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樟树行道树上樟巢螟防治试验

2014-10-30肖伏德

绿色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行道树樟树

肖伏德

摘要:2012~2013年,在福建省寿宁县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森得保粉剂、白僵菌复合粉炮、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林业防治等进行了樟巢螟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森得保粉剂9kg/hm2可有效控制樟巢螟的危害,且防治成本最低。

关键词:樟巢螟;樟树;行道树;防治试验

中图分类号:S7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080—02

1引言

樟巢螟(Orthaga olivacea Warre)是香樟树的重要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樟树叶片,1~2龄幼虫取食叶片,3~5龄幼虫吐丝缀合小枝与叶片,形成鸟巢样的虫巢。近年来,寿宁县南阳镇、犀溪镇、斜滩镇、武曲镇等地公路两侧、城镇街道两旁,绿化的移栽樟树大苗由于樟巢螟的危害导致生长不良,严重影响景观效果。前人对樟巢螟的化学防治作了有益的探索,但考虑到樟巢螟在公路、街道两侧的樟树上危害,化学防治带来的药剂飘移、农药残留等环境污染危害较大,本试验通过对化学防治、营林防治、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比较不同方法的防治效果、防治成本、保冠效果,以期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现将笔者2012~2013年的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2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设在寿宁县犀溪镇、南阳镇寿泰公路两侧,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海拔500~700m,年平均气温15.8℃,年平均降水1800~2200mm之间,无霜期246d,平均相对湿度为82%。樟树行道树为2007年大苗移植,2012年5月发现樟巢螟为害,平均胸径10cm,平均树高3.5m,平均树冠直径3.8m。

2.1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广东省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森得保粉剂(浙江森得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白僵菌复合粉孢(福建省宁化县淮阳菌业有限公司生产);富世华全能(常州)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MD6210D背负式喷雾喷粉机;“天配TY-16D型”16L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单喷头,最高工作压力为04MPa。

2.2试验方法

根据樟巢螟生物学特性,在2012年6月下旬、9月上旬、11月上旬分别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林业防治等不同措施。2013年6月调查的虫口数量和树冠保冠效果作为防治效果的比较依据。

试验共设5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30株,小区面积为4m×4m×30=480m2。5个处理分别如下。A处理: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750mL/hm2)3000倍液兑水喷雾,无风或微风的晴天,喷药位置在叶、枝杆表面及以树蔸为中点以冠幅大小为准的植地,施药量以喷药位置能均匀附药为止。B处理:林业防治,幼虫期人工摘除带虫枝叶或剪除虫巢,集中烧毁或深埋,冬季进行深翻抚育,在有“虫巢”樟树树冠下的根际周围土层中挖除虫茧或翻耕树冠下的土壤深度大于20cm,杀死入土的幼虫,以减少越冬基数;C处理:白僵菌复合粉孢(2亿个/g,95.2%白僵菌、0.18%阿维菌素和3%苦参碱);D处理:森得保粉剂喷雾,用量DI(7.5kg/hm2)、DⅡ(9kg/hm2); E处理:林业防治+森得保粉剂7.5kg/hm2,在采用森得保粉剂喷雾防治的同时,在当年11月进一步进行深翻抚育(同B);F处理:清水对照(CK),对照区采用喷雾器喷清水作为对照,同时对照组作为各处理间的隔离带。

2.3防治效果及保冠效果调查

2012年6月下旬首次处理前进行虫口基数调查及无叶(包括枯死枝)枝长度基数调查并记录,为2012年处理前基数;2013年6月下旬首次处理前再次进行虫口及无叶(包括枯死枝)枝长度基数调查并记录,做为2012年处理后基数,计算2012年杀虫效果和树冠保冠效果。

2012年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1)

2012年树冠保冠效果(%)=对照区处理后受害枝总长度-处理区处理后受害枝总长度1对照区处理后受害枝总长度×100%(2)

2.4数据分析

野外调查数据整理后,求出相应的数值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防治措施防治效果比较

通过与对照林分虫口减退率进行比较,计算不同防治方法标准地的防治效果(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防治方法的标准地A、B、C、DⅠ、DⅡ、E均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从大到小的顺序为E>DⅡ>DⅠ>C>B>A。防治方法E标准地的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治效果97.525%,化学防治标准地的平均防治效果虽然最小,但平均防治效果也达到78.92%,达到了控制虫口降低为害的目的。

