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经营模式

2014-10-30伍荣善覃德文杨钦潮聂珍臻

绿色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林下经济经营模式发展

伍荣善+覃德文+杨钦潮+聂珍臻

摘要:指出了发展林下经济是新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分析了广西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林下经济的经营模式,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发展;林下经济;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051—04

1引言

林下经济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遵循技术、经济规律,建立一种有多种群、多层次、多序列、多功能、多效益、低投入、高产出的高效、持续稳定的生产系统[1]。它突破了传统农、林业产品单一的生产方式。形成以林为基础的一个复合的、开放的、具有整体效应的生产系统[2]。据2012年统计,广西生产木材约2100万m3,全区森林面积0.144亿hm2,森林覆盖率达60.5%。在速丰林中实施林下经济,可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有效地降低能源强度,能使广西林地得到优化配置,增加森林的经济价值[3]。

2林下经济的发展状况

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林下经济发展迅速。林下经济作为一个新兴发展的经营模式,国家林业局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强调要在发展林下经济上取得突破,寻找出一个高效的经营体系,推动林下经济林产品加工业,以带动林地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全面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4]。近年来全国各地林下经济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07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和首都绿化委员会起到牵头作用,在北京市郊区展开了“发展林下经济万亩,形成林下种植、林下饲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工作。自2005年3月份以来,河北省已成功试点40多处退耕还林林下经济体系,总面积3000多hm2,年均增效益5000万元以上[5]。2008年河南省清丰县也展开了林下经营模式的建设,确立了“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政策倾斜,协调发展“指导思想,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展开了“发展——巩固——成效”的模式,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新的经营理念[6]。

近年来,广西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将林下经济作为发展能源循环经济、集约型林地资源优化、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建设林业强区的重要举措来推动,解决当前广西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合理规划广西林下经济发展,将林下经济建设和广西农林产品产业化完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适地适树,结合当地特色,统筹规划,明确林下经济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广西林下土地资源和空间环境条件,建立“农——林——牧”合理配置,经营周期合理分配,生态建设与发展经济和谐发展的林业多元化,有效地提高了广西的林地综合经营效益,提高当地农民生活水平,形成高效长期的经济来源,以短养长,长短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广西林业产业飞速发展,为广西林业强省的建设作出贡献[5]。

同时,广西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对农民增收的作用,2010年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2011年,自治区还专门编制了《广西林下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成为全国第一个制定林下经济“十二五”规划的省区。广西还启动实施了“千万林农千元增收”工程,将带动林农增收致富作为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7]。2010年百色市林下种植完成面积万亩,建立25个林下种植示范点[8]。围绕林下养殖和林间种植,田林县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进行规模化种养。

3广西林下经济的经营模式

3.1发展能源型林下经济

随着非可再生能源逐年减少,探索新能源成为了当今讨论的重点话题。生物能源的发现,为能源的使用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瑞典通过栽培短轮伐期柳树(Salix pentandra)矮林获得生物能源,用于当地发电场的能源提供[9]。广西拥有大量的速丰林林地,并且广西速丰林种植基地的造林间距大多为4m×2.5m、4m×2m。因此,拥有大量的林下应用面积。通过加强林下经济产业,可使森林资源可以优先利用。

近年来沼气能源在全国普及,给广西林下经济建设一个启示。构建“林-牧-能源”一体化复合型经营模式获得了较大发展前景。其中,2006年至今,广西南宁市、钦州、北海等地,不断开发林下种植能源型植物能力,打造复合型林下经济体系,在桉树林下种植麻疯树(Dendrocnide urentissima),培育出年产果量达5230kg/hm2,果实的含油率为60%~70%[10]。2008年,广西在来宾市、藤县、田阳县、平南县等地试点林下种植能源型甘薯(Ipomoea batata),年收入可达9000元/hm2[11]。2009年起广西钦廉林场确定林牧沼综合开发项目,至2011年该场职工年均额外收益6000元左右[12]。

3.2发展园林、中草药资源型林下经济

伴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需求,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审美、养生、休闲、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对城市园林建造也形成了当今城市规划的主流。林地具有大量的土地资源,也有对林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林下种植各类园林植物将有效的缓解城市对园林植物的需求。例如,沙棘果(Hippophaerhamnoide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忍冬(Ilex lonicerifolia)、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兰草(Fuirena umbellata )、刺蔷薇(Rosa acicularis )、三叶草(Plantago asiatica)、珍珠梅(Sorbaria sorbifolia)、紫丁香(Syringa oblata)、绣线菊(Piraea kwangsiensis)、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等[13~15]。在广西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定条件下,发展园林型的林下经济是可行的,其中,广西各个地区结合不同植物生长规律,通过在年龄较大林分下种植园林绿化植物、中草药,取得了许多成果,例如在桉树(Eucalyptus robus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林下种植,山白兰(Michelia alba)、观光木(Michelia odora)、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擎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秋枫(Bischofia javanic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牛大力(Radix Millettiae Specisoae)、紫薯(Solanum tuberdsm)、板蓝根(Isatis indigotica )、莪术(Rhioxma Curcumae Aeruginosae)、砂仁(Amomum microcarpum)、麦冬(Ophitopogin japonicum)、鸡血藤(Milettia reticulata)等[16~18]。另外,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e)林下种植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在八角(Illicium verum)林下种植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南宁市树木园在桉树(Eucalyptus robusta)林下种植苏木(Caesalpinia sappan)等林下植物[19]。endprint

