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企发展靠什么?

2014-10-30王德明

印刷经理人 2014年7期
关键词:领头人芜湖新华

王德明

印企发展靠什么?其答案在笔者参加“安徽省印协出版专业工作部2014年年会”、再次参观芜湖新华印务有限责任公司、聆听该司总经理佘玉平介绍经验后,跃然于胸。从芜湖新华联想到其他印厂和古今实例,笔者认为印企发展需要有三方面的“好”。

好领头人

芜湖新华成立于65年前的4月28日,离、退休干部多,积累负担沉重,虽经几代人不懈努力,至上世纪90年代初已难维持。

1994年,佘玉平临危受命接任厂长之职,之后几次放弃调出机会,与职工同甘共苦不离不弃。20年中,他推销过抵印刷款的白酒,冒SARS危险寻访客户,带头集资购买设备,再苦再累咬牙坚持,最终办成四件大事,令工厂转危为安:

其一:坚决改制,国有变民营,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其二:土地置换,工厂迁入三山工业园,位于市中心的原址卖出,用于商业开发,获得丰厚资金;其三:出让股权,由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如愿加盟安徽出版集团,取得发展强大后劲;其四:优化股权,个人持股比重加大,佘玉平本人控股,产权明晰合理,员工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

从全省看,“市级新华”及类似市级国有印厂几乎全军覆没,唯芜湖新华由原班人马延续至今。先进齐全的设备,宽敞明亮的车间,欧式风格的办公楼和整洁美观的厂区,无不令人赏心悦目。佘玉平治厂出色,蝉联芜湖市人大代表,中国印协授予他“森泽信夫印刷奖”。

合肥远东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原为乡镇企业,起初也是经营不善、举步维艰,后经董事长宋广美接手打理,逐渐改变面貌,终成今天规模。公司总资产过亿,在全省率先通过绿色印刷资质认证,先后获得中国政府印刷质量提名奖和中华印制大奖铜奖,她本人当选省“三八”红旗手。

河北省内丘县西石河村因缺水没路长期贫困,原因谁都知道但谁也没有解决。直到王胜担任村支书后,才带领大家引水修路,向困难开战。村变绿、地增产、房翻新、电到家,而他本人却不幸因病殉职。央视“新闻联播”以较大篇幅报道了这一事迹,屏幕上打出的栏目就叫“基层领头人”。

业内外典型事例充分说明,领头人产生并不难,难的是产生好领头人。所谓“好”,指头脑明白、思路清楚、求真务实、坚忍不拔。世上事,成败无绝对。何谓成功?即差一点失败;何谓失败?乃差一点成功。即使同一人,对与错亦会交替发生,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领头人之用,往往就是在成与败的临界线上把握时机、果断决策、险中取胜。人非一贯正确和一好百好,只要功大于过、得多于失,始终领着大伙儿朝光明奔,他就算好领头人。

好帮手

汉高祖刘邦称帝后,说过这样一个体会:“我用计不如张良,带兵不如韩信;但我可以让张良、韩信为我出力,所以能君临天下”。后来,张良出走,韩信被除,刘邦在沛县作《大风歌》,示展渴望栋才之心:“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从古到今的大量事实表明,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人帮,花好还要绿叶扶。好领头人堪比聪明的脑袋,好帮手如同结实有力的膀臂;只要脑袋表露意图,强膀力臂就会紧跟而上,落实到位。