方差分析F值(823.83)>F0.01(3.81),说明不同方法防治樟巢螟的防治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用Duncen's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显著性测验表明:E与其他各处理之间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明生物防治与林业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效果最好;E与A、B;DⅡ与A、B;DⅠ与A、B;C与A、B; E与C、DⅠ、DⅡ;DⅠ与C;E与C之间表现为显著差异,其他各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3.2不同方法防治樟巢螟对樟树树冠保冠效果对比

将不同方法防治樟巢螟樟树树冠保冠效果调查列于表2。

3.3不同方法防治樟巢螟投资对比

通过对防治试验过程中的投入进行分项统计,得到A、B、C、DⅠ、DⅡ、E不同方法防治樟巢螟的平均防治成本分别为1515元/hm2、4533元/hm2、308元/hm2、319元/hm2、298元/hm2、1803元/hm2。森得保粉剂、白僵菌复合粉炮(C、DⅠ、DⅡ)的防治成本显著低于其他防治方法。

4结论与讨论

(1)采用森得保粉剂、白僵菌复合粉炮等生物制剂对樟巢螟的防治效果均超过90%,可有效控制该虫的危害。

(2)综合防治和林业防治均有较高的保冠效果,生物防治的保冠效果较差,分析认为是由于生物制剂产生效果时间较长,树体已由于樟巢螟的危害受到损害。但在防治成本上,生物防治成本最低。

(3)生物防治(C、DⅠ、DⅡ)与综合防治(E)均可达到有效防治樟巢螟危害的理想效果;但生物防治措施操作更为简单,易于被农民掌握;综合防治虽然防治效果好和防治成本低,但要求的技术条件较高,在6月与9月上旬,1、2龄幼虫高发期要以药物防治为主兼农业防治;在11月上旬老熟幼虫越冬期以农业防治为主,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

(4)综合行道树受害后对樟巢螟的防治目的、防治成本、保冠效果等因素进行分析,生产上采用森得保粉剂9kg/hm2进行生物防治,操作简单,防治成本低,可有效该虫的危害。通过推广应用,2014年对寿宁县樟树行道树上樟巢螟的危害情况进行调查,表明前期防治取得良好效果,未发现有明显受害植株。

参考文献:

[1] 陈魁.试验设计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

[2] 洪伟,林思祖.计量林学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3] 毕庆雨.数理统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4] 吴仕源.单因素方分析[M].重庆: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2013.

[5] 宋寿龄.科学使用农药[M].福州:福建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6] 李成德.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7] 罗益都.吡蚜酮、噻嗪酮两种药剂防治水稻稻飞田间药效试验初报[J].安微农学通报,2012(06):83,143.

[8] 程荣久,陈永久,黄东梅,等.3%苦参碱水剂(捷击B)与进口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对比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7):161,162.endprint

摘要:2012~2013年,在福建省寿宁县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森得保粉剂、白僵菌复合粉炮、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林业防治等进行了樟巢螟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森得保粉剂9kg/hm2可有效控制樟巢螟的危害,且防治成本最低。

关键词:樟巢螟;樟树;行道树;防治试验

中图分类号:S7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080—02

1引言

樟巢螟(Orthaga olivacea Warre)是香樟树的重要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樟树叶片,1~2龄幼虫取食叶片,3~5龄幼虫吐丝缀合小枝与叶片,形成鸟巢样的虫巢。近年来,寿宁县南阳镇、犀溪镇、斜滩镇、武曲镇等地公路两侧、城镇街道两旁,绿化的移栽樟树大苗由于樟巢螟的危害导致生长不良,严重影响景观效果。前人对樟巢螟的化学防治作了有益的探索,但考虑到樟巢螟在公路、街道两侧的樟树上危害,化学防治带来的药剂飘移、农药残留等环境污染危害较大,本试验通过对化学防治、营林防治、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比较不同方法的防治效果、防治成本、保冠效果,以期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现将笔者2012~2013年的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2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设在寿宁县犀溪镇、南阳镇寿泰公路两侧,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海拔500~700m,年平均气温15.8℃,年平均降水1800~2200mm之间,无霜期246d,平均相对湿度为82%。樟树行道树为2007年大苗移植,2012年5月发现樟巢螟为害,平均胸径10cm,平均树高3.5m,平均树冠直径3.8m。

