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踏过崎岖气自华

2014-10-27见超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上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荒漠太阳能能量

见超

集专家、学者、企业家为一身的北京金易格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班广生的确太忙,约了几次,要么忙于公务要么在外地讲学。初次见面,是在一个颇有中式风格的茶楼,细雨飘洒的早晨,我们终于见到了这位出生在广州,生长在北京,下过乡留过洋的行业领头人——班广生。他是一个我很喜欢的采访对象,学识渊博又非常谦虚,尤其对太阳能光伏行业和绿色建筑等都有着独特的见地。面前的班广生跟我最初想象的一样,典型的学者风格,精干的小平头加干净得体的休闲装,从上到下都是那么的整齐洒脱,我立刻将他归类为跟大多数学者一样是难以亲近的类型,然而一阵寒暄之后,我遇见的仿佛是拥有着孩子般笑容和眼神的老朋友,这个下雨的上午,格外的爽。

对班广生的采访自然是从太阳能光伏和绿色建筑开始的,也只有在谈到行业、说到太阳能和绿色建筑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他眼睛里闪烁着莫名的光,这一刻才发现,在我对面亲切交谈的是一位资深的具有多个行业协会和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委员,也是一位有自己坚持的智者。

建筑产生能源的时代

太阳能和绿色建筑,早已不是一个新概念,21世纪进入到第二个十年之际,低碳时代的到来再次催生了新一轮关于太阳能的重新认识和大规模的应用。国内自2009年在政策补贴推动下开始推广太阳能光伏应用,特别是今年,国家推行在西北地区为主的大型光伏地面电站和以中东部城市为主的分布式太阳能光伏电站,2014年目标分别为6GW和8GW。这就意味着,建筑本身既是分布式太阳能光伏电站的主要“承载体”,也是其所发清洁电力的主要“消费者”,所以脱离建筑谈分布式太阳能光伏系统是不完整的,甚至会导致本末倒置的结果,对于建筑的低碳和低能耗发展趋势来讲,分布式太阳能光伏系统只是手段之一,不是目标。

班广生指出,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引入建筑,使建筑更加富有生命力,成为一个“有机体”,在这种理解下,应该把“绿色建筑”作为中国建筑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必然将成为未来中国建筑发展的主流,所以顺应自然、保护环境、改善生活是一个长期的命题。建筑节能已经讲了十几年了,近年提倡的绿色建筑和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已经有了明确的技术标准依据,一些地方更在摸索和推行“低碳建筑”和“零能耗建筑”,都是上述方向的努力。

随着节能指标的提高,通过降耗达到节能的目标难度越来越大。目前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无论是新建还是既有改造,以上世纪90年代初为基础大体节能已达到70%,这都是以围护结构保温隔热、降低采暖空调、照明及设备运行等方面通过技术措施降低能耗来实现的。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引入正逢其时,这是一个契机,这使得建筑由一个能源的“消费者”转变成能源的“生产者”成为可能,这一产一出可产生双倍的效益。

班广生进一步讲到,实际上一个建筑所处的环境可以给建筑提供多种能源,如地热能、水能、空气能、风能、太阳热能、太阳电能、光能、甚至势能和植物能等等,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这些能源将为建筑提供能量。由此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根据这些能量的间歇性、局域性的特点,需要遵循能量流动的三个原则,即追求最大转化率的最大功率原则、减少储能和输送的即采即用原则、建筑差异化的互补原则;另一方面,将产生有效的将这些能量在建筑中的判定、调度、互补的微能网控制技术,因为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不同,会给能量控制技术带来很多问题,不同类型的能量具有不同的能级和能质,各类能量之间具有特定的转换关系,任何生态系统中任何形式的能本质上都来自太阳能,太阳能作为统一的能量标准来衡量不同能量的质量,因此引进“能值”的概念,从而在各种用于建筑的能量转换过程中,保证均能获取最大和最有价值的能量,这一点非常重要,是建筑节能控制技术的最重要发展方向,为建筑微能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一个局部的有不同业态差异的“建筑群”内实现微能网能源交易,再将各微能网通过智能化电网与大电网相连,注意此时的大电网只是作为建筑的能源的“补充部分”而出现,电老大也许会成为我们建筑用能的补充,到那时,“电老虎”恐怕当不了老虎了,我们自己的电不够用,才用你们电老虎的,技术终将改变生活。其实这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所讲的能源互联网的基本元素。

这不是憧憬,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班广生乐观而信心十足的说道。

接着班广生对现在太阳能光伏的一些现状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当下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与建筑如火如荼,还有一些概念需要重新认识,如所谓建筑光伏一体化,延伸出BIPV、BAPV、BHPV等等,按照前述观点,当光伏成为建筑的有机的一部分时,仅仅以光伏的连接方式谈“一体化”实际上成为伪概念。社会上往往将“光伏组件”当成“建筑构件”直接用于建筑,其后果不堪设想,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光伏建筑问题必须注意,或许“学会尽快的犯错误”是发展中不可缺失的过程和环节吧。

