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列强借甲午大发战争财

2014-10-27

党建文汇·下 2014年9期
关键词:怡和高升纵容

虽然甲午战争的参战方是中国清朝和日本,但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西方列强从来没有袖手旁观。

英国态度摇摆影响战局。英国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变化,直接影响战局走向。甲午战争的导火索是朝鲜东学党事件。最初英国摆出“居间调停”、“两边干涉”的姿态。1894年7月爆发丰岛海战时,清军租用英国怡和洋行“高升”号、“飞鲸”号、“爱仁”号三艘商船运兵。李鸿章当初租用英船的意图,是希望借助英国商船的特殊身份确保运兵安全。这次海战的结局是满载清军官兵的“高升”号商船被击沉。此事发生初期,英国舆论的确对日本十分不利,但日本随即不惜投入巨资进行公关,并委托当地国际法专家,以“中国军舰首先开炮”、“攻击‘高升号时战争实际业已爆发”为由,将“‘高升号事件”责任推给中方,此后英国舆论随即逆转。当年11月,英国法院裁定“高升”号事件责任全在中方,中方须向怡和洋行和英国政府赔偿一切损失。

法俄假借调停获取利益。法国当时的意图非常明确,就是趁火打劫,利用中日交战、未遑他顾之际,在越南等地获得更多便宜。出于和英国的竞争关系,多次拒绝和英国“搭伙”。但随着战事蔓延,法国意识到介入调停将提升自己在远东的行动力和号召力,因此在1894年11月对清政府表示,愿意介入调停。1895年1月,随着战事蔓延至中国本土,法国担心英日坐大,加大干预力度,试图阻止日本获得更多利益。

在“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沙俄同样获得极大利益。它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在中国获得修筑铁路等特权,此后占领了旅顺、大连。

美德纵容日本战争行为。德国在甲午战争中最初坚决拒绝调停,希望中日大打出手,借机谋取军火贸易的巨利,继而发现日本胜局已定,唯恐英国获得好处,就积极参与“三国干涉还辽”。德国人后来乘人之危,从中国手中强租胶州湾、威海卫和刘公岛。

美国自始至终都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拒绝参与一切列强调停,但事实上却纵容了日本的战争行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没能赶上殖民“末班车”的美国,一直推行“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原则,试图在没有殖民地的情况下,更多获得商业利益。

(摘自《环球时报》 陶短房/文)endprint

猜你喜欢

怡和高升纵容
做宣传不一定用广告
基于安全性需求的高升力控制系统架构设计
简析“凌云高升壶”的艺术造型
监督中的共谋与纵容
翠绿制造高升系列
——愿你的努力都不被辜负
酒店“毛巾门”罚2000元,是惩罚还是纵容?
王牌洋行百年怡和
晋武帝纵容腐败留后患
谁在纵容传统银行野蛮?
瞧这一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