2.1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广东省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森得保粉剂(浙江森得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白僵菌复合粉孢(福建省宁化县淮阳菌业有限公司生产);富世华全能(常州)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MD6210D背负式喷雾喷粉机;“天配TY-16D型”16L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单喷头,最高工作压力为04MPa。

2.2试验方法

根据樟巢螟生物学特性,在2012年6月下旬、9月上旬、11月上旬分别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林业防治等不同措施。2013年6月调查的虫口数量和树冠保冠效果作为防治效果的比较依据。

试验共设5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30株,小区面积为4m×4m×30=480m2。5个处理分别如下。A处理: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750mL/hm2)3000倍液兑水喷雾,无风或微风的晴天,喷药位置在叶、枝杆表面及以树蔸为中点以冠幅大小为准的植地,施药量以喷药位置能均匀附药为止。B处理:林业防治,幼虫期人工摘除带虫枝叶或剪除虫巢,集中烧毁或深埋,冬季进行深翻抚育,在有“虫巢”樟树树冠下的根际周围土层中挖除虫茧或翻耕树冠下的土壤深度大于20cm,杀死入土的幼虫,以减少越冬基数;C处理:白僵菌复合粉孢(2亿个/g,95.2%白僵菌、0.18%阿维菌素和3%苦参碱);D处理:森得保粉剂喷雾,用量DI(7.5kg/hm2)、DⅡ(9kg/hm2); E处理:林业防治+森得保粉剂7.5kg/hm2,在采用森得保粉剂喷雾防治的同时,在当年11月进一步进行深翻抚育(同B);F处理:清水对照(CK),对照区采用喷雾器喷清水作为对照,同时对照组作为各处理间的隔离带。

2.3防治效果及保冠效果调查

2012年6月下旬首次处理前进行虫口基数调查及无叶(包括枯死枝)枝长度基数调查并记录,为2012年处理前基数;2013年6月下旬首次处理前再次进行虫口及无叶(包括枯死枝)枝长度基数调查并记录,做为2012年处理后基数,计算2012年杀虫效果和树冠保冠效果。

2012年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1)

2012年树冠保冠效果(%)=对照区处理后受害枝总长度-处理区处理后受害枝总长度1对照区处理后受害枝总长度×100%(2)

2.4数据分析

野外调查数据整理后,求出相应的数值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防治措施防治效果比较

通过与对照林分虫口减退率进行比较,计算不同防治方法标准地的防治效果(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防治方法的标准地A、B、C、DⅠ、DⅡ、E均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从大到小的顺序为E>DⅡ>DⅠ>C>B>A。防治方法E标准地的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治效果97.525%,化学防治标准地的平均防治效果虽然最小,但平均防治效果也达到78.92%,达到了控制虫口降低为害的目的。

方差分析F值(823.83)>F0.01(3.81),说明不同方法防治樟巢螟的防治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用Duncen's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显著性测验表明:E与其他各处理之间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明生物防治与林业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效果最好;E与A、B;DⅡ与A、B;DⅠ与A、B;C与A、B; E与C、DⅠ、DⅡ;DⅠ与C;E与C之间表现为显著差异,其他各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3.2不同方法防治樟巢螟对樟树树冠保冠效果对比

将不同方法防治樟巢螟樟树树冠保冠效果调查列于表2。

3.3不同方法防治樟巢螟投资对比

通过对防治试验过程中的投入进行分项统计,得到A、B、C、DⅠ、DⅡ、E不同方法防治樟巢螟的平均防治成本分别为1515元/hm2、4533元/hm2、308元/hm2、319元/hm2、298元/hm2、1803元/hm2。森得保粉剂、白僵菌复合粉炮(C、DⅠ、DⅡ)的防治成本显著低于其他防治方法。

4结论与讨论

(1)采用森得保粉剂、白僵菌复合粉炮等生物制剂对樟巢螟的防治效果均超过90%,可有效控制该虫的危害。

(2)综合防治和林业防治均有较高的保冠效果,生物防治的保冠效果较差,分析认为是由于生物制剂产生效果时间较长,树体已由于樟巢螟的危害受到损害。但在防治成本上,生物防治成本最低。

