为0.4,1.08,1.28头/株,样地综合杨树食叶害虫虫口密度平均是0.92头/株,为虫口及零星发生状态。结果表明: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使用1500倍夜常规喷雾对防治杨树食叶害虫,效果极为明显,且具有长效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靖华.25%灭幼脲悬浮剂的研制[J].湖北农业科学,2010(6).

[2] 桂炳中.仿生类农药的科学使用[J].科学种养,2008(7).

[3] 刘月.20%灭幼脲水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9.endprint

摘要:采用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使用1500倍夜常规喷雾,对防治杨树食叶害虫发生不同程度的轻度、中度、重度进行喷药防治,通过防治前和防治后开展了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防治后虫口减退率为75.4%,翌年同期杨树食叶害虫虫口密度平均是0.92头/株,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防治食叶害虫,效果极为明显,且具有长效作用。

关键词:阿维·灭幼脲;食叶害虫;防治;效果明显

中图分类号:S763.7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082—01

1引言

近些年,随着杨树人工林面积的不断扩大,种植的杨树多是以纯林为主、林相单纯,难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森林生物群落,不能发挥自身潜能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杨树食叶害虫种类以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黄翅缀叶野螟(Botyodes diniasalis Walker)、黄刺蛾(Cnidocampa flauescensWalker)等为主,此类害虫发生种类繁多,且世代重叠,7、8月高温季节危害最大,被害的杨树轻的影响生长,重的造成死亡,害虫暴发时,杨树叶数日内可被食光,形成“夏树冬景”,对生态环境和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

2材料与方法

2.1样地概况

样地为杨树纯林,样地面积4hm2,坡度以平坡为主,杨树选择5~7年生的中龄林,栽植密度为4m×3m,树高9~11m。

2.2杨树食叶害虫发生情况调查

根据2013年杨树食叶害虫发生不同程度的轻度、中度、重度20m×33m的固定样地,分别编号为1号样地、2号样地、3号样地。在样地内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选择25株杨树开展防治前和防治后1周杨树食叶害虫虫情调查。在第二年开展长期虫情监测调查。

2.3杨树食叶害虫防治情况

防治时间为2013年7月上旬,防治药剂采用安阳市安林生物化工有限责任有限公司,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常规喷雾使用1500倍夜,低容量喷雾,每亩40g。本剂具有阿维菌素和灭幼脲双重药效,是一种无公害生物制剂,以抑制几丁质在害虫体内的合成,导致害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同时又影响卵孵化和成虫生育功能,对害虫的作用方式表现为胃毒兼触杀。

2.4防治效果数据统计

在防治前和防治后分别对3个样地取样,调查虫口数的变化,计算虫口减退率,即虫口减退率(%)=(防治前活虫数-防治后活虫数)/防治前活虫数×100。

3结果与分析

3.1发生情况分析

防治前3个固定样地(每样地25株)虫情调查情况,样地1轻度发生虫口密度为3.64头/株;样地2中度发生虫口密度为5.24头/株;样地3重度发生虫口密度为6.92头/株(表1)。

3.2防治效果及分析

防治1周后分别对3个固定样地轻度、中度、重度幼虫存活情况开展调查,平均虫口密度为0.49头/株,1,2,3样地虫口密度分别为:0.76、1.32、1.8头/株,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9.1%、74.8%、74.1%,总体减退率为:75.4%。

2014年7月上旬开展杨树食叶害虫虫情调查,3个样地内虫口密度平均分别为0.4,1.08,1.28头/株,样地综合杨树食叶害虫虫口密度平均是0.92头/株,为虫口及零星发生状态。结果表明: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使用1500倍夜常规喷雾对防治杨树食叶害虫,效果极为明显,且具有长效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靖华.25%灭幼脲悬浮剂的研制[J].湖北农业科学,2010(6).

[2] 桂炳中.仿生类农药的科学使用[J].科学种养,2008(7).

[3] 刘月.20%灭幼脲水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9.endprint

摘要:采用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使用1500倍夜常规喷雾,对防治杨树食叶害虫发生不同程度的轻度、中度、重度进行喷药防治,通过防治前和防治后开展了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防治后虫口减退率为75.4%,翌年同期杨树食叶害虫虫口密度平均是0.92头/株,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防治食叶害虫,效果极为明显,且具有长效作用。

关键词:阿维·灭幼脲;食叶害虫;防治;效果明显

中图分类号:S763.7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082—01

1引言

近些年,随着杨树人工林面积的不断扩大,种植的杨树多是以纯林为主、林相单纯,难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森林生物群落,不能发挥自身潜能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杨树食叶害虫种类以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黄翅缀叶野螟(Botyodes diniasalis Walker)、黄刺蛾(Cnidocampa flauescensWalker)等为主,此类害虫发生种类繁多,且世代重叠,7、8月高温季节危害最大,被害的杨树轻的影响生长,重的造成死亡,害虫暴发时,杨树叶数日内可被食光,形成“夏树冬景”,对生态环境和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

2材料与方法

2.1样地概况

样地为杨树纯林,样地面积4hm2,坡度以平坡为主,杨树选择5~7年生的中龄林,栽植密度为4m×3m,树高9~11m。

2.2杨树食叶害虫发生情况调查

根据2013年杨树食叶害虫发生不同程度的轻度、中度、重度20m×33m的固定样地,分别编号为1号样地、2号样地、3号样地。在样地内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选择25株杨树开展防治前和防治后1周杨树食叶害虫虫情调查。在第二年开展长期虫情监测调查。

2.3杨树食叶害虫防治情况

防治时间为2013年7月上旬,防治药剂采用安阳市安林生物化工有限责任有限公司,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常规喷雾使用1500倍夜,低容量喷雾,每亩40g。本剂具有阿维菌素和灭幼脲双重药效,是一种无公害生物制剂,以抑制几丁质在害虫体内的合成,导致害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同时又影响卵孵化和成虫生育功能,对害虫的作用方式表现为胃毒兼触杀。

2.4防治效果数据统计

在防治前和防治后分别对3个样地取样,调查虫口数的变化,计算虫口减退率,即虫口减退率(%)=(防治前活虫数-防治后活虫数)/防治前活虫数×100。

3结果与分析

3.1发生情况分析

防治前3个固定样地(每样地25株)虫情调查情况,样地1轻度发生虫口密度为3.64头/株;样地2中度发生虫口密度为5.24头/株;样地3重度发生虫口密度为6.92头/株(表1)。

3.2防治效果及分析

防治1周后分别对3个固定样地轻度、中度、重度幼虫存活情况开展调查,平均虫口密度为0.49头/株,1,2,3样地虫口密度分别为:0.76、1.32、1.8头/株,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9.1%、74.8%、74.1%,总体减退率为:75.4%。

2014年7月上旬开展杨树食叶害虫虫情调查,3个样地内虫口密度平均分别为0.4,1.08,1.28头/株,样地综合杨树食叶害虫虫口密度平均是0.92头/株,为虫口及零星发生状态。结果表明: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使用1500倍夜常规喷雾对防治杨树食叶害虫,效果极为明显,且具有长效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靖华.25%灭幼脲悬浮剂的研制[J].湖北农业科学,2010(6).

[2] 桂炳中.仿生类农药的科学使用[J].科学种养,2008(7).

[3] 刘月.20%灭幼脲水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防治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