3.3发展森林资源管护承包经营模式型林下经济

广西发展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解决林区长期存在的资源消长失衡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下岗人员分流等问题。实施森林资源管护经营为林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环境,使得林地资源空间得到合理的优化配置,结合立地条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同时,鼓励经营承包者利用林间空地通过种植、养殖、采集加工等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广西林下经济的发展将坚持“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打造一批以林下经济为主营业务的龙头企业。到2013年已通过林下经济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的林农突破1000万人[20]。

并且在林下经济建设过程中,需要科学的管理林下经济,合理规划“林——农”、“林——畜”基地和加工基地。根据各县市地理特点,合理布局种植、养殖基地和林下经济产品加工基地,各大林场为牵头,带动林下经济大范围经营,同时形成生产基地,依托生产基地,增加产业文化的建设,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较好的龙头企业,实现“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优质经营模式。开发粮、油、农副产品等绿色食品,食用菌、肉、毛、皮、中药材等系列产品,加强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重点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对全局有牵动力的种植、养殖、采集、加工项目,以及“有前途、有潜力、起带动”三大作用合理应用与林下经济规划项目中,提高产品知名度,形成“龙头连基地、市场带龙头、基地牵万家”三大经济发展格局。

4广西林下经济成果

4.1生态价值

陈培俨[21]在对探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纯林改造技术研究过程中,发现在23年生马尾松林冠下,种植细柄阿丁枫(Altingia chinensis)10年后,有效的改善了林分结构,种间关系协调,使马尾松纯林变成了针阔混交林,提高了林分的生态价值。安振营[22]对林地套种草菇(Fructificatio volvacae)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利用林下空间面积,又不影响树木生长,栽培草菇充分发挥了共生互利,相促生长原理的作用。森林进行林下经济可以促进森林中林木的生长,有利于林木的生物量的形成以及固碳。提高整个林分的生物量价值,同时也增加了林分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林分的生态价值,使得林分的成为了一个复合型结构,加强了生态稳定性。

4.2经济价值

广西钦廉林场在为期4年的综合开发中,利用2000hm2林地套种牧草,实现年出栏牛羊3万头[23],每公顷林地经营收入将达45000元/hm2。通过林草结合,草饲牛羊延伸到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2012年林业立体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收入达1亿元,这相当于2009年林场全年收入的半壁江山。2001年以来,广西钦州浦北地区在红椎林下种植红椎菌,富含蛋白质、多糖类抗癌物质、人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并获得全国人民的喜爱[24]。广西派阳山林场开发八角林下的剩余空间,利用16.68hm2八角林放养土鸡5万只,年产值500万元/a,均产值30万元/hm2,八角林地肥变多虫变少,产值从1500kg/hm2提高到250kg/hm2[25]。

田林是广西行政区域面积最大的县,有林地42.3万hm2,森林覆盖率达74.8%,人均拥有森林1.7hm2。通过“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林粮、林菜”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特色经济林种植等的开发[26]。为加大对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扶持力度,该县制定了用电优惠和大户奖励等促进林下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群众通过林权证抵押、小额贷款、多户联保等方式获取发展资金。

梧州市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形式在林下放养三黄鸡,同时,政府部门牵头与大型家禽产品生产公司签订合同保量经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27]。2009年末数据统计,梧州市养鸡产值约8亿元,占林下经济总值得1/3。其中,吸引了宝然、巨东、荣达等龙头养殖公司入驻。并且,梧州当地政府,还展开了林下养蜂养殖,产出值达3000万元,建造了甜蜜、金鑫等养蜂龙头公司,拥有超过广西90%份额的养蜂出口基地;并实施“林——菌”、“林——药”等林下经营模式,2011年,梧州地区林下培育野生菌和种植食用菌产值约1.7亿元,林下种植中草药产值约5000万元[28]。

2014年9月绿色科技第9期5完善广西林下经济产业经营模式

5.1确定广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指导思想

根据广西的丰富的林地资源,建设特色林下经济产业体系。结合广西林区不同的地理环境,当地经营特色以及经济条件,建设区域性现代化的林下经济模式[29]。同时,需要打造知名品牌。林下经济产品的销售是搭建在产品、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形成差别化竞争优势,拓宽了林下经济产品的经营渠道。因此,应该积极构建立体式密集型市场营销网络,在林业信息和各地需求的情况下,根据地域市场和国际市场需求量的不同,多元化广西林下经济销售的道路。