(3)生物防治(C、DⅠ、DⅡ)与综合防治(E)均可达到有效防治樟巢螟危害的理想效果;但生物防治措施操作更为简单,易于被农民掌握;综合防治虽然防治效果好和防治成本低,但要求的技术条件较高,在6月与9月上旬,1、2龄幼虫高发期要以药物防治为主兼农业防治;在11月上旬老熟幼虫越冬期以农业防治为主,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

(4)综合行道树受害后对樟巢螟的防治目的、防治成本、保冠效果等因素进行分析,生产上采用森得保粉剂9kg/hm2进行生物防治,操作简单,防治成本低,可有效该虫的危害。通过推广应用,2014年对寿宁县樟树行道树上樟巢螟的危害情况进行调查,表明前期防治取得良好效果,未发现有明显受害植株。

参考文献:

[1] 陈魁.试验设计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

[2] 洪伟,林思祖.计量林学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3] 毕庆雨.数理统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4] 吴仕源.单因素方分析[M].重庆: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2013.

[5] 宋寿龄.科学使用农药[M].福州:福建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6] 李成德.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7] 罗益都.吡蚜酮、噻嗪酮两种药剂防治水稻稻飞田间药效试验初报[J].安微农学通报,2012(06):83,143.

[8] 程荣久,陈永久,黄东梅,等.3%苦参碱水剂(捷击B)与进口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对比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7):161,162.endprint

摘要:2012~2013年,在福建省寿宁县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森得保粉剂、白僵菌复合粉炮、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林业防治等进行了樟巢螟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森得保粉剂9kg/hm2可有效控制樟巢螟的危害,且防治成本最低。

关键词:樟巢螟;樟树;行道树;防治试验

中图分类号:S7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080—02

1引言

樟巢螟(Orthaga olivacea Warre)是香樟树的重要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樟树叶片,1~2龄幼虫取食叶片,3~5龄幼虫吐丝缀合小枝与叶片,形成鸟巢样的虫巢。近年来,寿宁县南阳镇、犀溪镇、斜滩镇、武曲镇等地公路两侧、城镇街道两旁,绿化的移栽樟树大苗由于樟巢螟的危害导致生长不良,严重影响景观效果。前人对樟巢螟的化学防治作了有益的探索,但考虑到樟巢螟在公路、街道两侧的樟树上危害,化学防治带来的药剂飘移、农药残留等环境污染危害较大,本试验通过对化学防治、营林防治、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比较不同方法的防治效果、防治成本、保冠效果,以期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现将笔者2012~2013年的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2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设在寿宁县犀溪镇、南阳镇寿泰公路两侧,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海拔500~700m,年平均气温15.8℃,年平均降水1800~2200mm之间,无霜期246d,平均相对湿度为82%。樟树行道树为2007年大苗移植,2012年5月发现樟巢螟为害,平均胸径10cm,平均树高3.5m,平均树冠直径3.8m。

2.1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广东省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森得保粉剂(浙江森得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白僵菌复合粉孢(福建省宁化县淮阳菌业有限公司生产);富世华全能(常州)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MD6210D背负式喷雾喷粉机;“天配TY-16D型”16L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单喷头,最高工作压力为04MPa。

2.2试验方法

根据樟巢螟生物学特性,在2012年6月下旬、9月上旬、11月上旬分别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林业防治等不同措施。2013年6月调查的虫口数量和树冠保冠效果作为防治效果的比较依据。

试验共设5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30株,小区面积为4m×4m×30=480m2。5个处理分别如下。A处理: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750mL/hm2)3000倍液兑水喷雾,无风或微风的晴天,喷药位置在叶、枝杆表面及以树蔸为中点以冠幅大小为准的植地,施药量以喷药位置能均匀附药为止。B处理:林业防治,幼虫期人工摘除带虫枝叶或剪除虫巢,集中烧毁或深埋,冬季进行深翻抚育,在有“虫巢”樟树树冠下的根际周围土层中挖除虫茧或翻耕树冠下的土壤深度大于20cm,杀死入土的幼虫,以减少越冬基数;C处理:白僵菌复合粉孢(2亿个/g,95.2%白僵菌、0.18%阿维菌素和3%苦参碱);D处理:森得保粉剂喷雾,用量DI(7.5kg/hm2)、DⅡ(9kg/hm2); E处理:林业防治+森得保粉剂7.5kg/hm2,在采用森得保粉剂喷雾防治的同时,在当年11月进一步进行深翻抚育(同B);F处理:清水对照(CK),对照区采用喷雾器喷清水作为对照,同时对照组作为各处理间的隔离带。