太阳能应用于荒漠化治理的大手笔

作为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光电建筑应用委员会行业的科技带头人,班广生的涉及范围及其广泛,他除了在节能、绿色、生态领域为社会提供服务外,在现代设施农业方面也大胆进行了探索,特别是将太阳能通过设施农业进而应用于改造荒漠进行了大胆有效地创新实践。

太阳,一提到太阳,班广生的笑容就像阳光一样灿烂。对这个观察起来和月亮一般大小的炽热星球,实在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存在的依据,万物生长靠太阳一点都不错。大家都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古诗,其实这首诗里还有一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就是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距离地球达1.5亿千米的太阳,为何会拥有如此大的能量,同时又是如何将这些能量泽被地球的呢?其实,目前全世界人类年消费的电力仅仅是太阳能每年给与地球能量的33万分之一,地球每年由太阳接收的能量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已知储量的10倍。

我国的西北地区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值稳定在6000—6400 兆焦/平方米的高值区间,日照时数为3000小时以上,属太阳辐射太阳能一类丰富区。而我国的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则以荒漠化为主,荒漠化土地面积达到200万平方公里。我们总结了西北地区的五个特征:高原、高寒、高旱、高碱、高辐射。这些被称为“地球溃疡症”的荒漠化茫茫大漠,已经开始向新能源的资源地和供应地转化,已经被认为是人类未来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荒漠蕴藏着巨大的太阳能和风能,我们一方面要向荒漠索取能量,另一方面寻求利用荒漠,进而达到治理荒漠的目的。探索新途径需要把握现代技术发展的脉络,结合当地具体现状,因地制宜,寻求突破点,确定荒漠治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途径。

经测算我国荒漠地区每年每平方米可以得到的太阳能以5000兆焦耳至6000兆焦耳计算,我国40万平方公里荒漠面积上每年得到的太阳能大约折合700亿吨标准煤,是我国21世纪初期煤的年消耗量的40倍。如果荒漠太阳能电站按每年运行2800小时来计算,1.5%荒漠面积即可满足2020年全国的电力需求。这些太阳能资源为我国荒漠太阳能发电推广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资源条件。通过研究并实践,班广生充满信心地说“现有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各项技术几乎全都可以运用于荒漠地区”。但同时强调,本着顺应自然的法则,如果从“治理”转化为“利用”,则赋予荒漠以新的涵义,在荒漠化地区发展太阳能产业的技术路线为:太阳能技术→荒漠利用→荒漠化改善。

目前,班广生带领的团队正在致力于太阳能与荒漠化结合的实践。班广生如数家珍地道来:利用设施农业这个手段,发掘荒漠地区设施农业的太阳能资源利用和普及,如光伏温室、光伏大棚、光伏冷库、光伏板防沙固沙、光伏板蓄水覆盖、光伏节水滴灌、光伏水泵扬程输送、光伏农业防虫灭虫、光伏CO2气肥应用、农业设施光伏通风、采暖及降温等等。根据荒漠自身的物理特点,开发荒漠热源利用、荒漠储能和蓄能技术。总之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采取尽可能的技术手段,减少荒漠水份蒸发、风沙侵蚀、延缓沙化、保墒固土、植被恢复,进而通过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向荒漠要效益。

正因如此,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像德国、英国、荷兰还有澳大利亚,他们已经联合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利用光热发电技术的原理淡化海水的方式在沙漠地区进行农业科学实验,并在沙特阿拉伯的沙漠地区开始了示范项目。这是和我们类似的殊途同归的技术路线,可惜我国的西北地区是欧亚大陆的中心——肚脐眼,东西南北距海洋均四五千公里,缺水高旱,所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我们提供了可能。

班广生帮助西北当地政府制订了国内第一部“太阳能荒漠化治理规划”,他所提倡的太阳能项目和沙漠治理的实施方案,很具体且可操作性强,从太阳能发电到解决就业,从治理沙化到种植农作物,从沙漠绿洲到沼气养殖,从合理的商业模式到地方环境的保护发展,科学合理,步步深入。当中国科协原副主席、钱学森沙产业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名誉理事长、著名沙漠化防治专家刘恕听取汇报后感慨到:“我干了一辈子治沙,如何可持续地治理荒漠化,一直是世界性难题,感到您们的设计充满科学理性和创新,如在实践中得到展现将是21世纪很佳的干旱荒漠地区开发利用方案。我们毕生探索干旱荒漠区的开发,深知有效的开发利用方案的价值和意义”。

经历阅历都是财富

班广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和旅游,旅游不是单纯的旅游,而是因公出差而旅一下。“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坐在自己的书房里,夜深人静,没了电话和日常事务的打扰,静下心来看一本喜欢的书,这是我最惬意的事了”。