5.2确立广西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重点

首先,构建良好的林下经济种苗基地,增加优良种苗的宣传,保障农民们的经营。同时,林下经济产品必须提供优良种苗和高效的繁殖基地的功能,开展标准化苗圃建设工程,对有条件的苗圃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改造,进行标准化种苗基地,由县市进行统一布局和调整。其次,林下经济新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在林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将示范基地设点定期向公众展示,拉动当地居民的热情。同时,还需要建设林下经济引种、育苗、栽培、加工新技术体系研建工程。提倡先富带动后富的原则,对当地经济实力较好的个体提供有力政策,提供经营优惠,大规模种植,结合林产品加工,提高林下经济产品直接值,对林产品品牌的构建,拓宽林下经济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林产品经济价值,使林下经济产业从种植、培育、加工、销售形成规模化,使林下经济经营在广西能够全面展开[30]。endprint

5.3建立广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保障机制

随着广西林地保护、林权制度改革的逐渐完成,以及广西“十二五”规划的完善,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下林下经济产业也是广西林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政府应鼓励各种社会主体投资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从事林下经济产业建设,贯彻“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履行“税费、资源利用和投融资”三大政策,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一个便利公平的经营道路。政府部门需要对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对林下经济产业的金融支持,提供有利于林下经济产业的优惠政策。这必将促进广西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并且能够提升广西经济的发展速率。

6展望

自广西实施林下经济政策以来,呈现了林下经济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广西应完善林业经济的指导方针,提高林下经济产业的效益,扩大林下经济的规模。因此,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应抓好两高林下经济种苗基地建设、林下经济新技术基地建设等重点工程;以林改促进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发展集约型林下经济经营体系,增加政府的控制力度、建立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保证机制。同时,开拓新型的林下经济模式成为当今广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口,如套种植物的搭配、造林设计的方案、造林地带的选择等。

参考文献:

[1] 张佰顺.林下经济植物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 王永富.广西林业资源大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J].经济师,2010(12):214~217.

[3] 于小飞,吴文玉,张东升.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产业工业,2010,37(4):58~61.

[4] 刘新波.发展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J].林业科技情报,2007,39(2):18~21.

[5] 王虎,夏自谦,冯达.河北省林下经济产业规划布局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3):7041~7043.

[6] 海渤.林下产业经济模式研究[J].绿色科技,2010(8):19~20.

[7] 刘勇.着力发展六大产业打造广西林业强县[J].传承,2014(2):18~19.

[8] 苑铁军,蒋卫民.革命老区百色,红土地上续写绿色攻略[J].中国绿色时报,2010,6(1):1~2.

[9] 李东明,赵利民.浅谈我省林业经济重点向林下经济的转移[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0):84~86.

[10] 王琼,刘伯斌,孔倩倩,等.能源植物麻疯树分子育种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4(3):1~8.

[11] 潘文兴,唐秀桦,郑虚,等.甘薯新品种桂能红 1 号及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4(4):16~19.

[12] 余玉珠,顾克潇,李杰霞.钦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初探及举措[J].中国林副特产,2012,8(4):101~102.

[13] 耿玉德,张朝辉.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的生态位态势测度研究——以黑江省为例[J].林业经济,2013(3):017.

[14] 丁国龙,谭著明,申爱荣.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3,40(2):52~55.

[15] 李雄光,陈波,王廷廷.云南省林下经济发展存在问题与建议[J].中国林业经济,2013(6):32~33.

[16] 潘秀湖.广西林下经济发展前景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3,32(9):120~120.

[17] 荣昌友.浅谈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前景[J].农业与技术,2013,33(2):42~43.

[18] 阳书群,刘鹏德,齐璐.广西林下经济发展探索[J].林业经济,2013(3):35~38.

[19] 刘汉民.浅谈广西林下经济发展成功模式及案例[J].中国科技博览,2013(33):188~188.

[20] 汤普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林下经济” 风险管理的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3(2):36~39.

[21] 陈培俨.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细柄阿丁枫生长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2008,36(13):5420~5426.

[22] 安振营.林地套种草菇栽培技术[J].价值工程,2010(33):78~81.

[23] 苑铁军,韦文贤.代号3331,钦廉示范梦想渐现[J].中国绿色时报,2010,6(1):1~2.

[24] 向长武.红椎在广西的发展前景[J].低碳世界,2014(3):6~7.

[25] 闫晓林,房汉文,王艳春.依托林地资源 发展林下经济[J].中国林业,2013(1):42~42.

[26] 盘康.广西田林县着力发展林下经济[N].人民政协报,2010-02(1~2).

[27] 苑铁军,韦文贤.绿色梧州,精心谋划林下经济棋局[J].中国绿色时报,2010,6(1):1~2.

[28] 舒文波,邵锦贤,杨章旗,等.马尾松采脂林下田七种植可行性与经济效益初探[J].林业经济问题,2013,32(6):541~544.

[29] 韦立权.广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广西林业科学,2012,41(3):260~265.

[30] 陈科灶.林业多元立体生态开发与林下经济发展[J].林产工业,2010,37(6):50~52.endprint

猜你喜欢

林下经济经营模式发展
区域发展篇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经济推广的研究
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图说共享发展
贵阳市民营养老院经营模式案例研究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