2.3防治效果及保冠效果调查

2012年6月下旬首次处理前进行虫口基数调查及无叶(包括枯死枝)枝长度基数调查并记录,为2012年处理前基数;2013年6月下旬首次处理前再次进行虫口及无叶(包括枯死枝)枝长度基数调查并记录,做为2012年处理后基数,计算2012年杀虫效果和树冠保冠效果。

2012年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1)

2012年树冠保冠效果(%)=对照区处理后受害枝总长度-处理区处理后受害枝总长度1对照区处理后受害枝总长度×100%(2)

2.4数据分析

野外调查数据整理后,求出相应的数值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防治措施防治效果比较

通过与对照林分虫口减退率进行比较,计算不同防治方法标准地的防治效果(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防治方法的标准地A、B、C、DⅠ、DⅡ、E均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从大到小的顺序为E>DⅡ>DⅠ>C>B>A。防治方法E标准地的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治效果97.525%,化学防治标准地的平均防治效果虽然最小,但平均防治效果也达到78.92%,达到了控制虫口降低为害的目的。

方差分析F值(823.83)>F0.01(3.81),说明不同方法防治樟巢螟的防治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用Duncen's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显著性测验表明:E与其他各处理之间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明生物防治与林业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效果最好;E与A、B;DⅡ与A、B;DⅠ与A、B;C与A、B; E与C、DⅠ、DⅡ;DⅠ与C;E与C之间表现为显著差异,其他各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3.2不同方法防治樟巢螟对樟树树冠保冠效果对比

将不同方法防治樟巢螟樟树树冠保冠效果调查列于表2。

3.3不同方法防治樟巢螟投资对比

通过对防治试验过程中的投入进行分项统计,得到A、B、C、DⅠ、DⅡ、E不同方法防治樟巢螟的平均防治成本分别为1515元/hm2、4533元/hm2、308元/hm2、319元/hm2、298元/hm2、1803元/hm2。森得保粉剂、白僵菌复合粉炮(C、DⅠ、DⅡ)的防治成本显著低于其他防治方法。

4结论与讨论

(1)采用森得保粉剂、白僵菌复合粉炮等生物制剂对樟巢螟的防治效果均超过90%,可有效控制该虫的危害。

(2)综合防治和林业防治均有较高的保冠效果,生物防治的保冠效果较差,分析认为是由于生物制剂产生效果时间较长,树体已由于樟巢螟的危害受到损害。但在防治成本上,生物防治成本最低。

(3)生物防治(C、DⅠ、DⅡ)与综合防治(E)均可达到有效防治樟巢螟危害的理想效果;但生物防治措施操作更为简单,易于被农民掌握;综合防治虽然防治效果好和防治成本低,但要求的技术条件较高,在6月与9月上旬,1、2龄幼虫高发期要以药物防治为主兼农业防治;在11月上旬老熟幼虫越冬期以农业防治为主,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

(4)综合行道树受害后对樟巢螟的防治目的、防治成本、保冠效果等因素进行分析,生产上采用森得保粉剂9kg/hm2进行生物防治,操作简单,防治成本低,可有效该虫的危害。通过推广应用,2014年对寿宁县樟树行道树上樟巢螟的危害情况进行调查,表明前期防治取得良好效果,未发现有明显受害植株。

参考文献:

[1] 陈魁.试验设计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

[2] 洪伟,林思祖.计量林学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3] 毕庆雨.数理统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4] 吴仕源.单因素方分析[M].重庆: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2013.

[5] 宋寿龄.科学使用农药[M].福州:福建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6] 李成德.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7] 罗益都.吡蚜酮、噻嗪酮两种药剂防治水稻稻飞田间药效试验初报[J].安微农学通报,2012(06):83,143.

[8] 程荣久,陈永久,黄东梅,等.3%苦参碱水剂(捷击B)与进口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对比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7):161,162.endprint

猜你喜欢

行道树樟树
行道树
弯道
香樟树之恋
弯道情结
行道树
香樟树,樟树香
弯道情结
相信香樟树
暮饮
借物喻人把握精髓 托物言志内蕴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