班广生读的书很多而且较广,他的记忆力好的惊人,那是年轻插队下乡时练就的功夫,那个年代的书少,下乡时带了两箱子书大,有空就看,那时书少,一些经典著作后面的注释他看的很仔细。要说那时年轻记忆力好是自然,而现在他对全世界都在流行的后工业社会及思想进程的理解和记忆也很到位。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认为,新时代就是“第三次浪潮”,就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后的“信息社会”;而法国学者米竭尔·波尼亚托夫斯基认为,上世纪70年代社会的发展标志着工业社会向科学文明社会过渡阶段,这样的社会是“科技社会”;德国学者拉尔夫·达伦多夫却说,新时代是“后资本主义时代”。无论是“后工业社会”、“后资本主义社会”还是“信息社会”、“科技社会”,这些提法都概括出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社会特征:它不同于传统的工业社会,它是由高科技引发的,尤其是信息产业革命的产物,是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个阶段。世界性的信息科技产业革命引起了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机构的变化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动,所谓“后工业社会”也就是发达工业社会的社会结构变动的产物。特别是美国享有国际声誉的社会批评家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指出“我们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严峻现实,因为这一现实将迫使人类迅速过渡到一个全新的能源体制和工业模式。否则,人类文明就有消失的危险”,“这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依托于网络的能源互联网,欧洲和美国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行动了,我们已经听到了敲门声”班广生如是说。

善于学习和善于积累的他,之所以在业内著书立说学术超前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他说,人一定要善于学习,因为我们整个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个智慧较量的历史。哈佛有一句名言:人的差别来源于学习。从古希腊时期起,但凡好的城市建设,都是文明发展的标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2000年前,世界上最好的城市之一是雅典,它的守护神就是智慧女神。智慧和人类的关系,从那时起就已经开始了,今天的社会发展依然是这样。评判一个事物发展的对与否并不难,就拿我们现在的城市发展来说,以北京为例,看看这个城市主人的智慧就知道了。他幽默的举出了为防止雾霾,北京市曾经发补贴号召大家买无烟煤的例子,会上,也许只有他是唱反调的人。他坚定地说,做事从零开始没错,但在别人成功的基础上寻找自己的突破点很有必要。任何一个国家和行业都无法说自己从不借鉴前人的经验,从零开始自我发展成一个伟大的事业和了不起的国家,这样的先例没有。当然,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和智慧也是有先决条件的,我们要将那些美好的、有利于我们的、适合我们的别人的成功经验与自身的特点相结合的经验借鉴过来,不能盲目拷贝。他对当前有些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形象工程很是看不惯。他说,要允许一座城市的自然生长,过于快速发展的城市会缺失很多东西,若城市文脉和肌理都紊乱了,又如何谈及发展和智慧,所以,我们的城市和建筑一定要让人感到充实,合乎人的生活尺度,要饱含着一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内涵。班广生曾主编了《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与实践》、《建筑采暖与空调节能设计与实践》、《建筑光伏设计与实践》丛书,参编了《建筑节能技术与应用》以及《建筑门窗》专著,撰写了《发展光电建筑 期待路径优化》、《建立光伏建筑标准体系乃当务之急》、《大型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几项关键技术》、《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措施》、 《走出建筑节能的10大误区》、《玻璃采光顶的漏水和防水分析》、《建筑幕墙技术发展探讨》等数十篇论文。

问及他每天哪来的时间写作时,他没有给予正面回答。只是淡淡地说:这个社会的转换太快了,而且整个转换就发生在我们这一代人中间,在我们的五十多年生命中几乎全部都经历了、看到了、且都体验了。我刚刚成人时,就去下乡当知青,当农民,在底层状态下生活,体验了底层的东西和对知识的渴望。下乡时,我带了两箱的书籍是我的伙伴。之后,我参加拨乱反正后的第一批高考,参加工作,进入机关,年轻有朝气,之后又到现在,通过30多年改革开放,原始积累达到一个度,物质方面的反应和体现出来了;但从另一个精神层面,从精神过程,我们看到了,过去我们最初的年代是以精神来替代物质,短短的30多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由物质来替代精神,在人的思维范畴中间,产生了一个极度的差异,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是个很大的社会问题,我们中的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不知左右了。我们那个时代的人在过去强调精神的时候,强调毛泽东思想的时候,就是一个精神崇拜、一种信仰,对物质的要求极其日常化,可以说极其简单。现在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对物质的要求是巨大的、可谓沟壑难填,而对精神上的呢?忽略到了许多,精神已经成为次要的了,甚至于可以被抛弃,以为钱可以代表一切。这种思想意识的变化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发生了。并且在整个社会都有这种倾向,为什么会这样?当然有诸多因素,我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改变不了什么,我能做的就是利用我学的知识,多做有益于社会和大众的事,石头投向水里,决定涟漪大小的是石头的质量。

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在一些专家会上敢于直言,且语言犀利,观点独到的对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和光伏的误区进行批评,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抨击,他有这个底气。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3362 (2014) 10-0029-03

猜你喜欢

荒漠太阳能能量
正能量
太阳能维修等
荒漠生机
荒漠水塘
便携太阳能充电宝
自制一个太阳能热水器
身边的太阳能
戈壁荒漠老旧小区环境改造的实践与探索
正能量描绘词