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求“官”有多大 但求无愧于民

2014-10-27

党建文汇·下 2014年9期
关键词:之江新语架子

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232篇。这些短论思想性、针对性、时效性强,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敏锐清晰,形式生动活泼,讲道理浅显易懂,不空发议论,文风朴实。或赞美表彰,弘扬正气;或批评鞭挞,斥责歪风;或分析道理,揭示规律。2007年5月6日,浙江日报社经再三征求习近平同志的意见,并在征得习近平同志同意后,以《之江新语》的书名,将这些短论结集出版。本刊特选登其中两篇短论,以飨读者。

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2003年6月18日)

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当干部的,不能老是想着自己的升迁。“莫道昆明池水浅”,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同时,一个干部的能耐有多大,最终人民群众看得清清楚楚,组织上也明白。是“锥子”总会脱颖而出的。

当干部的,要真正在思想上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样子”

(2007年3月24日)

群众看一名干部是否称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看其“官样子”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官架子”。现在确实有少数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不是很好,“官样子”不怎么的,“官架子”倒不小。

“样子”与“架子”,表面上看有点相似,内在的涵义则有天壤之别。“样子”是好的形象,是群众欢迎的形象,不是外表,而是指干部的德才和实绩。“架子”则是徒有其表,而且是群众不欢迎的形象。群众心中“官样子”好的干部,就是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这在牛玉儒、郑培民、郑九万等一大批党和人民的优秀干部身上得到了生动的诠释。但是也有少数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滋生了“当官做老爷”的封建习气,像模像样地端起了“官架子”,独断专行,脾气越来越坏,生活要求越来越高,与下属和群众越来越远。我们要始终牢记,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事实充分证明,领导干部做好“样子”,其同群众的关系就密切,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官架子”大,其同群众的关系就疏远,工作起来就举步维艰。

各级领导干部要做胡锦涛总书记所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切实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放下“架子”亲民爱民,做出好“样子”率先垂范。

(摘自《之江新语》)endprint

猜你喜欢

之江新语架子
川之江造机株式会社
县长的“架子”
贺年新语
新语初绽
聚集十九大:之江大地写鸿篇
解读习近平两会新语之“语”
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名为FIELD的极简架子
伤感
《之江新语》读后感悟
从“之江新语”中看习近平对群众观思想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