这些年,许多印厂老总,都希望有较多时间思考企业发展大计和加强对外沟通联络,但苦于事务缠身,心不能静。而佘玉平却能如其所愿,放心外出,缘于厂里有一个鼎力相助的副总程善超。程善超系印刷工和胶印机长出身,当过车间主任,技术娴熟,管理经验丰富,特别是能沉得下、蹲得住,一门心思扑在生产和质量上,成了地道的“内管家”。因程善超像贤内助,佘玉平把他比喻为工作上的老婆,并以此为荣。如今已退休到龄的程善超仍在厂里帮忙,打算协助也快退休的佘总把技改计划继续完成,向新班子交一个好摊子后再正式离开。“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倒在沙滩上”,老人总要退出舞台,只要在位时尽力了,遗憾就不会留下。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在芜湖新华的车间里,一幅大红标语非常醒目:“团队的力量是战胜困难的保证!”这说明“帮手”意识已深入人心,“帮手”数量远不止程善超等厂级领导。那天,年会在芜湖新华开完已至中午,佘总请大家到食堂用便餐。没想到,两桌带浓郁江城风味的饭菜,居然是由身穿厂服的财务部的三位员工料理出来,上菜换碟也是由他们完成,俨然如大厨兼服务员。因临近端午,有幸品尝了厂里自包的鸭蛋加瘦肉棕子,一口下去,味道鲜美,让我等顿时不知“五芳斋”为何物。这样做,究竟是佘总特意安排还是食堂人手不够临时帮忙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车间的那幅标语不是空话,上下一条心,都在为企业生存发展添砖加瓦。

远东印务的军功章上,也有“帮手”的一半。总经理卢升高毕业于安徽财经大学,既懂财务又会跑业务,连续15年勤恳协助宋董事长操里持外,几遇其他单位高薪聘请不为所动。现如今,他虽胡子一把,仍像从前一丝不苟,精心辅佐少当家韩坤接班。受其影响,“跳槽”现象在这家民企鲜有发生,200多人的队伍团结稳定,很多人都是10年以上的老员工。

好的环境和时机

诸葛亮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他的外号叫“卧龙”,另一才子庞统外号叫“凤雏”。大隐士司马徽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不但“卧龙”、“凤雏”皆得,还有关羽、赵云等五虎上将冲锋陷阵,自己又是中山靖王之后,却未能得天下,根本原因是汉室气数已尽,大环境不允许。

时代走到今天,环境问题同样重要。祖籍为安徽桐城的著名大型肉类加工企业“雨润集团”创始人祝义才,最初是将“雨润食品”开办在合肥七里塘镇,不料屡遭地痞流氓骚扰和有关部门吃拿卡要,被逼无奈转到南京江浦经营,结果境遇极佳,迅速发展起来。“雨润现象”生动地说明,经营环境的好差,直接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

印刷业受环境影响程度之深、变化之大,体现在前后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国家从“文革”浩劫中走出,包括印刷业在内百废待兴。全省印刷厂不足300家,设备落后,产能低下,省出版事业管理局出版处人员为保“课前到书”,身背纸型四处找厂付印。这种供不应求的现状,适逢改革开放政策强劲,必然形成有利于印刷业迅猛发展的好环境。乡镇厂异军突起,合资厂从无到有,个体厂横空出世,优势工价应运而生,平版胶版纸一色令印刷费可达26元朝上。“要想发,办印刷”之说,就是这样流行一时。

后一阶段,随着厂家增多,全省注册印企超3000家,设备好转,规模扩大;行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市场支持力度,造成产能过剩、供大于求。这种现状与原辅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攀升、用工紧张、国家加强政策调控等因素融合,形成了不利于印刷业发展的新环境,突飞猛进成明日黄花。名噪一时的安徽第一轻工学校印刷班开办多年,由于生源枯竭现被迫停办。面对当前环境,印刷企业应进入自我调节期,根据市场变化决定取舍,能进则进,不进则守,不守则转;“不可沽名学霸王”,先活下来,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任何环境下,都会有时机存在。问题是,当时机出现时,能否当机立断、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其结果则大相径庭。前述芜湖新华完成的四件大事,无一不是有机在先、捕机在后。佘玉平当年若不果断处置,必会错失良机,难逃注销命运。安徽出版集团改企后,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收缩教材印制范围,导致远东印务生产出现很大缺口。于困境中,宋广美抓住了“北师大”与“安大”出版社紧密型合作的机遇,让两社教辅印刷业务稳定投向本厂,局面为之改观。

猜你喜欢

领头人芜湖新华
三年挫败让他越战越勇,如今却做到单产12斤/平,成为当地工厂化高密度养金刚虾的领头人
踔厉奋进续写新华章
芜湖滨江天际线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乱发脾气的小熊
谁是领头人(大班)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芜湖药改的底气是“接地气”
学雷锋的领头人『布爷爷』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致富奔小康领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