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戈壁母亲”

2014-10-27

党建文汇·下 2014年9期
关键词:参军入伍江春水戍边

每年清明节,老兵王传德都会带着儿孙到团场最大的杏花园里采一袋子杏花,来到王秀兰的墓前,看望这位与自己在沙漠里共度一生的战友、同志、妻子。“秀兰,你走的时候,我没把军帽给你戴上。后来,我把你的帽子缝在我的帽子里了。我一直戴着它,就好像咱俩还在一起。”

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在全国动员数万名女青年参军入伍,投身边关,她们很多人来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还有潜在的使命,就是与开发建设新疆的老兵们组建家庭。在白手起家的创业年代,部队集体住地窝子,随着大批女战士汇入队伍行列,一些同志要结婚了,连队就突击挖几个单间的地窝子,轮到谁住,晚上夫妻俩就把被子搬到一起,第二天仍然回到集体宿舍,战士称这为“流动的新房”。后来,她们中间涌现出了第一位上了共和国邮票的女拖拉机手张迪源,第一代女康拜因(联合收割机)手梁淑媛姐妹,第一个维吾尔文女翻译家戴庆媛,第一个唱响《我们新疆好地方》的女歌手陶思梦……

这是一段几乎被遗忘的历史,这是一群不为人知的美丽而坚强的中国女性。她们是边疆荒原上的第一代母亲。今天,不少老战士的遗孀依然健在。但她们没有回归故里,都依然守望着与丈夫并肩作战过的这片土地。开发边疆,中国女性没有走开。她们如同一江春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千里戈壁。

兵团女人并非仅以爱情和家庭撑起半边天,也是屯垦戍边伟大事业的半边天,从男人肩头分走了一半风霜雨雪和艰难困苦。 因为有了女人,铁打的营盘里不再是流水的兵,屯垦戍边的国策才能代代延续。endprint

猜你喜欢

参军入伍江春水戍边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他把悲伤流成一江春水——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大学生对参军入伍的认识
戍边壮士歌
春水向东流
戍边追梦
河北省大学生入伍激励政策与多维度评价
水 警
毛泽东屯垦戍边思想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